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3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6/2006

  董侯年幼,远未元服。朝政皆出鱼梁台。故玉堂殿内,只有太傅杨彪、虎贲中郎将王越、黄门令左丰等,寥寥数人。
  董侯整日习文击剑,日有所进。杨彪等人,颇多欣慰。
  剑击练罢,董侯弃竹剑。黄门令左丰,趋步上前,为董侯卸甲。
  “蓟使,今至何处?”董侯稚声问道。
  “奴婢闻,已入冀州。”左丰媚声答曰。
  “正月旦会时,能抵京否。”董侯又问。
  “当不误大典。”左丰又答。
  “二宫太皇并太后,今在何处?”董侯心中亦有牵挂。
  “北巡蓟国,未定归期。”左丰如实作答。
  “闻蓟王为三弟造甘泉宫,欲改易县为易京。不知然否?”
  董侯无忌童言,然殿内落针可闻。
第260章
为虎作伥
  “奴婢只闻,造甘泉宫。未闻,改县为京。”左丰斟酌答曰。董侯有此问,必有所闻。无论是谁暗进谗言,董侯皆心有所虑。
  “三弟流火天降,麒麟送子。且又为嫡出。论尊卑,朕远不及也。”董侯言道。
  左丰唯有硬声答曰:“蓟王奉献不减,心意已决。先帝前后二诏。兄终弟及,父死子继。皆是祖宗家法。陛下名正言顺,继大汉皇帝位。奴婢窃以为,实不作他想。为宜。”
  言罢,左丰已暗生悔意。末尾“为宜”二字,尤其多余。非是苦心劝慰,反倒像言语相逼。
  董侯似并未能体会:“少令所言极是。”
  不等左丰暗自松气,董侯又问:“甘夫人又是何人?”
  “闻,乃方士甘始之女。因广有道术,人称‘神智夫人’。与父伴驾南下,护麟子周全。被蓟王尊为义母,育麟子于甘泉宫。”左丰又答。
  “甘始乃有名方士。与青牛师等,并称千秋三师。京中权贵,多有结交。皆未闻有女。”必有人暗行离间,否则董侯焉知,其中详情。
  心念至此,左丰亦不敢胡言,乃至惹祸上身:“化外之人,游方之士。大多不言身世。究竟此女,是亲生,还是寄养,奴婢亦无从得知。”
  “少令不知亦无妨。”董侯言道:“只需视如己出,哺养三弟成人。朕便尊一声‘义母’,亦有何妨。”
  “陛下明见。”左丰暗松一口气。忽又感慨,先帝二子,皆聪慧过人也。只可惜,天不遂人愿。时至今日,只叹造化弄人。
  与其虑及麟子长成,不若乞朝堂再无刀兵相见,乃至二宫血流成河。
  董侯毕竟少年心性。转瞬即忘。
  一日生活,多半如此。二宫虽日渐冷清,远非先帝年间可比。然毕竟高墙深院,可保幼帝平安。
  诸如杨彪等,亦两耳不闻宫外事。乐得清闲。
  待董侯长成,天下变乎?
  杨彪时有此问。
  然终归无解。
  函园琼台里,吕布府。
  闻老父来访,严夫人连忙迎入堂中。
  逢吕布入宫值守,不在府中。
  代夫迎客,亦是主母日常。
  宾主落座,严夫人问道:“阿父并康师,所为何来?”
  “闻夫人之梦,故来一问究竟。”康僧巨答曰。
  “原来如此。”严夫人遂言道:“康师以为,此梦当作何解?”
  “敢问夫人,除我二人外,近日可有人到访?”康僧巨反问道。
  “唯有夫君同乡,伊阙都尉李肃登门。”严夫人答曰。吕布虽为左中郎将,然却非董卓党羽。鱼梁台上无一席之地。自无同僚登门结交。
  “骑都尉李肃。”康僧巨又问:“所为何来?”
  见严夫人面露难色,严佛调劝道:“女儿无需介怀。既入佛门,四大皆空。左耳进,右耳出。出门即忘。必不会走漏半句。”
  “乃劝夫君,认董卓为义父。”严夫人终坦露心声。
  观其神色,康僧巨这便了然:“夫人心结,既此也。”
  严佛调亦知:“慎子曰:‘昼无事者夜不梦’。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料想,女儿亦不愿左中郎将,认贼作父。”
  “阿父所言极是。”严夫人果有主见:“不瞒阿父并康师。夫君与太仆王允、不其侯伏完、司隶校尉桓典等,常有往来。妾,虽不知所谋何事,然同谋者,皆为董卓所恶。又闻‘道不同,不相与谋’。窃以为,夫君必不与董卓同道。”
  如此真相大白。
  “当作何解?”严佛调心牵女儿。
  康僧巨答曰:“董卓狼子野心,绝非良善之辈。今日无功而返,他日必另生一计。不可不防。”
  “敢问康师,妾当如何行事。”严夫人盈盈下拜。
  “函园乃京师首善之地。夫人万勿轻离。观左中郎将,有万夫不当之勇。董卓便有千军万马,又能奈何。”康僧巨答曰。
  “康师此言,竟与门下主记,不谋而合。”
  “可是九江名士蒋干。”康僧巨笑问。
  “正是。”
  “如此,夫人当无忧矣。”康僧巨断言道。
  临别时,又赠良言:“凡请转告左中郎将,莫作虎伥。”
  “妾当谨记。”
  毕竟同入佛门。严佛调早已看出,康僧巨有未尽之言。
  二人安步当车,顺下九坂。
  严佛调遂以胡语相问:“师兄何不明言。”
  康僧巨以胡语相答:“安世高女,知否?”
  “名唤安素。”严佛调焉能不知。
  “乃王允义女,吕布义妹。”康僧巨言道:“今为蓟王妃。”
  “干蓟王何事?”严佛调又问。
  “多年前,安世高远游十载而回。见过临乡侯后,便安然归西。我等同门,拾柴而焚。设利罗珠(舍利子),为临乡侯所佩……”康僧巨遂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回首往事,已悠悠十载。
  “不料,蓟王竟与我佛,羁绊甚深。”严佛调叹道。
  “安素之身世,我亦略有耳闻。”康僧巨言道:“今日时局,恐非左中郎将一家,牵连其中。董卓京中爪牙众多。先前史门弟子,皆已为其所用。但凡行事不密,必为其所知。且王允素与董卓交恶。料想,府中必广布细作。”
  “师兄言下之意,董卓已有所觉。”
  “然也。”
  “为今之计,该当如何。”严佛调追问。
  “当闭门绝客,深居辟祸。”康僧巨答曰。
  “左中郎将护卫禁中,何能轻离。”
  “此,便是症结之所在。”康僧巨叹道:“终归名利难弃。”
  二人一路无言,相伴入白马寺。
  待吕布晚归。
  严夫人遂将白日之事,和盘托出。
  吕布宽慰道:“夫人毋忧。京师之内,仗宝马神兵,纵千军万马,为夫有何惧哉。”
  便在此时,监奴来报:“禀将军,徐州别驾麋竺,投刺谒见。”
  “徐州别驾?”吕布并不识此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