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2/2006

  瑞麟阁内,一时落针可闻。
  忽听夫君刘备,一声轻笑:“二帝操弄权谋之术,游刃有余也。”
  见夫君神态自若,必有计较。众美兰心蕙质,眉舒颜展。瑞麟阁中,一时霞明玉映,溢彩流光。
  “安贵人之汤沐邑,于南阳郡内。距宛城不过六十里。境内有淯水可行舟船,周遭有黄淳、黄邮、南就、小长安、东阳、夕阳等,诸多聚落。尤其黄邮聚落,广有黄邮蛮。先前黄邮蛮帅,便曾投书海市令,求开互市。海市令以淯阳港尚未建成婉拒。今淯阳港已筑毕,当可与黄邮蛮互市。”蓟王果有定计。
  “黄邮蛮亦属荆蛮,为护南蛮校尉所辖。”安贵人当即醒悟。
  士贵人亦点头道:“护南蛮校尉,隶属辅汉幕府。如此,可遣水衡都尉舰进驻。料想,合肥侯亦无话可说。”
  “淯水出弘农卢氏县攻离山,东南过南阳西鄂县西北,又东过宛县南。又屈南过淯阳县东,又南过新野县西,南至顺阳汮口入沔水,并诸水南入汉水。”马贵人已寻来出处。
  “水衡都尉,现在何处。”刘备问道。
  “正沿南醴港北上。”宋贵人答曰。瑞麟阁居中安置之《宇内通航(微缩模型)图》上,已实时标注。
  “传命水衡都尉舰,携海市入驻淯阳港。与黄邮蛮商谈互市。”蓟王口出王命。
  “喏。”便有学事史,赴南宫少府传命不提。
  学事史,女官名。汉置,本为中宫官属,掌教授皇后《诗经》。因其能写会算,知书达理。故伴驾阁中,往来南宫少府,传递敕令。
  另有女侍史,掌值班、洁被服、奉餐饮,执香炉烧燻等。
  并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位列世妇之下),以诏后治内政、逆内宫、书内令;凡后之事,以礼从”。蓟国宫无世妇,故女史为长御(宫长)之副贰。辅佐安氏四妃,掌理后宫诸事。
  还有女夜者,主职夜事。
  若依古礼,凡女官,皆需行“幽闭”绝育。手段之残忍,与腐刑无异。蓟王焉能行此事。故凡女官,多以后宫佳丽充任之。
  女长御,比侍中。侍中,秩比二千石,无定员。又因“王宫无比秩”。故长御为二千石官。女史秩千石,学事史六百石,女侍史四百石,女夜者二百石,宫婢百石。
  “(侍中)出入禁中、顾问应对,位次常侍”。常侍,前汉时为加官,加之者,常侍从于皇帝左右,职甚亲近。有中常侍、骑常侍、常侍骑、武骑常侍、常侍郎等名目,泛称常侍。今汉去繁为简,只称中常侍,皆为宦官充任,秩二千石。
  王宫无宦。故不置常侍。另置女侍御长,由亚马逊女王,函园贵人希雷娅充任。亦因“王宫无比秩”,且位在长御之上。故秩真二千石。麾下函园十五美人,为侍御女骑,秩二千石。余下函陵宫姬,皆为侍御姬,各秩千石。
  蓟国(比)六百石,乃官秩分水岭。
  三百亚马逊,俸禄之丰厚,令人咋舌。正因俸禄可广输绿洲,故西域亚马逊三柱神,信众激增。与西王母重立母国,异曲同工。
  女博士、女御姬,文武并重。
  言归正传。
  洛阳,南宫,玉堂殿。
  董卓星夜兼程。风尘仆仆,入宫觐见。乃有意为之。
  “臣,董卓,叩见陛下。”
  “后将军免礼。”少帝稳操胜券,难掩得意。
  董卓窥见,终是安心。陛下实无杀意。
  “臣正厉兵秣马,欲出关与乱贼,决一死战。敢问陛下,何故召回。”董卓先问。
  少帝闻之,果见一喜:“后将军无需介怀。若非军情紧急,朕焉能废兵事。”
  “请陛下明示。”董卓再拜。
  少帝屏退左右,低声言道:“水淹贼军如何?”
  “何来大水?”董卓明知故问。
  少帝遂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
  与黄门令左丰所言,如出一辙。董卓暗忖片刻,抱拳领命:“臣,定不负陛下所望。”
  “甚好,甚好。”少帝大喜忘形:“先前,朕还恐后将军妇人之仁,推说有伤天和,不敢奉命行事。待水淹南阳,平关东乱贼。后将军当居首功。位列三公,指日可待。”
  “臣,敢不效死!”董卓大喜过望。
  见其心可用。少帝忽话锋一转:“只恐四方将军中,有人抗命不遵。”
  少帝所指,乃北伐三杰:前将军臧旻,右将军田晏,左将军夏育。与董卓不同,三人名声在外,乃帝国宿将,且已历数朝。兵法云:“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恐不愿奉此绝户之令。
  董卓心领神会:“臣斗胆。陛下所虑,亦是臣所忌。臣为后将军,居其下。若前将军等,皆不奉命。臣恐,孤立无援。终负陛下所托。”
  闻此言,少帝频频点头:“后将军所虑极是。故,朕欲行桑土绸缪(未雨绸缪),防微杜渐。”
  言罢,少帝取一诏书在手。
  “若有人胆敢抗命,后将军可依令行事。”
  董卓浑身横肉,无风自动。强压腹中焚心野火,纳头便拜:“臣,奉诏!”
第119章
万全之策
  董卓叩别少帝。密诏深藏,意气风发。连夜驱车离京。
  只恐陛下,半途悔悟,自食其言。
  董卓心中所思所想,少帝焉能知晓。不等蓟王劝谏表奏,六百里呈送朝堂。卢司空上书乞骸骨。少帝本不许。奈何司空去意已决。恐夜长梦多,少帝唯有:“赐安车驷马,黄金六十斤,罢就第(免职归家)。以列侯朝朔望(逢每月初一并十五大朝会,以列侯身份上朝),位特进。秩禄准旧(领足额俸禄)。”
  少帝本欲留恩师在京养老。故才有“以列侯朝朔望”。奈何恩师,不肯久留。待诏书颁下,便自阳港登船,举家返回蓟国。
  话说,少帝心牵南阳水溢,亦无暇多顾。且强留若惹恼蓟王。岂非不美。
  官吏致仕后,按理不应再享受原有秩俸。然为昭天子恩厚,常赐致仕官吏,享有一定比例的俸禄。一般而言,高官致仕后,享原有官俸三分之一。
  《汉书平帝纪》:“天下吏比二千石以上,年老致仕者,三分故禄,以一与之(1/3),终其身。”
  对于特别恩宠之重臣,视其官位、政绩等,甚至可全俸致仕。如景帝时,郎中令周仁倍受恩宠。武帝即位后,因病致仕,得“以二千石禄归老”。
  蓟王恩师,倍加优宠。自当“秩禄准旧”。
  官员致仕,归老原籍。逢重大节庆,当地官员亦常慰问。俗称“长吏存问”。
  《后汉书·邓彪传》有载,“(邓彪)以疾乞骸骨”,“(章帝)诏太常四时致宗庙之胙,河南尹遣丞存问,常以八月旦奉羊、酒”。
  便是刘备祖父,致仕后,亦有诸多优待。可入住亭舍,享受传食(高速公路服务区,免费食宿,加水加油)。诸如此类(有无道路救援,尚不得而知)。
  足见大汉官吏,待遇之优厚。
  恩师前脚离京,司徒袁逢,亦紧跟上表,因病致仕。
  少帝亦不勉强。
  比同卢司空,亦赐颇多优待。
  袁逢却未离京。安居函园,得国邸良医,细心诊治。病情大为好转。关东激战正酣,便是曹太尉亦举家远避琅琊。此时汝南,绝非安身立命之所。
  自漠北都护府,剿灭长城马贼。重开居延外道。滞留洛阳豪商,纷纷北上。避走长城沿线,免除重重关税。
  不等人去楼空。二崤城客堡,又被四海客商住满。没错,正是徼外海商。
  尤其顿逊国商贾,慕名而来。蓟王一战亡林邑,二战灭海贼,三战定澶洲。威震南州。再加海市往来,横海先锋舰队沿途护送。遥见火云天袭,海贼落荒而逃,唯恐不及。
  更加,无林邑国“十取二三”,重税盘剥。亦助推海商北上。
  南州风物,西陆名产,一时风靡京师。
  话说,恩师一行,并未转去南港。直沿巨马水路,泊于南广阳港中。
  南广阳,扼巨马水路,立城北岸荒丘。居高下守。今荒丘早覆满重楼。鳞次栉比,街衢纵横。直伸到巨马水岸。横竖七里,内外三郭。
  南广阳港与南广阳城,隔水相望。城池在北,港口居南,本是水砦障城。后因并六县为国,南广阳,退居国中,毋需守备国境。南广阳港,历经扩建,规模直追南港。横七竖四,水路迂回。日有千帆往来。
  巨马水路,商船往来如织。南广阳城、港,富庶可比楼桑。二座坚城,各纳民众三万并一万户。仅南广阳一地,有民三十万余。无愧督亢秋成之重镇。
  须知,三十万众,乃与南都宛城之规模相当。
  放眼蓟都,如南广阳者,比比皆是。尤其蓟王为临乡侯时之封邑。督亢十城,规模皆堪比南阳宛都。
  合并南港后,蓟都临乡,横五竖九。号称“五九城”。比“六九城”之洛阳,稍逊一筹。且九里只算到邸舍长街。排设“丁”字长堤,“非”字泊位,皆未计其中。否则,当足有十里。
  以纵横一里,为街衢计。临乡城满五十衢。南广阳四十九衢。
  按蓟国划分,九衢为一坊。俗称“三街一坊”。坊内经营,各有不同。编户齐民家宅,不称坊,只称里。五户一伍,十户一什,二十五户一闾。诸如此类。
  知恩师直抵南广阳港。
  刘备不敢怠慢。领一众肱股重臣,轻车简从,便服拜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