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9/2006

  公孙氏粉面一热:“母亲说你年岁尚小……”
  刘备一愣,这便笑道:“哪里是说我,是说二哥刘武。”
  公孙氏这才醒悟。或许着急之人,是她吧。早日为夫君持家生子,方不负韶华。如今空耗年岁,实令人捉急。
  与刘备并肩下楼,公孙氏一时竟乱了心神。
  刘备已托女刺客打听过。公孙氏十八岁弃剑,命悬一线。被张教主救活,从此一身二主。母亲说她至此便活在公孙岚和公孙烟的绳环里。说的就是十八岁。换句话说,公孙氏在十八岁那年,必逢大难。故而,心理和生理皆成冻龄。永远的十八岁。
  母亲早早便发现公孙氏,一身二主。也早早把她纳为自家人。
  少君侯起于微末,家中亦遭大难。风雨飘摇,三餐不继。母亲熟背名篇数百篇,持家行事堪称忠贞。母子断不会舍公孙氏而去。正妻是名分,亦是忠义。若复爵后,便另攀高枝,将公孙氏归于小妾。别说时人如何议论。便是刘备母子自己也过不去。
  又听闻父亲与母亲,并非指腹为婚。而是母亲长姐与父亲订婚。无奈长姐夭折,范氏便把小女嫁到楼桑。这才有了刘备。
  时人重诺。
  纵然后来父亲染病身死,母亲也从未改嫁旁人。此事若换到后世,必令人惊诧。时下却习以为常。
  荀攸长荀彧(xún
yù)数岁,却以子侄礼侍之。无它,荀彧辈分长。同僚,先论品秩,再论出仕早晚。同族,先论亲疏,再论辈分。同门,先论师承,再论入学早晚。年纪,多是其次。
  刘备叹了口气。切莫用后世眼光,去睥睨(pì
nì)我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的,大汉。
  魏袭宅邸就在侯府不远处。
  本是一处宗人宅院。后来自请搬去水榭。刘备便把这栋宅子转给了魏袭。故而魏袭一家不住清溪桥楼。
  幼子已求大儒陈寔取名:魏疏。
  疏,通也。孕则塞,生则通。听闻其妻十月怀胎,多有痛楚。一朝分娩,苦尽甘来。陈太丘便以‘疏’字命名。
  少年任侠,行走江湖。刀头舐血,九死一生。后出生入死,博取功名。如今定居楼桑,成家立业。魏袭焉能不喜。
  马贼来袭,吕冲、魏袭雪地疾行数十里,端掉胡杂老巢,解救骑奴数百。刘备亦有赏赐。如今生子,侯府又奉贺礼十金,铜钱一万,蜀锦十匹,金银首饰一盒,果脯腊肉若干。
  魏袭喜不自胜。魏氏族人亦满脸喜气。少君侯如此厚待,当肝脑涂地以为报!
  先进宅邸贺喜,再到酒垆赴宴。
  如今楼桑筵席,已少有在自家操办。酒垆乃是首选。
  少君侯亲自到场。麾下文臣武将自当前来祝贺。魏袭满脸红光,时时出门迎客,出尽了风头。
  宗亲皆在雅座。贵客请进包厢。
  少君侯最喜欢的‘素雪’包厢,文臣武将齐聚。刘备破例喝了几杯松泉酿。
  恰逢晚稻大熟,上下皆有喜气。刘备举杯一看,文弱武盛。心想,是不是要募些谋士了。
  说起文臣。
  北海一龙自当是首选。
  嗯,找个机会,问问管宁三人的想法。
第148章
如期而至
  大雪如期而至。
  沟渠一夜皆满。收割后的水田被冰雪覆盖。唯有一条绿水穿邑而过,注入白湖。靠近港口的天车,不时倾覆的水斗将碧水倒向水槽,汇入楼内三足鬲,供日常所需。
  水排、水压、水碓,沿岸排开。日夜不息,为楼桑富足尽心竭力。器械增多。楼桑又出一新职业,修补匠。因始于锔瓷匠,故名:锔匠。
  锔瓷匠,又叫锢炉匠。
  锔(jū),本意是用锔子(一种两脚钉)连合破裂的器物。锢(gù),本意是把金属熔化以浇灌堵塞空隙。不难理解,所谓锔瓷匠、锢炉匠,便是修补器皿的工匠。
  之所以省略‘瓷’字,盖因楼桑众器,绝不仅限于瓷。铁器、铜器、木器、机器、皮革器。皆能修补。所以称锔匠,或叫锢匠。
  晚上夜课听恩师说,前有吴郡司马富春孙坚召募精勇,得千余人,助州郡讨许生。今冬十一月,臧、陈寅大破生于会稽,斩之。
  又一波反贼被扑灭。
  刘备也第一次听到个赫赫英豪的名字。富春孙坚。
  要说十八路诸侯讨董,最能打的诸侯,非孙坚莫属。只可惜正值壮年却死于乱箭之下。
  不知为何,恩师脸上并不见喜色。刘备也不敢多问,这便拜别下课。
  老族长年后六十大寿。这可是刘氏一族难得的喜事。刘备自当尽心操办。
  老族长,刘备叫九叔公。是祖父那辈人中,年纪最小的幼弟。如今也已年近花甲。而祖父,刘备从未见过。还有只剩下模糊轮廓的父亲。
  岁月当真锋利。
  年六十已是长寿。英年早逝者,比比皆是。瘟疫是最大的杀手。其次才是兵乱。
  楼桑街道下通导热陶管。温度自来。砖脊和青石铺就的街巷,日夜烘烤,很难存雪。如今更因舫车往来通行,五里长街早被清扫一空。冬日出行,能乘坐温暖如春的舫车,绝对是难得的享受。街面店铺生意兴隆。尤其是果脯糕饼商肆。购买者多是走亲访友的邑中百姓。忙了一年,趁冰封千里,在温暖的邑中多走动走动,便成了时下流行的活动。
  正如少君侯醉时吟的那首十句诗。
  繁华过处终是梦,薄酒一杯敬良人。
  来来来,满饮此杯。
  楼桑村的刘氏宗亲,经历麒麟子诸事最多的,正是老族长。祖祖辈辈,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楼桑村,短短数年,天翻地覆大变样。这一切的起因,正是刘备。
  能亲见刘氏一族复爵,老族长已能含笑九泉。此生再无遗憾。
  想到这里,老族长乐呵呵的放下酒杯。趁着酒意,再睡个回笼觉,这日子真是自在快活赛神仙。
  羊毛衫和毳裘衣,此两件御寒神器,也是从刘备家开始。
  毳裘衣最先由白毦精卒贴身穿着。故称‘卫衣’,卫士之衣也。和羊毛衫一样,也渐被楼桑邑民所喜。要说这个时代的羊毛,实在是柔软温暖。含毛量个顶个的百分之百。母亲的女工,再加上家中艳婢的织艺,妥妥的无双技。
  羊毛衫裹缝一件纱质的对襟囊衣,外披鹤氅,满满都是汉式风情。年后刘备十四岁。身高七尺有余,猿臂狼腰。五官多已长开。剑眉朗目,棱角亦多分明。面如冠玉,唇若涂脂。脸颊除了些许婴儿肥的残迹,右边还有个深深的单酒窝。相貌自不必说,母亲的风姿摆在那里。
  关键是身材也好。托女刺客的福,自幼戒食桑葚,没有被毒素累积所害。自然也就不曾两耳垂肩,双手过膝。长出一幅怪模样。
  公孙氏和一众艳婢,身姿妖娆,眸水漫漾。身前身后,呵护备至。以前不觉,不知最近为何有些心思浮荡。
  或许与自己满则溢的生理现象有关。这种事,刘备竟毫无准备。一觉醒来,内外皆湿。这才知道,身体已在不知不觉间,大器初成。本想自己悄悄洗净,却被公孙氏逮了个正着。
  见刘备举止慌张,面露惭色。公孙氏轻轻一嗅,不禁耳尖发热,俏脸也升起两片红晕。
  这便拉着他下到三楼浴室,拧开青铜龙头,放水给他洗澡。
  衣服自拿起浆洗不提。
  本以为这件事,你知我知,天知地知。不会有第三人知道。结果,第二天一大早,几件洁白的麻织犊鼻裈(dú

kūn),就被心灵手巧的女婢们送到榻前。
  裈,内裤,有裆。唐颜师古注:“合裆谓之裈,最亲身者也”。
  犊鼻裈,顾名思义,就是和小牛犊两只鼻孔连下巴,造型很像的内裤。一种很短小,酷似现代三角短裤的内衣。
  刘备向来是“上衣下裳”。本以为时下都是开裆,原来合裆也有。想想也是,成年男子和成年女子,每月似乎都有几天特殊的日子。需要挡上一挡。开裆如何能挡?
  不用想,这叠轻薄半透,裆下却加厚不露的犊鼻裈,乃是母亲和众艳婢连夜赶制,天明送到床前。
  也就是说。此事,府中尽知。
  刘备吁了口气,怏怏起身。嗯,先把犊鼻裈穿上。
  怎么分前后?
  联想小牛犊两只鼻孔的位置,问题迎刃而解。
  刚办过老族长的六十大寿。刘备就被恩师唤到身前。
  从恩师手中接过廷尉崔烈的手书,刘备细细一看,这便了然。年前杨州刺史臧旻、丹阳太守陈夤,大破许生于会稽,斩之。反贼余孽流窜山谷,挑动江淮蛮族,大有死灰复燃之势。
  九江、庐江、江夏诸蛮,皆蠢蠢欲动。朝廷防患于未然,知恩师文武兼备,便想启用恩师为九江太守,南下安抚,保一郡平安。
  见刘备沉思不语,恩师便问道:如何?
  刘备轻轻抬头:势如水火。只怕圣诏宣到时,蛮族已反。安慰无用。恩师要做好平乱的准备。
  卢植这便点头:我亦如此想。昨日已去函崔廷尉,愿为朝廷征召。只是你学业未成,为师不忍远离。故而在书中提及,让你随我南下。
  刘备一愣:恩师要带我去平乱?
  卢植不动神色的点头:然也。
  思前想后,刘备幡然醒悟。这便拜服在地:备愿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