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9/2006

  许攸不答,却看吕布:“左中郎将,何所患。”
  吕布直言道:“蓟王辅政时,命我守卫八关。今为董卓所夺,如之奈何。”
  闻此言,许攸表情一缓:“左中郎将,今屯兵何处。”
  “广成苑中,原车骑营地。”吕布答曰:“本欲入函园军堡大营,尚未来及通禀。”
  许攸言道:“莫入函园,乃为上策。”
  “何以见得?”李肃忙问。二人此来,便为问计许攸,可否转投蓟王。得其庇护,当不为董卓所害。
  “左中郎将,手握万余精兵。虽不足与董司徒十万大军相抗。然足可自保。”许攸言道:“且京师之内,除函园三千守军,唯剩万余西园卫。若得左中郎将相助,并南北二军,太后足有三万精兵。则大事成矣。”
  “何来大事。”李肃追问。
  “天机不可泄也。”许攸避而不答。
  吕布却已领会:“董卓虽有十万兵马,却需守备八关。洛阳内外,不过两万。”
  三万对两万,足有胜算。
  许攸亦未说破:“二位只需依计行事,稍安勿躁。不日必有转机。”
  “我等,受教。”二人心满意足,告辞不提。
  恭送二人出舍。许攸徐徐起身:“王莽当出矣。”
  少顷。忽听许攸自问自答:
  “若无蓟王,司徒可为主乎?”
  “贼臣无道,断难善终。岂为主乎?”
  正如许攸所言。董卓狼子野心,绝非善类。看似权臣,实乃贼臣耳。
  南宫,玉堂后殿。
  “何人行刺!”少帝惊呼坐起。
  “陛下勿惊,无人行刺。”屏外响起史夫人言语。
  举目四望,并无异常。少帝喘息片刻,仍心有余悸:“今夜宫外,可有兵马冲突。”
  “回禀陛下,今夜并无兵马入城。”史夫人安慰道:“时辰尚早,陛下且安睡。”
  少帝不置可否:“董卓猛于虎乎?”
  “陛下畏如虎乎?”史夫人反问。
  “陈兵十万,焉能不惧。”少帝如实作答。
  “蓟王雄兵百万。陛下又当如何自处。”史夫人轻声道。
  “蓟王乃纯臣。董卓则不然。”陛下切齿言道。
  “当初,陛下言其野心毕露,或可一用。今陈兵十万。所求,不过为上公耳。陛下何必介怀。”史夫人宽慰道。言下之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便位列上公,亦不过是臣子耳。必俯首听命于君王。凡有不臣之心,必受天下讨伐。尤其尚父在北,加黄钺以讨不臣。董卓如何敢冒天下之大不违。
  少帝一着不慎,养虎成患。追悔莫及,焉不介怀:“乱臣贼子,久必生乱。”
  史夫人言道:“陛下年少亲政,身旁跋扈如董卓者,何其多也。陛下既能笼络董卓,一举除二戚之患。今外臣当道,陛下何不反其道行之。如此,何愁董卓不灭。”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外臣除外戚,外戚除外臣。”
  史夫人答曰:“可惜黄门为大将军所灭。如若不然,陛下又岂会,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更惜大将军身首异处,一命呜呼。”少帝言道:“何车骑,能当此大任乎?”
  “陛下所赖,非何车骑,乃何太后也。”史夫人一语道破。
  “阿母所言,朕已尽知。”提及生母,少帝一时百味陈杂。
  林虑山,正阳亭,草庐。
  细观党魁手书。甯姐姐轻声言道:“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贼臣已出,今汉气数尽矣。”
  郭、董二老,四目相对。董班问道:“贤姪谓贼臣者,何许人也。”
  “西凉董卓。”
  “此人有勇无谋,志大才疏。狼子野心,路人皆知。不知遮掩,无所顾忌。如何可比王莽。”董班言道。
  “今汉亦不比前汉。”甯姐姐一语中的。
  郭亮言道:“此人若为王莽,则蓟王当可循光武旧事。三兴炎汉。”
  “天下棋局,可收矣。”难得甯姐姐眉宇间,露出一抹喜色。
  “老子言:‘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断不可掉以轻心。”董班言道。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甯姐姐自然知晓:“回书党魁,相向而行,见机行事。”
  “喏。”二老遂去传书不提。
第128章
鱼游燋釜
  有道是“众人拾柴火焰高”。
  然若被架上火烤。众人仍拼命拾柴,则“若鱼游釜中,喘息须臾间耳”。
  看似如鱼得水,畅游天地,任其逍遥。岂料不过置身大釜之中。釜底火焰高炙,鱼死水沸不过瞬息之间。
  朔望大朝会。
  何车骑等数十人,联名上表,奏请董卓进位太师,位列上公之首。引朝野哗然。
  文武百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少帝更是瞠目结舌。不料,竟是何苗上表。
  话说,何苗虽不过位居车骑将军,然却是何氏外戚。且朝廷屡遭变故,自大将军以降,骠骑远遁,三公缺席,四方将军又诛其三。唯剩太傅杨彪、车骑将军何苗等,寥寥数人。
  董卓挟匡扶汉室之威,并十万大军回京。位列三公犹不知足,竟称病不朝。放纵麾下秦胡贼兵,四处冲突,滋生事端。便是南北二宫外御道,亦常有具装甲骑,深夜奔逐。引洛阳百姓,胆战心惊。
  可想而知。一墙之隔,少帝寝食难安,夜不能寐。
  政令不出,困守死地。长此以往,国将不国。
  许,何车骑亦是不得已而为之。稳住心神,少帝如是作想。
  “臣以为,此事不妥。”僵持中,忽有人言。
  少帝循声眺望,正是九卿之卫尉,钱塘侯朱儁:“启禀陛下。董司徒南阳一战,固然功高。然论匡扶汉室之功,岂能与蓟王媲美乎?臣,孤陋寡闻。只知太师乃上公之首,却不知尚父,居于何处?”
  少帝亦不尽知。这便看向太傅杨彪:“太傅知否?”
  杨彪答曰:“禀陛下。老臣窃以为,尚父乃尊称也。蓟王虽号尚父,然朝中无此职。见礼当依如辅汉大将军。”言下之意,尚父虽尊,却非官职。蓟王先是开府仪同三司,后仪同大将军。又加黄钺,虎贲。单从仪制而言,早已超越大将军。因独树一帜,前所未有。故杨彪言:见礼如辅汉大将军。辅汉大将军,乃蓟王官秩。尚父,不过是尊称。并无品秩。
  少帝轻轻颔首:“蓟王数辞九锡。虽加黄钺,虎贲。然不足以彰其功。尊尚父,古而有之。宜入汉宫仪制。”少帝欲补尚父仪制。
  蓟王无难事。只需言及蓟王,朝中百官,自无有异议。
  见无人反对,少帝又问杨彪:“依太傅之见,尚父当为何秩?”
  少帝制衡之心,杨彪焉能不知:“若论尚父之秩。许,唯有‘掌丞天子,助理万机’之丞相,可与之相配。”
  话音未落,又起议论。
  少帝不置可否:“丞相一职,汉初曾设。却不知因何除之。”
  杨彪答曰:“丞相,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有左右,高祖置一,后更名相国,绿绶。孝惠、高后,再分左右二相,文帝二年复置一相。成帝始立三公。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遂以丞相、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哀帝时,又改丞相为大司徒。今汉初,改大司徒、大司空为司徒、司空,改大司马为太尉。三公之中,以太尉为尊。”
  少帝言道:“立三公,乃为分丞相之权。若重立丞相,当位在三公上。”
  杨彪答曰:“若以前汉时三公:丞相、大司马、大司空,比今汉三公:太尉、司徒、司空。今汉皆去‘大’字。故老臣窃以为,丞相为‘大’,当位在三公上。列上公之首。”
  少帝并太傅,师徒二人,一唱一和。百官焉不心知。董卓上位,势不可挡。唯有搬出蓟王这尊大神,用以制衡。
  果不其然。少帝言道:“既如此。尚父当仪同丞相,位上公上。”
  “陛下明见。”杨彪领群臣,肃容下拜。
  先定蓟王“尚父”仪制,再升董卓为太师。此,亦是少帝为君之道。
  不然,岂非令董卓,位在蓟王之上。
  以小见大,知微见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