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8/2006

  “吕布?”曹操一愣。
  陈宫已醒悟:“正是吕布。”
  曹操疑道:“吕布虽数赴党魁平乐会,却非赤诚。此次劝进,亦未见其署名。蓟王忠犬,如何能为董卓所用。”
  荀彧言道:“先前《衣带诏》乃出蓟王暗中授意。诛二戚,前后并无不同。”言下之意,此刻与董卓合谋,共刺二戚于城下,亦是不负蓟王所托。与《衣带诏》一脉相承。
  “吕布手握八关,麾下有健将数员,骁骑一千。巡视八关,往来如风。正当大用。”曹操言道:“若是吕布,此计可成。”
  “明公可去信董卓,一问便知。”荀彧言道。
  “宜加修饰,不可直言。”陈宫又道。
  “也好。”曹操这便依计行事:“南阳又当如何答复。”
  “待董卓回书,再做定夺。”陈宫再进言。
  “甚好。”如此二全齐美。曹操能得三人辅佐,何愁诸事不成。
  史道人宅,后院阁楼。
  董卓乘夜再来,与史道人对面而坐。
  “曹孟德,身旁必有高人。”史道人笑道:“闻荀氏一族,皆出仕蓟国。唯一人例外。能窥破后将军所设奇谋,必是荀彧其人。”
  眼前史道人,衣冠楚楚,道貌岸然。与先前窘迫,不可同日而语,然,那股隐隐的尸臭,却挥之不去,经久不散。每次得见,董卓皆怯意暗生。究竟是死是活,是人是妖。唯天地神鬼可知也。
  不等史道人来看。董卓急忙收拢心神,吐气出声:“道人所言极是。二袁尚且未能窥破,却被曹孟德先知。曹操此人,素有大志。心机莫辨,忠奸不分。今虽伙同关东群雄,行大逆之事。然若见事不可为,必会改弦更张,转投明主。官宦子弟,大略如此。”
  见董卓面露不屑,史道人亦不说破:“闻六月初,巫山女神降为试儿之礼。今时不同往日。二戚并二宫太皇,皆受邀出席。以示亲密无间,为天下表率。此乃天赐良机。后将军宜当择机行事。”
  “喏。”
  见董卓有求必应。史道人微微撇嘴,得意一笑。
  三日后,南阳新帝宫。
  得曹操手书,二袁急入宫相见。
  新帝细看之后,终有笑意:“若依后将军之计,胜算几何?”
  “‘先人有夺人之心,军之善谋也’。”袁绍答曰:“陛下受禅称帝,天下无声。若能先发,则可夺人心也。无论胜算几何,只需兵进洛阳,便已占尽先机。”言下之意,声高有理。越主动,便越显“据大义”。
  袁术亦道:“此举,里应外合。只做佯攻。待事成,雄关不攻自破。事便不成,班师回朝。不费一兵一卒,亦立不败之地也。”
  新帝欣然点头:“传诏徐豫诸王,依令行事。”
  “喏!”
第195章
勤王之师
  六月初,洛阳内外,张灯结彩。四郭民众,皆翘首以盼。巫山女神,降为试儿之礼。
  太后麟子,注定不凡。竟惊动两位女仙,降临赐福。
  洛阳朝堂,默契共生。欲借此盛会,冲淡关东逆乱之愁云惨淡。岂料不出三日,惊闻徐豫七王并关东群雄,共组联军十万,兵分三路,入京勤王。
  一时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少帝惊闻,专开朝议,问计群臣。
  南宫,玉堂前殿。
  太傅并三公、九卿,骠骑、车骑二将军,悉数列席。
  蓟王就国。天下兵马皆由二戚把持。便由董骠骑,先通禀军情:“关东联军,兵分三路。其一路徐豫七国联军,计五万人,攻广成关。其二路豫州牧孙坚,自领麾下精兵二万,攻轘辕关。另有兖州牧曹操,领麾下二万兵马,并一万豫州水军,溯河而上,攻孟津、小平二津。”
  “并州牧董卓何在?”少帝遂问。
  “并州牧董卓为大河所阻,谨守壶关,似未出兵。”董骠骑奏曰。
  “孙坚飞云舰,并曹操盖海舰,乃蓟式楼船。水上坞堡,号‘铁壁铧嘴’。寻常船只,难以匹敌。”卫尉张温进言道:“孟津、小平津守军,恐难相持。”
  “速向蓟国求援。”少帝当机立断:“蓟横海将军黄盖,与王傅黄忠,号‘蓟国双壁’。当可与飞云、盖海,一争高下。”
  “喏。”
  “卢司空?”见卢植若有所思,少帝一声轻唤。
  “臣在。”卢植起身奏对。
  “关东联军三路齐出,兵进洛阳。司空可有破敌之策。”卢司空文武双全,乃蓟王恩师。又是纯臣,不谄二戚,不媚三宫,深受少帝信赖。
  “回禀陛下。臣思,关东联军因何兵出三路。”卢植对曰:“破虏将军孙文台,乃军中宿将。通晓兵事。洛阳八关锁固,阻断交通。唯水路可直达城下。因何将飞云舰队,托付轻车将军曹操。反自领步骑,强攻轘辕关。避易就难,兵家大忌。”
  “轘辕关,有何不同?”少帝遂问。
  卢司空答曰:“轘辕山,山路险阻,十二曲道,将近复回,故曰:轘辕。轘辕隘口,传说为远古时大禹所凿,乃历代兵家必扼之地,亦是洛阳通汝、颖、襄之捷径。然谷道艰险,车马难行。故过往商贾,多取道伊阙上洛。明知兵临险地,雄关障道。孙坚却偏要强攻此关。故臣以为,此乃分兵之计。”
  略作思量,少帝这便醒悟:“八关之内,不过数万兵马。关东联军兵分三路,二路佯攻,以分洛阳之兵。剩下一路主攻,当所向披靡,无往不利。”
  “陛下明见。”卢司空言道:“窃以为,轻车将军曹操所携飞云、盖海二舰,乃三军主力。谨防声东击西,沿洛水逆入阳渠。蓟式楼船,暗藏攻城机关重器。若临城下,洛阳危矣。”
  与会公卿,纷纷点头。蓟国机关之利,世间罕有,何必多言。
  少帝言道:“关东联军先发。乃为‘据大义’也。三路并进,二路佯攻。车骑营屯驻广成聚,周遭关邑,当由何车骑守备。”
  “臣,遵命。”何苗责无旁贷。
  “董骠骑能者多劳。主河洛津渡,并四郭守备。”二戚此时不齐心协力,共赴国难,更待何时。
  “臣,遵命。”董骠骑义不容辞。
  “左中郎将。”少帝又唤一人。
  “臣在。”吕布稳稳起身。
  “八关乃京师屏障,万勿有失。”少帝叮嘱道。
  “喏。”吕布领命。
  待其落座,少帝忽问:“函园还有多少兵马。”
  卢司空奏曰:“还剩兵士三千。由军门都尉华雄统领。”
  “足保函园安危否?”少帝又问。
  “自保无虞。”卢植答曰。
  “如此,便好。”少帝轻轻颔首:“闻墉宫七玉女,车驾入蓟王宫。欲奏昆仑九音,唤醒蓟王。不知然否。”
  董骠骑抢先答曰:“然也。云霞慧妃,豪掷亿钱,聘娶墉宫玉女等七人,并上元、云华二夫人。凑足‘昆仑九音’。待巫山神女北上,合奏上古仙音。引九天玄女降,弥蓟王灵台之伤。”
  “原来如此。”少帝亦知,太妃上表为蓟王赐婚。二宫太皇,无不应允。话说,王爵妻妾不过四十。然事急从权。为唤醒蓟王,聘娶墉宫七玉女并二夫人,亦不为过。蓟国行事,有礼有节。从未僭越。桓灵二帝,后宫佳丽成千上万。蓟王后宫满打满算,不足千人。已是难得勤俭之君。且螽斯衍庆,多子多福。年不及而立,已有三百子嗣。比先祖中山靖王,亦不逞多让。
  传闻后宫自王妃以降,倾国倾城,姿容殊丽者,比比皆是。百花争妍,群芳吐蕊。号称“四时不谢,八节长春”。
  先前侍寝,已避孕期。否则以蓟王之英姿勃发,又何止三百子嗣。
  “水军之利,非同小可。”少帝最后言道:“若得余力,宜早做谋划。”
  “陛下明见。”蓟国造船术,可与蓟国营城术比肩。三足踆乌船宫之大,洛阳上下皆得亲见。此乃真·行宫也。七重船楼,并上下船舱,可容万人而绰绰有余。平时三千兵马,足够守备。踏浪而来,泊于港口。水上坞堡,宛如一夜建成。进攻退守,防不胜防。更加船上设施齐备,军民两用。便是远游海外,亦全无后顾之忧。
  洛阳敕令,一日抵达。
  太妃并王妃,亦开朝会,商讨对策。
  幕府中丞贾诩奏曰:“三路兵分,只为壮大声势。徐豫七国五万兵马,仓促组建,不堪大用。孙坚、曹操二人,亦多佯攻。故臣窃以为,此次勤王,多行掩人耳目。关东群雄,必另有图谋。”
  贾文和之智略,举世无双。此次,亦不出所料。
  荀攸亦奏曰:“并州牧董卓,并未参战,颇不寻常。”
  太妃言道:“黄将军所部,即日顺下大河。拱卫京师。若遇飞云、盖海,宜当驱离。切莫强取。”
  “喏。”黄盖心领神会。
  “函园只三千兵马,若兵乱骤起,如之奈何。”太妃又问。
  “太妃且安心。”贾诩奏对:“函陵令鲁肃,并军门都尉华雄,足可守备。”
  “如此,且依令行事。”
  “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