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6/2006

  “若事成,董卓一命呜呼,天下可定。若不成,董卓必迁怒何氏一门并太后。盛怒之下,兵围西园。屠戮宫室,可为王莽矣。”何苗字字见血。
  长公主惊惧莫名。
  “莫非,天下皆属蓟王乎?”
  何后言简意赅:“麒麟天降,便为终结乱世。”
  “此乃天意,人力不能及也。”何苗叹道。
  长公主屏气凝神,终有所悟:“事成,今汉国祚犹可继。事不成,亦助蓟王三兴汉室。”
  “长公主所言极是。”何后眸露赞许:“伍孚刺董,许攸虽暗中告密,却未和盘托出。乃至董卓虽有防备,亦难免受创。只因许攸明哲保身,为避嫌也。此事亦当如此。许攸虽暗中提醒,却不会言明。董卓骄横,或有机可乘。”
  “胜负几何?”长公主多此一问。
  “五五之数。”何后亦多此一答。
  长公主魂不守舍,车驾出西园。
  回府与夫君伏完密谈,方知天下时局,早有定数。
  伏完叹道:“太后自麒麟送子,已留后路矣。”
  长公主感同身受:“事成,仍为太后,居拥西园。事败,避入蓟王后宫,足保满门富贵。”
  “若天下早有定数。你我夫妻,亦不可置身事外。”伏完言道:“事成,蓟王必有厚待。”
  “事若不成,又当如何。”长公主忧惧于此。
  “便推说乃何氏所为,你我只奉命传语,余下一概不知。”伏完终吐露心机。
  “此举,可乎?”长公主颇为意动。
  “可也。”伏完掷地有声。
  夫妇暗中定计。便由不其侯伏完,代为登门。
  闻不其侯来访。董卓亲下鱼梁台相迎。
  宾主落座,伏完诈称,丞相所求,已得太后应允。然皇女出嫁,兹事体大。不可操之过急。
  董卓大喜过望。对伏完所言,自当言听计从。
  便在此时。尚书令许攸,受骑都尉李肃所邀,车入东郭马市,胡姬酒肆。
  推门视之,见一华服美人,倚窗独坐。许攸急忙告罪。
  岂料美人嫣然一笑:“尚书令别来无恙否?”
  饶是足智多谋如许攸,亦不由瞠目:“大将军?”
  “大将军之号,不提也罢。”美人请许攸落座。
  许攸不敢怠慢。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如孤男寡女,恪守礼节。
  何苗言道:“闻董贼求娶皇女,乃尚书令进言。不知此举,有利蓟王乎?”
  许攸眼中精光一闪,面色不变:“叔达何出此言。”
  “王莽不出,光武不现。”何苗一笑娇媚:“子远天下高士。足智多谋。岂会明珠暗投,屈身事贼。”
  许攸一声长叹:“不料竟为叔达窥破。”
  见他口是心非,何苗亦叹道:“子远已料定,某会有此举。”
  许攸面上,终有一丝讶色:“叔达,一日千里矣。”
  “何不实言。”何苗求教。
  许攸低声答曰:“此乃连环苦肉计也。大将军杀妻残身乃其一,伍孚行刺乃其二,假扮公主再刺,乃其三也。董卓西州虎狼。接连遇刺,死里逃生。匹夫一怒,血溅五步。屠戮宗室,火烧二宫。则事成矣。”
  何苗轻轻颔首,忽问道:“可有四连环。”
第190章
一较高下
  “叔达,何出此言。”许攸反问。
  “昔蓟王西征,贾诩献平羌连环计。闻乃四连环也。”何苗如实答曰:“今有子远‘定国连环计’,岂能令贾文和专美于前。”
  闻此言,许攸久久无语。
  本以为,神鬼奇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不料竟被男扮女装之何苗,窥破心机。果然“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瞬息之间,智机千变。许攸终吐露真言:“待董卓逆乱,蓟王必传檄天下,提兵勤王。洛阳人人自危。为求自保,必有亲信,杀(董)卓以谢天下。此乃,连环苦肉计之第四(五)环,‘屈身杀贼’也。”
  “何人可担此大任。”何苗惊喜相问。
  “必是董卓信赖之人。”许攸并未言明。然似已有适宜之选。不出所料,必是某“西凉大人”。西州莽夫,贪残放滥,生性薄凉。枭视狼顾,岂有忠心可言。
  “子远设此谋,当可与贾文和比肩。”何苗叹服:“只需定下婚期,某便假扮公主,刺董贼于大婚之夜。鱼梁台四面高耸,插翅难逃,乃何某绝命之地也。”
  闻此言,许攸肃容下拜:“董卓即便侥幸未死,亦会迁怒太后并何氏家门。依董卓为人,必除之而后快。盛怒之下,大逆无道,围攻西园。只需太后,再行苦肉计。纵火焚宫,大势定矣。”
  “莫非,竟是五连环!”何苗大吃一惊。不料定国连环计,竟超出平羌连环计一筹。
  “然也。”许攸得色,溢于言表:“第五(四)环,称‘投薪救焚’。”语出《邓析子·无厚》:“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如拯溺锤之以石,救火投之以薪。”用在此处,乃言指趁机纵火,嫁祸董卓。待西园尽毁,太后无存。人神共愤,可想而知。那时,蓟王振臂一呼,天下响应。何须十八路诸侯。蓟王百万大军,攻入洛阳。再定大汉江山。至于何后并麟子,结局究竟如何。之于天下大势,已无足轻重。
  战后,蓟王告知宗庙,昭告天下。纳前朝帝后入宫,亦是继往开来,美谭一件。充茶余饭后谈资耳。无人说三道四。
  然,终归“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后事如何,唯有尽人事而听天命。
  “子远,欲杀我满门乎?”何苗大惊。窃想,何后若行玉石俱焚苦肉计,纵火尽烧西园。园中何氏老小,焉有命在。
  “太后护子心切,舔犊情深。焉能葬身火海。”许攸宽慰道:“乃假死脱身也。”
  “何以知之?”何苗忙问。事关满门老小,焉敢怠慢丝毫。
  “年初。太后于流香渠旁,另诸新港。连通园中水路。如今,三千石船,可舟行内外。更加园中暗藏水门,直通濯龙园。何况太后早有所备。纵火势焚天,亦足可转圜。”许攸答曰。
  “太后筑港,竟不为运粮。”何苗这才醒悟。
  许攸言道:“所谓苦肉计,有‘正反之分’、‘生死之别’。如伍孚,以命相搏也。如太后,死里逃生也。因时因地,因势因人而异。断不可,一概而论。”
  “太后先前便欲避入函园,泛舟蓟国。只因不舍骨肉亲情,临时该意,将某接回。事已至此,多说无益。江山易主,社稷难续。只求太后并麟子,能觅得栖身之所,立足之地。”何苗拭泪言道。
  许攸竟不由得心生怜悯。遂又叮嘱道:“叔达切记,董卓不可早亡。否则,前功尽弃。”
  何苗再拜:“谢子远,据实已告。”
  二人言尽于此,依依惜别。
  稍后车回西园,何苗据实通禀。
  “好个许子远。竟将朕亦算计其中。”帘内何后,云淡风轻。似已早知。
  “许子远,连环苦肉计,当真匪夷所思。”何苗已生死志。何后所思所想,亦无需知晓。故此时亦不去追究,许攸和太后,是否早有同谋。
  “许攸足智多谋。为求自効,费尽心机。故仿贾诩平羌连环计,设此奇谋。董卓置身瓮中,而不自知。难逃一死也。”何后话锋一转:“不瞒二兄,当日上林苑,朕之所以临时改意。除难舍你我兄妹之情,亦因出馆时,得太仆(赵忠)暗呈密信。”
  “莫非,密信乃出许子远!”何苗恍然大悟。
  “密信虽未署名,然细思量,朝野之中,唯许攸有此奇谋。”太后言道:“那时,朕便已知晓,‘五星连珠苦肉计’也。”
  《汉书·律历志上》:“日月如合璧,五星如连珠。”
  何苗一声长吁:“闻鞠城兵乱,贾诩单车拦下窦太皇。时,不敢尽信,天下竟有此等人物,智多近妖,未卜先知。今,再闻许子远行事,方知天下奇士,何其多也!想我中人之姿,却求位极人臣。何其,不知死活也。”
  “如贾诩,许攸,非明主不可驾驭。”太后言道:“上行下效,投其所好。若是昏君,则祸乱天下也。”
  “太后所言极是。”何苗感同身受。
  何后又道:“万年自幼长与深宫,深谙汉宫仪。二兄需如当年小妹嫁时,勤学苦练。务求尽善尽美,不可被人窥得破绽。”
  “臣,敢不从命。”何苗拜退。
  稍后,太后赐万年公主与丞相婚事,震动朝野。
  便是献帝,亦出言询问。
  左右忌惮董卓淫威,不敢多言。陛下追问,只说乃金玉良缘。丞相位极人臣,娶皇女为妻,亦无可厚非。
  献帝年幼,深信不疑。
  本以为,皇女出嫁,必从长计议。岂料半月之内,已草草定下婚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