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5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56/1807

  特别是吴淞水师已经与王朝先的舟山水师临时调防,驻泊于舟山,就算立时奉令北上,恐怕没有一天的时间,也到不了长江入海口执行封锁命令。
  但陈钱山水师不一样,它部署在金山卫东北方向。
  也因这支水师在与郑家水师激烈火拼之后,伤亡惨重,需要休整整训,所以没有参与这次各军种的拉练。
  但陈钱山水师的装备,并没有因之前一战而折损下降。
  得自与郑家水师的近五十艘主力战船,不但填补了陈钱山水师的折损,甚至战船数量提升了二倍有余,当时王一林率水师出战时,也不过二十多艘战船,其中还有大部分是中型炮船,主力舰不过十二艘。
  而吴争也因感动于王一林当时的“血拼”,下令集中力量,延缓了对吴淞水师舷炮的换装,为王一林提供了优先换装。
  也就是说,战舰是郑家水师的,但舷炮是松江军工坊制造的新式火炮。
  郑家水师的战船,有一个优点,它舷炮的预留洞,几乎不需要改动。
  因为郑家水师的火炮,还停留在最初仿制红夷大炮的阶段,炮管粗壮,不挑炮弹,以填药量来决定射程的远近。
  这样的舷炮预留洞很大,换装的火炮口径,远小于预留洞,换装火炮,其实就是将新式火炮搬上去,装在炮车上,沿原先甲板上的炮车轨道,推至舷后炮位即可。
  所以,陈钱山水师需要的,只是内部整合。
  ……
  王一林是最先接到命令的。
  对王一林而言,他早就看不惯王朝先了。
  在上任舟山水师副总兵的几个月里,王朝先时常给他小鞋穿。
  这很正常,王朝先知道王一林与吴争的关系,早就怀疑王一林是来抢班夺权的,哪会给好脸色?
  自然是小心戒备着,时不时设个坑,只是不敢明着来罢了。
  王一林的脾气犟,在吴争面前都是很嚣张的。
  所以,这二人能和睦相处,那才叫一个怪呢。
  当然,有道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加上王一林自认为,毕竟算不上吴争的嫡系心腹,他还算是忍耐的,没有与王朝先针尖对麦芒地直接干起来。
  但心里,也就呵呵了。
  所以,一接到吴争的命令,王一林心头那叫一个爽。
  不是不报,时候未到。
  敢情,报的时候来到了。
  况且,王一林还眼馋着舟山水师,心想只要将王朝先灭了,那自己很有可能一口吞下舟山水师,如此就可以与张名振,共驾齐驱了。
  想到这,王一林立即下令,陈钱山水师提前结束整训,以现有装备,直接拉去长江入海口,执行封锁。
  王一林自己,没等水师集结,便直接率身边就近几艘战船,先行出发了。
  这是抢时间啊,王一林生怕张名振先赶到目标战场,那头啖汤就没自己啥事了。
  只有抢在张名振之前,才有吃肉的份。
  西北向,前往入海口的路上,王一林大声嘶吼着。
  这是兴奋!
  ……
  将领,只有嗜战如命,方才可以称为骁将。
  这样的将领,带出来的兵,就如下山猛虎般,闻听出战,那是一个“嗷嗷”叫。
  一些沉稳的将领,或者是文人出身的将领,相对不同,是为儒将,这样的军队,沉稳有余,进取不足,缺乏气势,只可用来防御。
  吴争喜欢狗日的王一林、池二憨这种将领,但这种将领也有缺陷或不足之处。
  缺陷很明显,所谓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
  骁将往往只能打顺风仗,一旦遭受挫败,便是伤亡惨重甚至全军覆没。
  真正能做到攻守合一的,那就是一代名将了,可遇而不可求。
  王一林、池二憨绝对称不上名将,他们的缺陷太大。
  评价为有勇无谋,是夸张了些,但他们不善于用兵之诡。
  他们喜欢直来直去,如同池二憨,战必亲自上阵,冲于最前面,直令人心惊。
  但此次,或许是王之仁在天之灵保佑他,王一林算是撞上了大运了。
  ……
  火炮,就算有炮车,在当时的道路环境下,移动速度也是非常慢的。
  毕竟都是重达千斤以上的铁疙瘩,加上心虚,不敢走官道,速度就更慢了。
  好在天公作美,没有下雨,否则,怕是比蜗牛爬,也快不了多少。
  王朝先显然太不了解吴争性格了。
  这是个出身于市井的小人物,从来没有把自己的命,看得比任何人重。
  而且吴争是个认准了一件事,就会孤注一掷的人。
  前世的经历也是如此。
  加上真正的吴争,更是个热血的青少年,同样不把自己的命,看作是多了不得的。
  这二人整合在一起,得,这是个非常有阅历的犟头。
  不是说不要命,而是认准了一个方向,九头牛都拉不回来。
  王朝先虽说从当年绍兴府一战后,已经追随吴争三年有余,但他大部分时间,几乎都在舟山驻地,除了每月的例行汇报,与吴争的会面非常少。
  
第1225章
不是不报
  此时王朝先想以自己的心思,去揣摩吴争的心思,那哪可能有正确的道理?
  所谓蒙对了是福分,蒙错了就得认命。
  愿赌服输嘛。
  王朝先以为,事发突然,吴争及大将军府应该在第一时间,陷入混乱才是,至少也会有两、三天的混乱。
  按理,确实会如此。
  任何剧变来临,总得让当事者有适应的时间。
  试想,相对十一府之地,杭州、嘉兴、松江三府几乎是后方了。
  虽然松江府在沿海,但吴争手中的水师,那可不是吃素的。
  突然遭遇成建制的炮击,而且就在不远处,任何人的第一反应,就该是先撤退到安全的后方,然后再集结大军,徐徐图之。
  这样,肇事的水师炮兵,就有足够的时间,撤回到海边,然后上船,大不了,把炮往海里一推或者连这批炮兵都灭口,一了百了。
  谁能证明他们出现过?
  谁能证明王朝先参与过?
  王朝先临时与吴淞水师调防,出现在他本该出现的位置,这本就无可指责。
  就算吴争最后怀疑到了他的头上,怕也没有证据去处置王朝先。
  一个水师总兵,相当于一支舰队司令,能无故受“冤枉”,这不是要逼反吗?
  况且,怕吴争也做不出来这等事来。
  所以,无论如何,王朝先都觉得自己立于了不败之地,可北上当满清的水师提督,也可继续做他的总兵,这叫进可攻,退可据。
  但问题是,吴争就是个异类。
  如果这场炮击没引发殉爆、没死人,或许吴争也就大手一挥,让手下人去查办了。
  可吴争就是个市井小民出身,这一殉爆、一死人,胸口的那股子意气就激荡起来了。
  什么休养生息、什么发展内政、什么积极备战,全不顾了,就他妈的想着,你不让我好过,我就让你过不下去。
  于是,悍然重返事故现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5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