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5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68/2006

  许褚出刀,大开大合,有去无回。马超出手,电光石火,刚猛无匹。
  双刃交错,顶肩互抵。闷声如雷,各自后退。
  许褚、马超,目中喷火,再无旁人。
  “不好!”不等蓟王,出声呵阻。二人发足狂奔,双手横刀,斩颈互击!
  眼看大好头颅,冲天而起。
  一声巨响。楯墙不堪重负,轰然坍塌。累及二人,身陷废墟。
  便在此时,张郃败许定夺旗。
  胜负已分,无需再战。
  判负离场兵卒,奔冲返回。于断壁残垣下,将二人救出。
  四目相对,皆散去战意。
  看台观众,纷纷只手抚胸,长出一口寒气。热血冲冠,便是所谓“杀至性起”。此时已全然不顾。恨不能将敌将,一刀两断。
  先前,黄金台上。周泰与颜良,亦杀得性起。若非王傅黄忠,开三石硬弓,为二人解式。恐亦两败俱伤。故有典出“难分良泰”。
  “命将作寺以北匈奴陨铁,为许褚重锻兵刃。”蓟王居高言道。
  “喏。”中书令赵娥领命。
  “许定难当张郃,亦在情理之中。”百官席列,有人感怀。
  “然也。马超与许褚,难分良泰。奈何许定却败于张郃。”同僚亦暗自叹息。武无第二。两军对垒,生死立判。
  “许定与庞硕,孰高孰低?”忽有人问道。此问,自有深意。牙门四将八员。如今看来,六强席位,已八九不离十。唯剩最后二席,当在许氏兄弟,并庞氏兄弟间。
  许褚战庞德,百合之内,恐难分胜负。许定与庞硕,若能趁机分出高下。陷阵夺旗,此战可胜也。
  “恐亦在伯仲之间。”便有同僚答曰。
  “当是如此。”百官慨叹。随蓟王离席,伴驾回都城。
  战罢,各自退场。许褚赶去与长兄相见。
  “连战连败,兄之过也。”许定自觉无颜。
  “兄长何出此言。力战不敌,虽死无憾。”许褚笑道。果然心宽。
  许定亦是豪杰:“也罢,来日再战。”
  “唉!”许褚瓮声点头。正如众人所想,若能战胜庞硕、庞德。牙门四将,当可得其一。兄弟二人,这便振作士气,收兵回营,好生休养不提。
  四战,赵云、陈到,对张辽、华雄。
  蓟王已下敕令。次战出场,首座演武新器免费。
  不出意外,赵云、陈到,当得演武新器十一、十二、并十五。张辽、华雄,当得演武新器十三、十四、并十五。
  若四将再分胜负。必有一队,十五器俱全。
  可想而知。明日之战,势必万人空巷。
第273章
贼心不死
  不等战罢,演武十五器。便成街头巷尾热议。
  同样出脱于机关塔吊的演武器十一、十三,亦谈资满满。机关塔吊,楼桑首创。时陷地除石,清溪水大。少君侯遂于溪谷地,造清溪港。立机关塔吊,装卸辎重。后由将作寺发扬光大。坚木包铁,钢索提拉。畜力转轮驱动,辅以定滑轮、荆棘轮、配重石砣等。
  后因造船术大为精进。船大载少之弊,终被攻克。斗舰载重万石,遂成常态。木兰大舡,甚至能载数万,乃至十万石。塔吊吊装上限,亦随之不断攀升。先前,坚木包铁吊臂、支架,乃至配重石砣、青铜齿轮,皆力有不逮。现如今,坚木包铁,已悉数换成钢梁。粗麻绳亦换成钢索。单一石砣换成配重铜权组。畜力转轮改成绞车。辅以可变清钢齿轮组,事半功倍。
  四百城港所有机关塔吊,替换下来的铁木机构。遂被蓟王,变废为宝。改造成机关兵器。便是演武器十一、十三、十五之来由。
  不知不觉,蓟国正由铜铁时代,迅速蜕变为钢铁时代。乃至于,连最重要的铜钱,市面亦多不见。正因百炼清钢,大行其道。便连日夜驱动八冲头,可同时对八组钢坯进行反复冲捶,折叠锻打之“水力连机冲”。亦力不从心。甚至需从西域,大量贩入龟兹钢锭。填补所缺。
  正因如此,蓟王才想到蒸汽动力。石炭大量开采,囤积国中四百城港。足够数年所需。更有甚者,左右国相谏言,欲囤足二千万民,十年所需之量。制式,亦从碎石、炭饼,变为炭砖。可上下堆叠,居中聚火。为便于燃烧,还依据炭砖大小,穿一至九孔。新式锅炉,便用九孔炭砖。齐民之家,整个采暖季,需足用二千四百块。炭砖一块角钱。可想而知,举国二百万户,一季采暖,耗费几何。无怪樵夫转职矿工。
  关于石炭储量,蓟王一点都不担心。后世十亿人,皆足用。何差蓟人不足二千万口。更何况,漠北荒原,海外荒洲,皆有露天矿床,唾手可得。
  王宫采暖,热泉为主,薪炭为辅。无烟炭砖,虽足备,却不常用。薪炭的好处,无烟无焰,不起明火。王宫一里之回,七重错落。不用明火,亦是安全起见。
  石炭高炉,亦助推冶铁,产量暴增。军民两用,皆有大利。
  演武决胜,一日一赛。车马往来楼桑、临乡,二城之间。王都、商都,各有气象。为时人津津乐道。
  蓟王演武取将,亦风传大河上下。且自蓟国兼督四州,河北渐与蓟国比同。尤其吏治民生,皆趋向好。更加蓟国反哺,河北得以休养生息。关于大汉十四州雍州,是否为辅汉幕府所辖,尚无定论。话说,雍州,乃由河西四郡,外加西海郡,五郡合并而成。本就是凉州西境,即便另行析出,亦当为辅汉幕府兼督。
  然甄都至今尚无敕令,公告天下。
  话说,雍州官吏,多出辅汉幕府。为凉州牧选任。心向何处,不言自明。更加河西四郡,豪门多有骚动,蓟王遣西域都护府数万精兵,入驻玉门、阳关、金关、悬索关。又调凉州各部都尉,入驻金城、洪池二关,左右包夹之势成。河西四郡豪强,见进退无据,遂起怯意。不敢轻言逆反。然贼心不死。亦不肯轻易就范。
  河北尚且如此,可想而知,关东豪强世家,又岂肯轻易屈服。
  万幸,蓟王少年得志,春秋鼎盛。又苦修仙家,长生之术。故如日中天,还有大把时间。否则,必急于求成。杀人诛心,时不我待。亦是不得已而为之。
  然而。一场演武决胜,让各方势力,不得不重新考量,生死存亡,得失利弊。
  机关兵器之利,世间罕见。威力远超预期。试想,纵有坚兵利甲,铁壁铜墙。蓟式机关兵器当面,可有一战之力。尤其压轴出场,雷霆破壁车。摧城拔寨,譬如吹灰。演武场,日子沟渠,田字轨路,看似儿戏,做不得真。然明眼人皆知,此乃模拟战场。
  曹孟德掘内外环渠,火攻寿春。早有先例。日字沟渠,便是围城所用。田字轨路,虽耗费无度,然无论神龙见首不见尾之楼桑暗轨,还是西林邑中九纵九横,铸铁环轨。皆可佐证。更加车载高炉,行走自如。便是围城时,临时起意,当场铸就。不出三日,足可轨路环城。
  纵千刃之壁,亦一日陷落。
  自墨门北上,奉蓟王为主。机关术,已位列国术。兵器,更集机关之大成。蓟王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南征身毒,尚未打响。然战争,恐早已面目全非。
  蓟王此次外战。未尝没有,实战练兵之意。新式机兵,当脱颖而出。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胜战之道也。
  若论短兵相接,楼桑兵甲,冠绝天下。各地仿制,虽不能及,然皆有一战之力。阵前交锋,必有死伤。伤敌一千,终归自损八百。相差无几。
  然若相较机关术。蓟国可谓一骑绝尘,难望项背。对阵各方,几无还手之力。优势如此巨大,自当胜券在握。
  或有人言,机关兵器,终归体积巨大。运输不易。
  何必远运。兵车大营,人、物齐备,各式工坊,应有尽有。就地打造,又有何难。大不了,班师回朝时,付之一炬。敌纵有心,亦无力。正如蓟国琉璃宝钞,天下艳羡。然煞费苦心,亦无从伪造。只因琉璃、造纸,二神技,无从获取。
  即便将机关图卷,双手奉上。以身毒列国,今时今日之知识、技艺。当与天书无异。趁领先世界,千年之威。布种宇内,占得先机。乃蓟王毕生之所愿。
  蓟王宫,合欢殿。
  逢五日,王后上食之礼。蓟王无需下无极殿用膳。于寝宫用餐。三后皆在。话说,先前王后上食礼,多由安氏四妃等,一同侍寝。后蓟王容成术大成,收放自如,上食之日,只幸王后。公孙长姐,纵穷尽所能,亦难支应。幸有秦后,甘后入宫。众口交传,这才勉强支撑。
  王后枕边私语,倭妃那美,宜封贵妃。
  蓟王亦有所虑。
第274章
飞丝云禪
  东瀛倭妃,身系东瀛列岛,三十余属国,计百万之众。如今,三十余国,皆奉蓟王为主。多年来,诸国王常驻泉州倭国大使馆。先前,蓟王已命将作寺,扩为东瀛列国邸,并泉州大使馆。二大建筑群。
  譬如南港并临乡。泉州港亦与泉州城相接。为蓟国雄城。扼巨马水入海口。其水军大营,常驻锦帆校尉部。泉州县所辖漂榆邑,与薮中长汀县、长芦县,三地毗邻。另有漂榆津,郦道元注曰:“清河(今南运河)又东,径漂榆邑故城南,俗谓之角飞城。”即此。后人有诗赞曰:“角飞城外木兰舟,丁字沽边掩画楼。”足见航运之盛。
  蓟王有意,将漂榆邑并漂榆津,封为台与公主汤沐邑。如此,凡东瀛列国,向化之民,皆可举家迁入邑中安居。经漂榆津,往来故国,亦十分便利。
  东瀛列岛,上接三韩半岛,下连南海荒洲。若并入汉土,北海、东海、南海,皆为内湖。木兰大舡,往来穿梭,遨游诸海,何其畅快。所谓铸山煮海。渔盐之利,不可尽数也。
  更有甚者,那美居于灵辉殿,统御观天阁群仙。司职重大,加封贵妃,亦为持重。蓟王早有所虑。
  公孙王后,统御六宫。凡有谏言,皆深思熟虑。为蓟王诞下二嫡子,长子封,当继蓟之王位。次子禩(sì),当封诸侯王。禩,同“祀”。“祀,祭无已也”。又“《老子》曰:‘子孙祭祀不辍’是也。”含义为,国祚绵延,社稷永存。螽斯衍庆,香火不断。话说,嫡长子与嫡次子,数岁之差,却间隔三百子嗣。亦可佐证,“子孙祭祀不辍”。
  若非顾忌多产伤身。蓟王日夜宠溺,公孙王后,恐一年一孕。饶是诸多避孕,仍未得免。虽脉象不显,然观王后慵妆妩媚,风姿华浓。华贵妃私语相告,恐已暗结珠胎。
  避怀而孕,此乃天意。蓟王自是欣慰。
  “香灺(xiè香灰)满炉人未寝,花弄月,竹摇风。”
  “一夜露华浓。香销兰菊丛。”
  并蒂花开,方为“丛”。
  翌日晨。三后残情未消,浓睡不醒。蓟王轻轻抽身下榻。顺下一重寝宫,晨浴更衣。稍后,由华贵妃亲为三后打理。活血化瘀,消肿退红。
  稍后洗漱梳妆,早膳已送入寝宫一重,琉璃花厅。四季花卉,南海奇珍,繁花似锦,盎然春意。待三后抵达,蓟王亦晨浴毕。夫妇促膝落座,对案同食。何需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6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