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2/2006

  木兰舟并木兰舡。一大一小。载重三千石至万石不等。
  『飞车桨』并『鸾翼帆』,双驱动。昼夜可行三千里。
  一言蔽之,吃水深、稳定好、航速快、续航强。
  将作寺所献船模,便是木兰舡。
  士贵人言道:“此乃‘甲字号’木兰舡,为船户所居用。另有乙、丙、丁,三(型)号。”
  蓟王轻轻颔首:“必是客船、货船、客货两用,三型。最大区别,在于艏、舯、艉三楼,并樯桅数目,各有不同。”
  “夫君明见。”士贵人按图索骥,果如刘备所言。
  船身大小既已确定。舱容亦随之确定。然甲板下船舱不宜载客,唯多建船楼。于是必起艏、舯、艉三楼。如此一来,甲板遂被挤占分割,唯有将帆樯,减至三桅(鸾翼帆最低三桅)。若客货两用,则各有取舍,增减不一而足。且看船家如何择选。若只为货运,则设艉楼一层。通甲板可置“双鸾翼”,计六桅。若不用鸾翼帆,改用新式『翀嚣帆』,可挂满十二帆。
  嚣,古之四翼鸟也。《山海经》:“(梁渠之山)有鸟焉,其状如夸父,四翼,一目,犬尾,名曰嚣,其音如鹊,食之已腹痛,可以止衕(腹泻)。”
  “翀(chōng),飞上天”。
  翀嚣者,四翼冲天也。
  四式木兰舡,必引国中船户,争相订购。
  “将作寺献船有功。自左国令以降,升爵一等。”大利于国,蓟王焉能吝啬。
  “左国令黄承彦,位居国老。若再升爵,当为关内侯。”士贵人言道。
  “此船一日三千里。国之利器也。”刘备言道:“当为关内侯。”
  “喏。”士贵人遂去拟诏。
  蓟王新婚燕尔,不忘国事。诏封左国令黄承彦为关内侯,赐车盖,特高一丈,长史主簿车,缇油屏泥于轼前。另赐黄金百斤,骏马十匹,翠玉琼浆十瓮,蓟钞十万。将作令苏伯以降,皆升爵一等。各有赏赐,不一而足。
  此乃继“龙窑一体烧造术”,蓟王再升匠人爵。
  蓟王光融天下,明以照奸。“毕协赏罚,戡定厥功”。将作寺必有大贡献,方得升爵重赏。须知,蓟王有言在先:五大夫以上高爵,非立大功者不可得。
  乃至五大夫爵以上,每升一等,作价十亿钱。足见民爵之昂贵。一般人等,便是豪阔如田韶,想卖官鬻爵,亦力有不逮。
  蓟王诏命将作寺,齐升一等爵。足见事大。
  果不其然。稍后,待木兰船模,公之于众。众皆恍然大悟。
  “木兰白波,飞桨翀帆”,遂成典故。并著于世。
  大到船壳,小到船板,皆与先前不同。故旧式海船,无从改造,唯有拆除重造。饶是如此,成本亦比购买新船,价低三成。
  于是,“解船工”,应运而生。解船与(庖丁)解牛同意。解船工,专解旧船。将船木分门别类,拆解下来。送入船坞,取材重造木兰舡。
  尤其老船木,本就质地坚硬,远超一般木材。且久经海水浸泡,浪潮冲刷。质地更硬,密度更高。并有防腐、防虫、防水、防晒、耐潮、耐磨等诸多优点。去朽留精。老木再用,重获新生。尤其诸如甲板、侧舷、船舱等处船板,皆可通用。
  唯一重大改造,便是龙骨。
  龙骨之重要,不言而喻。即便颇多花费,亦不可省。待清空船台,便开造新式木兰船。
  九九重阳,置酒高会。
  蓟王于王宫,大摆国宴。宴请八方来使,四海姻亲。
  歌舞百戏,应有尽有。奇人异士,群英汇聚。凡故国来使,后宫妃嫔,皆于南宫披香殿内,垂帘相见。传语家书,遥寄乡情。凡能入披香殿觐见,使者皆与有荣焉。传为美谭。
  九九重阳日,会宾客大宴。蓟王携二后,盛装入殿。蓟后并秦后,一个翠凝仙艳,一个雍容华丽。连珠合璧。与蓟王左右相伴,佳偶天成。
  果然只羡鸳鸯不羡仙。
  秦蓟之好,广为流传。
  凡节庆,必不止一日。自月初蓟王和亲,到九九重阳。“三日小宴,五日大宴,上马一提金,下马一提银”。
  国人无不慨叹。蓟王家待亲使,何其厚也。
  恰逢深秋时节。蓟国千里稻禾,水天一色。城中重楼高阁,鳞次栉比。蓟都号五九城。只比京师洛阳稍逊一筹。一见方知,实则“半百之城”也。足满五十衢。
  蓟都十城,皆满四十九衢。三百里督亢,所聚繁华鼎盛,必是龙兴之地。
  蓟国之强盛,非亲见而不可尽知也。
  可想而知。待使者满载而归。各国姻亲纽带,必当牢不可破。
  自古富在深山有远亲。只需说,有个富贵姻亲,哪怕远隔千山万水,恨不能插翅来见。更何况丝路流金,万里无波。东西南北,皆畅通无阻。
  兵精将广,谷支十年。蓟王虎威,不可争锋也。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蓟王起身离席。
  群臣、使节,齐声恭送。而后鱼贯而出,尽兴而归。便有酒醉,脚步虚浮亦无妨。门下署早已备好公车,由专人送入各处馆舍。一夜安枕不提。
  乘天梯,直升七重顶。蓟王携二后,共入观天阁。观天阁女仙,喜从天降。又“弱态含羞,妖风靡丽”。便是倭妃,亦闻诏而至。
  蓟王携二后,同修仙门中术。携手大道,共赴仙班。
  无可,厚非。
第173章
有生之年
  蓟国兵强马壮,蓟王威震四方。恩怨分明,嫉恶如仇。自幼割头进爵,因功封赏。虽富甲一方,却从未卖官鬻爵。泱泱上邦,国风亦如此。
  善待姻亲,花钱如流水。且一切花销,皆出少府。未动分毫民脂民膏。先前,国相与国令,分掌宫中内外诸事。自设门下署并少府,国令与国相,皆分掌国政。不再参与王家之事。且为纪念故人,从此不再设右国令一职。虽有缺憾,却无愧于心。
  强弱,乃势也。
  强者顺势而为,凡有下赐,弱者必甘之如饴,乃至恸哭流涕。感激涕零。
  弱者逆势而为,凡有上供,强者非但说三道四,挑三拣四,还难免嗤之以鼻,乃至不屑一顾。无人感激(上贡不是应该的吗?)。
  故曰,唯有强权方手握真理。
  为何蓟国虽只有千里之土,却聚拢千万国民。更有海内仁人志士,纷至沓来。便是受不了那口鸟气。
  四夷皆以汉化为荣。亦是此因。
  自我高祖一时大意,身陷平城之围。而后百年,匈奴皆对大汉,不屑一顾。话说,秦汉之交,华夏百废待兴,满布疮痍。时有语云:“汉兴,接秦之獘,丈夫从军旅,老弱转粮饷,作业剧而财匮,自天子不能具钧驷,而将相或乘牛车,齐民无藏盖。”
  天子出行,竟凑不齐一色马匹。将相只能乘牛车。齐民无片瓦遮头。后文景之治,百年生息。武帝一战功成,终扬眉吐气。“漠南无王庭,漠北走穷狗。”
  立国尚不满百年。
  不急。
  亦无需百年。
  蓟王二十又七。有生之年,当可四海归一。
  九九重阳后。四方使节,携蓟王回礼,洒泪而别。南港旌旗蔽日,帆樯如林。货运天梯,早将车队收入船腹。待抵达最近港津,再依次放下,省时省力。
  迎来送往,自有门下署吏,全权负责。门下督郑泰,主簿孙乾。功曹许靖,贼曹刘翊,记室张节,居功至伟。更有东孝西直,并司马祭酒,统御全局。自当面面俱到。
  单门下一署,人才鼎聚。可想而知。国之羽翼,如林之盛。
  待使节船只尽去。王家船坞,闸门升起。碧水倒灌,维护保养一新的三足踆乌号,徐徐驶出。王宫车驾,由盛装云霞卫护佑登船。顺下泉州,汇入横海右艂,并海市随同南下。
  融漓本欲随行。奈何年岁尚小,进出船宫,多有不宜。另需补足汉宫仪。且为王太后所喜,故留在身边,言传身教。视如己出。
  融漓身系三南大局,断不可有失。
  俗谓财不露白。自当养于深宫。万勿轻动。
  自入船坞养护,三足踆乌,焕然一新。赶在出航前,将作寺良匠,又加班加点,更换飞车桨。七桅凤翅帆未做更改。三足踆乌船宫,稳重第一。
  比起后世置于船尾的螺旋桨叶,时下飞车桨,仍置于左右侧腹下。差动齿轮组并变速齿轮组,可精确调节中高低,三挡转速。再加过桥齿轮,前进后退,灵活可变。
  墨门机关术,自有大玄机。
  蓟王南下五日。
  京师朔望大朝。百官齐聚玉堂殿,商讨国事。
  首当其冲,无非合肥侯淮南割据。
  少帝大肆笼络,四方州牧。上下夹攻,腹背为敌。恨不能,如南阳那般,将寿春亦连根拔去。话说,数月之后,南阳水退。南都城墙,百孔千疮。城内楼宇,多已残垣断壁。南阳乃光武龙兴之地。云台功臣,半数所出。勋贵世家遍地。
  逃难时,只顺走一两件传家之宝。余下积谷、积财,皆没于大水。大水退后,遂被厚厚淤泥掩埋。于是乎,各式人等,皆奔南阳。挖掘自家积财,盗掘他人钱财,兼而有之。南阳一地,遂成“聚宝盆”。甚至连家冢祖坟,亦未能幸免。盗掘之猖獗,竟“一日千丘立,四野无哭声”。
  可不是么。又不是真坟,何来哭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