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2006

  刘备登楼远眺,见官舍前连日排起长龙,这便叹了口气。再繁华富足,路不拾遗。亦有诸情民怨。所幸官舍设置及时,未造成大祸。民相诉告,多不为金银。有时候,所求不过是个‘理’字。
  人活一世,所求不过是清白二字。
  说到清白,最近学坛出了件大事。向来三人成众的北海一龙竟闹翻。
  管宁当众割袍断义,与华歆断交。
  此事发生在田间稻作。只有三人在场。究竟为何,刘备忙唤邴原前来细说。
  五楼书房。邴原跪地行礼,口呼少君侯。
  刘备急忙将他扶起。宾主落座,刘备便问:何故至此?
  邴原以袖拭泪,这便将前后诸情细细道来。
  起因有二。刘备用朝廷所赐诸侯安车送阎柔兄弟去病舍就医时,三人亦在场。管宁举止如常,可华歆却临窗窥探,举止失仪乃其一。前日,三人同在水田锄草。见田头有一金,管宁依旧挥动锄头,像看到瓦片石头一样没有区别,华歆兴奋的拾起,偷看管宁神色后又扔了它。此是其二。
  管宁遂怒割袍袖,斥曰:“子非吾友也!”
  刘备叹了口气。该来的总归要来。割席不成,于是割袍。可还能转圜?
  暗忖片刻,刘备忽然开口:断袍何在?
  邴原答道:在宿舍。
  刘备又道:速速取来,切勿让管宁知晓。
  “喏。”邴原这便离去。不久即回。儒服、断袖皆在。刘备端去母亲绣房,又把前后诸情告知。母亲细细看过被割去的断袖,这便言道:一个时辰后来取。
  刘备笑道:有劳母亲。
  母亲女工,在刘备心中自是第一。续接断袖,自然毫无问题。问题是,管宁那边又该如何去说?
  乘天梯升上五楼,邴原仍在。见刘备上来,急忙起身相问。
  刘备让他稍安勿躁。说一切自有分晓。
  待公孙氏送来缝补好的儒服,刘备这便和邴原赶往楼桑学坛。
  学坛居中,大儒居后院精舍。前院居中为林荫大道,左右两排皆为宿馆,分三层。与酒垆类似。一层是通铺,隔成数间大屋。二层是精舍,四人一间。三层是别馆,供世家贵族子弟携婢女家仆起居。
  北海一龙住在精舍。
  邴原正要去敲门,却被刘备制止。
  舍门内开,入目是一个小小的门厅。厅内三面围有三级木阶。阶下整齐的摆放着布鞋、木屐数双。阶上左右为侧墙,对面是两扇白绢裱糊的直棂门。
  轻轻移开一扇直棂门。只见管宁正背坐堂前,宛如雕塑。
  示意邴原在门厅等待,刘备脱鞋入堂。径直走到管宁身边坐下。
  管宁闻声回头,见是刘备,急忙行礼。
  刘备伸手将他扶起。四目相对,见管宁亦面容憔悴,颇为心伤。多年好友,岂能无情。道不同不相为谋。然而却心痛难当。若能像衣袖这般说断就断,世间又哪会有这么多难以割舍的恩恩怨怨。
  “多日未见,近来可好?”刘备先出声。
  “想必少君侯亦听说我等之事。又岂能好。”管宁哑声回话。
  “听说了。”刘备言道:“北海一龙自断首尾,着实令人心痛。”
  “道,不同,不相为谋。”管宁咬牙答道。
  刘备点了点头:“三人为龙,为何你是龙尾。”
  思绪昏沉的管宁,下意识的回道:“乃因三人中,我年纪最小。”
  刘备摇了摇头:“我之所想,却与你不同。”
  不等管宁开口,刘备又道:“龙尾如鱼尾。鱼尾如船尾。三人为龙,都说龙头最重。然我却觉得,龙尾尤其重。”
  “为何?”管宁反问。
  “船尾有舵。船舵之于船,正如鱼尾之功效。鱼无尾,寸步难行。舟行万里,全靠掌舵。三人为龙,你便是掌舵人。”
  管宁一愣。
第014章
一龙仕主
  “三人中你年纪虽小,责任却重。华歆虽为龙头,龙腾四海,却看龙尾。三人一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今日之失,在他还是在你?”
  “三人一体,一损皆损,一荣皆荣。”重复着刘备的话语,管宁如梦初醒。
  一军之败,罪在主将。
  华歆之失,便是一龙之失。北海一龙德行有亏,罪在龙尾掌舵之人。
  “再说华歆。”刘备略作停顿:“锄禾见金,你挥锄不顾,视如敝屣。而华歆却高兴拾起。备料想,你是真轻财。华歆是真惜财。既真爱惜,既拾起又何故再弃?乃因,他知你不喜。故而将到手的黄金忍痛丢弃。足见在他心中,敬你胜过真金。”
  “三人一体,亲如手足。明知他璞玉微瑕,德行有亏。更应日日督促,令其改过自新,重拾君子正道。岂能如敝屣般弃之不顾?情义何在?道义何在?若他就此自暴自弃,与奸佞同流合污,遗祸天下。你又于心何忍?”
  “少君侯……”管宁不禁已泪流满面。
  刘备轻轻挥手。泪流无声的邴原,手捧漆盘,走入堂中。
  刘备这便将母亲亲手缝合的儒服,披在管宁身上:“『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
  “少君侯!”忽听门外一声悲呼。形如枯槁的华歆,疾步冲入。涕泪横流,拜倒在地。
  一直强忍着的邴原,终于痛哭失声。将左右二友紧紧抱住,誓要同生共死,不离不弃。
  北海一龙重聚。刘备终于彻底松了口气。
  无需多言。
  刘备正要起身离去。却见邴原抱二友,纳头下拜。泣声说道:“闻少君侯发政施仁,三兴汉室。今日所见,感同身受。如蒙不弃,北海一龙愿效犬马之劳!”
  管宁、华歆亦拜服在地:“如蒙不弃,北海一龙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喜不自胜。
  这便将三人依次扶起,好言劝慰不提。
  三人抱头痛哭,又岂能瞒过旁人。门外已围满了芊芊学子。见三人言归于好,众学子亦纷纷拭泪。北海一龙乃是学坛偶像。三人反目,学坛上下皆心情沉重。心有戚戚。就连大儒陈寔亦抱恙停课。
  足见三人风头之盛。
  如今和好,又齐投少君侯门下。焉能不同喜。
  人群中的刘晔,双目闪亮,似有领悟。
  刘备诸事繁杂。那日徐荣回报,九江治中刘涣幼弟来楼桑就学。刘备急于安置山蛮,未曾多问。便托大兄刘文引荐给恩师。既是刘涣之弟,想来恩师亦不会拒绝。大兄稍后又说,刘涣幼弟已通过课考,被恩师收为门徒。刘备便去信刘涣,其中细节也未多问。至今不知被许劭称有佐世之才的刘晔,竟在邑中。
  因故除国、失爵的刘氏宗亲,算是个特殊群体。颇具才华,又多身居高位。例如刘虞、刘表、刘焉、刘馥、刘岱、刘繇等。
  当然,这里面也有刘备。
  诸侯并起时,天下十三州,刘氏宗亲为州牧刺史者,有幽州牧刘虞、荆州牧刘表、益州牧刘焉、扬州刺史刘馥、兖州刺史刘岱、扬州牧刘繇。
  说半壁江山也不为过。
  可见在州牧人选上,朝廷亦有亲疏远近之分。只不过乱世中的治世能臣,皆被枭雄奸雄所败。
  北海一龙重归于好。大儒陈寔药到病除。
  择吉日,三人在论坛前,义结金兰。又认主刘备,行叩拜大礼。改称:主公。
  陈寔这便与恩师耳语道:贤弟言少君侯‘可比光武’。愚兄今日方知此言非虚。
  恩师微微一笑:若江山后继有人,万民得以仰仗。方可称‘三兴’。
  一而再,再而三。
  见刘备向西席走来,几位大儒便正襟危坐,断了交谈。
  刘备长揖行礼,又拜陈寔:“备新筑一城,名曰督亢。诸事颇多却苦无人手。正值用人之际,北海一龙皆称国士。敢问先生,爱徒能否出仕?”
  话音未落,学坛上下便齐齐惊呼。
  都知郦城、楼桑,城长秩四百石。
  督亢城长,自然也领此薪俸。
  陈寔笑道:北海一龙学有所成,正当其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