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5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85/2006

  “主簿请。”马翼、马腾双双抱拳回礼。孙乾乃二千石高官。位在校尉上。
  “臣等,拜见王上。”入五重殿,马翼、马腾伏地行礼。
  “免礼,赐座。”蓟王和煦一笑,如沐春风。
  “谢王上。”兄弟二人再拜入座。
  虽非正式朝会。然百官俱在,君臣齐聚。泱泱大国,上邦之风,扑面而来。马氏兄弟,正襟危坐,无不屏气。
  “家中可好。”不料蓟王竟不问政。
  “回禀王上,家门安好。”二人品秩相同,马翼为兄,故代答之。
  “楼桑民多地窄。孤已命门下署,于王都置宅。择日便可迁入。”蓟王言道。
  “臣等,惶恐。”马翼、马腾,惊喜莫名。
  “陇右牢城众多,又临赐支都护府。阴平上连陇右,下通巴蜀。二位校尉,身负重任,未曾有失。孤心甚慰。”
  “为主分忧,臣之幸也。”兄弟再拜。
  马氏兄弟,为辅汉幕府所辖。且尚无宫职傍身。能迁入王都,足见蓟王信赖有加。或有人言,马腾新娶汉女,乃出西州大姓。超母势孤,蓟王何不赐女爵相助。
  谓“清官难断家事”。家门之私,蓟王不便参与其中。更何况大汉母凭子贵。马超演武决胜,位列牙门四将。官秩犹在其父之上。超母岂会受辱。
  于公于私,皆无需蓟王出面。
  稍后,蓟王移驾回宫。百官伴驾。
  自有门下署,为马氏兄弟,择选府邸。
  伏波将军,家门显赫西州。曾有帝后出。子嗣绵延,枝分众多。大儒马融,便与马腾同宗。蓟王马贵妃,亦出伏波将军一族。
  马氏能尽为蓟王所用,当大有裨益。
  稍后,重返包厢。闻王上赐宅,众人皆大欢喜。
  不等马超登楼,从弟马岱已自下演武堂,赶去与兄相聚。
  马超一战成名,马岱艳羡不已。闻已求入师门,马岱更是欢喜。兄弟二人,自幼相伴。虽多年未见,然情义不减。不出三月,蓟王当亲征身毒。马超既入列牙门将,自当随行。兄弟二人,聚少离多。亦是无可奈何。所幸举家迁入蓟国。近在咫尺,相聚终有时。
  自入营苦练,已离家月半。今虽未能战胜,却也得偿所愿。二千石出仕,马孟起名动天下矣。少顷。潘璋、朱桓等一众好友,齐来道贺。马超,遂引从弟,与众好友相识。
  相约天街一聚,水到渠成。
  马超自报家门,称“蓟人”。好比“试问岭南应不好,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大溪地十里街衢,便是马超“此心安处”。不仅有慈母严父,胞妹从弟。还有恩师同门,一众好友。
  史上刘先主,若能如我蓟王,少复祖爵。仁人志士,英杰辈出。三兴炎汉,易如反掌。何必一生飘零,数遗妻子。
  回城车驾,蓟王有感而发。
  十战,赵云、陈到对庞硕、庞德。
第297章
必有来者
  汉末,名臣辈出,旷古烁今。纵观华夏五千年,罕有英杰,如这般,灿如繁星。
  谓惺惺相惜,英雄同契。或为生死袍泽,或为不世仇敌。然彼此成全,汇聚成诗:“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自此往后。华夏文明,虽各有峰谷。然再未能达此鼎盛高度。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黄忠,诸葛亮、庞统、徐庶、法正,未能三兴之汉室。可以预见,必有后来人兴之。
  演武决胜,历经一月。为国人瞩目。今季冬狩之期,一推再推。眼看岁末将至,国老上疏,请蓟王择日冬狩。
  《礼记·王制》:“天子、诸侯无事则岁三田:一为乾(干)豆,二为宾客,三为充君之庖。无事而不田,曰‘不敬’;田不以礼,曰‘暴天物’。天子不合围,诸侯不掩群。天子杀则下大绥,诸侯杀则下小绥,大夫杀则止佐车。佐车止,则百姓田猎。獭祭鱼,然后虞人入泽梁。豺祭兽,然后田猎。鸠化为鹰,然后设罻罗(wèi
luó)。草木零落,然后入山林。昆虫未蛰,不以火田,不麑(ní),不卵,不杀胎,不夭夭,不覆巢。”
  “岁三田”,指一年田猎三次。然“古之帝王,春蒐、夏苗,秋獮、冬狩,四时出郊,以示武于天下”。又为何“岁三田”?
  只因“不以夏田者,《春秋》制也。以为飞鸟未去于巢,走兽未离于穴,恐伤害于幼稚,故于苑囿中取之”。换言之,夏苗常被省去。改为在王家苑囿中举行。
  “无事”,指国无大事。“国之大事,在祀与戎”。除此之外,岁三田,皆不可省。
  蓟王从谏如流。遂传王命。待演武决胜后,携百官燕山冬狩。闻蓟北有温汤。“湿水又东,经昌平县,温水注之,疗疾有验”。燕山冬狩,沐浴温汤,君臣同乐,岂不妙哉。
  辽西走廊,安昌郡首阳县,亦有观云汤馆。若出临渝关,冬狩安昌郡,亦未尝不可。
  蓟王已命门下署,分赴二地,一探究竟。冬狩王仪卤簿,也已先行预备。待确认无误,便可出行。
  门下署并少府,分掌宫中内外。单从此次冬狩,便可窥见一斑。逢国之大典,门下署并少府,通力合作。未曾有失国体。为国人津津乐道。谓“照猫画虎”,“沐猴而冠”。一场盛大国礼,上邦风貌,一览无余。蕞尔小国,有心无力。即便倾尽所有,无非“心比天高,命比纸薄”。错漏百出,徒惹人笑。出力反不讨好,自取其辱是也。
  十里楼桑,百里临乡,千里蓟国。
  蓟王又何尝不是,岁不我与,与时俱进。知行合一,与日俱增。
  王驾回宫,时辰尚早。
  蓟王遂升瑞麟阁理政。
  内阁女官,譬如尚书台。将内外国政,轻重缓急,分门别类,梳理成册。经由贵妃之口,上报蓟王。蓟王朱批后,颁发少府。再下传二国相,并门下等署。
  若兹事体大,蓟王或专开朝会,或逢朝共议。百官聆听王命,或诸位,或诸君,或诸公,集思广益,群策群力。
  诚然。二位国相,亦或是门下祭酒,与蓟王政见相左。亦可秉笔直谏。只需言之有物,蓟王自当从谏如流。
  君臣本应如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智者千虑,必有一失”。何况人无完人。主公所言,亦非绝对。故光武帝曰:“卿言是也。”
  是故后世《资治通鉴》曰:“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
  蓟王深以为然。
  千里封国,岂有一日无事。偷得浮生,亦不过半日之闲。蓟王早出暮归。亦不忘国事。须知,蓟国吏治之健全,乃集两汉之大成。饶是如此,亦不敢有一日之疏。勤勉如斯,明主英姿也。
  待自鸣钟响。蓟王这才停笔。
  待安长御入阁,恭请蓟王用膳。蓟王随口一问:“今夜幸谁?”
  安长御答曰:“龟兹白贵妃并西域诸妃。另有延娟、延娱二女仙。”
  “甚好。”蓟王这便起身。
  王后治宫。侍寝妃嫔名册,皆出长姐圈定。蓟王若不问,多半不知。蓟王钦点,亦无不可。然越俎代庖,牝鸡司晨,取乱之道也。此风断不可长。
  论蓟王心头,谁人最爱。必是长姐无疑。然又岂能夜夜只幸王后。蓟王牵一发而动全身。利益牵绊,四方瞩目。凡有偏颇,即便是床笫之私,亦会被有意无意,无端放大。
  此时,便见礼法之所在。唯有合乎礼法,行事方无可指摘。王后逢休沐,行“上食礼”。与王同宿。每月逢初六、十二、十八、二十四、三十。皆为三后侍寝。
  三后足月,侍寝五夜。
  受孕几率,可想而知。
  不怀而孕,亦是人伦所致。
  参考御幸古礼,天子乃将八十一女嫔分作九夜,二十七世妇分作三夜,九嫔合为一夜,三夫人合作一夜,再加上皇后一夜,共十五夜。上半月先卑后尊,下半月先尊后卑,一月二轮。
  蓟王三后,可比三夫人。众贵妃,可比九嫔。王妃比世妇。美人比女嫔。通常而言,侍寝七妃,必有贵妃、王妃、美人三等。女仙虽称“夫人”,然多为美人。
  风雪交加,一夜无话。
  翌日彤云密布,日影朦胧。蓟王早早抽身,晨浴更衣,用膳毕。
  携三后,移驾楼桑演武场。并百官及国民,观收官之战。
  此战罢,演武十将,席位既定。正因公开遴选,众目睽睽。真刀真枪,无从作假。故无有不服。
  至于牙门八将,秩二千石起,还是秩真二千石。已无关痛痒。终归得偿所愿,二千及冠。
  马超虽未能位列首席,然蔡少师与有荣焉。“孟起义举(托)”,又称“马超举义”,足可传世也。
  且蔡门三元,唯马孟起,少年得志,二千石出仕。蔡少师焉能不,春风洋溢。
  国老席列,皆感同身受。
  “赵子龙、陈叔至,猛将之烈。位列席首,亦从众望也。”慈明无双先言。
  “少时与我主相遇道旁。言,尽其所能,天下楼桑。今日再思,金石贯耳。”水镜先生慨叹:“汉室忠良,闾里道傍,何其多也。”
第298章
人尽其才
  “然也。”众国老,异口同声。
  收官之战,万众期待。话不多说。演武四将,赵云、陈到,庞硕、庞德,携众入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85/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