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9/2006

  “乾坤倒悬,海内初定。”董卓不动声色:“乱世苟活,已是万幸。”知足吧。
  “丞相所言极是。”长公主知事不可为,遂另寻他法:“蒙不弃,妾愿成人之美。”
  “愿闻其详。”董卓心领神会。
  “先帝万年公主,愿入丞相家门。”长公主强撑笑脸:“不知,丞相意下如何。”
  董卓眼中,精光一闪:“无怪长公主择此处设宴。”正因隐秘,故利益交换,口无遮拦,毫不遮掩。更无需,顾左右而言其他。相互言语试探,空费口舌,却迟迟不入正题。
  “丞相以为然否?”长公主笑容略显僵硬。终归有损天家脸面。
  董卓志得意满:“可也。”
  “若结秦晋之好。”长公主又问:“夫君能活命否?”
  “不其侯,受人蛊惑,实非本意。老夫大婚之日,自当放归。”董卓亦足够谨慎。
  “丞相敢与妾,指天为誓否。”
  “有何不可?”区区一个不其侯,何必在意。
  正事毕,家宴始。
  长公主三击掌。
  歌舞升平,变幻光影。
  鼓乐声中,数彩衣舞姬,从天而降。
  各个婀娜多姿,靡丽妖风。
第275章
天下正色
  董卓夜宿龙床,奸淫宫女。又色胆包天。不顾老迈残身,半截入土,觊觎万年公主。
  可想而知。普通庸脂俗粉,断难入法眼。
  不料轻瞥一眼,惊为天仙。
  四舞姬,轻云蔽月,流风回雪;鸾回凤翥,佚貌仙姿。一颦一笑,勾魂夺魄。举手投足,万种风情。
  饶是夜夜笙歌,颠鸾倒凤如董卓,亦神魂颠倒,如痴如醉。堪称世间罕见。
  “便是北里之舞,靡靡之乐,亦不过如此。”一舞作罢,董卓落杯慨叹。
  话将出口,骤起清音。弹指间,竟驱尽靡靡之乐。令人神清气爽,分外精神。
  另有舞姬,乘轻云下坠。凌然高绝,飘然若仙。
  观者无不自惭形秽。光彩夺目,饶是色胆包天一老贼,亦举袖遮面。不敢正视,又心有不甘。
  心痒难耐间,忽觉寒气逼人。落袖窥之。只见秋水长剑,三寸寒芒正悬于颈前。
  我命休矣!董卓浑身恶寒。
  四肢僵直,正不知所以。
  香风拂面,花开春暖。
  寒芒尽褪,长袖舞剑。
  董卓惊魂初定,不敢造次。
  见机一到。长公主举杯笑道:“舞姬皆出身宫廷。乃先帝(灵帝)所赐。夫君视如珍宝,从不示人。”
  “汉宫飞燕自风流。”先观扉丽,再生胆寒。先扬后抑,反激董卓征服私欲。西园妃万种风情,董卓食髓知味。既是先帝所赐,足可比西园妃。
  传闻,赵飞燕出身长安平民家(良家子)。选入宫中为家人子,后在阳阿公主处学舞,独创“掌上舞”、“踽步”。后为(成)帝大幸,称“赵后”。汉宫歌舞,受其影响至深。今汉亦不例外。
  “丞相既喜飞燕舞。妾,便将五女,一并送上鱼梁台。亦是成人之美。”长公主强压心头鹿撞,谈笑如常。
  “哦?”董卓喜形于色,浑然无觉:“多谢长公主。老夫,愧领之。”
  觥筹交错,宾主尽欢。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见董卓醉眼朦胧,淫兴毕露。知其醉酒失控,难以把持,长公主这便起身罢筵。
  命牛辅入内,将董卓扶出。
  见身后有众舞姬,翩翩跟随。知乃长公主所赐,牛辅暗吞口涎,不敢多问。登车时,五女自入后车。风卷残云,呼啸而去。
  目视董卓车驾远离。长公主表情变幻,莫测天机。
  “连夜出城。”
  “此时城门已闭。明日……”觉察长公主目光不善,心腹宫人,急忙止语。
  “明日,见生死。今夜不走,更待何时。”长公主心意已决:“董卓既出,紧随其后,未尝不可。困守城内,恐被殃及。”
  “喏。”众人不敢不从。
  不及收拾。长公主轻车简从,出洛阳城。一路提心吊胆,自帘后左顾右盼。直入函园,方才心安。
  所幸。城门校尉赵延,与不其侯素有来往。且长公主自报家门,亦无人拦住。
  一夜无话。
  鱼梁台,后殿。
  “丞相,丞相,丞相?”天刚露白,心腹中郎将牛辅,便在殿外轻唤。
  “何事。”董卓宿醉未醒,头痛欲裂。话说,董卓出身西凉,领兵多年,颇有酒量。昨夜赴长公主宴,竟贪杯误事。万幸长公主心牵不其侯,不敢加害。若铤而走险,悔不及也。
  “黄门令,前来传诏。”牛辅恭声答曰。
  “不见。”董卓颇不耐烦。朝政皆出鱼梁台。二宫人事,眼不见心不烦。
  “喏。”不等牛辅退步转身,董卓忽又想起一事。
  “且慢。”
  “卑下在。”牛辅忙又躬身近前。
  “先问何事,再做计较。”稳妥起见,董卓自改其言。
  “喏。”
  须臾,牛辅再回:“回禀丞相,黄门令言,陛下欲行赐婚,故请丞相入宫相见。”
  果不其然。董卓不疑有他:“请少令稍待。”
  “遵命。”牛辅再去传语。
  一来二回,董卓渐渐酒醒:“来人。”
  “奴婢在。”便有宫人,齐声应答。
  “洗漱更衣。”董卓强撑起身。
  “喏。”
  入宫觐见,当一丝不苟,马虎不得。董卓贵为丞相,位列上公之首。冠服隆重,可想而知。更何况,此去乃为结亲汉室。万年公主座前,岂能蓬头垢面。且不说,长相如何。终归三分相,七分扮。又说“人靠衣装,佛靠金装”。聊胜于无。
  董卓,腰大十围,肌肥肉重。得数宫人服侍,亦颇为吃力。好容易披装齐整,对镜一照。便粗声言道:“速取冠来。”
  “喏。”便有一人,捧冠近前。
  “你是何人?”董卓粗中有细。凡近身侍妾,皆知之甚祥。生人勿近。
  “丞相昨日赴宴,长公主以奴婢等相赠。”宫人答曰。
  董卓如何能不记起:“抬起头来。”
  果是人间绝色。
  董卓不由淫心大炽,一时口干舌燥,蠢蠢欲动。正欲白日宣淫,纵马提缰,一泻千里。奈何,天子相召,不得不去。唯先行隐而不发,待稍后厚积薄发不迟。终归,身居高位,总有轻重缓急。宜当收敛,不可恣意。
  既入鱼梁台,插翅难飞。人间至美,当含英咀华,细嚼慢咽。岂能鹘仑吞枣,生搬硬套。
  “某,去去便回。”董卓趁双手取冠,瓮声笑问:“美人何名?”
  “奴婢……”忽见惠文冠上,附蝉貂尾。舞姬灵光一现:“名唤『貂蝉』。”
  正如赵氏飞燕。飞燕亦是名号。貂蝉,必是舞姬名号。至于姓甚名谁,月下花前,美人如玉,春宵苦短,芙蓉帐暖。大江东去浪淘尽,区区姓名,还有何所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