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69/2006

  何苗本就清秀,再加雄风不再。故作姿态,当真雌雄莫辨。
  与心腹宫妃,随太后同登銮驾。由上军别部司马赵瑾,携西园卫,一路护送。
  少帝先前所为,暂且不论。且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两汉四百年,权力之争,由来已久。“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且洛阳百官、百姓,自顾不暇。转投新主,尚立足未稳,如何肯为旧主哭。且大将军一系人马,树倒猢狲散。多少雄职,尚无人认领。为再续富贵,而上下奔走,更避恐不及。
  于是乎,太后车驾所过,皆关门闭户。路上车马更稀。
  “如何?”太后自帘后窥见,轻声相问。
  “臣,无言以对。”何苗妇人装扮,颇多扭捏惭愧。
  “如你先前所言,便徒有虚名,亦甘心如荠。”太后言道:“此便是权利之滋味。”
  事到如今,何苗似有顿悟:“想我兄妹四人,生于市井。太后若不入宫门。又当如何?”
  “今或已死于贼乱,或被蛾贼裹挟,身死族灭。即便侥幸逃脱,亦不免一场大水,贩入蓟国。一生颠沛流离。”太后言道:“终归籍籍无名,生如蝼蚁。”
  “太后真乃大汉之帝后也。”何苗由衷而发。
  “禀太后,车驾已至上林苑。”车外赵忠,抵窗通禀。
  “且入馆,与我儿相见。”太后传语。
  “喏。”
  弘农王携唐姬,并史夫人,立于廊下。遥看太后车驾入园。
  史夫人忽恨声道:“董卓着实可恨。天下十三州,何处不可立。偏要循合肥侯之例,谪为弘农王。”话说,合肥侯南阳复辟。彼时,便封少帝为弘农王。不料一语成谶。今少帝果为弘农之主。
  大梦初醒,少帝似已看淡:“阿母慎言。”
  待太后车驾抵达。少帝下阶跪拜:“儿(刘)辩,叩见太后。”
  “我儿免礼。”毕竟母子,太后悲从心起,竟哽咽难言。
  赵忠遂进言道:“上林风寒,请太后并王上入馆。”
  “也好。”太后携刘辩,仪仗入馆。
  大将军何苗,混迹于西园妃中,随同入馆,并无破绽。
第181章
临时改意
  母子落座,相对无言。
  左右皆屏气凝神,馆内一时落针可闻。
  少顷,太后言道:“弘农郡,夹二京间,距洛阳不过数百里。旦夕可至矣。”
  前汉元鼎三年,东迁函谷关三百里,至洛阳新安。故关地另置弘农县,县因弘农涧而得名,属京兆尹。元鼎四年,又置弘农郡,与弘农县合治。新莽时,弘农郡改为右队,领弘农县。今汉初复名弘农郡,为避灵帝(刘弘)讳,改“弘农郡”为“恒农郡”。然时下多称旧名。便是太后,亦不避讳。足见先帝,不得人心。
  “太后所言极是。”弘农王,无喜无悲。
  “弘农西有潼关。京兆尹刘陶乃汉室宗亲。若遇急迫,可入关暂避。”何后言下之意,若董卓遣人追杀,可一路逃入潼关。
  “喏。”弘农王点头应诺。
  “此去封国,当谨言慎行。以防遭人构陷。”太后谆谆叮嘱。
  “喏。”弘农王只顾应诺,别无言语。
  太后最后言道:“尚有一事,需我儿相助。”
  “可是太后身侧西园妃。”弘农王出身史门,自幼耳濡目染,对识人辨物,自有心得。何苗纵能掩人耳目,却逃不过弘农王一双火眼。早已窥破真身。
  “正是。”即便馆中并无外人,太后亦未曾说破:“我儿身侧,亦不可缺人侍奉。宜当择选西园婢十人同往。”
  “喏。”弘农王自无异议。
  少顷,赵忠入馆通禀:“太后,时辰已至,迟恐误王上归期。”
  “也罢。”何后心愿已了,这便起身出馆。
  “恭送太后。”弘农王送至阶下。开启车门,似有孩童稚声言语。莫非太后竟将麟子携在身侧。弘农王心中一动,遂了然于胸:“今日一别,不知何日再见。太后珍重。”
  何后身形一顿,回眸言道:“我儿亦珍重。”
  言罢,遂入銮驾。
  不待坐稳,何后急忙挑帘窥视。不料竟与二兄何苗,四目相对。
  男扮女装之何苗,忽展颜一笑。眼中满是坦然与决绝。
  何后忽被触动。貌似何苗已有觉悟。许亦知晓,何后乃行割肉饲虎。弃何苗于不顾,引董卓率军追杀。自己却趁机避入函园。北上蓟国,与旧我一刀两断。
  自先帝崩于困龙台上,已满三年之期。太后守满三载,仁至义尽。
  须知,二宫太皇皆对蓟国流连忘返,迟迟不愿回京。太后再去,亦无不可。
  何后狠心落帘:“起驾。”
  “喏。”
  恭送太后车驾出馆,弘农王遂领众人登车,西去封国。
  将将出园,忽听史夫人一声惊呼:“咦?”
  “阿母何事惊慌。”弘农王掀帘问道。
  “太后车驾正停于道旁,并未远去。”史夫人答曰。
  “哦……”弘农王微微一笑,冲对面坐榻何苗言道:“舅父恐难随我西去。”
  “王上此话何意?”何苗忙问。
  “毕竟骨肉至亲,太后终舍不得割去。”弘农王言道。
  何苗将信将疑。待赵忠赶来相请,方信以为真。
  下车前,何苗不由哽咽:“王上珍重。”
  “舅父且安心。无舅父在侧,我亦无忧矣。”弘农王笑答。
  何苗无言以对。重回銮驾,遂问道:“太后何以临时改意?”
  “毋需多问,安坐便是。”太后轻声答曰。
  “喏。”何苗谄媚一笑。终归又逃过一劫。
  又行一段,赵忠抵窗言道:“禀太后,函园至矣。”
  “回宫。”太后言道。
  “……喏。”赵忠亦颇为意外。
  西门谯楼。
  函陵令鲁肃高举千里镜,遥见太后车驾,迤迤逦逦,绕园而过。不由暗生疑窦:“何以改意。”
  身后军门都尉华雄,闻声言道:“明庭日前所言接应,莫非是太后銮驾。”
  “正是。”事已至此,已无需隐瞒:“中丞密令,寻机接应太后母子入园。本以为必是今日。不料太后銮驾,绕园而过。如何接应。”
  “不若由某引兵出园,一探究竟。”华雄轻骑上山,得军正沮授举荐,先授比六百石军门都尉。又领王宫舍人。加官至双千石俸。再赐吞光黑龙鳞,千里斑豹驹,凤羽“千牛刀”。因与函陵令鲁肃同秩。故不称(卑)下,只称某。
  “不可。”鲁肃言道:“既为接应,岂能先出。若被识破,再难转圜。”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华雄问道。眼看太后銮驾远去,迟恐不及也。
  “静观其变。”鲁肃当机立断:“待我六百里传书。且看中丞如何回复。”
  “也罢。”华雄自去巡视园中不提。
  稍后,太师府,鱼梁台。
  牛辅无功而返:“回禀太师,卑下领兵,一路尾随。出函谷关时,另有关都尉吴匡严查。并无大将军何苗混入。”
  “哦?”董卓遂看座下,尚书令许攸:“子远,以为如何?”
  电光石火,许攸已有说辞:“太后恐延祸弘农王也。”
  董卓亦点头道:“股掌之间,皆难割舍。欲救胞兄,亲子亦不可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6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