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8/1807

  首战告捷啊!
  吴争看着战报,面上可劲地大笑,可心里在滴血啊。
  这厮,真能造!
  吴争随即发布命令,嘉奖泰州卫全体官兵,唯独没蒋全义的份。
  吴争还特意让传令兵带了句话,“你本该得的嘉奖,被你用炮打光了。”
  这引得在场所有人都笑了起来。
  善意、会心的笑。
  没有人会认为,吴争真会去克扣蒋全义的功劳。
  这不过是种欢喜的另类表达方式罢了。
  最多,也只是种警告。
  从刘河堡赶来的池二憨呵呵笑道:“少爷,照这速度、局势,十日之内拿下徐州可以期待啊……要不我率处州卫渡江,助蒋全义一臂之力?”
  敢情,这小子都耐不住性子,见猎心喜了。
  改金华卫的陈胜也呵呵笑道:“兴化一落,泰州卫就成了突出部,三万泰州卫固守兴化城,可以有效牵制徐州清军,使其不得乱动……如此,鲁将军的二万吴淞卫,攻占盐城,定可手到擒来。”
  听听,这才是老成谋国之言,吴争瞪了一眼池二憨,“多学学陈胜,别有事没事的,一开战就往前冲,多动动脑子!”
  然而,陈胜话锋一转,拱手道:“只是王爷……江都方向,方将军的一万人,兵力略显单薄了些,要不……末将率己部五千人,前往支援?”
  吴争顿时恼了,刚还夸他呢,敢情和池二憨是一路货,就想着去摘桃子。
  “你们两给我回去,一个刘河堡,一个吴淞,好生待着,听候命令!”
  吴争蹩眉喝道,“你也说了,兴化一落,徐州清军就不敢再动,除了徐州有八万清军驻防,别的府不过就是些小鱼小虾,成不了什么气候……还需要二位将军亲自去摘桃子吗?”
  池二憨、陈胜讪讪一笑,拱手而退。
  马士英道:“其实二位将军并非贪功之辈……”
  “用得着你说?”吴争没好气地斥喝,“这二人要是放出去,谁还收得住手?不打到黄河岸边,怕是本王军令都不好使!”
  马士英哈哈笑道:“这不正好顺了王爷的心,一举光复黄河南岸。”
  “胡扯!”吴争斜了一眼马士英,“打过去容易,守得住吗?二十万北伐军分开驻防在十几府之地,兵力已经捉襟见肘,再去防御黄河南岸?”
  马士英嘿嘿笑着不接话。
  吴争叹道:“我有时是真羡慕张献忠、李自成,他们聚集起人马,可以不要后方,肆意进攻……可我呢,既想着北伐,又舍不得这江南十余府之地。”
  马士英捧哏道:“王爷是决算于庙堂之上……!”
  “哪来的庙?”吴争哼声道。
  马士英赶紧低头,可暗中翻着白眼,造一座不就有了嘛。
  吴争悠悠道:“老马,还要二十万……至少也得十五万,你有什么办法,可以迅速征募到如此数量的精壮?”
  马士英稍一犹豫,道:“人好招,银子……着实难。”
  吴争瞪着马士英,半晌哈哈大笑道:“老马,你错了……应该是银子好找,合适的人,却难找。”
  “王爷此话,何解?”
  “渡江而战,光复扬州诸府,甚至可以染指淮安……老马,大将军府辖下,可增至少三、五百万人口啊。”
  马士英恍然道:“此战王爷的真正用意,竟是在此?”
  吴争摇摇头道:“不。至少不全是。”
  “那王爷是……?”
  吴争突然仰头,悠悠叹道:“本王是怕,江北百姓不闻王师北伐久矣……那附了满清!”
  马士英闻听,悚然动容。
  ……
  这场战争,从开战起,打得都非常顺利。
  开战次日,蒋全义部的泰州卫占领兴化,等于一举完成了既定目标。
  第三日,反而是仅有万人的方国安军团,攻破高邮。
  第四日,传来鲁之域捷报,吴淞卫在西溪与三千敌军遭遇,一战击溃了敌军,吴淞卫正向北,按预定目标进军盐城。
  盐城。
  隶属淮安府。
  顾名思义,盐产地。
  尤以刘家庄、白驹场等三地的盐最丰硕、最出名。
  蒋全义、王一林当时从仪真率部西逃时,曾一度占领过刘家庄、白驹场,大肆洗劫了一番。
  如今鲁之域率吴淞卫,也算故地重游了。
  吴争手指叩击着桌案,以吴淞卫攻打盐城,用意并非仅仅是占领、光复,而是他敲山震虎的策略,吴争真正的用意,是令清廷震动,逼迫徐州清军不得不有所动作。
  如今,兴化、高邮已经光复,吴淞卫正逼近盐城。
  三路同时挺进,反而使得阿济格难以做出选择,去分兵救援各路亦或是孤注一掷,进攻一路。
  同时,阿济格还需要担心,一旦徐州大军一动,那万一吴争从江都另起一路,向西北方向,突入天长、盱眙,那凤阳府就危险了。
  所以,阿济格明智地选择以静制动,当然,这未必是阿济格的选择,很多时候,这是一种无奈。
  可如此一来,吴争也同样犯难了。
  
第1238章
战术僵持
  吴争总不能执拗地,令三路大军一直北向吧,真要攻到黄河岸边,那后勤补给线就拉得过长了,大将军府甚至还没有征募起足够的民役,来保证此战的运输。
  而吴争手中可用的兵力,也就泰州卫、吴淞卫五万人,加上方国安一万和陈胜、池二憨做为预备队的五千人,这样六、七万的兵力,攻下扬州还行,染指淮安府也成,可再往北,那肯定就不行了。
  吴争不得不防备万一。
  到时阿济格,只要动用三万人东向,击宝应、盐城一线,北伐军各卫就会被拦腰切断。
  所以,不管收复扬州还是淮安,徐州的清军如果不动,那所有的胜利,都是昙花一现。
  八万清军,随时可以大举南向、东向,自己不可能将五、六万北伐军,一直驻守在江北,这样,南面十几府之地,压力就太大了。
  只有将徐州清军引出来,此战中趁机消灭掉一半,至少得三成以上,那么,泰州卫就能够应付了,或者最多让方国安军团在江北协防就是。
  这样,各卫可以返回原驻地,继续驻防各府,对局势并无大的影响。
  可问题是,徐州有八万清军,清廷真要是被逼急了,调京畿驻防八旗或者汉八旗南下助阵,那自己就会弄巧成拙,吃不了兜着走。
  此战最关键之处,在于一个度,打痛它,但不能逼它狗急跳墙。
  自己要吃到肉,但不能陷入决战的泥沼。
  如何拿捏好这个度呢?
  吴争蹩眉深思起来。
  ……
  兴化大捷,是种偶然,但也是必然。
  偶然,说得是兴化城清军主将巴山,确实不是个可以独当一面之人,这种性格的人,只适合受人指挥,而非指挥人,做副将或者是先锋非常合适,勇猛,可为突破之不二人选。
  但这种性格的人,一旦遭遇突然变故,受到敌人的讥讽和谩骂,就会丧失理智。
  事实上,巴山有使用火器和应对火器的最基本经验,毕竟清军有火炮、火铳已经有些年头了。
  但巴山更喜欢战马,认为胯下战马更可控,满人就是马上得的天下嘛。
  这种根深蒂固的观念,不仅仅是巴山,清廷中层以上的将领都是这个观念。
  因为他们知道,如果朝廷改变军备的方向,他们将被不可避免的淘汰。
  无法叫醒装睡的人,这就是清廷在组建火枪新军和水师时,遭遇到中上层带兵将领的最大阻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8/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