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0/2006

  熙熙攘攘,利来利往;人为财死,鸟为食亡。
  先前,港令来问,江东船舶如何。只因关东与江东,分属二帝,互为劲敌。敌国来船,该当如何。刘繇言,皆与时同。言下之意,不另行刁难。
  刘繇为长涂二龙之一。必有万全之备。内外环渠,进出皆经水砦。外渠通商贾,内渠驻水军。出入皆需符传,内外不可混行。本该万无一失。
  奈何,刘繇千算万算。却忘了,楚都寿春,本是合肥侯立都之地。
  更加汝南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及天下。城中佐使少吏,军中曲候队率,皆有袁氏“门生故吏”。
  其中不乏要冲。
  “如何?”袁术隔舱问道。
  “僦车入城,大事可定。”主簿阎象,假扮船商,已轻车熟路。
  “甚好。”袁术大喜:“内应何在?”
  “内应已至城门。”阎象答曰。
  “依计行事。”袁术稍得心安。
  “喏。”
  待税谷吊装上岸。便有港吏,僦车入城。兵荒马乱,谷贵如金。各地郡县,惜粮如命。刘繇亦不例外。于城下置仓。高墙拱卫,碧水环抱。如此,即便大军围城,亦可足食。不至断粮之危。
  袁术携张闿,并一众死士,假扮车夫壮丁,混入车队。随港吏,浩浩荡荡,驶往寿春。
  环渠舟桥前,皆设有郭门。阙下守卫,见乃由港吏领队,不疑有他。无需查验符传,便挥手放行。舟桥连通内外环渠,可随时拆分,让开水道。水陆交通,两相宜。
  袁术数月谋划。皆得益于,孙策奇袭江陵城。五百江东健儿,一举拿下荆州雄城,只因太守黄射被俘。
  又谓“擒贼先擒王”。只需携数百死士入城,攻克州府。擒下扬州牧刘繇,寿春唾手可得。奇计夺城,远比血战攻城,诸多便宜。
  袁术被称末世奸雄。两面三刀,心思莫测便是日常。此次奇袭寿春,唯寥寥数人,知晓内情。细思起来,为此次北伐,袁术于陈王宠、袁绍、合肥侯,三方之言,皆不尽相同。与袁绍言,假传国玉玺行刺;于陈王宠言,质传国玉玺,共伐甄都;于合肥侯而言,质传国玉玺,伐徐、扬三郡。
  可谓深谙,话术之道。袁绍豪杰,故言行刺。陈王宠心忧易相夺国,故言伐甄都。合肥侯忧长江防线不稳,故言取三郡。如此,面面俱到,迎刃而解。实则,袁术心中所想,乃为刘备“披荆棘,定关中”。
  然,果真如此乎?
  恐袁术扪心自问,亦不得而知也。
  无惊无险,混入城中。
  僦车城仓,列队装卸。
  寿春内宮外郭。合肥侯行宫,不敢鸠占。刘繇州牧府,亦在外城中。本为淮南尹府。寿春城中,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皆在袁术心中。先前,曹孟德火烧环城,合肥侯弃城而走。百官闻风解印,兵卒卸甲归家。后多为刘繇所募,治政内外,拱卫城池。因刘繇主政,时日尚短。一干人等,难言忠心。更加刘繇,非出江淮人氏。寿春上下,一时亦难归心。
  皆为袁术,可乘之机。
  车出城仓。袁术携张闿,并一众死士,驾车向州府。
  如典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街上车水马龙,本就习以为常。待抵近,不等袁术下令。张闿捉刀先出,领死士直扑府门。
  “何人行刺!”卫士猝不及防。
  “车骑将军袁术!”张闿怒吼劈刀,连杀数人。血光迸溅。周遭百姓,人仰马翻,四散奔逃。
  张闿此人,确有勇力。尤其杀人放火,轻车熟路。
  数百死士,如虎入群羊。袁术裹挟其中,一路杀奔入府。
  “袁术在此,跪地免死!”
  “我等愿降!”闻袁术大名,便有卫士,弃刀跪地。
  待攻上府中高阁。刘繇正大宴宾客,白日饮酒高歌。押解袁术当面,不知所以,犹未酒醒。
  冷水泼面。
  待双眼视物,这才惊呼:“袁公路!”
  “长涂二龙,不过如此。”袁术浑身浴血,龇牙一笑:“寿春已陷,何不早降。”
  “阴遣死士,袭夺人城,非君子所为。”刘繇不服:“袁公路如此行事,天下诸侯不当笑邪?”
  “哈哈哈——”袁术耸肩笑道:“真腐儒也!”
  一众宾客,亦同被缚。其中便有扬州别驾许子将。
  “先生,别来无恙乎?”袁术亲解其缚。
  “不料,竟有此败。”许劭慨叹。
  “扬州大半归江东,唯剩江北二残郡。今,曹吕相争,甄都难顾。淮泗诸王,又与我歃血为盟。腹背受敌,如何保全?”左右睨视二人,袁术捉刀言道:“某实不愿,滥杀名士。然若‘孤立行一意’,不识时务,不知时变。休怪我,刀下无情。”
  “公路且慢。”见袁术作势欲杀许子将,刘繇急忙言道:“我等,愿降。”
  “真降否?”袁术刀上,血犹未干。
  “真降。”刘繇答曰。
  见许子将闭目等死。袁术忽刀架其颈,笑问:“闻曹孟德,捉刀逼问。先生言孟德:‘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今日,可与我评乎?”
  闻此言。许子将,徐徐睁眼:“勇而无断,喜为大言。非治乱之主。”
  “可有下文。”袁术怒目,欲挥刀刎其颈。
  “末世之奸雄也。”
第117章
再为群雄
  “若无此评,先生血溅矣。”袁术长笑收刀。许子将评语,足令袁术扬名。
  稍后,偏将军纪灵携先锋入城。后续部队,源源不断,汇聚寿春。见大局已定,为便宜行事,袁术自领扬州牧。传令九江、庐江二郡归服。见大势已去。刘繇所辟官吏,望风解印去。先前如鸟兽散,袁氏门生故吏,又纷纷来投。不出半月,重拾先前气象。
  麾下将校,领兵四出。或入淮泗,或行长江。沿线城池,望风而降。便有固守不降者,先围而不攻。待刘繇押解城下,亲自劝降。便是忠臣良将,亦无可奈何。
  军心涣散,士气崩盘。堂堂一州之牧,皆不战而降。何况我等臣属乎?
  一月之中。扬州江北二郡,悉归袁术所有。
  上表报捷。
  毕竟自家外戚。合肥侯亦成人之美。拜袁术为扬州牧,主簿阎象,领淮南尹。长史杨弘为九江太守、别驾韩胤为庐江太守,帐下桥蕤、张勋、乐就、李丰、梁纲诸校,皆有封赏。皆大欢喜。
  袁术励精图治。于寿春芍陂、合肥巢湖,分立水军大营,收拢船只,招募江淮健儿,操练水军。已备攻城拔寨。
  另有名士许劭,拜阜陵王相。领阜陵、浚遒、历阳、东城、全椒,五县。
  合肥侯相胡毋班,位列八厨。却不知何故,竟不随合肥侯,同下江东。牧守合肥侯国,数年如一日。守土有功。袁术亦无从撤换。
  为示感恩。袁术上表,析橐皋(tuó
gāo)、濡须二县,并割阜陵国浚遒,九江郡之成德,五县为合肥王国。再析全椒为建阳、全椒二县,增补阜陵五县。
  如此,九江南部郡境,为二王国共分。
  袁术此举,大有深意。今蓟王总王权之极。王允虽狐虎之威,易相夺国。亦有取舍。三分天下,分属江东之地,王允亦鞭长莫及。合肥并阜陵二国,扼守长江水路。有蓟王虎踞在北,各方皆不敢轻易染指。群雄岂敢以下犯上,大逆无道乎。
  如此,只需假二汉室宗王,足可保南境无虞。
  领会袁术此举深意。饶是合肥侯,亦不禁慨叹。位列六雄之一,袁术断不可小觑。
  与先前刘表并刘繇,截断长江上下水路,截然不同。背靠江东,面陈淮泗诸国。更加大别山区,“庐江蛮”,亦称“九江蛮”,多年来,举族北上。前后不下百万之众,迁入蓟国安居。江淮之间,鲜有汉蛮争端。民生安定,堪称富足。
  命桥蕤,守襄安。张勋,镇历阳。再命降将樊能、于麋东屯横江津,张英屯当利口。重整水砦。待水军练成,上攻江夏,下击广陵。
  前扬州牧刘繇,软禁馆舍。袁术以礼相待,并未刁难。至于后事,且观时局若何。
  袁术奇袭夺城,名扬天下。群雄逐鹿,再多一人。
  或有人言,袁术不过二郡之地。麾下数万兵马,实力不值一提。何以位列群雄。只因背靠东吴,贵为外戚。面陈淮泗诸国,引为同盟。前后皆无忧。凡有难,必八方来援。如何能小觑。
  寿春,车骑将军府。
  “江夏黄祖,广陵赵昱,二郡当攻何处?”袁术意气风发。
  “荆州水军甚盛,强攻不易。”主簿阎象进言:“广陵赵昱,素有贤名。且新得二郡,民心初定,军心未附。不宜急攻。”
  “主簿所言极是,卑下等,附议。”长史杨弘、别驾韩胤,领幕僚下拜。
  居高俯瞰,文武分立,人才济济。袁术自鸣得意:“如此,暂且休兵。已备来日。”
  “喏。”
  雷泽,卫将军大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