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明(校对)第9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6/1807

  沿海各府,也在紧急征召新兵。
  大将军府的征召令一发,十几府之地,数日之中,便掀起了入伍潮。
  这是四年中,大将军府第一次发布征召令。
  北伐军的构成有五大块,一是吴争从绍兴府带出的那支嫡系,也就六、七千人;二是杭州之战鲁之域起义所部,人数达一万八千人;三是数次战争中,从俘虏、降兵中遴选出的人员,此部人数高达三万多人;四是原忠贞营;最后就是江北泰兴、泰州、通州三地民众自发入伍和零散的义军来投。
  大将军府一直没有从辖下诸府中,大量招募过精壮,吴争其实就是在“藏富于民”,给江南诸府休养生息的机会。
  四年时间,大将军府的治下人口,增加了六成,从不到九百万,一直到一千五百多万,这是个比较“恐怖”的数字。
  当然,这不完全是繁衍出来的,而是大批来投的义军、战争中抓获的俘虏,周边各地来寻生计的贫苦百姓等等汇聚而成的。
  但事实上,民间还真不领吴争让百姓休养生息的这份情,坊间对吴争不征召新兵,时有“诟病”,甚至还数府联名上书,请求大将军府每年从各府中招募适量兵员,以尽保境安民之责任。
  吴争当时是懵的,自己一片苦心,想让百姓休养生息,结果反而被人“指责”了,冤得慌啊!
  当时莫执念笑着给吴争算了笔帐,以杭州府为例,一个普通男丁,在工坊做工,月酬平均在三两多银子,可如果进了北伐军,每月四两银子雷打不动,吃喝穿着全是军队支应。
  这还是眼面上的,一个士兵入伍之后,全家可在服役其间免去赋税,有一适龄孩子可以免费入学,若立战功,另有赏赐升迁,若有伤亡,官府对其父母、妻儿进行赡养、抚恤。
  “一人参军,全家光荣。这话可是王爷亲口对外宣扬的。如今江南各府,皆以家中有北伐军士兵为荣。但凡家中有未曾订亲的女娃的,择婿首选便是北伐军人……试问,这世间还有比入伍更好的事吗?”莫执念呵呵笑着向吴争问道,“若不是北伐军不在各府招募新兵,不然,莫家子侄定是踊跃入伍……王爷若不信,可问清儿,她的姨表妹不也被招入长林卫了吗?”
  吴争听后,苦笑不已。自己优待军人的政策,竟被莫执念曲解至此,这言下之意是,自己对军人太优厚了?以至于不招兵,竟引来数府联名请愿?
  但吴争并不后悔,更不想去修改政策,因为没有什么比生命更富贵,拿命换的事,最优待都不为过。
  ……
  绍兴府。
  纵贯府城南北的府河,南起植利门,北到昌安门。
  此河分出了两个县,河西为山阴县,河东为会稽县,河上桥梁多达十余座。
  舍子桥桥畔,依水而建的一户小院中,此时突然冲出一个少年,背着一个包裹,向舍子桥东边跑。
  后面追着一个中年妇女,口中急呼道:“二娃,你可不能去啊……咱老黄家可就你这一根独苗……!”
  然而,那娃儿头也不回,连跑边喊道,“当今吴王不也是老吴家独苗吗……他能舍身报国,我为何不能……娘,等我建功立业、衣锦还乡之时,定为您讨个诰封……!”
  中年妇女哪追得上,急得哭出声来。
  这时,她突然见桥上走着她兄弟,连忙喊道:“大哥,替我拦住这不知死活的畜生……!”
  桥上男子闻声张臂拦住迎面而来的外甥,喝斥道:“二娃,你娘追你呢……还不快回去?!”
  娃儿见被拦,急得跺脚道:“大舅,娘是妇人没见识也寻常,您中举人都二十多年了,难道也不知道国破家亡的道理?”
  男子沉声道:“有道是父母在不远游,远游尚且不可,何况是上阵杀敌?要知刀枪无眼,老黄家就你一个独子,岂能参军?况且官府榜上明文,家中独子者不征……快回去吧,莫让你娘着急。”
  那少年哪肯罢休,他一边嚷着,一边恃机想冲过阻拦,“大舅,吴王可也是独子,况且,昨日隔壁家的大牛也被北伐军收了,他也独子……!”
  就在这甥舅二人在桥上玩老鹰抓小鸡时,那小院中慢悠悠地走出一长衫男子,手中还捏着一本书,轻轻拍打着,道:“二娃他娘,别拦了,孩子大了,任由他去吧!”
  妇人顿足泣道:“刀剑无眼,这要是有个闪失该如何是好?他爹……你读书读傻了?!”
  那长衫男子却不理会,冲桥上大呼道:“妻兄,放他走吧……你若无事,来我家论时事、吃老酒……”
  桥上男子一听,大声问道:“妹夫,你可想好了……这一放,日后可不能怪我?”
  “不怪,不怪……生死由命,富贵在天……儿孙自有儿孙福!”
  这话一出,让桥上当舅舅的,就无法再拦了,于是收拢双臂,少年迅速弯身一礼,拔腿冲了过去。
  自此,怕是难追了。
  
第1248章
人心之变
  桥下妇人见状,顿时“哇”地一声,大哭起来。
  她随即转身,扑向自己丈夫,双手对着长衫男子披头盖脸地一通挠。
  长衫男子显然是读书人,举止太过斯文,甚至连反抗都是慢条斯里的。
  等桥上妻兄赶来阻止时,啧啧……这脸上的抓印,那一条条地,已经肿得跟蚯蚓似的,惨不忍睹。
  妻兄一边阻拦自己的妹子,一边同情地道:“妹夫受苦了……”
  长衫男子气极,可骂人都是慢腾腾的,“妻兄啊,有道是唯女子和小人难养……”
  这话还没说完,就被妻子又是一把挠中,这下三条从上而下的鲜红指印,正中鼻子及两侧,令人不禁莞尔。
  ……
  兄长上门,杀鸡宰鸭。
  妇人撒泼归撒泼,准备酒菜之事,还得是她来干。
  郎舅二人对酌,三杯酒下肚,妻兄轻叹道:“妹夫啊,这说起来,你心也够宽的……家中就二娃一根独苗,你也舍得让他参军?”
  长衫男子摇头晃脑地道:“妻兄此言差矣,我绍兴府百年中,前有戚少保抗击倭寇,今有吴王驱逐鞑虏……风云际会,某唯叹生不逢时啊,要是能晚生十年,某早就弃笔从戎,追随吴王建功立业去了,可惜……可惜啊!”
  说到这,将书往桌上一拍,“妻兄还说我,你家不是也跑了一个吗?”
  妻兄一愣,忙辩道:“我……我那是有三个儿子。”
  “我……我也还有长女在家!”
  “女娃能和男娃相提并论吗?”
  “呸……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谁说生女不如男?”长衫男子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妻兄啊,论读书考功名,我如不你。论见识,你且不如我……看看如今的绍兴、杭州诸府,难道你还品不出些什么来吗?”
  “你是说……?”
  “原本以为,能守住长江,便是我汉人大幸。可不想,王师竟能二次北渡……眼见局势已经渐渐明朗起来,鞑子的好日子不长矣!”说到这,长衫男子神秘一笑,低声道:“妻兄啊,江南,不,咱绍兴府……怕是要成龙兴之地了!有此天赐良机,让孩子早些从龙,日后定可光宗耀祖啊!”
  “可,可万一有个不测……让我妹妹如何渡过下半生?”
  “为国战死沙场,夫复何求!”长衫男子正色道,“明日我便开祠堂,召集黄家族人,告诉乡邻,咱家二娃,国战去了!”
  ……
  杭州府雨县大街街头。
  数千江南学院、商学院学子,手举着巨幅标语,从一步步向西,目标大将军府。
  他们口中呼喊的口号是,“十年寒窗,不如阵前一日,弃笔从戎,休道书生无用!”
  从北司大校场中,数千北伐军,迈着整齐的步伐,他们的口号尤为振奋人心,“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收复河山,首战用我!”
  西面湧金门方向的队伍,一看就是明社成员,他们的胸口有着清晰的明社标识,他们的口号是,“忠于国家,忠于民族,若需牺牲,舍我其谁?!”
  南面泳昌门方向来的队伍稍显杂乱,男女老幼、各行各业的人都有,他们的口号是,“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抛家舍业,如食甘饴!”
  四个方向,四支队伍,引得越来越多的民众追随,声势之大,令人叹为观之。
  无数的人涌向街头、涌向大将军府。
  ……
  此时大将军府门前,满地都是银子、金银饰品和无数的铜钱。
  对,没错。
  这不是大将军府抛洒赏银,而是民众自发的捐款。
  银子已经不是箩筐可以装得了,民众是用掷、抛,以至于最后是一包包地拎着洒。
  场面已经陷入一种疯狂。
  要国战了,民众的目光中,再没有数年前的惊惶、没有犹豫,更没有恐惧。
  反而,眼中流露的是激昂和兴奋,他们等这一天……太久了!
  ……
  吴争是看不到这些的,因为他指挥前移,人在宝应,吴争估计是预料不到,他的一道征兵令,会让江南十几府的民众,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群众运动。
  但,这同样也是可以预料到的。
  因为这是吴争四年蛰伏的心血,如今,因一道征兵令,人心开始熊熊燃烧起来。
  与其说这是一场战备亦或是战前动员,不如说,这是江南十几府民众,压抑了数年之久的一次渲泻、一次爆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6/18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