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0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07/2006

  “谢陛下。”卢植双手接过,悬于腰间。
  王越又命麾下虎贲郎,以佩剑相赠。见殿内百官,同仇敌忾,仗剑聚拢在身前。少帝方觉一丝温暖。
  云台殿,坐落在云台之上。
  云台高耸,易守难攻。前窦大将军,兵败枭首,时窦太后亦被软禁于此。王甫、曹节等人窃以为,云台高耸,与世隔绝。窦太后孑然一身,凄凄惨惨,冷冷清清。不出数载,必郁郁而终。不料蓟王横空出世,阴差阳错,续命至今。后得程璜辅佐,移居永安宫,再尊太皇,改永安为长信宫。因辅佐少帝,遂迁回云台暂居。声势复起。
  云台内臣,以清忠五宦为首。素来忠义,并无劣迹。再加未雨绸缪,机关强弩齐备。以车障道,据阙楼、角楼,居高下射。饶是何府死士,亦死伤过百,未有寸进。
  清忠五宦,与黄门令左丰交好。从不尊张让、赵忠等,中常侍号令。乃新一辈黄门翘楚。亦是何进眼中钉。
  “何人鬼祟!”阙楼上守卫,大声呵斥。
  “休要放箭。”便有一小黄门,自暗处走出。
  “何故乱闯。”守卫再问。
  “奉陛下诏命,求见太皇。”
  “且上前来。”守卫言道。
  “好。”小黄门拾级而上,便有卫士移开车厢,放小黄门入内。
  “随我来。”搜身后,卫士领去后殿,与窦太皇相见。
  “奴婢叩见太皇。”
  “可是陛下,遣你来此。”窦太皇一如既往,淡泊名利,看淡生死。
  “正是。”小黄门遂将陛下诏命呈上。
  “四面城门紧闭,街上乱军逆窜。传闻,司隶校尉袁绍,已囚禁城门校尉赵延。城门守卫,皆其党羽。以你之羸弱,如何能破门而出。”窦太皇确认无误。
  “太皇明见。”小黄门,早有定计:“正因奴婢力不从心,故来寻太皇相助。”
  “朕如何相助。”窦太皇问道。
  “乞屏退左右。”小黄门答曰。
  “放肆!”长信太仆程璜怒斥:“莫非心怀不轨,欲趁机行刺乎!”
  “老大人明见。奴婢并无二心。”小黄门辩称。
  “朕信你。”窦太皇示意程璜等人殿外恭候。
  “喏。”程璜不敢忤怒,这便清空大殿。
  “恕奴婢无礼。”小黄门再拜起身,趋步近前,低声耳语。
  “原来如此。”窦太皇眸光闪动:“却不知,此前朝隐秘,你不过双十年华,如何得知?”
  “不敢隐瞒太皇。”小黄门答曰:“奴婢乃大长秋养女。”
  “曹节养女。”窦太皇轻轻颔首:“今夜,大将军与十常侍,不死不休。唯曹节置身事外,原来已命你暗中行事。以朕观之,你与程中大夫相比,亦不逞多让。”
  “太皇谬赞。”小黄门进言道:“事不宜迟,太皇且随我来。”
  “也好。”窦太皇微微一笑,似起心事。眼中颇多,复杂难明。
  小黄门未曾在意,前方引路不提。
  北军大营。
  董卓、丁原,与浑身浴血的司隶校尉袁绍,并肩入内。
  “见过周将军。”三人先行礼。
  “某不过小小一候官,不敢称将军。”周慎回礼。
  袁绍笑道:“今夜虽为候官,焉知明日不可官复原职,更进一步。”
  周慎心领神会,却佯装不知:“校尉何意?”
第024章
伏虎潜龙
  “大将军为天下计,兴忠义之师,攻杀黄门,清君之侧。恰逢用人之际,中候何不举兵响应。以全奇功。”袁绍开门见山。
  “敢问校尉,大将军奉何诏。”周慎不置可否。
  “自然是当今太后。”袁绍傲然答曰。
  周慎轻轻颔首,这便实言相告:“不瞒校尉,片刻前,卢太仆派人传命,遣某领兵入宫,护卫陛下。若此时兴兵入宫,不知可否向太仆复命。”言下之意,此去与大将军可有冲突。若无冲突,周慎便二事合一。既助大将军铲除十常侍,又应太仆之命,拱卫当今天子。如若不然,价格再谈。
  好一个两头下注。袁绍心知肚明:“禁中宫廷,兹事体大。不可乱入。且大将军乃陛下舅父,于公于私,焉能坐视天子陷于险境。便不劳驾中候。”
  “哦?”周慎一愣。此时若不站队,明日仕途休矣。急忙相问:“既如此。大将军欲遣某何往?”
  “拱卫洛阳‘二十四街,十二城门’,三日不失。”袁绍言道。
  电光石火,周慎幡然醒悟:“可是防董骠骑、孙破虏,兴兵入城,搅了大事。”
  “然也。”明人不说暗话。周慎若无此等见识,也无需他袁绍亲自走一趟。
  “得令!”周慎长身而起:“愿效犬马之劳。”
  古往今来,守关大将,多是肥差。平日收取往来关税,战时作壁上观。内外势力,攻守双方。皆要争相笼络。究竟是据关死守,还是开城纳降。皆看出价多寡。利益几何。
  今奉命守备城池。若遇董骠骑、孙破虏率兵,则拒于洛阳城下城下。若逢蓟王幕府雄兵,则开城纳降。无它。趋利避害,人之常情。普天之下,何人开价,能高过蓟王。
  见周慎领命,袁绍大喜言道:“为克尽全功,大将军已擢升武猛都尉为长水校尉,命后将军董卓,与中候同行。敕令在此,请中候一观。”
  三人同来,必为分权。周慎亦称宿将,焉能不知。这便心悦诚服:“谨遵大将军将令。”
  大将军总摄天下兵马,“内秉国政,外则仗钺专征,其权远出丞相之右”。周慎不过六百石北军中候,自当依令行事。此亦是国法。只需敕令在手,即便事若不济,亦可辩称‘奉命行事’,足可自保。
  周慎一声令下,北军五校齐入中军大帐。
  见上首端坐董卓等三人,诸校各自心惊。
  “越骑校尉何在?”环视诸校,独缺曹冲。
  “曹校尉昨日告假,不在营中。”步兵校尉淳于琼,粗声言道。
  “兵马何在?”袁绍忙问。
  “皆在营中。”淳于琼又答。
  “如此,也罢。”周慎取大将军敕令,遍传众人:“奉大将军命,拱卫洛阳十二城门。”
  诸校本以为还有下文。岂料大将军言简意赅,不痛不痒。仗着素与袁绍交好。淳于琼遂问道:“卑下斗胆。敢问中候,不入宫否?”
  “不入宫。”周慎斩钉截铁。
  “喏。”诸校表情各异。
  “事不宜迟。”后将军董卓言道:“即刻启程。”
  “喏。”后将军,位在众人之上,又得大将军委以重任,诸校自当奉命。便是名义上追随何苗的胡骑校尉轲比能,亦言听计从。不曾忤逆。
  董卓暂领越骑营,丁原新领长水营,并淳于琼所携步兵营,鲍鸿所携屯骑营,轲比能所携胡骑营,兵分数路,拱卫四方城门不提。
  上东门外,阳渠太仓港。“大城东有太仓,舱下运船常有千计。即是处也。”
  飞云巨舰,帆樯如林,本以为东郭门桥,能将巨舰拦在桥下。岂料机关船桅,竟能折倒,过桥后再竖起。
  城头守军,见巨舰徐徐迫近,急忙下城通禀。
  董卓等人不敢怠慢,急忙上墙皆备。传闻,蓟国巨舰,暗藏霹雳投石车。可将油瓮远射千步。阳渠水路,环绕洛阳,亦自此入城,西北接濯龙园,连瀔水。换言之,上东门已入霹雳车射程。
  蓟国机关,神鬼莫测。若董骠骑并孙破虏,胆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轰击洛阳。何须三日,旦夕可破。
  初见此等庞然大物。城上兵士不由得肝胆俱裂。饶是董卓等人,亦暗自心惊。
  大汉城池,多背山面水。固有阴、阳之分。为借水运之便,城池皆通水路。尤其雄城,更加如此。蓟国凭坚船利炮,铁壁铧嘴。足以轻松攻破城门。若无城墙拦阻,城内守军,又如何能挡蓟国甲骑具装。
  “速置床弩,搬礌石滚木,煮金汁滚油。快!”北军中候周慎,不愧宿将。
  “喏!”麾下人等,一拥而上。
  若不能将江东猛虎挡在城下,大将军危矣。
  便在此时。渠内一排微微探出水面的细竹管,正借巨舰掩护,经暗渠潜入城去。
  飞云巨舰,一万兵卒,皆是遮掩。董骠骑得高人指点,已有万全之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0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