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43/2006

  曹操因葬吕伯奢而伤怀,浑浑噩噩,打马回城。骤见檄文,字挟风霜,笔笔见血。不由头风病发,天旋地转。大叫一声,翻身坠马。
  “啊——”
  围观人群,一哄而散。曹操遂被诸校,抢回大营。
  待服下金石汤药,这才悠悠转醒。强睁双目,只见三位幕僚,亦闻讯赶来。
  “此文,何人所作。”曹操必有此问。
  “并未具名。”陈宫小心作答。
  程立却道:“闻,乃陈留名士,边让所作。”
  “可是济北相。”先前,曹操曾为救身陷囹圄之吕伯奢,而四处奔走。临行前,济北相边让,相送十里,依依惜别。前情历历在目,今何出此檄文,妄加污蔑。
  “正是。”程立亦是恨意难平。
  “既作檄书,但罪我一人,何乃上及父、祖乎!”曹操气血冲顶,双目赤红。
  “明公万勿动怒。”程立切齿言道:“先前,《置屯田令》下,济北相无所作为,因而罢免。后陈留家中坞堡,亦被破壁,田宅悉分佃户。于公于私,皆因明公而起,故深恨之。”
  “好一个陈留名士。”曹操眼中,四起杀机。
  “边让讥议,非君子所为。”陈宫见状,连忙劝道:“明公切莫中计。身负恶名,为天下所忌。”
  “公台所言极是。”曹操不置可否:“且退下吧。”
  “喏。”
  待群僚拜退。曹操忽道:“李乾何在。”
  “卑下在此。”李乾,乘氏豪杰,有雄气。合宾客数千家,随曹操历经百战。今为中垒,拱卫大帐,忠心不二。
  “麾下可有死士。”曹操仰卧榻上,双目无光。
  “明公意欲何为。”李乾见状,怒气自生。
  “杀此獠,已泄我心头之恨。”曹操言道。
  “得令。”李乾领命自去。
第096章
挟私报怨
  甄都,太师府。
  “此文,何人所作。”王允面沉似水。
  “闻,乃出陈留名士边让。”不其侯伏完,小心作答。
  “何其不智也。”王允言道。
  尚书令桓典答曰:“此人本为济北相。曹孟德《置屯田令》下,因无所为而免。不及归乡,家中坞堡被破,田宅悉分佃户。故与曹孟德交恶。出言讥议。”
  “挟私报怨,毁訾诽谤。自寻死路。”王允当机立断:“命司隶校尉,逐捕下狱。”
  “边文礼,关东名士。才辩俊逸,海内知名。”不其侯伏完劝道:“未审先捕,恐失人望。”
  尚书令桓典,私言相告:“太师欲救边文礼一命也。”
  伏完这便醒悟:“太师高义,卑下惭愧。”
  司隶校尉李肃,不敢怠慢。遂亲自领队,兵发陈留浚仪县,边让田庄。
  一日后,快马回报。
  边让举家惨死,无一生还。
  “这……”饶是不其侯伏完,亦浑身恶寒。边让纵祸从口出,然罪不至死。何况灭门乎。
  见王允不置一语,尚书令桓典代问:“彼情如何?”
  司隶校尉李肃答曰:“贼人乘夜而来,翻墙而入。杀尽边氏一门,家财分毫未动。此乃……”
  “直言。”桓典叹道。
  “寻仇也。”李肃答曰。
  “可有人证。”桓典再问。
  “死无对证。”司隶校尉李肃言道:“无论男女老幼,皆一刀毙命。必是死士所为。”
  “好一个死无对证。”王允言道:“闻曹孟德,初看此文,气怒坠马。心头之恨,可想而知。”
  “人皆以为,必出曹孟德之手。”兹事体大,司隶校尉李肃不敢隐瞒。与先前操持贱业一酒家,截然不同。边让乃关东名士,举家被害,乃至关东士林,群情激奋。司隶校尉李肃焉敢牵扯其中。
  话说,曹孟德着实胆大妄为。《置屯田令》,得罪关东豪强无数。便有人挟私报怨,亦不过呈口舌之快。刀笔犀利,能杀人乎?
  何必杀人全家。
  “敢问太师,此事,该当如何。”李肃求问。
  “曹孟德人何在?”王允遂问。
  “避入大营,称病不出。”伏完答曰。
  “营中将校,皆为人证。曹孟德卧榻不起,如何捉刀杀人。”王允言道:“罢了。”
  “喏。”李肃心领神会。所谓循规蹈矩。一切皆按步就班。调查、取证、海捕、羁押、论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然唯独,不寻曹孟德麻烦。
  为何?
  死无对证。
  甄都,卫将军府。
  三幕僚,枯坐无言。
  见陈宫,面色凄苦。程立劝道:“边让自取其祸,怨不得旁人。公台切莫伤怀。”
  “非为边文礼,乃为我等也。”陈宫仰天长叹。谓“兔死狐悲,物伤其类”。
  言外之意,程立如何能不知:“明公行事,虽有失偏颇。然待我等,皆如手足肱股。必不会加害。”
  陈宫忽看荀彧:“文若,以为如何?”
  “不到身故盖棺时,何言霍光及王莽。”荀彧答曰。言下之意,不到盖棺定论,如何能辨忠奸。
  “唉……”陈宫无言以对。
  前九江太守,济北相陈留边让,尝讥议操,操闻而杀之,并其妻子(满门遇害,非指兼并其妻子)。让素有才名,由是兖州士大夫皆恐惧,陈宫性刚直壮烈,内(心)亦自疑。
  竟一病不起。
  恭送一众幕僚出府。太师府长史张邈,主簿陶丘洪,四目相对,皆有怒气。
  初,张邈少时,好游侠,袁绍、曹操皆与之善。及绍为盟主,有骄色,邈正议责绍;绍怒,使操杀之。操不听,曰:“孟卓,亲友也,是非当容之。今天下未定,奈何自相危也!”
  知袁绍已起杀心,张邈恐为其所害,弃营而走。袁绍遂并其营众,稍后领兵南下,得传国玉玺还师寿春。
  话说,张邈单骑亡家,暂避二袁锋芒。待朝廷东迁甄都。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等,俱受王允所辟。出为府吏。
  边让举家被害,二人焉能不怒。
  共入精舍,枯坐无言。
  须臾,陶丘洪忽道:“孟卓可知王使君故事乎?”
  张邈反问:“子林所问,莫非王文祖,谋废灵帝之事乎?”
  “然也。”陶丘洪言道:“时,曹孟德亦为王使君座上宾。”
  “我亦有耳闻。”张邈仍未会其意。
  陶丘洪索性明言:“时共谋废立天子,曹孟德亦位列其中。”
  “竟有此事。”张邈大惊,转而又问:“孟德曾作《拒王芬辞》,足可自证。子林,何言共谋?”
  “此乃曹孟德脱身之计也。”陶丘洪叹道:“后废帝事败,王使君为灵帝所获。困龙台上,乃曹孟德亲斩之。”
  “王使君为孟德所杀,世人皆知。”张邈言道:“然却无人知晓,孟德亦是共谋。”
  “盟约在此。”陶丘洪自袖中,取白绢一卷:“孟卓一看便知。”
  张邈双手接过,展开视之。果是废帝盟书。具名者,果见曹孟德,亦见许子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43/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