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0/2006

  虽已先行报备,然毕竟深居简出,外人未能窥得全貌。故不知,上洛使团究竟几何。待正月旦当日,接车如龙,摩肩继踵。洛阳百姓方知盛况,竟不弱先前。
  煌煌天汉四百年,积威犹在。尤其蓟王汉旗高举,征讨四方,莫不臣服。西域、漠北,岭南、东瀛,四大都护府所辖,纷纷追随蓟王,遣使上洛。足抵关东淮泗所缺。且规模尤胜。
  洛阳百姓,坐井观天。却也窥一斑而知全豹。
  蓟王忠君护主,先帝当可托付。
  开年盛会,百官无有缺席。便是称病不朝,闭门谢客之王太仆,亦抱恙入宫。
  比起“周旋容万人,陛高二丈”德阳殿前,人头攒动,人山人海。此时,德阳殿内,天子正襟危坐,百官屏气凝神。董卓仗剑立于天子座前,表情古井无波。
  少顷,忽闻甲片撞击,金戈铁马。
  便有一人,被羽林卫押解入殿。掷于天子座下。
  见此人,具服貂冠,竟是位列九卿之高官。
  待看清相貌,百官无不哗然。
  便是少年天子,亦失声:“王太仆?”
  “老臣,殿前失仪,陛下恕罪。”王允整理衣冠,伏地行大礼。
  “何以……至此?”少年天子,欲言又止。
  董卓抱拳行礼,又吐气开声:“禀陛下,老贼叨食汉禄,实为汉贼。装病不出,暗行不轨。欲谋刺朝堂重臣,倾覆社稷。今人赃并获,故请陛下定夺。”
  “贼臣无耻!”王允怒发冲冠:“擅行废置,谋害太后,略蒸宫人,发掘园陵,穷凶极恶,暴逆至此。人人得而诛之。天下恨不能,食肉寝皮!”
  董卓恶极反笑:“好一个食肉寝皮。某,便如你所愿。”
  “我儿何在!”
  “吕布在此。”
  一唱一和,前呼后应。少年天子,面如土色。
  果见左中郎将吕布,利甲坚兵,领羽林卫,刀枪上殿。越百官队列,止步于天子座下。
  “臣吕布,叩见陛下,拜见丞相。”
  “王允谋逆,罪大恶极。剥皮抽筋,剁成肉泥。”董卓竟先天子而言。
  “喏。”吕布便要上前拿人。
  “丞相且慢。”危急关头,忽见一人自出队列。
  董卓表情微变:“少府欲为此獠求情乎?”
  正是少府张俭。
  “非也。”张俭乃出董卓门下,岂会为王允开脱:“老臣所虑乃今天盛典。若兴刀兵,恐为不祥之兆。”
  “嗯……”董卓果见迟疑。
  “少府所言极是。”便听少年天子,轻声言道:“殿外百贡职蛮、众郡奉计。更加诸刘宗亲齐聚。若此时发难,恐有损大汉天威。”
  天子言轻而位尊。百官当面,众目昭彰。若一意孤行,恐落人口实。尤其蓟国上计使团,赫然在列。此中情形,若被蓟王所知。反而不美。
  心念至此,董卓这便作罢:“权且留尔性命。会后杀之。”
  “董贼,董贼!”王允喝骂不断,被拖下殿去。
  董卓旁若无人。躬身请命:“时辰已至,请陛下移驾。”
  “请陛下移驾。”百官无不高声附和。
  少年天子,所思所想,可想而知。
  终归一场内讧,未殃及大典。存续大汉威仪,保全天家脸面。
  吕布按剑持戟,立于董卓身后。
  寸步不离。
  百官各自窃窃私语。艳羡,鄙夷,唾弃,痛恨,兼而有之。
  正月旦会后。
  不出三日。王允党羽,被连根拔起。董卓纳党魁进言,未动私刑。将一干人等,皆收押黄门北寺狱。待开朝之日,交由三司会审。
  又三日,吕布举家搬入万岁坞中,被一众家奴部曲,尊为“少主”。
  坐实认贼作父。
  董卓甚至将五千秦胡铁骑,交由吕布统领。足见信赖有加。
  而后,每每遇事。董卓便于竿摩车中唤一声:“我儿何在。”
  吕布遂拍马上前,高声答曰:“吕布在此。”
  人前人后,别无二致。
  乃至于,道旁小儿,争相模仿。
  “我儿何在?”
  “吕布在此。”
  无忌童言,此起彼伏,充斥街头巷尾。传为洛阳笑谭。
  王允被捕下狱,吕布认贼作父。
  义父、义兄,突遭变故。安素心情,可想而知。
  蓟王宫,瑞麟阁。
  读完洛阳密报,蓟王一声慨叹。
  “王太仆,功亏一篑。吕奉先,认贼作父。”
  阁中贵人,神情微黯。
  宋贵人劝道:“夫君切莫伤怀。董卓以家小相逼,吕布不得不为。王允行事不密,怨不得旁人。累及无辜,牵连甚广。为今之计,当如何补全。”
  “为夫已命门下,施以援手。亦传语黄门令左丰,善待狱中人等。奈何朝野上下,皆董卓党羽。恐难转圜。”蓟王言道。
  “安贵人何在?”士贵人忽问。
  “安贵人昨日侍寝,尚未起身。”蓟王答曰。
  “义父、义兄,反目成仇。”士贵人叹道:“安贵人,有苦自知。”
  少顷,安贵人步入阁中。
  “见过夫君,并诸位姐妹。”
  “贵人可好?”蓟王既知,安素亦知。洛阳城中,诸如程氏姐妹,与安素时有书信往来。
  “无妨。”安素柔然一笑:“义父、义兄,皆未有失。内中详情,尚不得而知。且三司会审,非一日之功。足可一探究竟。”
  “贵人,意欲何为?”蓟王听出弦外之音。
  “禀夫君,妾,欲往洛阳。”安素正色道:“谓事出必有因。义父、义兄之事,道听途说,断难全信。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
  “此去洛阳,危机重重。贵人断不可只身涉险。”蓟王断然摇头。
  “妾,心意已决。求夫君成全。”安素肃容下拜。
  “不可任性而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蓟王如何能应允。
  见安素伏地不起。宋贵人忽心有戚戚。这便垂泪进言:“义父兄,亦是父兄。换做夫君,又当如何?”
第265章
大有玄机
  以己度人,刘备自无从反驳。
  然事关安素,断不可掉以轻心。
  刘备转而言道:“朝堂之变,牵连甚广。贵人力所不能及也。”
  安素答曰:“妾,此去洛阳,不为朝政。只为对问当面,了却心中疑惑。”言下之意,此去乃为私事。
  刘备本欲再劝。话将出口,乎心生波澜。阿斗之母甘夫人,名传当世。然安素真名,尚未出也。换言之,董卓之变,或是命中注定,不可更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