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23/2006

  “原来如此。”合肥侯方才醒悟:“莫非,曹太尉雨夜遇袭,乃大将军所为?”
  “乃出臣之谋也。”袁术实言相告。时袁隗满门遇害,袁绍访好友曹操,得其开解,重拾振奋。将心比心,又岂能加害曹操家人。诚然。怒曹孟德背盟投敌,不念旧情。今各为其主,袁术暗中行事,袁绍亦未阻拦。
  其中厉害,合肥侯焉能不知:“若曹太尉被害,曹孟德必迁怒陶恭祖。兴兵讨伐,兖徐乱战,淮南可保也。”
  “只可惜,天不遂人愿。”袁术恨道:“才有今日之危。”
  合肥侯悉知前后诸情,这便笃定:“既如此,车骑且去安排,当如南阳故事。”
  “喏。”袁术领命自去。话说,先前南阳大水,合肥侯一行,乘青雀舫逃难。谓轻车熟路,莫过如此。
  是夜。袁术夜开南门。铺竹筏为桥,引合肥侯銮驾,并百官车驾出奔。
  斗舰华室。
  “报——”稍后,便有斥候来报:“城中有人乘夜出奔。”
  与荀彧,相视而笑。
  曹操口出将令:“夜黑无光,恐遭贼人奸计。各舰待命,不可擅动。”
  “喏。”斥候自去传命。
  “此战胜矣。”荀彧笑道:“明日必有人开城乞降。”
  曹操叹道:“合肥侯南下,福祸难料。”
  “此去江东,当可除宗贼之祸。”荀彧果有远见:“先利于民,后利于国。”言下之意,待合肥侯一统江东,令万民休养生息,再战而胜之,一统天下。
  曹操心领神会,慨叹再生:“文若,真乃『吾之子房也』。”
  荀彧下拜,君子之风。
  果不出所料。
  翌日,便有寿春大姓,开城乞降。
  言,合肥侯昨夜出逃。百官离散,兵卒皆逃。城内已无一兵一卒。
  所谓“无一兵一卒”,只因城中守军,多是寿春儿郎。卸甲归家,关门闭户。不再为合肥侯效命。
  曹操心知肚明,自不追究。
  与青州牧刘岱合兵一处,引军入城。先张榜安民,又封粮仓府库。待接管城池,再六百里上报:淮南大捷。
  甄都震动。
  不料曹孟德,能征善战。竟一举攻克淮南雄城,楚都寿春。
  唯一所憾。合肥侯见事不可为,乘夜出逃。此时,恐已至江东。无妨。
  关东大地,江河之间。青、豫、徐、荆、扬,大半光复。
  百官恭贺,董侯亦露喜色。
  迁回旧都之声,不绝于耳。
  董侯问计王允。
  王允答曰:关东初定,人心不稳。陛下亲临,举朝镇之,乃取胜之道。不可擅离。待关东稳固,再班师回朝不迟。
  董侯称善。遂罢此议。
  所谓有功必赏,非功不侯。
  曹孟德立此大功。董侯遂命尚书台,拟定封赏。
  卫将军之上,便是车骑将军。今车骑将军为吕奉先,不可再授。若封骠骑将军,又过于拔高。恐至朝廷动荡。
  尚书令桓典苦思无解。遂登太师府,求问王允。
  王允答曰:“此事易耳。”
  “请太师明示。”
第069章
父子同升
  “孟德先前为老父求官,我已许九卿之职。”王允言道:“今可拜为太保,分孟德之功。”
  “太保为上公,位次太傅。”桓典言道:“若如此,曹孟德又当何赏。”
  “可封万户侯。”王允不吝赏赐。
  “孟德乃出沛国谯县,为豫州治。”桓典又道:“先前,黄子琰迁州治入颍川,可封谯侯乎?”
  “不可。”王允言道:“谯县乃沛国之地。曹孟德并非汉室宗亲,不宜裂其国。此其一也。其二,今合肥侯南下,关东既定。为镇豫州诸国,宜将州治迁回。黄子琰当入朝,继为九卿。豫州牧,宜另觅适宜之选。”
  “何人可为豫州牧。”桓典再问。
  “虎牢关内,左中郎将丁原。”王允语出惊人。
  “不可。”桓典言道:“先前正是此人,放关东群雄入关。乃至京师动荡,朝廷东迁。”
  “此一时,彼一时也。”王允叹道:“先前,闻张、崔二公,狱中暴毙,左中郎将丁原,怒开雄关。今群雄远遁,关东既定。敕封丁原为豫州牧,天下可知,我已有悔意。”
  “太师,一心奉公。我等不及。”桓典拜服。
  王允伸手扶起:“孟德起于东郡,可择一县授之。”
  “曹孟德曾为顿丘令。”桓典试问:“顿丘侯可乎?”
  王允命人取来东郡图册,细细观瞻,这便言道:“可为博平侯。”
  “春秋时,齐博陵邑。高祖六年置博平县,因县境广且平故名。属东郡。”桓典心领神会:“太师乃取‘平广’二字,以为嘉许也。”
  “然也。”王允欣然言道。
  桓典暗自嗟叹。
  得王子师总朝政,真乃社稷之福也。
  择吉日。拜操父曹嵩为太保,居上公之位。又封曹操为博平侯,食万户。立博平侯国。封青州牧刘岱为县侯,食三千户。
  “父子同升”。遂成美谭,为时人艳羡。
  稍后,调豫州牧黄琬入朝,继任少府。擢升左中郎将丁原,为轻车将军,兼领豫州牧。
  天下无不慨叹。王子师,果然王佐之才。
  群雄远遁,合肥侯南下。关东举目无亲,丁原正惶惶不可终日。不料敕命已先至。升轻车将军,又兼豫州牧。如何能不感激涕零。从此鞍前马后,再无二心。
  王允挟胜战之威。借封丁原,以示悔意。不该令二公,无辜暴毙。
  与天下党人,关东士族,尽释前嫌。
  道歉的方式有很多。然重用丁原,可谓尽善尽美。既不挫朝廷威名,弱王允威望,又令各方释怀,与关东和解。
  不愧一代明臣。
  丁原不敢怠慢。留大部人马驻守雄关,仅携一伍轻骑驰入甄都。
  先入太师府请罪。再登天子殿奉命。从此,鞍前马后,为董侯所用。
  稍后,引麾下精锐入豫州,张榜安民,震慑诸王。不出数载,一州当大治。待青、徐、豫,全境光复。王允又命曹操、丁原,并刘表,扫平庐江、九江,扬州江北二郡。刘岱、陶谦,驰援扬州牧刘繇。与袁绍等,对决江表。
  形势一片大好。
  曹嵩为上公,可为子曹操,于朝中庇护。父子封侯拜相,炙手可热,新兴豪门。甄都权贵,争相结交。府前里道,车水马龙。累日不绝。
  饶是车骑将军吕布下朝路过,麾下五健将皆艳羡不已。
  “曹孟德一战成名,我辈岂甘居其后。”吕布叹道。
  五健将之成廉瓮声答道:“我等拱卫甄都,寸步难离,如何立功。”
  “闻丁原老儿,亦拜将军,为一州之牧。”宋宪亦叫屈道:“将军位高。然论实权,尚不如丁原,更难比曹操。”
  此话一出,惹得侯成、郝萌、曹性等人,纷纷叫嚣。
  “尔等慎言。”毕竟车行闹市,恐隔墙有耳。吕布不为所动:“太师举朝相托,何言不持重。皆为天子效命,又岂分彼此乎?”
  “喏。”五健将瓮声抱拳。颇多心意难平。
  吕布焉能不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2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