汉明(校对)第9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6/1807

  多尔衮道:“胡扯,我军制造火枪,也有十来年之久,难道现在还不如从前了吗?”
  刚林忙解释道:“王爷息怒,咱们之前所造的火铳,枪重管粗,自然是不容易炸膛,可现在新式火枪为了负重轻,枪管细,也就一分多厚。”
  多尔衮皱眉道:“本王有时在想,这小南蛮子究竟是怎么做到的……难道真如传言,是天纵奇才吗?”
  刚林又不敢接话了。
  “那就让朱慈煃赶紧办!”多尔衮沉声道,“至于银子,就让晋商们再捐些。”
  
第1200章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刚林苦笑道:“这两年之间,晋商们已纳捐过三次,银子总数达六、七百万两之巨……如今朝廷要组建水师,户部的银子不够,也在打晋商的主意,晋商那面已经颇有微词了。况且,就算他们此次从命捐献,怕也会继续对诸府的铁、盐等专营权起染指之心。关键是,他们私下将铁矿等物贩往江南,牟取暴利,而江南用铁矿冶炼出钢铁,制成火枪、火炮再贩回北方……王爷,这是饮鸠止渴之举啊。”
  多尔衮沉默了一会,沉声道:“两害相权,取其轻!先定了浙东,再回过头来,收回晋商各项专营权……一群商贩,贪图太过,便是自取死路!”
  刚林脸色一变,忙低头道:“臣遵命。”
  “西北战局进展如何?”
  “回王爷话,进展非常顺利。”刚林如数家珍地回答道:“吴三桂率军由西安攻汉中,孟乔芳部西进兰州,王永强率一支偏师正攻榆林,皆没有遭遇强力抵抗,进展顺利。”
  多尔衮眉头微微一舒,点头道:“只要西北平定,便可将大军南调,平定云贵。如此,义兴朝便独木难支,处于本王三面合围之下……到时,这小南蛮子,也就流亡海上了。”
  刚林偷偷看了多尔衮一眼,犹豫道:“王爷,尚可喜、耿继茂所部入粤,进展不太顺利。”
  多尔衮刚舒展的眉头,又蹩上了,“讲。”
  “是。”刚林斟酌了一下用词道,“原大西军残部,如今归附了永历朝,其中安西王李定国部战力异常强悍,其兵锋已经北进至安顺九溪河周边,相当于贵州一半,已处于大西军的控制之下。尚可喜、耿继茂所部兵力难以完成对李定国部的合围,双方处于对峙之中……所以,尚可喜、耿继茂所部入粤恐怕会迟滞,平定郑森需要时日。”
  多尔衮长吐一口气,仰头道:“若我兄多铎还在,闽粤必早已平定……若本王身子骨硬朗,区区后生晚辈,又如何与本王对抗?天意啊……!”
  ……
  夜已深。
  銮仪将军府的主屋内,灯火通明。
  东莪托腮,看着抖动的烛火,痴了。
  侍女春桃儿,在边上劝道:“格格,额驸怕是今夜不会来了……还请格格早些安寝。”
  东莪姿势不动,呐呐道:“是我不如那清吟美貌?还是我对他……还不够好?”
  春桃咬着嘴唇,道:“格格美貌,如同天仙,岂是那勾栏贱人可比的?况且,若非格格替额驸在王爷那遮瞒着,怕是额驸性命都将不保。格格对额驸之好,情根深种,怕是世间少有了……”
  “那他为何,宁可去见清吟,也不来见我呢?”
  春桃闻听,一时竟无言以对。
  看着东莪那魂不守舍的样子,春桃叹息道:“格格如此帮着额驸,难道就不怕被王爷知道,怪罪吗?”
  东莪神色不动,痴痴地看着烛火,好一会,答非所问地道:“他是好人……我族中有好人,也有坏人,汉人中想必也有一样。”
  春桃有些怨怼起来,按道理,她是东莪自小的贴身丫环,也就是通常在说的通房丫头。
  通房丫头在家中的地位不高,这是相对于主人。
  但如果是在下人面前,那就是半个主子。
  可沈致远连东莪都不碰,那就更轮不到春桃了。
  所以,春桃心里对沈致远的怨,尤胜过东莪。
  她目光闪烁着,轻声道:“格格,要不……咱还是别瞒着王爷了,王爷毕竟是您的亲生父亲,为一个外人,而欺瞒自己的父亲,这于理不合。”
  东莪突然抬起头来,瞪着春桃道:“汉人讲嫁鸡随鸡,嫁狗随狗。”
  春桃无语,好一会才苦笑道:“我的格格唉,您是满人……堂堂正白旗籍,在册的多罗格格。”
  东莪眼神迷朦起来,她呐呐道:“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
  得,这小女孩,怕是中了情毒了。
  ……
  安顺州,在洪武年间,由普定卫、习安州合并而成,后万历年间,改成安顺军民府,府治就设在安顺。
  夕阳西下,将天空染成了金黄色,九溪河畔的原野上,百姓开始收拾农具,结束一天的劳作,准备回家。
  一个而立之年的将军,带着几名士兵,策马缓缓行进在田间的土埂上。
  见百姓迎面而来,将军微笑着跃下马来。
  “敢问老丈,依你看,今年的秋粮,收成如何?”
  一个半百的老农,舒展开脸上的沟壑,呵呵笑着,弯腰道:“回王爷话,今年风调雨顺,又得王爷庇佑,定会是个丰收年。”
  那将军也哈哈大笑起来,“老丈认得李某?”
  “这安顺之地,如今怕没有几个人,会不认得王爷了。”老农显然不惊惶,他非常自然地,如同和家人般地,与李定国聊着。
  李定国微笑着走近,打量着老农手中的藤篮,笑道:“这蕃薯就是你的口粮?”
  老农将篮子抬起,送到李定国面前,“是……王爷若不嫌弃,不妨吃一个?”
  李定国还真不嫌弃,他随手从得篮子里拿了一个,随手往衣服上一擦,就送到口中,“喀嚓”一口。
  老农眉开眼笑道:“王爷果然是咱们自己人哪。”
  李定国用袖子一抹嘴,边嚼边笑道:“不瞒老丈,想当年,李某追随义父,也曾吃过树皮草根,有这东西吃,算是不错的了。”
  这聊着的一些功夫,百姓们纷纷聚集了过来。
  见到是安西王李定国,不禁围着李定国,都笑了起来。
  有个胆大的中年人,在外围大声嚷着,“安西王,大西军什么时候去打贵阳府啊?”
  李定国哈哈大笑道:“你着什么急?安心种你的地吧。”
  这话引得百姓一片哄笑。
  场面异常地随和。
  之前的老丈问道:“敢问王爷,大西军这次不会再退了吧?”
  李定国将手中生蕃薯又吃了一口,边嚼边咕哝道:“当然不撤……这是咱大明的土地,收回来了,岂能让鞑子再占回去……诸位说,是不是啊?”
  “是——!”田间洋溢着一片欢笑声。
  
第1201章
安西王李定国
  这就是大明朝的掘墓人之一,大西军的安西王李定国。
  他出身贫寒,却风云际会,竟到了今日地步。
  可如果他出现在沿海,定会被那些东林党文人们,歇斯底里地唾骂一声“国贼!”
  屁股决定立场,对错、善恶,只有当事人才真正清楚。
  此时,身后蹄声急剧响起。
  伴随着呼喊声,“王爷,黄夫子回来了……!”
  李定国混身一震,回头望了望,冲百姓们一拱手道:“诸位乡亲,李某须处置急务……告辞!”
  话音未落,李定国已经回身上马。
  在一片“王爷好走”的呼喊声中,一块碎银“嗖”地掉落在老农面前的地上。
  远处传来李定国的声音,“老丈,这是李某吃你的蕃薯银子……”
  ……
  安顺城并不大,方圆数里。
  起初就是个军囤小镇,慢慢地,人口多了起来。
  虽说是西南边陲,可到现在,汉人占得比例并不少。
  城中房舍非常简陋,与江南的庭院楼阁,那是不能比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