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2006

  再说,涉及帝王家事,三公和宦官皆守口如瓶。满朝文武皆不知,刘备一个小小的亭侯又如何能知。
  依旧整日忙于邑中诸事。
  楼桑特产,先有寝垫、松泉酿,后有毛毯、鱼酱和香肠。诸如稻花鱼此类,都不算。刘备甄选出锦垫、香肠、松泉酿、金丝毛毯,合称四大名产。渐渐风靡北地。后又被贩卖大江南北,天下知名。
  因乌莲族人常驻。故而往来楼桑的胡商亦渐增多。市侩多为精通胡语汉话的阎柔等人临时充任。久而久之,阎柔被胡人颇为信任。加之,阎柔乃是刘备的家臣。但凡有大宗交易,必请阎柔到场。已成惯例。
  家臣是领俸的。
  首席家臣耿雍,便是邑民口口相传的家丞。也因未及冠,被称为:耿少丞。年俸四百石。月谷五十斛,一年六百石。可折五铢钱十三万两千。
  崔钧居于次席,年俸三百石。月谷四十斛,一年四百八十石。可折五铢钱十万零五千六百。
  部将第一乃黄忠,年俸二百石。月谷三十斛,一年三百六十石。可折五铢钱七万九千两百。
  诸如崔霸、韩猛、黄盖、吕冲、魏袭、潘鸿、朱盖等,皆年俸百石。月谷十六斛,一年一百九十二石。可折五铢钱四万两千两百四十。加上各种赏赐,收入颇丰。还有亭佐、置掾、市监、舶吏,斗食小吏。月谷十一斛到八斛不等。
  这还只是侯府的薪资。有刺奸官职在身的吕冲、魏袭,或是市长耿雍、置长崔钧,还能领一份官俸。两项相加,堪称丰厚。
  尤其是武将。看似俸禄不如文官,却可领军功奖赏。上次黄忠一合斩首胡酋,功居第一。其他不算,单百枚马蹄金饼,便可折钱百万。
  几乎等于耿雍八年薪俸。
  好在刘备家业渐大,资产日丰,不然也不敢乱收家臣。
  春末倒寒,竟又下了几天小雪。
  酒垆的胡姬好妇,迎来了位一掷千金的豪客。此客不是旁人,便是涿县马市胡商。
  刺奸通报耿雍。耿雍又去告诉刘备。知胡商此来,必有急事。刘备这便赶到酒垆相见。
  胡商见刘备来访,面楼惭色,自行拜服在地。只说上谷乌桓王,有事相求。
  刘备问:是何事。
  胡商答曰:上谷郡去年亦遭雪灾。牛羊多有冻毙。也想学右北平乌桓,将毛皮贩与楼桑。
  刘备轻轻点头:可也。
  胡商又说:能否钱粮各半。
  刘备亦点头:有何不可?
  胡商忽满脸痛惜的说道:只可惜毛皮尽数割去,肉身却散落四野。多被野狗撕咬,无法贩卖。
  刘备这便宽慰道:以后羊毛亦可如右北平乌桓一样,时常贩来。
  胡商拜谢离去。
  左右皆问,这是何故?
  不是要以夷制夷吗。上谷乌桓在三郡中势力最大,如今遭灾,正好削弱之。为何还要出手相救?
  刘备答曰:此消彼长。若上谷乌桓过分削弱,乃至一蹶不振,令其他三家坐大,也非我所愿。再说,若不相助,乌桓必铤而走险。抄掠边民百姓,夺人口食。如今货与钱粮,可安其心。令其少掠百姓,边民可稍稍得安。
  众皆叹服。
  等车队将皮毛源源不断的贩运楼桑,刘备方知上谷乌桓的实力之强。
  上谷乌桓王难楼,众九千余落。右北平乌桓王乌延,众八百余落。论纸面实力,上谷乌桓是右北平乌桓的十多倍!
  牛羊亦是十倍!
  好在刘备这几年多有囤粮。便是全换粮,刘备也付的起。
  邑中胡商众多。索性将客舍后院自从泊楼建好,便一直闲置的车马房尽数拆除。与半边后院一同改建成了接待胡商的邸舍——蕃邸。
  胡商邸舍,旧时便有。
  出处为:蛮夷邸。
  蛮夷邸,乃是供来朝邻族、邻国的使者,所住的馆舍。两汉京城长安、洛阳,均设此邸。作为馆待边疆及番邦来客的场所。是我朝对八京四夷‘蕃客’接待制度的一部分。
  不久便有客舍、蕃邸,两座前后并排而立的高大重楼,耸立市中。
  与客舍不同,蕃邸一层乃是胡人商铺。贩卖各种西域、东胡诸器美酒。少君侯曾多次携家中美艳胡姬前来赏玩。上行而下效,胡肆渐被邑民所喜。
  尤其是远自大宛的葡萄酒。渐渐风靡。少君侯年少,家规甚严,不能饮酒。于是打了个擦边球的葡萄果酒,就成了日常的佐餐酒。搭配蜂蜜红茶和楼桑各地美食。以解口舌之欲。确实享受。
  楼桑奇于异邦造物。番客惊叹楼桑繁华。
  彼此尊重,心怀敬畏。关系才能长久。
  便是乌桓,也有可取之处。比如织毯、牧马。
  汉化,从来不是吞噬抹去,而是吸收同化。不信去见我族图腾。自黄帝起,便包容万邦。
  让蕃客惊讶的还有楼桑的器械。比如建造蕃邸时使用的塔吊。就能将大型木料垂直吊起,然后运到工地各处。节省了诸多劳力。
  水排、水压、水车、水碓,更是数十倍与人力。
  窥一斑而知全豹。天朝上国,果不同凡响。
  “上曰衣,下曰裳。”
  楼高成夏,桑麻为裳(cháng)。便是少君侯心中的楼桑。
  赶在稻作前,白湖水榭终于完工。举族欢腾。客居宗人、附民家中的邑民,纷纷乔迁新居。安置完最后这批邑民,工匠们也不得闲。这便转战西林邑。为三千余口杂居汉胡,打造车楼。
  车楼与车最大的不同是有轨。车楼全部用木材建造。也因全是木质,又是统一尺寸,故而建造极快。
  数百座车楼在稻作前已全部完工。
  汉胡皆入新居。
  无论乌桓、杂胡,还是曾被马贼豢养的汉奴,皆大欢喜。尤其是马贼妇孺,甚是珍惜。皆称刘备‘汗大人’。‘汗’有可汗之意。除去织毯牧马、还有不少年轻貌美者,受雇与酒垆、蕃邸,充当胡姬好妇。亦或成为市侩,为买卖双方翻译。为楼桑带来诸多新气象。
  少君侯有言在先。汉胡一家。若行不轨,必严惩不贷。
  刺奸、贼捕日夜巡视。众目睽睽,皆为耳目。即便心怀不轨,也不敢在楼桑放肆。
  须知,前后数千颗人头可都摆在涿县市口呢。
  血犹未干。鼠辈安敢视吾刀不利呼!
第143章
以食为天
  春分刚过,便有邑民备耕、通渠,开始了新一年的稻作。谷雨之后,十里水田遍布农人。各家各户都要赶在芒种前整理好水田,以备育秧。先前有宗人帮助育秧,如今十里之地皆为水田,单单宗人水田育秧已不够用,故而家家户户都要育秧。这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学会之后,方能称学会稻作。
  至于日常的田间管理,别无其他,唯有一个‘勤’字。
  “王者以民人为天,而民人以食为天。”
  北地一年一熟。断不能有失。
  得益于楼桑学坛充作斗食小吏的‘实习生’,补全了邑中日产管理的各个方面。且随着业务日臻纯熟,熟而生巧。巧则得心应手,事半功倍。左右皆有良才可用,刘备反而越发空闲。
  每日习文学武,日日不缀。
  年前老族长四次造册,西林邑和楼桑邑,共计两千五百三十九户,两万六千七百余口。
  为何老族长年年造册。刘备问过方知,乃是为了‘案比’。
  案比,又称:案户比民。清理户籍和人口。《后汉书·礼仪志》上载:“仲秋之月,县道皆案户比民,年始七十者,授之以王杖,哺之以糜粥。”每县设户曹,掌户口之政,于每年八月案比户口。每年还需将户籍层层上报,接受朝廷的检查,谓之‘上计’。佐理州郡上计事务的官吏,称为‘上计掾’。
  岁终时,县、道上计于所属郡、国,郡、国上计于朝廷。丞相或三公之下也设户曹主管全国户籍。上计项目有本县、郡:户籍民数、垦田数量、钱谷入出、‘盗贼’多少,甚至包括每户男女人口、姓名、年龄、籍贯、身份、相貌、财富情况等。是‘编户齐民’制户籍管理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案比方法大概有二种:一种是集县内民众至县治所在地,统一案验、登记,验视地点在户曹。另一种方式是县治官吏直接到各乡进行案比。
  楼桑邑是少君侯的封邑。老族长又是陆城亭长,故而案比皆有他代劳,再上报给户曹。
  别说老族长为人如何。便是少君侯也不会瞒报少报。
  须知诸王列侯的封地,田租、算赋和口赋由诸王列侯征收。只需交一部分‘人岁六十三钱’的献费给皇帝专享便可。楼桑有邑无门,繁华盛锦。少君侯光明磊落,杀贼安民。断不会少缴这些许的献费。
  不过,这一年一百六十八万的献费,在诸侯中也颇有份量吧。
  当下的税赋中,还有徭役一项,称:更赋。
  更赋乃是一种代役税。大致分三类:更卒、正卒、戍卒。
  更卒:汉代不论男女,达到“始傅”年龄后,每人每年要在本郡县服一个月的徭役,担负修筑城垣、道路及运输等任务,到期更换,故称更卒。
  正卒:正卒相对更卒而言,民达到始傅年龄后要服正卒之役,先是在本郡县充当一年的材官(步兵)、车骑(骑兵)或楼船(水军)。接受军事训练。服役期满后,再行征调赴京师,在宫廷和其他朝廷官府充当卫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