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2/2006

  “卫将军何在?”王允又问。
  “人在北宫。”王越答曰。
  “速遣北军五营,车载贼尸,破万岁坞。”王允再拜请命:“当夷贼臣三族。”
  “可。”董侯无所不应:“速去。”
  “喏!”便有宫人,赴北宫传命。南北二宫,覆道往来。无需进出宫门。
  “八关之中,近郊苑囿,尚驻有十万大军。”王允三进良言:“宜当收归己用。”
  “朕已命太尉,大司农,司空,廷尉,众卿去往招降。”董侯言道。
  “不可。”王允伏地叩首:“老臣窃以为。十万大军,追随老贼久矣。多被其豢养收买。取万岁坞内钱粮乃其一。另觅一良将前往乃其二,如此,方能安抚军心。”
  “良将何来?”董侯目视吕布。
  “左中郎将,为董(贼)义子,军中素有威名。携赦免诏书入营,足可安抚军心。”王允掷地有声。
  “速将敕命追回。”董侯幡然醒悟。
第278章
僵尸自照
  “臣,吕布,定不负圣托。”吕布大礼参拜。
  “左中郎将忠心护主,为国锄奸。”董侯言道:“朕,自有重赏。”
  “谢陛下。”吕布再拜。所谓“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侯金口玉言,为此事盖棺定论。足可洗吕布弑父罪行。更何况董卓种种倒行逆施,人人得而诛之。
  少顷,卫将军张济并五官中郎将张绣到场。
  卫将军张济,本与大将军董重,暗中结盟。然董重忌董卓势大,只手遮天,处处避让,不与争锋。张济亦恪尽职守,轻易不离禁中。除去守备二宫,职责所在。谨防落单,为董卓所乘,亦是主因。然董卓得寸进尺。夜宿龙床,奸淫宫女,犹不知足。竟觊觎万年公主。
  张绣数次欲潜入宫,刺董于龙床之上。皆被叔父张济所止。只因,董卓行事,粗中有细。凡入宫,皆陈兵夹道。左步右骑,屯卫周匝。更有义子吕布,万夫莫敌。张绣射虎箭,亦难胜吕布手中鹊画弓。九节飞矛碰上方天画戟,也是胜负难料。
  何况身陷重围,必败无疑。
  正因如此,张济忍字当先。不曾想,心头大患,竟伏尸阶下。血流一地,凄惨之极。
  叔侄二人,震惊可想而知。
  更不敢怠慢。急入玉堂殿面圣。
  “臣等,叩见陛下。”
  “卫将军免礼。”董侯和颜悦色:“贼臣授首,除恶务尽。王太仆举卫将军,领北军五校。破万岁坞,夷贼三族。不知卫将军,意下如何。”
  “臣,张济,遵命!”此时不报效君王,更待何时。
  待起身,王允又道:“卫将军只需载(董卓)尸于前,坞上守军,必望风归降。”
  “谢太仆。”张济心领神会。谓“树倒猢狲散”。董卓一死,如鸟兽散。
  恰逢天光大亮,雪后初晴。
  鱼梁台上,百官就位。独不见丞相到场。
  闻不久前,丞相奉诏入宫。与陛下当面论及,万年嫁娶。此时,或有定论。殿中党羽,交头接耳,窃窃私语。
  洋洋得意。
  不知早已大祸临头。
  东郭殖货里,辅汉大将军府。
  安素等人,无惊无险,入府暂避。
  见严夫人安然无恙。游缴庞舒,终是安心。细说前后诸情,严夫人这才幡然醒悟。原来,皆出王太仆所谋。
  自投死路,向死而生。
  便是生父,亦裹挟其中。将心比心。严夫人焉有责怪之理。这便言道:“妾之行踪,夫君尚不知晓。游缴可否代劳。”
  “得令。”庞舒自去宫门传语。
  稍后,安素遂将严夫人,引入寝宫密室。足保周全。
  蓟王虽归国就藩。然京中一切如旧。尤其殖货里周遭,小市、粟市、马市,皆为蓟王所有。东郭乃洛阳县治所在,更多文士少吏聚集。立大将军府于此,自可震慑宵小。
  辅汉大将军府,屡经修缮。制度甚盛,规模不下万岁坞。府中钱粮亦积如山。为人艳羡。然蓟王美名流传,与董卓恶名远扬,判若鸿沟,云泥之别。
  究其原因,便是名正言顺,有礼有节。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取之无道,盗亦有道。
  待庞舒马不停蹄,抵南宫门。问过方知,左中郎将已奉诏离京。绕行洛阳八关,招降十万大军。
  又谓“苟富贵,无相忘”。吕布出身董卓一系,远非皇甫嵩、朱儁等人可比。董卓犯上,吕布杀之。此乃君命不可违。陛下既免吕布之罪,自可赦众无罪。
  此处,可比张飞义释严颜,沿途关隘,望风而降。便有守将迟疑未决,严颜城下高呼:“我尚降汉,何况汝乎?”于是望风归顺,不曾厮杀一场。
  循此例。凡有迟疑未决者,吕布只需言道:“我尚无罪,何况尔等?”
  于双方而言。吕布足可担保。
  此亦看出,王允老成谋国。举荐吕布,非因私交。
  话说。待见董卓尸身,万岁坞守军,溃如山崩。不等北军五校,作势强攻,便有人开城投降。自董旻以降,万岁坞中,鸡犬不留,血流漂橹。
  数日后,蓟王宫,灵辉殿。
  “洛阳士女,‘卖其珠玉衣装,市酒肉相庆者,填满街肆’。陛下又使卫将军张济攻卓弟旻于万岁坞,‘杀其母妻男女,尽灭其族’。唯卓女孙,渭阳君董白,不知所踪。”右相耿雍,将洛阳之变,娓娓道来。
  时不过初春,乍暖还寒。待入夏,“暴卓尸于市,天时始热,卓素充肥,脂流于地,守尸吏为大炷,置卓脐中然之,光明达曙,如是积日。诸袁门生聚董氏之尸,焚灰扬之于路”。
  后以“燃脐”、“僵尸自照”指诛杀恶贼,人心大快。
  “董白,今在何处?”蓟王居高下问。
  中书令赵娥,回身答曰:“回应主公,已归陇右。”
  蓟王一声长叹:“可是许女。”
  “正是。”赵娥答曰。
  许女,便是许师钟瑷之女。种出董卓。先前,钟存女豪(慧妃),欲遵古礼,将许师、许女,皆引为媵妾,共嫁陇山。以防钟存古羌,政教同体。留二人于王庭,久成祸害。
  蓟王知晓厉害。遂将许女认作“假子”,视如己出。许女,自幼得许师言传身教,巫蛊之术,颇有建树。后拜入四海馆长左慈门下,继续修行。慧妃归国,许女术业未成,遂滞留大震关。自师左慈处,闻董卓事败在即,遂星夜入京。先是假扮游方术士,披麻戴孝,幡书上下二口为“吕”示警。后入万岁坞,将董白轻车救出。
  出坞时,见其手持蓟王符传。饶是卫将军张济,亦不敢横加阻拦。放其自去。
  蓟王行事,何必多问。
  “严氏何在。”蓟王又问。
  “已回函园府邸,与夫重聚。”赵娥又答。
  “洛阳八关,今入谁手。”
  “皆为吕布所辖。”右相答曰:“王允录尚书事,总朝政,封祁侯,遣使张种抚慰山东。吕布拜车骑将军,开府,假节,仪比三司,进封温侯,与王允同掌朝政。卫将军张济等,凡诛贼有功者,皆封侯。”
  果然一朝天子一朝臣。
第279章
危国之道
  “闻,朔望朝会时,百官请命,王允续任上公之位。”右相又道:“王允如何行事。二日后,当见分晓。”
  “大将军又如何?”蓟王必有此问。
  “大将军董重,累日来偃旗息鼓,闭门不出。却不知何故。”右相又答。
  “料想,陛下必有权衡。”蓟王一语中的。
  先前,董卓为求大义,示好二宫太皇。董重先回,被表为大将军。与董卓并称“二董”,权臣与外戚联手之势成。奈何好景不长。待董卓稳坐大位,遂将董重驱离中枢。鱼梁台上,并无大将军一席之地。董重焉能不深恨。
  于是,与卫将军张济等,暗中结党。共谋诛贼。却忌于董卓势大,不敢轻举妄动。遂被王允并吕布抢先。陛下论功行赏,董重并无寸功,有何颜面示人。此时入朝,岂非自讨没趣。闭门谢客,蛰伏不出,亦是人之常情。
  然,今时又不同往日。董卓既灭,陛下如何肯再造权臣。王允并吕布,一文一武,共掌朝政。已有分权制衡之意。今百官请命,王允加上公之位。陛下自当警惕。恐为董卓第二。
  料想。虽形势所迫,不得不为。然陛下,必有制衡之举。窃以为。若要制衡王允,大将军董重,乃不二之选。既贵为外戚,又中人之姿。论才智,不足以权倾天下。论亲疏,亦不会逼迫董侯太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