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10/2006

  “西凉匹夫!”悉知详情,王允怒不可遏。
  “太仆息怒。”告知详情之人,正是左中郎将吕布。因安素出嫁前,曾奉养父遗命,拜王允为义父。故吕布与王允颇多相熟。
  稍作平复,王允又问:“左中郎将,如何得知。”
  “蓟王门下游缴庞舒,乃布旧识。昨日密语告知。”吕布如实答曰。
  “如此说来,蓟王亦知。”王允言道。
  “蓟王当知。”吕布顿首。
  “刺客何人指派。”王允又问。
  “传闻,乃受南阳所遣。截杀七国上计使。”吕布亦是道听途说,不知详情。
  “若贼人假扮社众,袭杀七国计使。董卓怒而杀之,伤及无辜亦事出有因。”王允言道:“即便悉知内情,恐陛下亦不会责怪。”
  略作思量,王允忽问:“七国计使,尸身何在。”
  “皆入司隶校尉治。”吕布答曰。
  “司隶校尉桓典,刚直不阿,不畏权贵。”王允这便起身:“速去一观。”
  “嗯。”
第103章
蝮蛇螯手
  司隶校尉,旧号卧虎。
  “司隶(校尉)诣台廷议,处九卿上,朝贺处公卿下、陪卿上。初除,谒大将军、三公,通谒持板揖(手持朝芴,作揖即可)。公仪、朝贺无敬(无需礼敬)。(尚书)台召入宫对。见尚书持板,朝贺揖。”
  “职在典京师,外部诸郡,无所不纠。封侯、外戚、三公以下,无尊卑。”
  故为司隶者,多“刚直高节,志在奉公,刺举无所避”。
  后将军里社遇袭,七国计使毙。如此大案,非司隶校尉莫属。
  司隶校尉桓典,曾受辟司徒袁隗府,为侍御史。是时,宦官秉权,桓典执政无所回避。常乘骢马,京师畏惮,为之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
  亦曾夺人先声。劾奏蓟王函园逾制。知乃为兴建王陵,遂止。后又外放为官,回京后,蓟王举为司隶校尉。任职至今。
  话说,正如董卓暗自盘算。凡天降灾异,三公必有二人之一去官。却未将卢司空算计其中。正因卢司空乃蓟王恩师。
  桓典能久居卧虎雄职。亦是此因。
  “如何?”不等稳坐,王允忙问。
  桓典答曰:“一刀毙命。”
  “七国计使皆如此?”吕布忽问。
  “然也。”桓典答曰。
  吕布言道:“其中有诈。”
  “何以知之?”王允又问。
  “一刀毙命,必中要害。”吕布亦是武夫:“凡遇袭,必拔剑相击,或挣扎躲避。岂能只中一刀。”
  “必是全无防备,被人近身袭杀。”吕布一语中的。
  桓典亦点头:“那日董卓悬首入城。车驾为劲弩击破。然七国计使,却非死于飞虻箭下,反死于刀下。此处亦见疑。”
  王允如何能不醒悟:“如此说来,刺客欲杀之人,乃是董卓。七国计使,反被董卓暗害。”
  “我亦如此想。”桓典答曰。
  “何不禀明陛下。”王允言道。
  “死无对证。”桓典言道:“社众悉数被杀,首级又遭焚烧,面目全非。妇人皆被掠入大营,生死不知。”
  “董贼!”王允怒急。
  吕布抱拳相问:“为今之计,该当如何。”
  “我已六百里传书蓟王。”桓典言道:“陛下加号‘尚父’。若蓟王上表,董卓罪责难逃。”
  “唉!”王允反生自责:“我等朝臣,竟不能为国锄奸。”
  受王允言语相激。吕布剑眉一挑:“杀董贼如屠鸡犬。何必蓟王费心。”
  “奉先不可。”桓典急忙阻拦:“汉律之下,岂容私刑。”
  王允亦道:“奉先稍安勿躁。且看蓟王如何行事。”
  西郭显阳苑,后将军大营。
  牛辅一声令下。五百刀斧手,冲杀入帐。将一众正环抱妇人,力竭酣睡的秦胡兵,剁成肉泥。
  便是帐中妇人,亦未能幸免。
  杀人灭口,毁尸灭迹。
  南宫玉堂殿。少帝细看党魁秘奏。表情略显凝重。
  “史夫人。”
  “奴婢在。”
  “后将军可曾错杀?”少帝斟酌问道。
  史夫人乖巧作答:“时刺客假扮社众,蜂拥而至。情急之下,后将军岂容细辨。料想,若有错杀,亦非所愿。乃不得已而为之。”
  “朕,亦如此想。”少帝稍稍心安。
  “陛下明见。”史夫人暗松一口气。
  话音未落,黄门令左丰,又呈司隶校尉密报。
  “七国计使,被人近身袭杀,一刀毙命。”少帝口中念念有词:“后将军浑身披创,皆是箭伤。为何独七国计使,死于刀下。”
  史夫人听得真切,不由暗自心惊。
  少帝权衡再三。终将司隶校尉奏疏,置之不理。
  玉堂殿中,气氛之凝重。便是黄门令左丰,亦窥知一二。
  史夫人更是愠怒不已,心道:董卓行事不密,害人害己。何不多射几箭。大不了,毁尸灭迹。
  西宫,千秋殿。
  车骑将军何苗,五体投地,不敢言语。
  “七国计使,当真非尔等所杀。”帘内何太后,轻声发问。
  “太后明见。臣依计行事。便是董卓,亦中肩窝,留其狗命。焉能滥杀七国计使。”何苗自辩。
  “如此说来,七国计使必遭董卓灭口。”太后已想通一切。
  “七国计使与董卓无冤无仇,因何灭口。”何苗仍后知后觉。
  “董卓纵兵滥杀,屠尽无辜社众。为脱罪,故行杀良冒功。七国计使亲眼目睹,焉能不灭口。”太后冷笑。
  “董卓匹夫,竟残暴如斯!”饶是何苗,亦不由倒吸一凉气。
  “再去问计许攸。”太后已有计较:“且看他如何收场。”
  “喏!”何苗如遭大赦,急忙拜退。
  “离间计,成矣。”待殿中无人,何后忽言道。
  七国计使,春社遇害。各式消息,风传京师。然却雷声大,雨点小。便偶有侍御史上疏劾奏,亦不见回声。
  陛下“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全护佞臣之心,昭然若揭。
  须知,少帝自幼长于道人史子眇家中。耳濡目染,皆是旁门左道,各式杀招。早已见惯不怪。善恶判断,亦异于常人。
  董卓行事,虽已知晓。然正值用人实际。陛下焉能自断左膀右臂。
  直到蓟王六百里上表。
  少帝这才知晓,事态严重。
  不敢专开朝议。遂密诏养母史夫人,商讨对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1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