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3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99/2006

  庞德公此去,荆州大贤,所剩无几。
  楚都寿春。
  待袁绍并群雄,引军归来。
  城港皆有新气象。天下三分,各自称帝。寿春为合肥侯帝都,大肆扩建,乃是必然。
  寿春,处八公山之阳,淮水之南,淝水之滨。“南人得之,则中原失其屏障;北人得之,则江南失其咽喉”。
  分内外二城,内王外郭。史上,诸葛诞叛魏,于寿春城中,集结十八万大军,足见其阔。北淝水,绕城东北流,又转“西北注淮”,乃天然护城河。“两面临淮水,一面临淝水,所以障淮水,屏寿春也”。
  东连三吴,北通中原,西接陈、许,“外有江阴之阻,内有淮淝之固”,南北要冲,咽喉之地。“得之者安,是称要害”。县南有芍陂,春秋时楚相孙叔敖,引淠水入白芍亭东成湖,今汉至唐可灌田万顷。
  西南有苍陵邑,城下苍陵渡。扼颍口,护寿春。乃往来淮水,必经之地。
  关东联军便戍守此城。
  江河淮济,合称四渎,足见水丰。
  时水运之便,不下江陵。
  合肥侯筑堤造港,大兴船运。此城,亦有蓟国海市常驻。
  论此番出征,带回传国玉玺,便是大功。
  袁绍之所以,白马盟誓,二家罢兵。正因取回传国神器,足可交差。
  果不其然。沐浴更衣,袁绍、袁术、袁遗,并群雄,入宫献宝。
  合肥侯,见之大喜。
  奉宝于大位之上。合肥侯肃容下榻,领百官叩拜。
  待手捧神器归位。百官三呼万岁。
  此乃天命所归。续汉室之正朔,继炎汉之大统。
  盟主袁绍,高居首功,拜大将军,封县侯。袁术专为车骑将军。袁遗拜淮南尹,领尚书事。余下群雄,皆有封赏。且封邑,多出扬州富庶之地。一时,皆大欢喜。
  唯有猛虎孙坚,重伤未归。不得封赏。
  袁绍前与孔融争北海相,后与刘岱夺青州牧。今兖州牧曹操决裂,大河之尾,不可相争。袁绍遂先取淮南。袁术欲顺下江左。割据徐扬之意,昭然若揭。
  只可惜飞云、盖海,二舰队,皆远去。顺下江东,需借舟船之利。淮南尹袁遗,效仿荆州牧刘表,徐州牧陶谦,广招能工巧匠,仿照蓟式楼船。
  蓟都南港。
  飞云始归。
  知孙坚重伤,蓟王一声令下。蓟国上下,严阵以待。待飞云靠岸,华国老携门下弟子,登船疗伤。
  开颅放血,缝合正骨。
  救下孙坚性命。然何时清醒,却不得而知。
  除救孙破虏。蓟王亦喜得张仲景。
  华国老言,若无张仲景续命,猛虎孙坚已折于半路,断难生还。
  蓟王遂拜张仲景为太医寺,左令。秩中二千石。原太医左令,吴房君华妁,并宫中药丞、方丞,尚药监、中宫药长、尝药太官、女侍医等,皆效仿前汉,入少府女官。
  称御医署。
第037章
投石卜路
  如此,太医、御医,分掌国中并王宫,医事。
  御医令,本与少府各署令,品秩相同,为六百石。因华妁为吴房君,贵为县主。故食俸不减,仍秩二千石俸。
  南宫少府,与北宫外门下署,遥相呼应。分管蓟王家,内外事宜。
  少府不设主官。由中书台统御。中书令赵娥,秩二千石,掌管少府。中书仆射荀采,秩比二千石,佐之。先前,少府十五令,及属吏人选,一时难以募齐。暂由七位小姐姐,安氏四姐妹及昭阳、兰林、函园三贵人,协同掌管。
  后女官渐多,如籍田令,蓟王便授予从妹刘菡。
  稍后又开女科。凡入选才女,皆授六百石沉月博士。其中佼佼者,出仕南宫少府,为秩千石披香博士。万中之一者,收入蓟王后宫,拜为二千石瑞麟博士。
  于是乎,天下才女,齐奔蓟国,择优而仕。国中女子习文读书,更蔚然成风。少府女官,年十五出仕,三十五致仕。
  年初有甄姜、樊妡,二女同仕。稍后,另有金州港令诸葛珪长女(诸葛)媛,出仕。皆拜为少府十五令之一。
  少府吏治,逐渐健全。
  南港飞云号。
  闻蓟王亲临,孙坚长子孙策,领江东四校,列队相迎。
  “拜见王上。”
  “免礼。”见孙策年少老成,神似其父,蓟王颇多欣慰。
  “文台安否?”
  “阿父长睡未醒,不能下榻相迎。王上恕罪。”孙策强忍悲痛。
  “文台之事,孤已尽知。”入天梯,直升爵室。
  见孙坚头裹白纱,呼吸绵长,神态安详。与先前刘备长睡不醒时,状貌颇多类似。料想,终有醒时。
  心中笃定。蓟王坐于孙坚病榻,环视榻下江表虎臣,出声相问:“今,文台长睡未醒。飞云舰队,万余江东健儿,并诸位家小,皆难心安。(策)公子,可有良策。”
  “回禀王上,自阿父重伤,策‘心烦意乱,不知所从’。”
  “家人何在?”蓟王又问。
  “阿母并幼弟,暂居江都(县)。”孙策答曰。
  蓟王轻轻颔首:“国事,又当何处?”蓟王先问家事,再问国事。
  孙策实言相告:“阿父攻荆州,乃欲效曹兖州之事。今事不可为,策亦不知何去何从。”
  蓟王言道:“文台痊愈,言之尚早。滞留鄙国,如无根浮萍。人吃马嚼,耗费无数。不出数月,兵势散尽。为长久计,公子可愿客卿?”
  “敢问王上,何为客卿?”孙策直言相问。
  “本为先秦之官。拜他国人为秦官,其位为卿,爵左庶长,以客礼待之,故称。”蓟王答曰。后泛指异国为官。
  孙策心领神会,领室中将校下拜:“愿为王上效命。”
  “诸位能为大局计,孤心甚慰。”蓟王笑道:“泉州港,水军大营,权且安身。将校属吏,皆食(蓟)国俸(禄)。令行禁止,一切如故。待将家小一并接来。策公子,可入太学。”
  “遵命。”孙策感激之情,溢于言表。蓟王一诺千金。“领食蓟俸”,则兵势不减;“一切如故”,而不吞并部众。如此善待,孙策并四校,焉能不感激涕零。
  孙策领飞云舰队,顺下巨马水路,泊入泉州大营。万余江东健儿,仍由四校统领。又六百里传书,接家人迁泉州。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待诸事皆毕。孙策遂与父,共赴楼桑。孙坚入病舍疗伤。孙策入太学坛,并演武场。勤学苦练。稍后,孙破虏夫人吴氏,携家小,随海市归于蓟国。
  蓟王首开群雄客卿之先河。
  天下闻之,无不嗟叹。蓟王磊落,从不夺人家业。
  蓟王宫,灵辉殿。
  蓟王设宴。为辽东太守公孙瓒,乐浪太守公孙度,接风洗尘。二位公孙自上任,整顿吏治,厉兵秣马。麾下“营骑”并“属国胡骑”,精兵数万。尤其辽东太守公孙瓒所部,兵强马壮,为戍边主力。
  此时双双前来,必事出有因。
  果不其然。
  公孙瓒乃出蓟王同门。便由其进言:“王太师敕令,命我二人,兵抚青州。”
  辽东、乐浪,与青州隔海相望。只需横渡渤海,不日可达。
  先前,青州牧刘岱,为袁绍所逼,朝不保夕。淮泗诸王,又多心向寿春。兖州牧曹操,不足兵力,唯退保州境,拱卫朝廷。故王允欲效关东群雄,遣戍边群雄南下驰援。
  遍观天下,距青州最近,又心向董侯。当属公孙二雄无疑。更有甚者,半岛并漠北,久无战事。诸如高车十二侯国,三郡乌桓,皆由辅汉大幕府领护。北疆安全无虞。
  更加公孙瓒,师出蓟王同门。恩师卢植今为蓟国少保。公孙度二子,公孙康、公孙恭皆为蓟官,共辟海外荒洲。小女公孙氏,亦妻市舶令田骅。必与蓟王,休戚与共。当可一用。
  “原来如此。”刘备这便醒悟。亦难免心生慨叹。天下三分,群雄逐鹿,在所难免。
  见蓟王无语,二人更难免心生惴惴。此番南下,是福是祸,尚未可知也。然比起困守北疆,一郡之地,为蓟王所辖。渡海青州,一展抱负,与群雄,共逐鹿。乃大丈夫,平生之志也。
  “知否。分明世界,多少经纶,莫轻回首。平生抱负。金銮殿,有新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9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