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6/2006

  蓟国上下,皆大欢喜。好似占了天大便宜。
  然普天之下皆以为。百万流民得蓟王善待,何其幸也。
  家臣尊蓟王“主公”。国人尊“王上”。南阳百姓,皆唤“主父”,“王父”或“东父”。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六月,罢太尉樊陵。
  少帝欲盖弥彰,本欲堵悠悠众口。然天下有识之士,倍思前后,多已窥破天机。淮泗大水,为何倒灌南阳,先不提。四方将军不造云梯攻城,反造海量竹筏,亦毋论。
  且说,蓟王万舟齐发,八方驰援。莫非未卜先知?
  既如此,为何不广而告之,令南阳民众,先行躲避。细思恐极。必牵扯二帝之争。蓟王故恪守臣节,未曾逾越。
  换言之。此乃人祸,非是天灾。
  二帝为争汉室正朔,无所不用其极。
  蓟王身为人臣,唯退而求其次,保住百万黎庶。
  英明如斯,却饱受昏君掣肘,不能毕尽全功。
  当如何破?
  答案,呼之欲出。
  非但天下皆如此想。蓟国上下,无论高官少吏,鸿儒白丁,老弱妇孺,亦如此想。尤其蓟王广开言路。太学、大学,值用人之际。海内大儒,纷纷来投。
  《蓟国大百科全书》,编撰日益精进。虽未成书,却已蜚声海外。蓟国大儒学,亦广为流传。引海内学子,纷至沓来。
  或有人言,蓟国纵强盛一时,亦不过千里之土。一州之地。如何能与十三州相抗。今南阳新帝,一败千里。洛阳少帝稳坐大位。只需十年修养,十年生息。更加二十年后,蓟王百子长成。推恩令下,千里封国支离破碎,不复先前状貌。
  那时,少帝如日正中,合十三州之力,能制衡蓟国乎。
  便有大儒笑道:时,高祖入汉中称王,亦不过千里之土。亦数败于项羽。终一战而胜之,立四百年煌煌天汉。我主年不及而立,千里沃土,千万国民,谋臣如雨,猛将如云。更加中立幕府,统四方百万雄兵。君不见,水淹南阳,一片泽国。我主一声令下,万舟齐发。救百万黎庶于生死一线。古往今来,见此仁主乎?
  与会嘉宾,皆叹服。
  万舟并发,一举救下百万之众。古往今来,实属罕见。
  除去蓟国海兴,船只众多。蓟王豪掷亿钱,足额支付往来僦费。亦为人津津乐道。
  就是有钱。
  有钱固令人艳羡。然如何花钱,方见真章。如蓟王这般挥金如土,非但不招人嫌,且还广收民心。蓟王若不是明主,还有何人可称明主乎?
  饥寒起盗心。亘古不变之真理也。
  闻战后不久,董卓收拢十万大军,奔赴洛阳。先从左中郎将吕布手中,强取洛阳八关。又据洛阳近郊苑囿。而后挟威入宫,觐见少帝。
  如愿进位三公之司徒。
  初登高位,董卓亦知收敛。君前君后,未见失仪。朝会奏对,无有缺席。
  司徒可开府。于是乎,董卓大肆封赏笼络有功之人,收买人心。忠于臧旻、田晏、夏育一干人等,不是被借故调离,便是因罪免职。不出数月,十万大军,皆为董卓所用。扼守八关,固若金汤。
  少帝见其行事,虽略有乖张,却恪守臣节。渐渐按下心结。然终归圣心难料。少帝究竟如何作想,外人皆不得知也。
  洛阳城中,司徒府。
  董卓高居主位。但见一人,趋步登堂,肃容行大礼:“许攸拜见司徒。”
  “哦,子远来了。”董卓和煦一笑:“免礼,赐座。”
  “谢司徒。”许攸再拜落座。
  “子远所为何来?”董卓明知故问。
  “欲行毛遂自荐也。”许攸面色不改。
第124章
上公九命
  董卓捋须大笑:“子远此来,必有见教。”
  许攸谄笑作答:“知我者,明公也。”
  “有何良策,子远但说无妨。”董卓大马金刀,颐指气使。
  “明公一战灭南阳,匡扶汉室,劳苦而功高。今虽位列三公,然卑下窃以为,仍不足以彰其功。闻蓟国立三孤重臣,辅佐诸王子。明公何不进位‘上公’,威赫朝野乎?”
  “哦?”董卓果然中计,询问左右道:“何为上公?”
  话音落地,可想而知。左右皆草莽匹夫,粗通文字,如何能答此问。
  “我等,实不知也。”牛辅抱拳答曰。
  许攸眼中鄙夷一闪而逝。然表情越发恭敬谦卑。
  待董卓看来,这才躬身答曰:“上古时,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师’,亦称‘三公’。周制,三公八命,出封时,加一命,称‘上公’。故《周礼》曰:‘上公九命为伯,其国家、宫室、车旗、衣服、礼仪皆以九为节。’前汉哀、平间,循古制,另置三师。位在‘三公’上,故称之。今汉上公,仅有太傅一人,且不常置。”
  “原来如此。”董卓这便醒悟:“太傅杨彪,位在三公上,便是当朝上公。”
  “然也。”许攸笑答。
  见左右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董卓遂求问道:“依子远之见,某当位列上公何职?”
  “当为上公之首,太师是也。”许攸掷地有声:“太师,始于商,掌邦治,为六卿之首。殷纣之时,箕子为太师,周武王时,太公为太师。前汉初不置,平帝始复置,孔光居焉。”
  “哦……”众人纷纷附和。总之位高权重,便是了。
  见董卓心随意动,目中贪色尽显。许攸再接再厉:“今明公手握十万精兵,八关锁固。挟天子而令诸侯之势成矣。然不过位居后将军。前有车骑将军何苗,骠骑将军董重,更有辅汉大将军,蓟王刘备。位卑言轻,服众尚且不能。如何号令群雄?”
  “许长史,言之有理!”牛辅等人纷纷抱拳请命:“当进位上公之首!”
  待众将叫嚣落地,董卓居高下问:“子远大才,若真心为某所用,当以国士待之。然。”
  董卓话锋一转:“某有一事不明,还望子远实言相告。”
  “烦请明公,不吝赐教。”许攸早有准备。
  “天下名士,皆投蓟国,子远因何滞留京师,屈就于何苗府中。”董卓问道。
  “唉……”闻此言,许攸仰天长叹,再低首已有泪流:“求屏退左右。”
  “退下。”董卓有恃无恐。
  待牛辅等人怏怏退下。许攸这才以密语相告:“回禀明公,许攸乃王使君之同谋也。”
  “八厨王芬。”董卓幡然醒悟。无怪不去投奔蓟王。许攸竟与王芬,谋逆先帝。试想,依蓟王之明,如何能容忍大逆不道之臣。
  “正是。”许攸再拜。
  “子远之心,某已尽知也。”蓟王不用,当可为某所用。董卓涣然冰释:“待事成,必有重赏。”
  “卑下,遵命!”许攸大喜而拜。
  “当如何施为,子远且细细说来。”董卓求教。
  “明公只需如此如此……”许攸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妙哉,妙哉!”董卓慨叹。许子远,果足智之士也!
  少顷。载董卓厚赐,许攸车驾重返金水小市。稍后,秘邀陈琳,为董卓进位上公造势。
  西园,长秋殿。
  长乐太仆赵忠,趋步帘下,细声奏报。
  “进位上公?”何后一声冷笑:“西凉匹夫,不知进退。”
  赵忠进言道:“董卓矫杀四方将军,并十万部众。今洛阳八关,皆为其所据。近郊天子苑囿,亦立满董卓兵营。其中一万秦胡铁骑,人马具装,呼啸如风。京师百里之地,瞬息可至也。”
  “闻,出征前,天子授予密诏。董卓杀四方将军,乃奉诏行事。不知然否。”何后忽问。
  “老奴听闻,天子密诏,并未言取三人性命。乃董卓滥杀也。”赵忠又言道。
  “料想,我儿亦不会如此不智。然一着不慎,养虎成患。”何后恨声道:“今求上公,明日又当谋求何位?”
  “西凉莽夫,贪残放滥,狼子野心。如何能知足。”以己度人,赵忠知之甚深。
  “速传何车骑。”何后断不可坐视不理。
  “喏。”
  自二宫太皇北巡蓟国,何车骑便留居西园,统御西园卫。与西园诸校,颇为亲近。园中广厦千间,乐得逍遥。更有先帝宫妃,暗通曲款。何车骑食髓知味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