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38/1807

  “就象是……属下的家人……亲人。”
  李定国诧异地问道:“你的意思是说,他待下和善、仁慈?”
  黄应运摇摇头道:“非也……只能说,吴王身上有一种很特别的……东西,能让人不知不觉地被他所吸引。”
  “他会妖法?”
  黄应运苦笑不止,摇头道:“子不语,怪力乱神……世间妖法,皆是骗术。吴王以绍兴府一地,在清廷三面围困之下崛起至今,创下如此大的基业,岂是妖法可以办到的?”
  李定国微微叹息道:“李某信黄先生,黄先生信吴争……可关乎五万人性命,李某怎能轻易决断?”
  黄应运道:“其实吴王并非要王爷立即东进。”
  李定国诧异道:“可信上说,李某率部东进,与北伐军会师于湖广,打通浙东与西南通道,将清军拦腰截成两段,致敌军南北不能兼顾。”
  黄应运道:“吴王的意思是,由他在一年内,赠王爷一批火炮、粮食,以使王爷迅速壮大,待实力足以掌控大西军之后,再以大西军全部兵力东进,如此,必能一举攻至湖广,与北伐军会师。”
  李定国骇然道:“他疯了?从浙东至贵州,数千里地,如何将沉重的火炮和粮食运来?况且这数千里地,有十几万清军占据……一旦被截,便是资敌。”
  黄应运道:“吴王说,可以用他麾下水师,将物资从长江运至武昌,然后经江南商会,分散南运……只要王爷能允许江南商会,自由通行所辖之地、开设商号,一年之内,向王爷输送火枪不少于五千杆,大小火炮不下百门,粮食十万石。”
  李定国惊骇了,这是多大的手笔?
  黄应运继续道:“吴王说起时,属下已如王爷所问,提醒会被清军截取,可吴王回答道,清廷不敢阻止江南商会的正常商贸,因为,一旦清军拦截江南商会商队,吴王将立即反制,令水师封锁沿海海面及长江江面,清廷将再无可能得到江南及海外的物资。”
  李定国闻听,想了想道:“这倒是说得通,毕竟清廷与义兴朝签订了停战条约……可吴争有如此大的能为,为何不主动北伐呢?”
  黄应运道:“这问题,属下问过吴王。”
  “他如何回答?”
  “吴王说,北伐军虽强,可数量不多,穷兵黩武、盲目扩军,将导致财政司入不敷出,同时对民间粮食、物资的产出形成巨大影响。浙东三面受敌,无战略纵深,一旦北伐,江西、湖广,福建及江北清军,便会对浙东进行合围,决战在所难免。如此一来,辖下十一府之地,处处烽火,再无后方,如此,民众不稳、商人不稳,败亡便在所难免。”
  李定国微微点头道:“理由虽然牵强,但还算是说得过去……那为何不联合南面延平王一同北伐,而要联合李某攻略湖广呢?”
  
第1203章
犹豫
  黄应运答道:“吴王说,我到杭州府之前,刚刚结束与延平王的一场水战,战事起因是延平王麾下水师,为筹措军资,劫掠北伐军旗下商船……”
  “战况如何?”李定国急问道,至于起因是什么,他并不关注,他只关注战斗结果,因为这很重要,而且李定国是真的好奇,两强相遇,谁胜?
  此时,因黄应运的述说和自己的判定,李定国的心里,其实已经将自己势力的排位,降到了郑森和吴争之后。
  所以,他太想知道,郑森和吴争究竟谁更厉害些。
  这是一种下意识的反应,但不经意之中,李定国更希望,吴争赢。
  因为,李定国太“鄙视”郑森了,近二十万大军,攻一个不足二万守军的福州城,打了半个月居然没打下来?到最后被周边清军合围,损兵折将,元气大伤。
  因为,李定国太“不待见”郑森了,已经三次派使者前去,希望郑森能念在同朝为王的情份上,两家联合出兵,收复两广,可次次被郑森拒绝。
  这样的人,确实是李定国非常厌烦的,在李定国看来,黑、白,是、非,对、错,忠、奸,无比分明!
  要打就打,不打拉倒,汉贼不两立!大碗喝酒,大块吃肉,休要扭扭捏捏,装大尾巴狼。
  而吴争,也正渐渐被李定国的内心,划入了郑森一类人之中。因为吴争执掌着如此精锐虎贲,竟无北伐进取之心。但郑森和吴争相较而言,李定国更倾向于吴争,因为吴争是他不熟悉的,也是他认为吴争还年青,血气还没有衰弱到无治,简单地说,还“有药可救”。
  这就是,距离产生美!
  “据吴王讲,双方战平,虽有伤亡,但主力未损。”
  李定国“咝”了一口凉气,“他竟真能在海上与郑家水师打成平手?”
  黄应运道:“不止如此,吴王虽这么说,可属下退出来时,吴王幕僚私下对我说,其实是吴淞水师小胜,击溃了郑家水师一部主力,缴获了近五十艘主力战船。”
  李定国瞪眼道:“那人不会是吹牛吧?!”
  黄应运摇摇头道:“属下当时也认为这不可能,可那日后,属下私下在大将军府不少官员处打听过,说法几乎一样,未有大的出入……后来属下也想明白了,以郑家水师一向的强悍,如果不被打败或者不被强力威慑,是不会轻易罢战言和的,所以,这事恐怕是真的。”
  李定国思忖着,微微点头,“黄先生此话有理,李某也认为,以郑森的心性……啧啧,如何说来,吴争确实厉害!陆战、水战皆是翘楚啊。”
  说出这一席话,是因为李定国绝对信任黄应运。
  许多人,见一面就可生死相托。
  李定国与黄应运,都是这一类人。
  所以,李定国是个大老粗,而黄应运是个破落生员,二人阶层完全不同,却能一见如故,歃血为盟,誓志扶明抗清。
  也由此,李定国认可了,素未谋面的吴争,拥有着他无法企及的实力。
  但,想让信任吴争,这依旧很难。
  黄应运同样清楚,李定国再豪爽,在身系数万人性命的位置上,也不会莽撞到,一朝决定听从吴争东进。
  黄应运没有继续强劝,虽然二人一见如故,但性格还是有极大差异的,黄应运明白,再劝下去,就会遭到李定国怀疑,怀疑自己是不是心向了吴争,这会弄巧成拙。
  “王爷,吴王势力之强大,不见不知道,但更让属下震撼的,是吴王麾下的三大学院。”
  李定国惊讶道:“不是说,吴争不过就是个秀才吗?况且,李某辖下数府之地及大西军控制的十几府之地,不也开科取士了吗?”
  李定国确实敬重读书人,虽然他自己是个大老粗,他在辖地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以此鼓励年青人好好读书,若以后恢复江山,就让他们去做官。
  这在李定国看来,他自己已经做到了最好了。
  “吴王确实只是秀才。”黄应运点点头道,“可他的奇思妙想,改变了整个江南……王爷怕是不知道,吴王辖下绍兴、杭州、嘉兴、松江这四府中,几乎没有一个人找不到活路,只要自己肯做事,便可以活得很好……为王爷举个例子,属下当时想私下逛逛杭州城,以印证吴王僚属对属下说的话。”
  “那天,我上街,随便走入了一家酒肆,见店中客人不多,我便点了几个寻常菜肴,上了一壶酒……酒足饭饱之后,我突然想试试,就告诉店伙计,身上没钱……王爷可知道,属下遭遇了什么吗?”
  李定国呵呵笑了起来,“吃饭给钱,天经地义,你想吃霸王餐,就得准备好挨揍!”
  黄应运摇摇头,正色道:“非也。属下告诉店主,是从贵州逃难而来的,因身上盘缠耗尽,肚中饥饿,这才起了无赖之心。可店主并没有象王爷所说的,殴打于我。”
  李定国脸色一变,依旧笑道,“原来你是遇见了好人,这么说来,这店主有古孟尝君之风。”
  “非也。”黄应运摇摇头。
  李定国一怔,“究竟如何?”
  “店主听了属下述说,他立时就挽留属下。”
  “是要挟你为质吗?”
  “不,店主要属下以工代酬。”黄应运苦笑道,“甚至店主听说,属下家中有妻子,更劝说属下将妻子一并接来杭州,说只要肯在他店中做事,所得工钱不比属下逊一分。”
  李定国一愣,突然道:“且打住,妇人也可出外做事?”
  黄应运喟叹道:“王爷怕是不知道,在江南各府,妇人一日所赚工钱,皆高于寻常男丁。”
  “这是为何?”
  “少女刺绣,妇女裁缝,老妪浣洗、帮佣……王爷啊,在江南没有一个人,是无用的。”黄应运道,“吴王辖下之地,最缺的是人口,周边各府的百姓,都在往东涌集……王爷,江南如今就如同世外桃源一般。”
  
第1204章
担心
  黄应运叹息道,“吴王辖下十一府之地的孩童,皆可以免费读书,甚至连食宿都是免费的,五年一期,由官府出资。到时成绩优良者,晋学院深造,毕业后入仕。黜落者,由官府统一安排,进入各大工坊做工……竟连女童,都可免费入学,此情此景,自古以来,怕是从未有之。”
  李定国愣住了,他能想到的就是,这得花多少银子?
  要是自己有那么多银子,会怎么做?
  那一定是扩军、强军,然后挥师北上,光复华夏大地。
  许久的沉默,二人四目相对,相互之间,竟说不出话来。
  “吴争怕是想豢养死士吧?”这就是李定国思忖了很久,得出的结论。
  在他看来,耗费如此巨资,想要的也绝对是相衬的。
  黄应运摇摇头道:“王爷猜得不对。”
  “哦?”
  “属下分别去过江南三大学院……恰逢生员们开设讲坛,王爷可知,他们辩论的是什么吗?”
  李定国有了些兴趣,道:“应该是北伐……不,吴争豢养他们读书,他们应该在辩论该如何歌功颂德、回报吴争……不会是讨论如何拥立吴争篡权谋国吧?”
  “日后的大将军府该如何存续?吴王该不该自立?如果吴王得天下,是该延续内阁制还是集中皇权?”黄应运苦笑道,“最后,生员们还在讨论,吴王发布的政令得失利弊,及吴王与麾下财政司司长莫执念的姻亲关系是否会让莫家日后一手遮天?他们甚至还抨击布政司张国维不作为、老好人人心性和按察司张煌言的严刑峻法……”
  那就是无所不谈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3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