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67/2006

  是不是孤王治下,年年大熟。才让尔等,吃饱了撑的没事干。整日尔虞我诈,满脑子男盗女娼。
  知蓟国今季大熟。二帝摩拳擦掌,天下群雄皆磨刀霍霍,向猪羊。
  立冬前,蓟王传檄天下。先帝赐加黄钺,攻无道而伐不义,福莫大焉。
  趁渤海湾千里冰封前,蓟国横海舰队千帆竞渡。顺下南洋。
  蓟王不喜离别。传语国中,太妃并王妃垂帘监国,左右国相领一国之政,幕府三丞辖四大都护。十日大朝,五日小朝,一切如旧。
  便在此时,一艘官船,逆入渤海。正是门下祭酒司马徽,并慈明无双。
  “先生,先生。”便有书童,奔下船舱:“王旗,王旗!”
  “哦?”正与荀爽对弈的司马徽,掐指一算。这便笑道:“我主南征林邑矣。”
  “林邑自立已久,常有侵略汉土之心。”荀爽言道:“王上此去,乃为明示万里也。”
  “慈明所言极是。”司马徽言道:“且速与我出舱相见。”
  “也好。”荀爽此来,乃应蓟王徵辟。出仕蓟国,为四少师。授业王子馆。若不能与蓟王相见,自是遗憾。
  只是,大海之上,又当如何相会。
  怀揣疑问,登前甲板。
  环视海面,帆樯如林。蓟国大舰,乘风破浪,气势逼人。饶是荀爽亦不由心驰神往。上邦之威,窥一斑而知全豹。
  “通报旗语。”司马徽一声令下。
  “诺。”便是望楼军士,摇旗传语。
  须臾,前锋舰队,遂回传旗语。一来二往,一清二白。
  少顷,旗语接力,传至三足踆乌船宫,爵室。
  “报,门下祭酒司马徽,并慈明无双,返航途中,拜见主公。”
  “甚好。”见前锋舰队,左右避让,留出航路。刘备遂举千里镜相看。
  果见一艘蓟国官船,驶入中军水道。船头甲板,正是衣袖飘飘二高士。
  刘备乘兴言道:“甲板相见。”
  “诺。”
第049章
和则增寿
  楼船分掠,千帆侧行。
  婉如重重大幕,徐徐拉开。
  三足踆乌,制霸正中。劈波斩浪,长空碧海。
  恰如众星攒月,千乘之王。
  两船交错,风急浪起。
  蓟王矗立通舷甲板,居高俯瞰,朗声言道:“慈明先生远来,不及相迎,孤之过也。”
  “王上心系天下,岂能因小失大。”荀爽字字入耳。
  “待南征归来,再与先生秉烛夜话,促膝长谈。”蓟王肃容下拜。
  “老朽,恭候王上得胜而归。”荀爽回拜。
  待起身,三足踆乌已扬帆远去。
  “如何?”门下祭酒司马徽,微笑发问。
  “坚船辐凑,帆樯如林。内圣外王,何必多言。”荀爽叹服。尤其当海船如孔雀屏开,让出中军水路。王舰于重重拱卫中出现,更有蓟王礼贤下士。此情此景,般般入画。上应天理昭彰,下合君臣王道。天人感应,莫过如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纲常人伦,尊卑有序。令世间大儒,甘之如饴。
  “古有千乘之国,今有千帆之王。”司马徽叹道:“蓟国因水而兴。大汉承之火德。水火相济,便是所谓‘意双则和,和则增寿’。再续炎汉二百年,可乎?”
  “可也。”二人皆高士。以人和增寿喻国祚绵延。比起今汉病入膏肓,蓟国年轻力壮,如日初升。
  千帆远去,波平如镜。
  海天一色,水鸟蔽空。
  海船往来,连片海田。路上所遇,虽不及横海大舰,然承载亦十分可观。皆有千石乃至万石吞吐。再入上湾,遥见风车绵延,蔚为壮观。
  问过方知,乃盐府机关重器。风力驱动,与龙骨翻车齿轮相连,可引海水倒灌。亦可拖拽纤绳,搅拌盐卤,防止局部结晶,利于水汽蒸发。还能驱动房内石磨,碾磨青盐。可谓一本万利。
  环渤海,百五十座盐府牢城,安置盐户近三百万口。且还有三韩半岛,倭国列岛,向化岛夷,源源不断,迁入安居。蓟国四百城港,盐府便有近四成。盐田大兴,盐户富足。
  “户户有盐田五十亩。亩产十六石青盐,年入蓟钱四十万。如农人三十税一。足可丰衣。”司马徽笑道。
  “上天果有好生之德。”荀爽欣然笑叹。
  “盐田之外,还有海田。”司马徽亦笑:“乃用多年生毛竹,纵横排列,浮于海上。竹节下缚细竹丝笼,没于水下。细竹丝笼,经久耐用,便宜(biàn
yí)制作。海田自成。渔户将海捕所得,寄养于此。待禁捕时,取出贩卖。一年四季,皆有收获。且王上言,海田所获,免收租赋。”
  “渔户无税乎?”荀爽惊问。
  “只取‘海租’。”司马徽答曰。海租即渔税。换言之,海捕交税,养鱼无税。
  “原来如此。”荀爽心领神会:“闻王上亦只收田租,不取稻花鱼税。少时,刘氏老族长,特以此事问。王上言,只取田赋三十税一,足矣。”
  “正是如此。”司马徽叹道:“轻徭薄税,足见一般。”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荀爽言道:“今日所见,方知先贤之言,足可为信。”言下之意,蓟王深信。
  “王上子嗣众多,慈明任重道远。”千言万语,汇成一句。
  “自当尽力为之。”荀爽眼中尽是深意。
  言尽于此,二人遂入舱收拾残局。官船逆入巨马水路,驶往南港不提。
  洛阳,南宫玉堂殿。
  “报——”便有黄门细作,快马来报:“蓟王已乘船出海,顺下日南。”
  “今已至何处。”少帝忙问。
  “中山洲。”细作又答。
  “速取海图。”少帝大喜。
  “中山洲,位于句章东海。扼岭南航路之半。海市往来,事半功倍。且距州胡岛、倭国列岛,皆近。尤其与州胡济州港,筑紫博多港,熊袭白川津,往来通畅,颇多便利。”细作对海外诸事,知之甚祥:“由水衡都尉辟为江表第四港。截流治水、捍卤蓄淡。筑堤建港,通渠圩田。吸纳越人北上,倭人西来。尚不满(一)载,已初具规模。临近列岛,皆有扬州渔户登岛安居。民皆以蓟人自居。”
  “论种田,天下无出蓟王之右。”少帝不以为意:“南阳,情况如何?”
  “一切如故。”董卓答曰。
  “出兵可乎。”少帝目光如炬。
  “可也。”董卓振聋发聩。
  “胜算几何。”少帝又问。
  “稳操胜算。”董卓掷地有声。
  “如此,且依令行事。”少帝终于下定决心。
  “诺。”董卓昂首阔步,出宫自去。
  待无外人在场。史夫人进言道:“董卓手握洛阳兵马,不可不防。”
  少帝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董卓忠心可鉴,断不会负朕。”
  见史夫人欲言又止。少帝眼中戾芒,一闪而逝。诚如史夫人所言,董卓此人,不可不防。然正值用人之际,少帝岂能自断臂膀。唯有待日后,再徐徐图之。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古往今来,莫不如是。
  西园,长秋殿。
  何车骑入宫来报:“禀太后,陛下已传诏命,即日兵发南阳。”
  帘内何太后不置可否:“蓟国可有消息传来。”
  “华云号入南港船坞,细作皆遭禁锢。尚无消息传回。”何苗答曰。
  “二宫太皇,并舞阳君,现居何处。”何后又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6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