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5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29/2006

  “原来如此。”张飞乃蓟王义弟,马超自深信不疑。
  言及此处,张飞又嘿声一笑:“且看莲妃姐姐,可否将西乌铁骑相授。”因自幼相识,故张飞唤乌莲为姐。而不称嫂。
  西乌铁骑,如雷贯耳。乃是多年前,少君侯以“给事黄门侍郎,兼领胡骑校尉”,远征塞北时,乌莲所募西域佣兵,计千骑。其中精锐,乃龟兹长公主白卓统帅,骑乘大宛马,身披锁环甲,手捉孔雀刀的三百龟兹王骑。
  随蓟王南征北战,东讨西伐。陆续有鲜卑王骑、高车王骑、乌桓突骑、西域著名佣兵团等,不断加入。今已过五千之数。
  常驻西林邑。随商队往来内外丝路。由莲贵妃、卓贵妃、丽贵妃,家俸供养。贵妃食中二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七等之“驷车庶长”。岁俸八百五十石,授田八十八顷,授地八十八宅。三妃亲父皆亡,兄弟又各立为王:高车归义王,乌桓率善王,龟兹国王。故民爵所授,季季折钱,悉转于三贵妃。
  更有甚者,高车丽贵妃、乌桓莲贵妃,诞下二长公主。受封东凌、西沃,两处汤沐浴。年年食俸,皆归其母代领。论诸贵妃之富,东胡二妃,可想而知。养五千铁骑,绰绰有余。
  蓟王自不会厚此薄彼。嫡长子封,今为陆城侯。蓟国商都楼桑食俸,皆由长姐代领。如秦后、甘后,皆食象林小苑。
  或有人问,长姐因何无食?
  夫妻一体。长姐乃发妻。凡,汤池、客舍、酒垆、茶馆、金水小市、一里之回蓟王宫、十里函园、象林苑等,所有王家产业,皆由长姐并七位小姐姐打理。辅汉大将军万石薪俸,亦由七位小姐姐代领。凡有收支,少府需事无巨细,四时通禀。蓟王大而化之,具体事宜皆由长姐决断。
  蓟国日新月异。今季案比,千六百万民。且天下强兵,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举族齐奔蓟国者,比比皆是。即便蓟王千里挑一,精益求精。能募兵几何,掐指一算,一目了然。更何况蓟国稻作,季季大熟。通商四海,丝路流金。国强民富,大汉一藩。钱、粮、兵、甲,足可支应。
  言归正传。
  “精锐如斯,岂交我手。”西乌铁骑之大名,马超自当知晓。
  张飞嘿笑答曰:“俺要有孟起之相,西乌铁骑早已讨来!”
  马超四分之三羌人血统。有大月氏貌。羌胡一家,自然亲近。
  言及此处,张飞又想起一事:“明日,俺来引荐,与西林少年相识。”
  马超自当言听计从。
  好友相聚,尽兴而归。
  马超虽年幼,却被张飞劝饮三杯。赵云、陈到,亦不逞多让。好在所饮松泉酿,而非翠玉琼浆。否则恐大醉不醒。
  稍后罢归。马超辞别一众好友。走马大溪地,南溪衢。入自家楼院。
  阿母尚未安寝,幼妹已牙牙学语。马超牵马后院槽头,又加了把精料。这便入堂,与母相见。
  “何以晚归。”超母问。
  “赛罢与友小聚,故晚归。”马超如实作答。
  “可是王上义弟。”马超好友,母岂能不知。
  “正是。”马超答曰。
  超母这便安心:“巴蜀动汤(荡),你父身居要职,不敢轻离。传书来问,明春年满十五,当出仕何处?”
  马超答曰:“或为军曲候。”
  超母亦惊:“我儿竟领比六百石高俸。”
  如前所言。比六百石,乃仕途分水岭。比六百石,授民爵十等之左庶长。
  循例。二十等爵之第九等,号“大夫之尊”的五大夫以上,始为高爵。除“本家得免役”外,授田从五大夫的二十五顷,暴增至十等“左庶长”之七十四顷。授地亦从二十五宅,暴增至七十四宅。
  蓟国二百石少吏,升四百石长吏,已称困难。升六百石宿吏,难上加难。故蓟国士子,梦寐以求,三百出仕,二千及冠。能达成所愿,凤毛麟角。
  马超比六百石出仕。其母焉能不惊喜。
  又循例。比六百石以上,自千石,官邸为二进院落。比二千石以上,至中二千石,官邸为三进院落。万石国老,独享四进院落。
  南溪衢,恐难久居。
  知子莫若母。反之亦然。观母神色,马超这便宽慰道:“阿母,若不愿离族别居,亦无妨。”
  “大溪地,亦是宜居之地。”超母言道:“郑门弟子,蓟王舅父,皆居于此。”
  马超笑道:“阿母所言极是。”
  超母对南溪衢的眷恋,只因油然而生的归属感。话说,自被蓟王安置此地,已历数载。北地羌人聚居南北街衢。坐拥楼桑繁华,又近西林港邑。游人往来如织,时有北人到访。尤其自家楼院,水洗水暖水淋,生活便利。即便隆冬时节,亦温润如春。更加独栋重楼,更利于集热。超母不肯迁居,亦是常情使然。
  超母又道:“先前,伯父求得北溪衢宅。你父言,待开春,伯父一家当迁来楼桑。”
  马超伯父马翼,为陇西南部都尉。本就是蓟王平羌时所募。今蓟王以辅汉大将军,兼督四州。河北官吏,皆求北迁蓟国安居。谓“近水楼台”。窃以为,能结交国中高官权贵,于仕途,当大有裨益。更何况凉州羌氐牢城,本就归幕府所辖。如延属国都尉张辽。守肩水金关,护居延外道。劳苦功高。蓟王特赐王都府邸。张辽感激涕零,举家迁入,不提。
  马翼有此举,亦合乎情理。
  话说,从弟马岱,已多将不见。闻伯父又生次子,却不知可曾一并迁来。
  时辰不早。马超自去洗漱安睡。
  却忘了告知阿母。已与蓟王义弟张飞,相约明日来访。
第219章
西林少年
  蓟国横竖一里称衢。大溪地首开,南北二衢。乃将楼桑与西林接壤的林间空地,先行开发。时楼桑令乐隐,见缝插针。沿西林边界排建高楼、院落。安置分到楼桑的千户北地羌人。
  又以清溪为界,辟成北溪、南溪,二街衢。每衢五百户。前院良田,户户五十亩,下楼便可耕种。周围皆东羌族人,平日邻里守望,互相帮衬。虽被举族贩卖,却皆得安居。
  宅后林中野地,如今亦盖满连绵楼宇。横三竖五,纵横街衢,合称大溪地。蓟王舅父、儒宗门徒,先后迁入。繁华鼎盛,今非昔比。
  更有西林港,背靠大溪地,将西林与楼桑连成一体。西林、楼桑二地,城港相加,常住人口破百万。其中蓟人七十万。客庸三十万。谓客庸者,多与蓟人沾亲带故。假以时日,买田迁户,入学落籍,因功入籍,皆可为蓟人。尤其北疆部族,嫁入蓟国者,十之八九。
  三郡乌桓,十四部鲜卑,南北高车,南匈奴,高句丽,远至沃沮、挹娄、扶余。牧民之家,多与蓟人结亲。得姻亲担保,便无需五户联保。可入蓟国客庸,往来四百城港,百无禁忌。便是应募为兵,亦无不可。
  如前所言。凡客庸,皆录入《客籍簿》。满五载,得雇主举荐,五家连保,便可落籍。若无五家亲眷,亦无五家雇主,则由市楼据客庸口碑,代为作保。落籍后,享有蓟国《圩田制》并《二十等爵》,及《蓟法》所定立之诸多便利。
  《籍簿》制。乃秦汉以来,郡、国统计之重要手段。官民两用,遍及日常所需,方方面面。
  如编户齐民之“户籍”,官吏之“门籍”,兵卒之“名籍”。及“兵车器簿”、“衣物簿”、“食簿”,传马并驿马之“马籍”、“牛籍”等,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窥一斑而知全豹。两汉郡国统计制度之完善,远超时人想象。八月案比,乃集两汉吏治之大成。论治国,大汉首屈一指,天下无出其右。后人常言法制。时人皆言吏治。
  母亲言,大道至简。
  刘备窃以为,大道者,出路也。便是客庸晋升,蓟国亦有万全之策。足见治下吏民,皆有出路。将所有国民晋升之路聚合,便是大道通途。
  谓孤掌难鸣,独木难支。于是蓟王以举国之力,新兴爵民阶级,取而代之。时至今日。蓟国爵民,早已取代豪门大姓,为国之基石。康庄大道,渐成矣。
  马超家,今为南溪衢,安和里。
  与之对应。为北溪衢,安平里。
  翌日清晨。
  马超将将起身。院门已被人擂响。
  自楼上俯瞰。为首之人,正是好友张飞。
  张飞今为辅北将军。统帅漠北都护府。年纪轻轻,已领中二千石俸,位同九卿。今日便服出访,超母当面,执晚辈礼。非至交好友,不可为也。
  超母寒暄几句,便借故起身,避入后室。
  前堂只剩张飞及一众西林少年。
  “孟起,俺来引荐。”张飞嘿笑:“代郡乌桓大人子,普富卢;上郡乌桓大人子,那楼;太原乌桓大人子,鲁昔;右北平乌桓大人子寇娄敦、阿罗槃;辽西乌桓归义侯子护留叶;辽东乌桓归义侯子,王同、王寄;并州鲜卑大人子,育延。”
  一众西林少年,皆为部落大人之子。单论家世,皆不同凡响。诚然,之于蓟国而言,着实一般。刘备号“大单于”。公孙王后号“大阏氏”。“大人”意为某部首领。其种落大首领,称“行单于”,或省称“单于”。“大单于”,便是“单于”之单于。义同“王中之王”。
  话说,与少复祖爵,并土封王,一般无二。蓟王亦是从“大人”,一路晋升成“大单于”。乌桓率善王、高车归义王、南匈奴王,皆遵蓟王号令。
  马超与众少年,依次见礼。
  有道是“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楼桑乃蓟国商都,亦是北地名都。西林少年,各个来历不凡,皆喜与张飞等人相交。更有甚者,少时奔牛儿,号称打遍二邑无敌手。张飞又岂能令奔牛儿,专美于前。累及二哥关羽,亦与众少年颇为熟络。
  西林轨路,横竖七里。西林车楼,名动北疆。游牧车居,乃行国风俗。正如住惯帐篷,即便搬入重楼,也要将屋脊揭去。将帐篷于屋顶撑起。更加与楼桑毗邻,赛马场风云际会。西林少年,耳濡目染。早已向化,皆以身为蓟人而荣。
  汉语精纯,胡语纯熟。诸多“胡语”汉音,更是西林独有。俗称“西林话”。乍一听,皆是字正腔圆,幽州汉话。再细思,全然不解其意。单单一个“撑犁孤涂”,博学之士,尚能知晓。譬如“驹衍”,胡语意为气候温暖,水草丰美之意。后据读音汉化,遂成“居延”。又如“居次”,乃女儿之意。
  类似“西林话”,不胜枚举。非西林人,不可尽知也。
  正因汉胡向化,蔚然成风。让西林人,独树一帜,别具风貌。蓟国亦有如安次等游牧大县,周遭亦多归义侯国。然论对北人吸引力,首屈一指,便是西林。
  楼桑多商贾,西林出少年。
  张飞言道:“孟起来年出仕,为比六百石军曲候。麾下人马,当出西林。不知诸位,愿从军否?”
  “固所愿也!”众人大喜。
  张飞又道:“若从军,可携部中五十人,为队率如何?”
  “张大哥何其小觑我等。”便有少年普富卢言道:“便携千人,又有何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2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