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7/2006

  “老朽,拜见丞相。”党魁伏地行大礼。
  董卓和颜悦色,伸手虚扶:“张公免礼,速座。”
  “谢丞相。”
  待党魁落座,董卓遂问计道:“先有阳安长公主,遣人投书。言,代万年公主,相邀赴宴。却不知,是福是祸?”
  党魁掐指一算,这便离席下拜:“恭喜丞相,好事近矣。”
  “哦?”董卓大喜过望。急忙追问:“喜从何来?”
  张俭笑答:“丞相何必,明知故问。”
  “哈哈哈……”董卓仰天大笑。果不其然,果不其然。笑罢,又追问道:“何以知之?”
  言语之间,党魁已有定计:“谓‘枳句来巢,空穴来风’。阳安长公主既知,陛下亦知也。丞相何不遣人入宫,一问便知。”
  “来人!”董卓已急不可耐。
  张俭当面,董卓无需隐藏真性情。自从遣人入宫,便来回踱步,如坐针毡。一刻不闲,足见心中急迫。
  稍后,果有喜讯传回。
  确认再三,董卓涣然冰释。正如张俭所料。此事,宫中早已传开。只因董卓忙于大典,无暇他顾。这才疏于二宫之事。
  日前,万年公主,亲临玉堂殿。代阳安长公主,求救少年天子当面。然董侯亦无力施以援手。公主遂言,愿嫁丞相。结二家之好,可保不其侯一命。
  此言,可谓正中下怀。董卓不放伏完,便为逼迫汉室。以求得偿所愿。
  今志得意满。焉能不大笑三声。
  “回长公主,老夫必当如约赴宴。”
  “且慢。”不料党魁却出言阻止。
  “张公何意?”董卓忙问。
  “阳安长公主,今函园迁居。蓟王陵园,丞相不可轻往。宜当于永和(里)旧第,设宴为宜。”张俭果称老谋。
  董卓从谏如流:“速去传语。”
  “喏。”
  伏完尚在囹圄之中。董卓自恃无恐。且不其侯旧宅,位于城内永和里。只需阳安长公主亲临,便插翅难飞。料想。手无缚鸡之力一妇人,如何能与董卓,西州虎狼相提并论。便是前大将军何苗,董卓当面,亦受胯下之辱。
  阳安长公主若心怀叵测,必难幸免。
  何患之有?
  提前约定宴期,亦是常情。各式食材,皆需采买。且老宅空置许久,亦需妥善打理。里里外外,耗时颇多。故定下隔日之期。
  且恰逢上陵礼毕。再开筵席,正当适宜。
  全无不妥。
  董卓自当满口答应。
  终归礼不可废。纵心中急切,亦需按部就班。将大典走完。
  南宫玉堂殿前。
  吕布心事重重。险与一小黄门迎面相撞。
  “奴婢该死。”小黄门急忙赔罪。
  “无妨。”吕布后知后觉:“且自去。”
  “左中郎将不识故人乎?”小黄门忽耳语相问。
  吕布虎躯一震:“义妹!”
  “正是。”小黄门便是安素乔装。
  “何以至此。”见左右无人,吕布忙问。
  “惊闻,义父身陷囹圄,义兄认贼作父。如何不来?”安絜答曰。
  “唉……”吕布心中,悲苦自知:“此身不由己。”
  “义兄且随我来。”
  “也好。”
  二人一前一后,入偏殿玉堂署。
  自张让投河自尽。玉堂署长,便一直空缺。黄门凋敝,无人可用乃其一。董卓专权,问政鱼梁台,二宫冷清,亦是必然。董侯名为汉帝,实则与先前被何后豢养,大同小异。元服尚早,亲政遥不可及。
  “先前,已见过义父。”安素言道:“与义兄合谋,妹已尽知。”
  吕布面露愧色,实言相告:“非我所料,一切皆出太仆所谋。”
  见其磊落,安素这便心安:“董贼以家小相胁,不得不屈从。此亦是,人之常情。”
  “谢义妹体谅。”吕布惭愧以对。
  “为今之计,当如义父所谋。诛杀董贼,除家国之祸。”安素言道。
  “我亦如此想,只恨……”
  “可是心忧坞中家小。”安素直言。
  “正是。”吕布切齿言道:“老贼于万岁坞中,陈列重兵。凡部曲家将,亦或心腹党羽,皆迁入坞中。名为全护,实则举家为质也。”
  “如此,当先救义兄夫人。”
  “如何施救?”吕布全无主意。先前亦曾问计王允。奈何王允笑而不答。只说天机不可泄露。吕布日夜难安。眼看上陵之礼,迫在眉睫。若不动手,恐不及也。惶惶不可终日,遂被安素近身。
  “义兄切莫多问。上陵礼日,必将嫂夫人救回。”安素言之凿凿。
  “切莫涉险。”吕布已有决断:“即便夫人为质。吕布亦杀此贼!”
  “义兄断不可强为。”安素反劝道:“待上陵礼日,再做计较。”
  “也好。”若非逼不得已,吕布如何能舍娇妻,并腹中子。
  二人约定时日。安素自去。
  不知为何。吕布自出偏殿,忽心神大定。
  或真如王允并安素所言。
  许,果有天机。
第273章
同堂异室
  八日,祠世祖庙。
  话说,中元二年(57年),光武驾崩。子刘庄继位,是为明帝。明帝感怀中兴之功业,特立“世祖庙”,以祠光武。故自明帝始,洛阳并有二庙。供奉前汉皇帝之高(祖)庙,及供奉今汉光武之世祖庙。
  至此,历代帝王驾崩,皆立神主于世祖庙,而不进高庙。此庙制,称为“同堂异室”。同属一家,称“同堂”,分属二支,为“异室”。尽管前汉帝系,祭祀如旧。然今汉帝系亦自成一派。俗谓亲疏有别,亦由此论处。遥想当年,蓟王为临乡侯。初次上洛,正月旦会入宗亲诸刘队列,为宗室诟病。亦是因此。
  七日祠高庙,八日祠世祖庙。五供毕。而后上陵礼,祭先帝。
  五供之礼,无一可废。
  董卓初掌大权。如同新官上任。事必躬亲,任劳任怨。尤其开年大典,乃宣告执宰天下之始。董卓用心,可见一斑。
  上行而下效。一众党羽,毕恭毕敬。更不敢怠慢丝毫。天光微亮,万岁坞内,人马嘶鸣。鱼梁台上,鼓声震天。洛阳四郭,远近得闻。便是二宫之中,董侯亦梦中惊醒。
  隆重声威,无可匹及。
  待车马列队毕,三通鼓罢。董卓朝服出殿。登竿摩车,顺下鱼梁台。沿途军士高呼:丞相顺安。
  顺安一词,见于《礼记·礼运》:“故圣王所以顺,山者不使居川,不使渚者居中原,而弗敝也。”疏曰:“既顺安之,故不使渚者徙中原。”使和乐而安定也。刘向《说苑·贵德》亦有:“尊其人,必敬其位,顺安万物,古圣之道几哉!”
  传闻此敬语,乃党魁所献。逢董卓车驾,顺下鱼梁台,左右卫士皆大声疾呼,以壮声威。
  待竿摩车驶入平地。百官伏于道旁,大礼参拜。亦口呼:丞相顺安。
  董卓目不斜视,径直驶过,无需回礼。
  日复一日,天天如此。
  仪轨之隆,两汉四百年所罕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