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02/2006

  “合肥侯处,可有书文传来。”少帝笑问。洛阳内外,遍布宫中眼线。尤其史门弟子,散布洛阳。三公府中,风吹草动,大事小情,皆瞒不过陛下耳目。
  “回禀陛下,确有家书抵京。”袁逢早有准备,遂取二袁手书呈报。
  黄门令左丰,察验无误,呈递少帝座前。
  “合肥侯遣使北上蓟国,索取今季献费。”少帝观后,一声冷笑:“蓟王忠心不二。岂能助纣为虐。”
  “陛下明见。”袁逢面不改色:“蓟王忠于王事,有礼有节。焉能为合肥侯言语所惑。”
  “亦不可不防。”关东鏖战正酣,少帝不敢大意:“天下皆视朕与合肥侯,乃叔侄之争也。谓骨肉至亲,莫过如此。若以家事论国事。见合肥侯使,言辞悲切,蓟王恐一时心软。加之蓟王远征归来,不便舟车上洛。宜当出使蓟国,加号‘尚父’。”
  “陛下英明。”群臣同声。
  尚父(shàng
fǔ)亦作“尚甫”。“尚父,吕望(姜子牙)也。尊称焉”。父,尊称也,同于父辈,亦是对长辈重臣之尊称。如齐桓公尊管仲为仲父,始皇帝尊吕不韦为亚父。稍后以尚父为尊号者,便有董卓、郭子仪、李辅国等。
  号虽隆重,然并无实权。
  且尊蓟王为尚父,亦是国事论家事。如此,蓟王乃少帝父辈。与合肥侯平辈。平辈之间,自无需过于顾忌。今汉亲疏有别。蓟王虽是宗室,然却出身前汉王族,不宜与今汉天家论之。然尚父,却无亲疏之别,又有前迹可循。
  与会重臣,渐渐品出滋味。少帝果然聪慧。有明主之相。
  “何人出使为宜?”少帝环视重臣,目光投向卢司空。
  “臣,愿往。”便有太仆王允,起身出列。
  “王太仆位列九卿。”少帝言道:“然尚父,却位在大将军上。非三公不可亲往。”
  “老臣愿往。”话已至此,卢司空焉能不知。
  “卢司空乃蓟王恩师。此去定不负朕之所望。”少帝欣然应允。蓟王既不愿加九锡,焉能再拒尚父乎。
  少帝心愿已了,这便退朝。
  出玉堂殿,王允与卢植密语:“陛下此计甚是高妙。先前,张少府领一众侍御史,连番上疏。言陛下尚未元服,不宜亲政,宜当请回二宫太皇,垂帘监国。稍后何车骑趁机上表,言二宫太皇远游,归期未定,事急从权,可令太后代行垂帘。陛下所思,可想而知。不料今日,突加蓟王‘尚父’号。既有尚父辅政,何须太后垂帘。”
  卢植轻轻颔首:“假蓟王威名,止群臣劝谏乃其一,绝南阳求财之路乃其二。陛下一石二鸟。”
  “既如此,司空为何甘愿出使。”王允遂问。
  卢植答曰:“此去当有一席话,说于蓟王当面。”
  闻此言,王允浑身一震:“莫非,司空欲行劝进乎?”
  “太仆慎言。”卢植不置可否,快步登车。
  王允略作沉思,长揖相送。
  西宫长秋殿。
  下朝后,何车骑入宫相见。将朝上所闻,悉数告知。
  “加号‘尚父’。”暗忖片刻,帘后何后笑道:“我儿妙计。”
  “妙在何处?”何车骑,仍一头雾水。话说,尚父究竟是何职,何苗亦未得知。
  “武王之尚父,始皇之亚父也。”何后言道:“今汉亲疏有别。不宜认蓟王为亲。然尚父却无此忌。尚父亦是父。我儿既认蓟王为父,何须其母垂帘?”
  “原来如此!”何车骑幡然醒悟。何后一针见血:尚父亦是父。
  “我儿身旁可有高人。”何后不信乃少帝所为。且号尚父,前后两汉四百年,绝无仅有。唯楚汉相争时,楚霸王项羽,尊谋士范增为亚父。若无人指点,区区十岁小儿,如何能想到。
  “未曾听闻。”何车骑斟酌言道。
  “朕,当真小觑了史侯。”何后叹道:“先前假扮史道人,联络董卓,一举除二戚兵权。今又再出妙计,加号蓟王尚父,绝朕垂帘之念。年不过十余,竟有如此心机。待长成,焉知不如先帝乎。”
  “先帝若在,岂能今日之变。”何车骑心生慨叹。
  “今时不同往日。”何后以心腹之言相告:“山河破碎,二日并天。少帝独木难支,孤掌难鸣。身旁皆虎狼之士。稍有不慎,死于非命。尤其董卓其人,狼子野心。假征讨关东,却行作壁上观。不与乱军交锋,反借西凉马快,大肆抄掠周遭豪强坞堡。中饱私囊,得钱粮私兵无数。皆囤于虎牢关中。暗中笼络朝中重臣权贵,以助声威。位列九卿,仍不知足。常觊三公之位。然若达成所愿,位列三公。焉知不窥大汉江山乎。”
  “董卓?”何车骑嗤鼻一笑:“西州莽夫,如狼似虎。不过天家鹰犬耳。焉敢谋夺天下!”
  太后意味深长:“前汉之高皇,不过一亭长。今汉之光武,乃是布衣身。便是蓟王,亦是如此出身。南征北战,赫赫威名……”
  只需言及蓟王,太后溢美之词,便滔滔不绝。
  何车骑,耐着性子听完。而后求问:“敢问太后,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静观其变。”太后已有计较:“卢司空既为正使,副贰可有人选?”
  “未闻还有副使。”何车骑脱口而出,稍后便醒悟:“臣,遵命。”
  “你与蓟王,私交甚笃。此去蓟国,宜当只论私交,闭口不谈国事。”太后亦是家事论国事也。
  “臣,谨记。”得太后面授机宜。何车骑大喜而回。翌日上表,毛遂自荐。愿为副贰,出使蓟国。
  知是太后授意,少帝自当应允。
  泉州港,远征舰队,凯旋而归。
  三足踆乌,逆入巨马水路,泊入南港。
  港中人头攒头,结彩张灯。恭迎蓟王归国。
  “拜见主公。”左右国相,并王傅等重臣,列队通舷甲板相迎。
  “诸君免礼。”远征三月,蓟国归心似箭:“先行回宫。”
  “喏。”
  自通舷甲板登车,顺下天梯。王宫车驾浩浩荡荡,驶往临乡蓟王宫。
第094章
长城边患
  今日无朝。
  百官皆各司其职,不在王都。唯肱股重臣在列。伴驾入宫不提。
  蓟国东西千里,南北六百里。且王都偏北。距方城县,不过十里。方城县北界,便是蓟国北界。虽说北疆无战事,然却不可不防。尤其高车南下,收拢草原零散部族,日益强盛。又因长城外线丝路兴盛,近年塞北常有马贼出没。今汉毕竟不比前汉。长城多有破损,且无大军守备。马贼熟知地形,出没无常,防不胜防。
  居延外道商贾,先前多择五阮关入境,东进蓟国。如今自北地郡,便早早入关。长城内外,马贼为祸日烈。所幸有奢延鲜卑属国,守备上郡。内线商道畅通无阻。唯一不便,需绕行洛阳,再北上蓟国。
  蓟王南征前,便已下令,远来商贾可先入住函园客堡。自阳港乘船,分批驶往蓟国。如此既省时又省力。
  许多商贾遂择阳港双市,将所携西域商品售出。轻装出行,待抵蓟国,再大肆贩卖名产,僦船洛阳,而后车队西行。丝路北线商贾,过奢延属国,仍走居延外道。南线丝路商贾,则走内线河西走廊。
  于是乎,阳港双市,商贾云集。蓟王未雨绸缪,先行兴建之交易所。遂成大宗商品最佳贸易地。
  仿市舶寺,蓟商会。蓟王又在阳港双市,另起“外商会”。凡入会胡商,皆可享有类比蓟商的诸多便利。如买卖宅邸,开设户头,诸如此类。而后便可入交易所,以担保转账的方式,交割货款。
  久而久之。交易所中,类市侩之“新中贩”,应运而生。新中贩,便是中间商。藩商可按市价,将所携货物卖与中贩。中贩再转手卖出,赚取不菲利润。
  交易所也已先行拟定《中贩共约》。再加账户资金担保,足可确保双方利益,不受侵害。
  此不足为奇。
  然令蓟王意外的是。竟有蓟国豪商,先行预订来年高昌蒲桃酒千瓮。并足额支付货款。双方约定,除去天灾人祸等不可抗力,来年胡商需按时日,足量贩来。不可逾期。
  此乃,期货雏形。
  对胡商而言,提前一年获得足额货款,便可返回高昌,安排酒户生产。如此反复,平衡供需。“丰则贵取,饥则贱与”。避免丰年多禾,谷贱伤农。供需有量,买卖各方,皆有利可图。
  奈何长城沿线,马贼猖獗。
  这还了得。
  蓟王南征始归,便马不停蹄,着手处理长城边患。
  拜见母亲,二位义母,刘备专开朝议。
  “长城沿线,乃大汉与北疆各部之边界。‘北有蓟,莫纵缰’。高车十二部,不敢轻易南下。十四部鲜卑属国,亦不敢提兵北上。乃至马贼坐大。”王傅黄忠言道。
  “且长城沿线,横贯东西。万里之遥。马贼来去如风,居无定所。亦难追讨。”左相崔钧,起身奏报。
  “命‘北人’各部使节,入宫相见。”刘备已有计较。
  “喏。”中书令赵娥,遂传王命。
  北人,便是北胡。蓟国去汉胡,只称向化。北胡亦改北人。入籍便是蓟人。北人使节,俗称“北使”。与之对应。亦有“南人”及“南使”。倭人亦改称“瀛人”。
  少顷。三郡乌桓使、四郡亡胡使、十二姓高车使、十四部鲜卑使、南匈奴使,齐聚灵辉正殿。
  “下臣等,拜见王上。”诸使冠服行礼,举手投足,已与汉人无异。
  “免礼,赐座。”蓟王和颜悦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0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