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58/2006

  市舶令田骅,始料不及:“三千人已是上限。寺中属吏,苦无人手可用。”
  “意料之中。”刘备轻轻颔首,并不怪罪:“奈何三千之数,之于千万国民,杯水车薪。乐府传舞乐,将作寺授机关,都水署必是河渠,市舶寺自是航海。孤以为,太过散乱。”
  “主公意欲何为?”上庠令郑玄,闻弦歌而知雅意。
  “何不汇聚一堂,另立‘大学’以授之。”
  “古之王者莫不以教化为大务,立大学以教於国,设庠序(学校)以化於邑。”郑玄言道:“大学与太学,当如何区分。”
  “太学坛,传显学。大学,授杂学。”刘备言道。
  “韩非子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稍后,又有阴阳、儒、墨、名、法、道,‘六家’之说。前汉刘歆再增‘纵横’、‘杂’、‘农’、‘小说’,为‘十家’。班固曰:‘诸子十家,其可观者九家而已。’后去‘小说家’,时人将余下九家,称为‘九流’。敢问主公,显学、杂学,当如何区分。”上庠令郑玄,博古通今,果然大才。
  “知行合一,学以致用。”蓟王出口成章:“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有其道理。今《蓟国百科全书》编撰有序。当集百家之大成。或称‘大儒学’。除此之外,诸子百家,皆入杂学。”
  “主公之意,乃将‘大儒学’置于百家之上。”郑玄心领神会。
  “然也。故太学坛传授大儒学,兼顾百家之精髓,称‘本科’。大学则分门别类,专授杂学,称‘专科’。”
  “原来如此。”群臣纷纷醒悟。本专之分,已道明一切。大儒学,本就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对诸子百家进行提炼优化,融入儒学门下。然若要专修各学派,便可入蓟大学。
  太学、大学,一点之差。高下立判。
  “如此,当无需有显学与杂学之分。”上庠令郑玄言道:“便以本、专称之。”
  “甚好。”刘备轻轻颔首。
  “敢问主公,大学立于何处?”左国令黄承彦,起身奏问。
  “当是交通便利,人流密集之地。”刘备居高下问:“诸君可有高见。”
  蓟都尹娄圭当仁不让:“当在国都之内。”开玩笑。一栋奇观建筑的加成,娄子伯焉能不知。
  蓟都尹既开尊口,余下三守四尹,皆不好与其相争。
  “如此,便在南广阳,择址兴建蓟大学。”蓟王灵光一现。
  南广阳城与南广阳港,隔巨马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蓟国黄金水道,路经年不冻,船队往来如织,贩运蓟国名产。南广阳城、港,富庶可比楼桑。两座坚城各纳民众,二万户,及一万户。南广阳一地,有民近三十万众。乃督亢秋成之重镇。港中有五千船户落户,亦是航运重镇。只可惜被笼统归为“督亢地”,名声不显。督亢者,乃蓟国心腹之地也。
  “喏。”娄圭大喜下拜。得蓟大学入驻。南广阳必将闻名天下。
  便在送嫁船队出发前。将作馆上呈微缩模型,几经修改完善,蓟大学随之择址兴建。
  因在南广阳,故称“南学”。周时,有东、南、西、北四学,并太学称“五学”。
  因次于太学。故大学主官,称“下庠令”。银印青绶,秩二千石。《礼记·王制》:“有虞氏养国老于上庠,养庶老于下庠。”郑玄注曰:“下庠,小学也。”蓟国小学、中学,乃是各城学、校。下庠,遂改大学之意。
  首任“下庠令”花落谁家,尚无定论。洛阳嫁车已至。
  蓟王身披华服,立于灵辉殿殿前。恭迎二宫太皇并安贵人、冯美人,车驾入宫。
  恰逢云开日现。
  一缕暖阳,挥洒殿前。蓟王人中麒麟。丰神俊逸,溢彩流光。
第036章
怀真抱素
  董太皇竟不在。
  由窦太皇,将安氏、冯氏,交由蓟王之手。共入大殿,行婚仪。
  蓟王宫上下,已举行多次。轻车熟路,莫过如此。
  待礼毕,送入后宫无极殿。
  请窦太皇入帘后,刘备坐于帘下。遂开宫宴,大宴群臣。
  窦太皇正值盛年。又远离洛阳勾心斗角之地。避重就轻,心旷神怡。帝后风华,一览无遗。此次诸母亦归。见过太妃,便入门下署鸾栖馆,由太医左令华妁,悉心诊治。董太皇不愿下船。蓟王于百忙之中,已命华大夫亲自问诊。
  蓟国医术,独步天下。户户药圃,相延成习。药材富足,药价不贵。各式药方,由方技馆整理汇编,再经太医院,临床验证,不断改良,传于后世。前立南学,门下署寺皆已并入。唯有医学与方技,各自保留。足见持重。
  上邦风貌,大有不同。帘后窦太皇,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君臣相契,莫过于此。海内大贤,蜂拥而至,齐聚一堂,英才辈出。
  古往今来,能以一国济天下者,闻所未闻。大汉一藩,足见一斑。
  蓟国吏治,清廉高效,居功至伟。
  蓟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自左右国相以降,德才兼备。一心奉主,忠心不二。若社稷终为蓟王所得,亦是天命使然。
  帘内窦太皇,目光如水,环顾大殿,停于蓟王侧颜。一时感慨万千。
  洛阳不回也罢。
  蓟国近北疆。又立冬宫于北海之滨。窦氏遗孤,当可正名矣。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
  蓟王起身告退。窦太皇亦避入西宫,与太妃、王妃相见。
  殿中遂交由义父、义弟,门下属吏。百官起身恭送,落座后,推杯换盏,气氛倍加热烈。新婚之夜,洞房花烛在安贵人并冯美人寝宫。蜜月后,轮流侍寝,便在合欢殿中。一般而言,蓟王不必移驾。究其原因,蓟王夜幸七嫔。嫔妃名册,并不固定。多避宜孕期。乃由安氏四姐妹,代为排序。交由王妃过目,再行删减补录。换言之,侍寝妃嫔,皆需王妃钦定。
  六宫之主,掌君王家事。权力之重,两汉无以复加。
  自十字飞阁,步入北宫无极殿。七妃已恭候多时。
  “诸位姐姐,何意?”刘备明知故问。
  绾妃言道:“安贵人,冯美人,皆未经人事。势孤力弱,恐有心无力。故我等姐妹,奉命前来相助。”
  “奉谁人之命?”刘备笑问。
  “自是母亲。”七位小姐姐与长姐,自幼相伴。亦如刘备,称母亲。
  “如此,且一同入殿。”刘备言道。
  “不可。”嫣妃笑道:“我等皆守在宫门外。待小弟兴犹未尽时,便出声相唤。”
  “如此,也好。”皆是自幼相伴的小姐姐,刘备自不见外。
  安德莉娅为首的函陵宫姬,如花笑靥,为刘备开启宫门。皆是枕边人,多说无益。刘备步入殿中,登二楼寝宫,与二美人相见。
  南港夜泊,月满中天。
  无由来一阵心悸。董太皇倏然惊醒。风中隐约传来笑语欢声,乱耳丝竹。
  “来人。”董太皇无力轻唤。
  “太皇。”榻下答话之人,正是童子申。
  “今夜蓟王又得新妇。当真羡煞旁人。”董太皇似喃喃自语。
  童子申似懂非懂:“不正是太皇赐婚么。”
  “话虽没错。然……”将心比心。董太皇悲从心起,一时黯然神伤:“此来蓟国,终归有负所望。”
  “负何人所望。”童子申随口一问。
  “负……”董太皇终未出口。
  一夜无话。
  得七位小姐姐相助。安素并冯嫽,初婚夜,完璧归蓟,完满落幕。翌日大早,妇见舅姑、妇馈舅姑、舅姑醴妇。礼不可废。此去西宫一里之遥,二位新妇,却艰难挪步,耗时许久。
  太妃,义太妃,义父,见惯不怪。耐心等候便是。
  蓟王后宫,国色天香。如王妃惊为天人,副伏罗妃风姿无双,七妃朱颜倾国,宋贵人雍容华贵,士贵人知书达礼,马贵人才貌双全,西域诸妃貌美倾城。诸如此类。
  安素之美,竟不在其下。尤其先前,常女扮男装,含苞待放,不露锋芒。岂料“琼蕊苞红一夜开”,“正是玉壶春满”。
  妩媚深藏,一夜绽放。四射艳光,竟令人不敢逼视。
  得新妇如此,太妃自当欢喜。
  “此女不凡。”王傅黄忠言道:“当有大利于王上。”
  二位义太妃亦频频点头:“似有中书令之风。”赵娥女中豪杰,安素亦不逞多让。
  安素、冯嫽,举止得体,自有贵气。他日侍奉蓟王左右,只需珠胎暗结。贵气必为王家所有。便是方士所谓“藏风聚气,吞息吐纳”是也。
  礼毕,新妇再拜而出。被宫人搀扶回殿,各自歇息不提。
  循例,此后一月,乃二人专宠。蓟王夜幸七姬,必有二人之位。此举,乃为密集受孕。一般而言,十拿九稳,无有例外。如马氏、杜氏、邹氏,皆成功受孕。
  亦有例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5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