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5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02/2006

  将此梦说于长姐听。长姐言,雄鸡化金乌,此乃吉兆。小弟吉人天相,早晚必有福报。
  刘备一笑了之。
  蓟王家所有,弥足珍贵。先前,蔡少师求田中锦鲤,放养后院鱼池,以为长寿。蓟王欣然应允。不料国老纷纷上疏来求。
  蓟王有求必应,好事成双。遂成典故。凡能得“(蓟)王田(中)寿鲤”,皆与有荣焉。更不料此风,竟被国人,相沿成习。凡父母六十大寿,必购寿鲤,恭祝双亲长命百岁。
  散朝后。
  蓟王自归北宫。经十字飞阁,入常宁殿。如前所言。七妃安处殿,慧妃常宁殿,居北宫三四五重。
  “妾等,拜见夫君。”慧妃引二当美人,盈盈下拜。
  “贵人免礼。”蓟王伸手扶起。
  “夫君,何以至此。”慧妃笑问。谓“无事不登三宝殿”。唯恐引争宠之风。凡侍寝,皆入合欢殿。蓟王少有在妃嫔宫馆留宿。除非临盆产子,亦或是偶感风寒,卧床不起。
  夫妇私语,何必多虑。促膝落座,刘备实言相告:“乃因,国事不决。”
  “可是羌身毒道,千里孤悬。”不愧是慧妃。未卜先知,一语中的。
  “正是。”蓟王遂将朝议之事,娓娓道来。
  “和番并国,妾求之不得。”慧妃柔然一笑:“儒宗高瞻远览,中丞运筹帷幄。若开赐支都护府,将上古时梁州之地,纳入国土。如此,上通雍州,下达益州;背倚凉州,面陈西王母国。千里‘羌中通身毒之道’当可无阻矣。”
  “贵人,心怀大义,为夫之幸也。”刘备感同身受。
  慧妃眸中,情深如海:“夫君,和光同尘,兼融天下。能朝夕相伴,侍奉左右。亦是妾,此生之幸也。”
  侧席当素、当昔二美人,亦万种柔情,心有戚戚。
  “梁姿,白微,夫君亦早收入后宫。”慧妃谏言。
  云霞右御卫长,参狼羌梁姿,并云霞左御卫长,白马羌白微。领三百云霞卫,拱卫蓟王宫城。
  话说。刘备自陇右东归,为钟存惠妃等留守女伴,招募女卫。时,烧当、参狼、白马、钟存,陇右四大古羌中女猎人、女战士、女智者,女巫祝等“贤女”,纷纷应募。
  有参狼羌“汉率善羌君”之女梁姿,领族中数十女披“犛牛甲”入选,人皆身长七尺余,背猎弓战矛,飒爽英姿。另有白马羌“汉归义君长”之女白微,领族中数十女骑入选。亦皆身长七尺余,持长矛皮盾,飒爽英姿。还有当氏猛女数十,钟存悍女数十,翻山越岭,善水步骑,联袂入选。
  稍后各部,纷纷出山,迁居大震关城。号“云霞四氏”。广布于陇山左右,计有数十万众。
  蓟王所立赐支幕府。便是烧当、参狼、白马、钟存,四大古羌,世代所居。
  钟存慧妃并美人钟瑷,出身钟存。当素、当昔,出身烧当。独缺参狼、白马,二古羌。
  梁姿,白微,便是参狼、白马二羌,利益之所在。
  于公于私,当有名分。
  于是蓟王从谏如流。封梁姿,白微,为常宁美人。不称云霞,而取王宫十五殿为号。蓟王之心,不言而喻。
  稍后,传命陇右。择云霞四氏,各十万众,迁居蓟国东境,分驻安昌郡下三县。
  诏命传至陇右。大震关上下,欢声雷动。
  蓟国天朝上邦,大汉一藩。谓“苟富贵,勿相忘”。云霞四氏,获准迁入王国。蓟王行事,善始善终。
  自护送慧妃归国。云霞卫便随身贞绢暗藏。今日,终有所用。
  诚然。蓟国礼仪大国,怏怏上邦。岂能无媒苟合,徒令人不齿。即便受封美人,亦需如华贵人、杜美人、邹美人等,大婚后,方可行周公之礼。侍寝鸳鸯合欢榻上。
  大震关首云霞殿,今已为离宫。慧妃不再长居。云霞美人,皆入常宁殿。封号,宜当与时俱进。趁此机会。蓟王觐见二宫太皇。
  西宫,增成二重殿。
  “蓟王所为何来?”帘后,窦太皇,柔然一笑。
  谓“新婚燕尔,如胶似漆”。
  尚未足月,蓟王何以早归。
第177章
人神不扰
  “回禀太皇。臣,确有一事。”刘备恭敬作答:“蒙太皇垂爱,封(公孙)王妃为后。今臣后宫,贵人与妃并立。品秩不分高下,行事多有不便。”
  帘后太皇,四目相对。改为窦太皇柔声发问:“王上,意欲何为。”
  “回禀太后。臣,请改‘贵人’封号,为‘贵妃’。”刘备实言相告。
  “原来如此。”二宫太皇心领神会。窦太皇忽问:“王上,一代明主。料想,此举必有深意。”
  “太皇明见。”蓟王遂将另立雍州,新开赐支都护府二事,娓娓道来。
  “王上凿穿羌身毒道,又立赐支都护。莫非欲南下身毒。”窦太皇素称聪慧。
  “正是。”蓟王答曰:“身毒列国与扶南,地势相当。皆在日之南。为高山所屏,寒气不侵。故四时无冬,一季三登。广袤万里,天府之国。且诸国乱战不休,可比春秋列国。若南北水陆并进,再与大月氏贵霜,东西夹击。四面合围,身毒佛国尽灭。”
  “王上欲灭佛国。”董太皇心领神会。
  “正是。”蓟王答曰:“‘子不语怪力乱神’。假神佛之名,行奴役之实。于国于民,弊大于利。”
  “闻神佛引人向善,王上何言其弊?”窦太皇当有此问。
  “若论此功效,诸子百家,无所不有。何必求佛。”蓟王答曰。
  “王上既能容王学,神灭无鬼。如何不能容,西佛东来。”董太皇又问。蓟王素有容人之量。
  “回禀太皇,臣无灭佛之心。”蓟王如实作答。
  “佛国。”窦太皇终是醒悟。
  “太皇明见。”蓟王坦诚相告:“‘国之大事,在祀与戎’。以教立国,假神佛之名,重开天地相通。乃至‘神鬼’横行于世,与民人无益。”
  “帝命羲和,世掌天地四时之官,使人神不扰,各得其序,是谓‘绝地天通’。”蓟王心中所思,窦太皇已全然领会。
  “正是‘人神不扰,各得其序’。”蓟王再拜。
  “故王上欲再和亲贵霜。”董太皇,亦称聪慧。
  “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蓟王坦然答曰。
  “贵霜乃域外大国。若不为后,当为贵妃。”窦太皇眸生异彩:“大汉四百年,和亲之策,饱受诟病。幸有王上,为陈丞相正名。”
  《礼记·儒行》:“今众人之命儒也妄,常以儒相诟病。”郑玄注曰:“诟病,犹耻辱也。”
  蓟王暖意心生:“臣,既出汉室。岂能坐视,社稷不继,国祚不续。”
  “王上天生,三兴有望。”董太皇慨叹。
  稍后,太皇下诏。改号蓟王宫贵人为贵妃。金章紫绶,位次于后。
  如此,宋贵人、士贵人、马贵人、安贵人、甯贵人,改尊贵妃。蓟王又擢升七妃、莲妃、丽(珠)妃、慧妃、卓妃,为贵妃。食中二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七等之“驷车庶长”,岁俸八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八顷,授地八十八宅。
  驷车庶长,意即乘驷马之车而为众长。
  太皇制诏,金口玉令。且诏命蓟王,叔侄三人,岂敢有异。如前所言,大汉家国同构。二宫太皇并(辅汉)大将军刘备,手握废立大权。叔侄三人,稍有不逊。皆可废之。用后世话说,“废立天子”,乃是一项终极组合技。大将军并太后,缺一不可。
  故三分天下,却有四国。
  蓟国凸立在三国之外。不显山不露水。利益均沾,好处尽占。
  话说,蓟王并非享乐之主。何以制诏,专为后宫。
  正当天下皆不解其意之时。
  蓟王前后二道表奏,已由门下主簿孙乾,呈送甄都。
  董侯专开朝会。急命太师王允,太傅杨彪,太保曹嵩,携三公九卿,殿中议政。
  “蓟王使者何在?”董侯居高下问。
  “正在殿外。”黄门令左丰答曰。
  “速召来相见。”
  “喏。”世人皆知,左丰与蓟王,生死之交。凡蓟王之事,左丰必倾力而为。今日亦不例外。
  少顷,孙乾趋步入内,大礼参拜:“下臣孙乾,叩见陛下。”
  见孙乾一表人才,颇有仪容。董侯赞道:“上邦人物,卓尔不群。”
  “陛下过誉,下臣诚惶诚恐。”孙乾再拜。
  “主簿无需过谦。”董侯示意:“赐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02/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