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41/2006

  便是后世,亦屡有“拍肩摄魂”之传闻。
  汉时仙门,早有此奇术。
  类后世吐真剂。施展此术,可令人全无防备。但有所问,必有所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多数为真。若再与同党,行交叉比对。当可洞悉隐秘。
  “史侯将史子眇妻,接入宫中安居。必与此事相关。”董太皇惊怖之下,切齿言道。换言之,此时此刻,少帝已从中大夫口中,得知董太皇盗书之事。
  更有甚者,若觅得良机,对窦太皇施以此术。《起居遗诏》之下落,手到擒来。
  那时,万事休矣。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中大夫伏地问道。
  “谨守宫门。万勿外出,被贼人所乘。”危急关头,董太皇忽思得一计:“传命董卫尉,星夜入宫相见。不得有误。”
  “喏。”中大夫自去传命。
  少顷,永乐卫尉董承,车驾入宫。赶来与董太皇相见。
  “臣,叩见太皇。”董承乃董太皇亲侄。少帝只除二戚,并未大肆连坐。故董承得以幸免。然进出洛阳,却内披软甲,死士带足。不敢有丝毫大意。
  “起身。”董太皇言道:“贵子相貌,可还记得。”
  “事关国祚,如何能忘。”董承再拜。
  “甚好。”董太皇言道:“窦太皇出宫探母,多日未归。长信宫乃永安宫改建增筑。固若金汤。且程璜养女,暗藏其中。料想此刻,尚未被史侯所破。”
  “当是如此。”董承对曰:“程璜养女,皆女刺客。守备窦太皇,可挡史侯道术。”
  “事不宜迟。且将此书,亲呈于窦太皇当面。”董太皇吃一堑长一智。只命董承传书,书中内容却不告知。即便被道术所摄,吐露真言。少帝不过知晓,董承奉命传信。至于信中内容,却无从知晓。
  “喏!”董承领命而去。董承乃永乐卫尉。进出宫闱,通行无虞。且临危奉命,掖门兵丁亦不敢阻拦。
  车驾出宫。直奔长信宫。
  须臾,便有一支人马,自出北宫掖门,直追董承而去。
  待夜深人静,四处无人。
  董太皇乔装起身,挑灯入云台二十八功臣阁。立于一幅画像前,悄然搬动机关。
  暗门徐徐开启。董太皇自下密室。
  出宫暗道,乃周时宫殿暗渠改建。为便于桓帝与酒家安氏相会。先前大将军何进,火烧二宫。二宫太皇便经由此密道,逃出生天。
  暗渠积水,需经扁舟往来。搬动机关。扁舟自动。徐徐驶向对面。
  周遭漆黑如墨。唯有灯前三尺荧光。董太皇矗立船头,强压心头惊怖。直到扁舟轻轻抵岸。仰见向上阶梯,董太皇这才暗松一口气。
  记忆中。登上阶梯,仍有一段暗道。暗道底端,便是通往胡姬酒肆出口。
  “可是太皇当面?”将将站稳,忽闻暗处人言。
  宛如晴天霹雳。董太皇六神无主,颤声发问:“何人藏身?”
  “太皇毋惊。”便有一人,徐徐现身灯下:“蓟王门下主记,叩见太皇。”
  闻是蓟王门下,董太皇险喜极而泣:“蓟王何在?”
  “我主就国数月,太皇当知。”记室掾答曰。
  “何以至此?”董太皇又问。
  “我主醒来,方知洛阳生变,关东逆乱。上陈情表,却久无音讯。我主遂言:‘太皇处境,岌岌可危’。故命我先伏于此。暗中接应。”
  “蓟王每每料事于先。朕,复何言。”蓟王忠心可鉴,董太皇自不会生疑:“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敢问太皇,孤身出宫,所为何来。”记室掾不答反问。
  “乃为传书窦太皇。”董太皇遂将宫中诸事,和盘托出。
  “陛下乃史道人养大。精通道术,亦合乎情理。”记室掾略作思量,这便言道:“车驾已备好,太皇可愿入二崤城暂避。”
  “不可。”得蓟王相助,董太皇心神大定,智机重回:“大势将去,避无可避。若等史侯得《起居遗诏》,万事休矣。”窦太皇曾向卢司空,面授机宜。料想,《起居遗诏》,蓟王亦之知矣。
  “如此,太皇且入(辅汉大将军)府安居。下臣,代向窦太皇讨要此诏。”见董太皇心意已决,记室掾遂言道。
  “如此,也好。”毕竟孤家寡人,多有不便。万一被少帝所乘,悔之晚矣。
  出暗道前,董太皇随口一问。
  “主记何名?”
第013章
殊途同归
  “下臣,九江蒋干。”记室掾答曰。
  “可是九江名士,蒋子翼。少年时孤身北上,入蓟太学坛博论。难逢敌手。”董太皇对蓟国之事,知之甚祥。
  “时,年少轻狂。太皇见笑。”记室掾谦逊作答。
  董太皇叹道:“得蓟少师,文范先生赞曰:‘有仪容,以才辩称。独步江、淮之间,莫与为对’。可是足下?”
  “先生已逝,不胜唏嘘。”密道出口已至,记室掾请董太皇先行。
  董太皇不疑有他。先行登阶。
  当日亦有曹节引路。似如今日这般。然出口似有不同。董太皇隐约记得,未曾登如此多之阶梯。直到立足于一道暗门前,董太皇这才问道:“先前来时,未见此门。”
  “禀太皇,此乃最初通道。后续有人另掘旁门,通往别处。想必先前所行,并非此途。”自得王命,蒋干已将地下暗道,探查一清二楚。入口唯有云台,出口却有三。
  待蒋干搬动机关,暗门徐徐开启。入目乃是一间充满异域风情之精舍。
  董太皇心领神会,必是酒家安氏闺房:“终是殊途同归。”言下之意,皆为逃生之用。
  “太皇明见。”蒋干又引太皇入后院,登阙楼。经由覆道,跨马市后巷,入辅汉大将军府后院。再入中庭,乘天梯升寝宫,重开密室。供董太皇容身。
  为隐匿诸母并女道。蓟王曾在寝宫内造密室。此事唯心腹肱股重臣方知。今却悉数告知蒋干。足见信任。既是蓟王托付之人,董太皇自当信赖有加。
  “太皇请稍待。下臣,去去便回。”蒋干便要去知会窦太皇。
  董太皇随口一问:“此时洛阳城已宵禁,轻易不得入内。主记如何行事?”
  “太皇毋忧。”蒋干自立暗门处,躬身答曰:“下臣定不辱命。”
  “有劳主记。”董太皇亦不多问。
  待暗门闭合,蒋干起身自去。从始至终,恪守君臣之礼。果然名士风范。
  自入前庭。幕府车驾已备好。门下游缴,鲜衣怒马。皆是京中有名豪侠。
  “主记!”游缴纷纷抱拳行礼。
  “依计行事。”蒋干登车传命。
  “喏。”
  中门大开,车驾呼啸而出。沿殖货里道,直向北行。路上洛阳县吏,遥见幕府琉璃车牌,避恐不及,如何还敢上前盘查。大鸿胪司马儁、河南尹司马芳、洛阳令司马防,三马同槽。父子三人,皆出蓟王门下。便是朝堂百官序列,五次三番,屡遭清洗,面目全非。司马父子,亦稳坐钓鱼台。无人敢动分毫。正如卢司空在朝。
  即便天降灾异,需用三公顶锅。亦轮不到卢司空。
  蓟王远遁,虎威犹存。说的,便是这个理。
  俗谓“打狗也看主人面”。话糙理不糙。
  出城密道,又岂止一条。北邙秦太仓旧宅,便有直通太仓之密道。出太仓,便是长信宫后门。此乃最快捷径。
  便在幕府车驾,直奔北邙时。
  不出董太皇所料。永乐卫尉董承车驾,被拦在上东门御道前。
  遥看长信宫墙,董承咬牙怒叱:“奉命出行,何人拦路!”
  便有一将,打马上前答话:“某乃后将军兼领司隶校尉麾下,中郎将牛辅。奉命查验出宫人等,董卫尉恕罪。”
  “奉谁人之命。”董承怒问。
  “当今天子。”牛辅抱拳答曰。话说自被猛张飞一矛拍下,大半年卧榻不起。年初方能捉刀上马。武技胆识,却已大不如前。正如火烧鸡鸣堂当夜。目睹大将军身首异处,董重肝胆俱裂。便是“知惧”。终归“吃一堑,长一智”。牛辅,莽撞不在,心机自生。今为董卓心腹爱将。反得重用。
  “某奉太皇之命行事。岂不如天子命乎?”董承寸步不让。
  “哼哼。”敬酒不吃,吃罚酒。牛辅一声冷笑:“拿下!”
  “谁敢……”话将出口,箭如飞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