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2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94/2006

  “驯骑白龙时,不慎坠马所致。华大夫言,不日当可痊愈。”
  “原来如此。”
  闻赵云非天生残疾。左右皆暗松一口气。
  “少吏并少帅,皆有万夫不当之勇。得二位相助,性命无忧矣。”何苗喜不自禁。
  赵云言道:“云来时,王太后已命水衡都尉舰队,北上驰援。途中又悉知,函园华雄都尉已领五百王骑先行。料想,此时必伏于暗处,伺机而动。”
  何苗等人,涣然冰释。蓟王情长谋远。又岂能弃何后母子于不顾。
  “敢问夫人。为今之计,该当如何。”赵忠躬身问道。
  何后已有定计:“少吏单骑远来,宜先养精蓄锐。待明日再做计较。”
  “喏。”
  “劳烦少帅,好生安顿。”何后不忘叮嘱。
  “遵命。”陈到遂与赵云并下高台。
  目视二人远去。何后忽道:“当真万人敌乎?”
  何苗欣然点头,千秋三师亦纷纷附和。
  何后颇能识人:“赵云厚重,陈到忠克,统时选士,猛将之烈。”
  何苗粗通兵事:“放眼南阳之地。赵云弓马无双,陈到步战无敌。有此二人,护卫左右。可当千军万马。”
  “既如此,当依计行事。送葬新野,舟下襄阳。”何后果有定计。
  “兵分二路。”赵忠幡然醒悟。
  何苗如何能不醒悟:“夫人妙计!”
  设身处地。周遭人等,皆避太后称谓,只称夫人。董卓追兵如此,南阳贼寇如此。何苗等人如此。便是赵云、陈到,亦如此。
  究其原因,却各有不同。董卓追兵,为掩人耳目。何苗等人,为便宜行事。赵云、陈到,乃顺应蓟王。至于南阳盗贼,着实不知。无非人云亦云。
  待赵云洗漱更衣,并陈到登台来见。何苗遂将分兵之计,和盘托出。
  “敢问夫人,何人送葬,何人乘舟。”赵云言道。
  “少吏以为如何?”何后反问。
  “当属乘舟南下,最为便捷。”赵云如实答曰:“贼人见单车逃亡,必倾巢来追。若半道设伏,击溃追兵。此路亦无忧。”
  何后赞道:“少吏所谓伏兵,可是五百王骑。”
  “正是。”
  “王骑今何在?”何苗全然不知。
  “必伏于左右。”赵云言道:“且为掩人耳目,必隔岸相望。”
  何后欣然点头:“少吏所言极是。小长安聚,西倚淯水。贼人顺下宛城,所经之地,皆位于淯水之东。料想,五百王骑,必伏于淯水之西。与贼众隔岸相望。”
  经何后提点,众人方才醒悟。以淯水为屏,行天然分割。贼众自不会反渡西岸,远离战场。
  赵云又道:“何处水浅,可供人马渡过。”
  陈到摇头:“自南阳大水,淯水漫溢。裁弯取直,水道尤其深阔。上下皆无浅水。”
  “何处水缓,可渡革船。”赵云又问。
  “下游五里处。”陈到又答。
  “淯水东岸,十里之内,可有坞堡,能容五百兵马。”
  “有。”
  “且绘草图,云深夜拜访。”赵云自荐。
  “你腿脚不便,换做我去。”陈到揽过。
  “便劳烦少帅前往。”何后这便定计。
  “喏。”
  日暮西垂,博望坡上。
  俯瞰数千精骑,呼啸绕城。周仓、裴继,眉头紧锁。
  “何方兵马。”周仓未能辨清旗帜。
  稍后斥候来报,乃兖、豫二州郡兵。
  “不好,必是淮南诸侯。”裴继言道。
  “五百王骑,恐腹背受敌。”周仓当机立断:“可速去。”
  “可也。”
  二人领麾下百战宿贼八百,星夜南下,驰援甘夫人。
  是夜,陈到坠下障壁。暗渡淯水。赶去岸东坞堡,打探消息。
  果不其然。不等靠近,便有堡上利箭,射入身前尺寸之间。
  “何人寻死。”堡上喝问。
  “小长安渠帅,奉命前来。”陈到答曰。
  须臾,便有数人,戒备出堡。将陈到捆绑搜身,押入大堂。
  “你是何人,受何人指使。”正是都尉华雄。
  “汝南陈到,奉‘甘夫人’命,传语都尉。”陈到言简意赅。
  “可有信物。”兹事体大,华雄岂能轻信。
  “夫人轻车亡命,何来身外之物。”陈到答曰:“纵有一二随身之物,都尉识否?”
  华雄轻轻颔首:“言之有理。”毕竟华雄不过军门都尉。自领三千兵马,守备函园。从未往来西宫。如何能识太后之物。
  “明日,夫人车行新野。都尉可于途中设伏,击溃追兵。”陈到言罢,又取甘夫人亲笔手书:“内中详情,都尉一看便知。”
  华雄接过,灯下细观。前后诸情,了然于胸。疑窦尽消。
  料想,书中必有明证。足可验明正身。
  “且回禀夫人,下臣自当依计行事。”华雄遂命人送出坞堡。
第209章
铁骑横冲
  陈到连夜折返,备说详情。
  车内何后言道:“有劳少帅,依计行事。”
  “喏。”陈到自下高台。
  十月初冬,夜风微寒。
  安坐前厢,回想一路历程,何苗不由心生慨叹。
  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何后母子出逃,竟搅动四方局势。再回南阳,物是人非。昔日繁华,已烟消云散。百万南阳人家,北投蓟国。不正如天下大势所趋。
  “无怪二宫太皇不回。”何苗喃喃自语。
  帘内何后,闻声言道:“恐另有隐情。”
  何苗亦知:“夫人所指,可是盗掘桓帝冯贵人尸,欲配食孝仁皇。”
  “然也。”何后轻声道:“此事早有风传。时大将军窦武遇害,窦太后被禁云台。有人暗书朱雀阙。宫中传闻,窦太后时日无多。永乐董太后并先帝,遂专开朝议,曹节等中常侍,欲以冯贵人与桓帝合葬,反将窦太后以贵人礼,葬于别处。百官却驳言,冯贵人冢墓被发,骸骨暴露,与贼并尸,魂灵污染,且无功于国,何宜上配至尊。后因窦太后痊愈而作罢。”
  “此何时之旧事?”何苗问道。
  “熹平元年。”何后答曰。
  “乃十七年前。”何苗粗略算来。
  “正是。”何后言道:“待黄巾逆乱,孝仁皇干尸,惊现困龙台。时冀州诸侯王墓,多被贼人盗掘。孝仁皇尸身,稍后乃卢车骑,亲手安葬。卢植上疏言,孝仁皇墓中,另有女主棺椁。时已遭蛾贼辱尸,无可分辨。”
  “莫非是冯贵人。”何苗惊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9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