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5/2006

  “并无消息传回。”心腹言道。
  “传令许凉、伍宕,连夜破门。”大将军叮嘱道:“切莫惊动太后及麟子安寝。”
  “喏。”心腹遂去传命。
  大将军何进又道:“二位血战一日,兵马尽失。可愿再助我一臂之力。”
  “敢不从命。”二人抱拳。
  “率众前往北军大营。与步兵校尉淳于琼,里应外合,接管北军五校。”大将军取敕令在手:“袁长水除为南阳太守,不宜再领护禁军。建阳当拜长水校尉。与仲颖同行。”
  丁原大喜:“卑下领命!”
  “自起兵以来,二宫消息断绝。故北军五校,不敢妄动。然,五校之中,越骑校尉曹冲乃大长秋曹节胞弟,长水校尉空悬已久。余下三校,互有归属。平日勾心斗角,战时相互掣肘。无人敢先行,只因恐被后者,群起攻之。二位若能控北军,引为助力。无需攻打南北二宫。只需谨守洛阳城门,以御幕府雄兵及董骠骑兵马,足以。三日之内,当见分晓。”
  “遵命!”二人依计行事。换言之,董卓要二人率北军五校,守洛阳城门,三日不失。
  二人窃以为,洛阳天下帝都,调北军五校三千余众,当可守备洛阳城门,三日不落。
  待大将军攻破宫门,诛杀黄门,清除异己。那时,二宫太皇,因被张让、赵忠裹挟,死于乱军之中。三宫鼎足之势崩。遵循祖制,当由何太后垂帘监国。从此,内外朝政,皆握于何进之手。
  不出十载。当可与蓟王决一雌雄。
  “朱雀门破!”忽听前军欢呼雀跃。
  便有军士来报:“禀大将军,南宫朱雀门破。袁校尉已挥兵入宫,杀尽黄门!”
  “报——”又有军士来报:“吴都尉已破北宫门!”
  “哈哈哈!”何进大喜:“众将听令,随我杀入宫去,诛黄门,清君侧!”
  “喏!”麾下死士,轰然应诺。
  便在此时。一骑快马,奔至西园长乐宫外。
  “速开宫门!”马背骑士,高举符印:“奉大将军命,速开宫门!”
  “等着。”连喊三声,阙上才有人应。
第021章
二宫之乱
  不等掖门全开,传令骑士便纵马入营。然却如泥牛入海,一去不返。消息全无。
  掖门徐徐闭合,悄无声息。
  比起南北二宫,杀声震天。位于城内西北隅,与濯龙园前后相隔之长乐宫,却寂静无声。如有神助。仿佛真得西王母庇护一般。
  南宫。
  “报——”便有黄门青壮,披头散发,浑身浴血,奔上玉堂殿:“何进已攻破朱雀门,麾下死士逢人便杀。凡白面无须者,悉数毙命。我等不能与敌!”
  张让浑身披甲,表情淡然:“退入宫廷,居高守备。切莫近战。”
  “喏!”黄门青壮,咬牙离去。大将军欲诛尽黄门,人尽皆知。早已不死不休,有进无退。多说无益,唯拼死一搏。跪地乞怜,亦难逃一死。
  “阿父,城外家中……”太医令张奉,抵近言道。
  “无妨。”张让目光慈炯,轻声安慰:“料想。董卓、丁原之辈,绝非函园雄兵对手。日前我已将家中老小,暗中送入园内九坂悬楼安居。必无大碍。”
  “阿父既有远谋,何必困守二宫。”张奉不解。
  “大将军杀我之心不死。若远避江海,苟活于世,终难免一死。唯置之死地,放手一搏,方有一线生机。”张让悄声言道:“待时机一到。我儿便自行离去,老父自有打算。”
  “阿父何出此言,父子当共进退。”张奉不愿听命。
  “我儿知晓宫中内情,先前忌惮老父,故不曾加害。待今夜过后,非但再无加害之心,内外皆当善待。”张让笑道:“正因,此一时,彼一时也。”
  “阿父之言,恕儿不能领会。”张奉言道:“只求家中平安,阿父深居简出,颐养天年。”
  “老父身患绝症,我儿焉能不知。即便有华佗神药,亦不过续命数载。今死不足惜。却要将大将军何进,一并除去。”张让言道:“我本天家忠犬。即便老而无用,垂垂将死。也要将一众家贼,尽皆咬死。”
  “阿父何意?”张奉忙问。
  “若无黄门,何须外戚。”张让切齿言道。
  宫门被破。何府死士,蜂拥而入。兵车往来,车上弓弩手,箭发如雨。一众黄门子弟,躲闪不及,悉数毙命。余下羽林、虎贲郎,退守宫室,护佑二宫太皇及少帝安危。
  待何进兵车入宫。随从高声诵读太后诏命。见师出有名,宫内守卫,纷纷弃械投降。黄门子弟呼喝同伴,且战且走。惊慌失措,往来驰逐,不断惨叫毙命。沿倒地尸身,兵车逆进。箭无虚发,射死一地。
  种种惨状,比阿阁兵乱,有过之而无不及。
  所幸,宫女先已避入内室。死者多是黄门。
  永乐宫。
  羽林层层守备,殿中董太皇正襟危坐,面沉似水。
  “董骠骑何在?”
  永乐卫尉董承,甲胄在身,无从全礼。遂躬身答曰:“昨夜遣人传语,见机行事。此时尚不见踪影。”
  “北军越骑校尉、胡骑校尉,人在何处。”董太皇又问。
  “北军大营,并无动静。”董承又答。
  “何进矫诏,尚不足以调动北军五校。然宫门已破,黄门胆小孱弱,必不能敌。眼看大势既定,何进胜利在望。北军五校,为求自保,必然倒戈。若撑不过今夜,吾门危矣。”不愧是河间姹女董太皇。宫廷权利大洗牌。先前胜负未分,五校素畏服内官,故行骑墙。如今“墙倒众人推,破鼓万人捶”。见十常侍大势已去,必纷纷响应大将军,入宫屠杀黄门。以求战后论功行赏,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即便不能,亦求功过相抵,不被抄家问罪。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古往今来,无人能免。
  董承咬牙道:“侄儿纵粉身碎骨,亦护太皇周全。”
  “张让、赵忠何在?”董太皇再问。
  “传闻,赵忠已避入西园鸡鸣堂,张让人在玉堂殿。”董承再答。
  “嗯?”帘内董太皇,眉头微蹙:“窦太皇何在。”
  “人在云台殿。”
  “云台高耸,易守难攻。窦太皇孤家寡人,又结亲蓟王,自保无虞。然,大将军何进今夜所求,恐不止黄门众。”
  “太皇之意……”
  “兵乱一起,死伤无数。若二宫太皇皆死于非命。待明日,何进大权在握,便可矫称,我等皆死于宦官胁迫。从此,再无人掣肘。假以时日,便是蓟王,亦无可奈何。”董太皇忽言道:“随朕来。”
  “喏。”
  随董太后入偏殿。众逐鬼童子,皆在酣睡。
  董太皇领董承走到一人榻前,手指言道:“此乃贵子。董氏一门,生死存亡,皆在此子肩上。朕若遇害,当全此子。”
  深看童子身形相貌,董承含泪下拜:“喏!”
  便在此时,忽听阙上守卫,厉声呵问:“何人乱入永乐宫!”
  “奉大将军命,诛杀黄门阉宦。”便有人粗声答曰。
  “此乃太皇寝宫,并无黄门,速去!”守卫呵斥。
  “奉命杀贼,不敢徇私。既无阉宦,何不开门,让我等入内一看。也好向大将军复命。”来人笑问。
  “放肆!”守卫怒道:“乱箭驱赶。”
  “失礼了。”音犹在耳,劲弦疾响。
  箭如飞蝗。守卫猝不及防,中箭栽落。
  黑暗中,不知伏有多少死士。永安宫守卫,毫无还手之力。眨眼间,已被屠尽。
  宫门遂被冲车撞碎。何府死士,蜂拥而入。
  董承率众迎敌,堪堪护住大殿。
  乱箭射入宫室。婢女宫人躲闪不及,尖叫毙命。射向偏殿的暗箭,尤其多。
  榻上童子,亦在睡梦中毙命。
  董太皇大声呼喊。余下童子,半梦半醒,却训练有素。翻身触动机关。床榻随之翻转,落入地下密室。密室虽不通宫外,却可躲避乱箭。
  “逆贼尔敢!”董承怒急。正如董太皇所言,何进所求乃大。
  南北二宫,除去黄门宫女,还有宫官值守。尚书台、侍中庐、兰台、东观,诸如此类,皆有大批宫官驻守。此时,众多博士、郎官,正在卢植、王允等人的统领下,冲向玉堂殿。
  时下士人,精通剑击者众。便是恩师卢植,亦可仗剑御敌。更有甚者,士人皆美须,只需行于光亮处,断不会被错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