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02/2006

  待融漓长成,与蓟王和亲。十夷王妃,鸳鸯十美,皆属“先入为媵(还记古羌婚检否?)”。
  一言蔽之,蓟王“逢婚必媵”。已录《蓟法》。
  自汉秦和亲毕。蓟王已有先言,“轻易不(和)亲”。
  “父子气血相传,故曰‘血嗣’”。奈何后宫胡女盛而汉女微。诸夏女仙多不孕。少府女官,蓟王慎重避嫌。为平衡血嗣,王太后多择汉女入宫。然收效甚微。
  甘后入宫,夙愿以偿。
  商定媵女人选,千秋三师,马不停蹄,亲入巴蜀,寻张姜子,说李真多。
  墉宫玉女,珠玉在前。助西王母,重建西王母国。且蓟王号东父,已证大道。与之相伴,福莫大焉。料想,此去必无差池。
  与秦后同。婚期亦定九月。九九重阳,姻亲齐聚。正当适宜。且足有数月备期,亦不仓促。
  闻蓟王兼督四州,天下震动。
  大河以北,除青州半壁。皆为蓟王所辖。
  先前大汉一藩,一国济天下。国中官吏,先治政冀州诸国,后散布河北。然如州牧、郡守、县令等主官,皆出洛阳敕令。前有先帝,西邸卖官,中饱私囊。更有甚者,为空置官位,不惜借黄巾洗地。
  故先前蓟吏多“少吏”。今蓟王兼督四州,吏治自上而下,皆出(蓟)王命。换言之,上至州牧,下至斗食,皆由蓟王任命。
  四州蓟吏弹冠相庆。
  各级长吏,却望风解印去。
  蓟王乃蓟国之君。今汉诸侯,皆为郡国。便是所谓“郡国并行”。如何能督四州。故董侯之意,蓟王以辅汉大将军,兼督四州事。
  四州之事,皆出辅汉大幕府。
  先前,蓟王设南閤,主幕府人事。掌录幕府众官籍簿,举劾善恶,升贬任免,功过赏罚,诸如此类。如今权利更大,掌四州人事。
  南閤祭酒许攸,名传天下。
  四州长吏,纷纷遣使来拜。府前里道,车接如龙。许攸闭门谢客,客居南閤,累日不回。奈何阻塞交通,恐至怨声载道。稍后遣人传语,南閤相见。
  拜谒名刺,悉留。裹挟礼单,皆拒。
  陈琳暗问情由。
  许攸以心腹之言相告:鱼和熊掌,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国俸之高,两汉罕有。许攸年入数千万钞。些许钱财,何必自污。
  陈林慨叹。遂有名篇:《吾食君俸》。以《国语·越语下》:“臣闻之,为人臣者,君忧臣劳,君辱臣死。”之句开篇。论及君臣之道,名利取舍,报効守节,言辞恳切,入骨三分。
  入选太学文范。为警世名篇。
  蓟王闻之。遂命将作寺于南港,十夷王邸旁,另造“四州郡(国)邸”。
  郡(国)邸,本为诸郡设京邸。诸郡及诸国,于京师设立邸舍,供郡国至京师者住宿。初受少府所辖,继属中尉,后属大鸿胪。有郡邸长及丞,主其事。今汉多省邸长、丞,由大鸿胪派郎(官)主事。又有郡邸狱,凡郡国上计者犯法,皆由该狱收押。
  四州郡国邸,隶属幕府。邸长、守丞,齐备。凡四州来使,皆入邸中。无需亲赴幕府,南閤投刺。只需将名刺呈报守邸长、丞,安心恭候即可。
  蓟国吏治,无出其右。
  南閤籍簿,官员生平履历,翔实可证。胜任与否,一目了然。上计署、门下署、南宫少府等,功不可没。
  至此,四州与蓟国,无分彼此。
  凡大河水路,通达之北,上溯大小榆谷、赐支河曲、赐支河首,积石山,乃至盐泽、昆仑,远及西域,皆归王治。
  幅员辽阔,何止万里。
第041章
细数家珍
  北宫瑞阁。
  知蓟王兼督四州,河北望风解印。其中不乏州牧、郡守、国相。甚至“举州无长吏”。民情如火,不遏则燃。不等专开朝会,幕府已呈送继任之选。
  首当其冲。幽、冀、并,三州州牧之选。
  宋贵人、士贵人,昨夜侍寝。足睡未醒。便由马贵人,通报详情:“幕府三丞,举苍海太守李进为幽州牧;勃海国相徐璆为冀州牧;安平王郎中令羊续为并州牧。”
  蓟王欣然应允:“可也。”三人皆有大才。治下三郡国,亦是蓟国之外,名列前茅者。时,黄巾乱后,冀州诸国,吏治崩坏。洛阳自顾不暇,唯求蓟国施以援手。为免僭越之嫌,遂置郎中令,秩千石,暂理国政。
  此后,冀州诸国,洛阳朝堂再未指派国相。如辛氏二杰,辛评、辛毗,亦为中山王、河间王郎中令。守土有功,宜当封赏。
  “传命,诸王郎中令,皆升国相,秩二千石。(官)籍入幕府。”蓟王之意,除封赏有功,还行正名出身。
  言罢,蓟王又道:“诸王郎中令,亦兼蓟王宫谒者。宜酌情升宫职。二千石官,可为舍人。”
  “喏。”便有女学事史,书录在案。查验无误。蓟王亲笔签署、用玺,封函发出。
  “州牧品秩,又当如何?”安贵人柔声问道。
  “州牧当高于郡守,暂定真二千石。”蓟王亦有决断。先前州刺史不过六百石官。今废史立牧,已成大势所趋。蓟王宜当遵循,然亦有取舍:“州牧,主一州之吏治民生。却不掌兵马军事。”
  “如何服众?”安贵人又问。军、政分离,必遭人非议。
  蓟王笑道:“天子令为夫,以辅汉大将军,兼督四州。四州兵事,皆归幕府。理所应当。”
  “夫君明见。”安贵人叹服。
  “李进、徐璆、羊续,升为州牧,何人继任,亦命文和,速速上报。”
  “喏。”
  幕府封国并立。封国治内,幕府御外。国中千五百万众,论吏治民生,远非幕府可比。然自四州并入,幕府职权大增。单单南閣祭酒许攸,扬名天下。可见一斑。
  诸如贾诩、荀攸、李儒三幕丞,更是门庭若市。今日蓟王又将四州兵事,划归幕府。可想而知,幕府诸将,不可再屯国中。当散布州境,扼雄关要津,护大河之北。如壶关、黎阳津等,皆需重兵拱卫。
  所幸幕府人才辈出,文兴武盛。四州郡兵营士,只需分批入蓟国,令行禁止,严加训练。足可一用。
  四州之广,诸事繁杂。大小朝会,累日专开,仍有未尽之事。
  “各州编户、人口几何?”蓟王又问。
  “冀州计九十万(909005)户,近六百万(5931919)口。并州计十一万(115011)户,七十万(703965)口。幽州计四十三万(435263)户,二百五十二万(2522888)口。凉州计五十四万(543955)户,二百三十八(2386840)口。”马贵人答曰:“四州共计:二百万(2003234)户,千一百五十四万(11545612)口。”
  “并州竟困顿如斯。”蓟王叹道:“一州之地,尚不如一郡。”
  “并州乃南匈奴王庭之所在。边郡诸胡杂居,皆未划归治下。”马贵人言道。
  “凉州羌氐诸胡,亦早归幕府所辖。”蓟王言道:“二者相加,凉州当有千万之众。”
  “夫君所言极是。西凉诸(牢)城,已破八百万众。”便有女史,将幕府书录呈递安贵人。
  “尚有诸属国,未计其中。”马贵人笑道:“四州之众,可比一国。”
  “幕府封国,并立之势,成矣。”蓟王一语中的。
  安贵人又道:“军司空田丰、军正沮授、军师祭酒戏志才,联名上疏,求增筑邺城。”
  “可。邺城位处要冲,当为河北雄城。以此为基,可兼顾四州,并大河上下。”三人颇具慧眼。蓟王亦心领神会。
  马贵人又报:“右国令、将作令、武库令并大利令,联名上疏,求重筑广宗。”
  “可。”蓟王亦无不可。广宗内外,机关遍布。先前皆毁于洪水并大火。然此城集墨门机关术之大成。战后至今,墨门挖掘多年。料想,必有十足把握。
  “墨门何意?”安素问道。
  “墨门欲在此城,重立墨学乎?”马贵人不无担心。
  “非也。”刘备笑道:“墨家机关,已入五学。何必再开。当效大利(城),为匠人城。四州可于此地,求造民用机关器。”
  “原来如此。”马贵人这便安心。如前所说,蓟王废杂学,用杂技。将诸子百家,兼容并蓄,融入大儒学。各家典籍,亦去伪存精,编入《蓟国大百科全书》。蓟王自不会将墨学,单独列出。
  “二位国相携百官上疏,言,国境狭长,广袤不足。求并诸县,拓土安邦。”安贵人再接再厉。
  “好一个‘拓土安邦’。”蓟王笑道:“二位国相,欲并何地?”
  “涿郡之良乡县,广阳郡之蓟北县,渔阳郡之潞县,右北平郡之无终县。并辽东属国。”安贵人,依次道来,亦不由暗自心惊。
  “四县,扼长城,据燕山。辽东属国,更将安北、辽海二郡,陆路相连。”蓟王焉能不知。
  “夫君,意下如何?”马贵人求问。
  “兹事体大,需专开朝议。”蓟王并未明言。
  “喏。”
  门下署,鸾栖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0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