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9/2006

  “自称姓吕。”
  略作思量,曹操这便醒悟:“必是吕公后人,速引来一见。”
  “喏。”
  少顷,便有布衣大汉,入堂拜见。
  “求将军救命。”
  曹操闻言一惊:“且细说详情。”
  吕家子,这便将前后诸情,娓娓道来。
  话说,多年前,群雄奉衣带诏,离间二戚。得吕伯奢暗中相助,趁曲水流畅,半路设伏。事后,恐遭报复。吕伯奢一家,迁中牟县东南二十里,曲遇聚辟祸。仍以酿酒为生。年前,曹操引兵,截击袁术,夜宿曲遇聚。吕俭者夜入大营,献杜康酒于帐下。自酸枣大营,班师回朝,曹操特意拜访。
  前后尚不满载,不料变生肘腋。
  有兖州豪强,遣人登门。千金求(酿酒之)方。被吕伯奢婉拒。
  逼问急,吕伯奢言道,此酒乃出杜康村。学艺时,便曾立誓,永不外传。如何能自食其言。艺不外传,乃时下拜师学艺之惯例。
  俗谓“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甚是师门为防技艺外泄,多有保留。十分技艺,授甲徒一三五,乙徒二四六,丙徒七八九。压箱底自留。窥一斑而知全豹。
  同承一学,不同门派,各有所长。恐亦有此因。
  至于入门时,让徒众立下毒誓,艺不外传,亦是人之常情。
  吕伯奢恪守誓言,不售杜康酒方。自然合情合理。
  “稍后如何?”曹操面色可想而知。
  “那豪强,明索不得,遂生阴计……”
  一切皆不出曹操所料。索取不得,遂罗织罪名,诬陷吕伯奢下狱。
  “中牟令杨原,乃我旧识。焉能如此行事。”曹操怒道。
  吕家子却道:“非入中牟大牢,人在济北。”
  永元二年,和帝封弟寿为济北王,分泰山郡卢县、茌平、蛇丘、刚县、成县,置济北国。
  “哦?”曹操这便问道:“济北相,何人也?”
  陈宫答曰:“乃前九江太守,陈留名士边让。”荀彧答曰。
  边让,字元礼,陈留浚仪人。年少时,博学善辩,又善辞赋,曾作《章华赋》,因此名噪一时。灵帝时,大将军何进,以军事征为令史。官至扬州九江郡太守。逢战乱不休,边让弃官返乡。又被王允辟为济北相。
  “边让素有重名,此事颇疑,明公小心。”陈宫进言。
  曹操心领神会:“我当亲赴之。”
  事不宜迟,曹操这便携吕家子,赴济北国一行。
  济北因在济水之北,故名。都卢县,下辖五县。
  前济北相鲍信,亦是群雄之一。后随联军南下寿春,自行弃官。合肥侯委鲍信以重任。此时,许已随袁绍,横渡大江。攻略江东。
  正因鲍信乃年少好友,又是先前盟众。故曹操不敢大意,亲自到访。
  曹孟德毕竟兖州牧。闻上官巡视,济北相边让不敢怠慢,亲出相迎。
  “下官拜见使君。”
  “国相免礼。”曹操和颜悦色。
  迎入相府,不等边让发问,曹操这便道明来意:“成皋吕公,乃我故交。醉心酿造,与世无争。国相可否,网开一面。”
  “可是中牟酒家?”边让果然记得。
  “正是。”曹操答曰。
  “不知竟是使君故交。”边让一声长叹,似有所虑。
  “内中隐情,国相何不实言相告。”曹操追问。
  “明公既问,下官知无不答。”边让这便道出隐情。原来,千金求方之豪强,正是不其侯伏完。
  “不其侯何意?”曹操倍加谨慎。
  “明公恕罪,下官实不知也。”边让如实作答。
  事不宜迟。命边让善待吕公,不可逼迫,更不可用刑。曹操马不停蹄,又重返甄都,求见当朝太仆,不其侯伏完。
  闻曹操备说前情。伏完亦不禁长叹:“竟不知中牟酒家乃孟德故交。”
  曹操答曰:“求太仆,饶吕公一命。”
  伏完无奈,唯有再道隐秘:“非我不愿,实不能也。”
  曹操心中一动:“莫非乃太师之意。”
  “正是。”伏完言道:“孟德当知,自朝廷东迁,增筑城池,营造国都,‘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诸多。中署钱钞,捉襟见肘。不得已,太师千金求方,欲酿杜康酒。‘开其源,节其流’。”
  所谓“无酒不成席”。尤其公卿贵胄,夜夜笙歌。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更是百官之日常。公府酒水消耗,占比尤重。
  谓开源节流。杀奢靡之风乃其一,能自酿美酒,亦可解燃眉之急。
  又谓“远水不解近渴”。杜康酒号称天下第二。且近在咫尺。王允命人千金求方,亦无可厚非。
第064章
天下大酺
  “有礼之会,无酒不行。”
  时下,“酒”常与“礼”并行。谓“饮酒礼”。如行朝觐礼、大蒐礼、军礼、养老礼、藉田礼、冠礼、婚丧礼等。民众在正旦日、社日、上巳日、伏日、冬至、腊日等节日饮酒庆祝,亦渐成风。
  汉人普遍嗜酒,称之为“天之美禄”。需求量极大。为便于饮酒,汉室勋贵,豪右巨贾,皆自设酒垆。制曲酿酒,蔚然成风。也有如吕伯奢,自酿自卖,因成巨富。甚至“富比千乘之家”。
  刘备先祖,中山靖王刘胜“为人乐酒好肉”。后世考古,亦得明证。满城汉墓中,陈列大陶酒缸三十余口。外书“黍上尊酒十五石”、“甘醪十五石”、“黍酒十一石”、“稻酒十一石”等,各式酒名。缸内共盛美酒,多达万斤。
  孔北海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常叹曰:“坐上客恒满,尊中酒不空,吾无忧矣。”
  又如荆州刘表,为享杯中趣,特制三爵。大爵名“伯雅”,次曰“仲雅”,小爵称“季雅”,分别容酒七、六、五升。设宴时,宾客皆以“饮醉”为度。筵席上还备大针,如有人醉倒,遂针扎相试,且看是真醉还是佯醉。
  针扎事小,割头事大。
  时下酒宴,专设酒吏,主持酒政,职掌劝酒督饮。
  前汉时,齐悼惠王次子(刘)章,性刚烈果敢。一次侍筵宫中,吕后令为酒吏。刘章进言道:臣为将门之后,请许以军法行酒。
  吕后允之。
  待酒酣,吕氏一宗人因醉逃酒。刘章追出,拔剑斩于殿下。提头来报。言,有人逃酒,已按军法行事。吕后及左右,无不失色。但因已许刘章按军法行酒,故无从怪罪。
  足见时人,嗜酒之风。
  酿酒极费粮食。
  前汉时,一斛米出酒三斛余,至今汉一斛米出一斛酒,品质大为提升。
  秦汉之法,三人以上不得聚饮。朝廷有庆典之事,特许臣民聚会欢饮,此谓“赐酺”。又称“天下大酺”。
  大酺始于战国,两汉以后屡有之。天下大酺,少则一日,多达七日,常为三日。累日饮酒作乐而不犯禁。凡立后、太子,乃至皇子满月、太子纳妃,亦或遇祥瑞等,皆可颁“大酺令”,令天下大酺。
  一言蔽之。
  “禁酒”与“弛酒”,禁弛交替。弛于熟年,禁于歉岁。且时限皆不长。长者十余载,短者不过数月。政令既废。
  今天下三分,各自为政。
  弛于熟州,禁于歉州。荆州牧刘表,之所以大开三爵酒制。乃因荆州富庶,积谷成山。尚酒以示富足。
  稍后,刘先主蜀中禁酒。只因蜀中大旱,粮食歉收,为确保百姓有粮度日,遂下令蜀中各地年内均禁酿酒,酿酒者科以重罪。甚至家有酿酒器者与酿酒同罪。
  (耿)雍与先主游观,见一男女行道,谓先主曰:“彼人欲行淫,何以不缚?”先主曰:“卿何以知之?”雍对曰:“彼有其具,与欲酿者同。”先主大笑,遂释欲酿者。
  洛阳举朝东迁。达官显贵,多如过江之鲫。
  可想而知,耗酒几何。先前,宫廷用度,多为蓟王朝贡。却远不足用。松泉酿价高,渐无力支付。故欲千金易方。自酿杜康美酒。
  悉知内情,曹操亦知事大。
  无有杜康酿酒法,无解甄都缺酒之困。一味强求,适得其反。
  先解王允心忧,方可助吕伯奢脱困。所谓水到渠成,莫过如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