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0/2006

  然陈王宠,一边虚与委蛇,行缓兵之计。一边与淮泗诸王,暗中勾连,欲自立为帝。
  或有人言。此时自立,愚不可及。然与历史惊人相似。袁公路得传国玉玺后,亦起称帝野心。“术以袁姓出陈,陈,舜之后,以土承火,得应运之次。又见谶文云:‘代汉者,当涂高也。’自以名字当之,乃建号称‘仲氏’。”
  仲氏,又称仲家,汉末袁术政权,地处江淮,都寿春。仅维持二年。众叛亲离,为群雄所灭。比起袁术,陈王宠有过之无不及。出身宗室,位列诸侯。与淮泗诸王“共祀天神”,暗中结盟。更加有勇善射,兵强马壮。且比袁术自解谶言,此时“当涂高”,已有定论:“代汉者,宗王也”。
  虑及蓟国大汉一藩。蓟王麒麟天降,为终结乱世而生。故先假意劝进。窃以为,蓟王不欲,陈王舍孤其谁。
  只需攻灭,叔侄三人,成众望所归。稳坐帝位,大义当前。料想,纵是蓟王,亦当俯首称臣。《周书》曰:“天予不取,反受其咎。”
  蓟王传檄天下,以示磊落。亦是明证,不欲称帝。
  至此,陈王宠称帝之心,再无可逆。
  春闱落幕。蓟王择吉日,设宴南宫披香殿。为入闱十才女庆功。
  本是寻常宫宴,然二宫太皇,三王太后,蓟王三后,悉数与会。仪轨可想而知。南宫少府当机立断,为入闱才女,盛装出席。
  蓟王私谓王太后:母亲当知,才女非采女也。
  王太后笑答:巾帼不让须眉,我儿何必见疑。
  蓟王无言以对。
  蔡琰居首,诸葛婵居次,甄脱再次。融漓、麋贞、曹莹、蔡淑、陈芳、皇甫静、杨媚,依次落座。
  主座三重,二宫太皇,三王太后,蓟王携三后。顺次落座。皆是女流,无需垂帘。金碧辉煌,光可鉴人。太皇、太后、王后,视线所及,十女才貌双全,果然天生质丽。
  蔡琰,端操有踪,幽闲有容;婉娩淑女,才气英英。果然超然绝伦。
  诸葛婵、甄脱、融漓、麋贞、曹莹、蔡淑、陈芳、皇甫静、春兰秋菊,风姿各异。
  杨媚,人如其名。媚骨天生。《尔雅》:“媚,美也。”《广雅》:“媚,好也。”取美好之意。
  话说,弘农杨氏女取名,皆循此风。
  如后世晋武帝司马炎皇后,曹魏通事郎杨炳之女,杨艳,字琼芝。聪明贤慧,善于书法,天生丽质,娴熟女红。亦出弘农杨氏。
  宫宴前,便有宫中画工,为十才女画像存档。话说,有王昭君前车之鉴。汉宫画工作画,“丑好老少,必得其真”,断不敢私自增减,乃至失真。
  此乃荣宠,赐录门籍。“门籍,出入宫殿门之籍也。”
  一场入闱庆功宴,眼看变成选妃宴。蓟王一时如坐针毡。
  长姐窥见,不禁莞尔:“小弟安坐。南宫虽为女官署寺,却也是后宫之所。”
  “长姐,所言极是。”甘后亦笑:“夫君首开女科,为国取士,必成美谭。《诗》曰:‘泾以渭浊,湜湜其沚。’无需过虑。”
  谓“清者自清,浊者自浊”。蓟王设少府女官,取代黄门宦官。除两汉四百年,内宦擅权之祸。国人无不拍手称快。且订年三十五,致仕之期。唯中书令、中书仆射等,寥寥数人,嫁入蓟王家门。诸多女官,致仕嫁人,亦不误相夫教子。且领食俸禄,嫁资丰厚,更加保留门籍,可进出宫廷。亦不为人轻。何患之有?
  “甘后,言之有理。”心念至此,蓟王洒脱一笑。
第033章
物我两宽
  无意交织故意,人为混淆天意。汇聚历史成迷。却总有人“窥破天机”。
  何谓地狱级,亦或是双传奇。之于说书人而言,便是不断被“剧透”后,如何破而后立。收拾残局。
  或以此时为例。
  甄都上公之争,各引荆、徐助力。加之袁术江淮虎踞。更有陈王宠欲求自立。阴谋交织,阳谋诡计。说书人可埋无数伏笔。合纵连横,运筹帷幄,金戈铁马,决胜千里。风流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场对决,酣畅淋漓,足令人直呼过瘾。
  奈何。贾诩,智多近妖。陈宫,足智多谋。一举窥破时局。贾诩将甄都形势,铺陈蓟王当面。陈宫更一针见血,指出乃不其侯伏完,背主设谋。
  更有甚者,一路走来,遭遇连环剧透。说书人满腔心血,付之东流。将心比心。艰难如斯,如何不是,身坠地狱。
  一般而言,埋个伏笔。让剧中人,装傻充愣,各种低智,狂秀下限。“旁观者清,而当局者迷”,迟迟揭破“谜底”。剧中人,醍醐灌顶,旁观者,津津有味。皆大欢喜,何其容易。
  些许难度,埋个伏笔。引入明暗双线,混淆视听,卖弄文笔,剧中人物,智商在线,依然“旁观者清,而当局者迷”。待揭破“谜底”,剧中人与旁观者,皆恍然大悟,拍案叫绝。此亦不难。
  稍起难度,埋个伏笔。引入明暗双线,混淆视听,卖弄文笔,却被剧中人,苦思冥想,历尽千辛,收集证据,自揭“谜底”。看似尘埃落定,最后却反转结局。剧中人与旁观者,皆大彻大悟,酣畅淋漓。
  最难莫过,埋个伏笔。引入明暗双线,混淆视听,卖弄风骚文笔,斗转星移,无所不用其极。却被剧中人,一眼窥破。于是收拢心血,再埋伏笔。再被剧中人,一眼窥破。如此反复。遂成剧透无疑。剧中我辈,“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且看说书人,如何收尾。
  一言蔽之。剧中人“窥破天机”,便是说书人被“剧透无疑”。
  可想而知。每每剧透,说书人,肝肠寸断,欲哭无泪。
  无怪旁观者心急:一千章还没称帝。
  音犹在耳。再回首,已二千章过去。不是不欲,而是势不可逆。孤行一意,置六雄于何地?除非突遭不可名状之大灾变,一夜散值(SAN值)掉尽(行话,写崩了)。
  将心比心。说书人忽觉,系统真心是个好东西。
  唉。只恨开弓无有回头箭。
  如有下次,别这么为难。
  物我两宽,言归正传。
  大汉时局,三侯分治,关东角力。蓟王领衔河北,掌控天下棋局。至于汉人而言。流徙的流徙,逃离的逃离。余下坚守,除去故土难离,亦多难舍利益。
  正因聚拢二千万民意。何时称帝,蓟王不疾不徐。
  归根结底。皆是汉家儿郎。蓟王不欲,轻启屠刀,二者择一。
  “夫料事能中,智也;尽心谋国,忠也;临难不避,勇也;杀身救国,仁也。”
  贾诩等谋主,智多近妖。将时局总览无遗。
  庆功宴后,蓟王封赏才女。凡殿试入闱,皆封博士。入少府女官。如融漓、麋贞、曹莹,本就是西宫中书谒者,仍侍奉增成殿。蔡淑、陈芳、皇甫静、杨媚,则被公孙长姐,聘为中宫谒者。
  本隶大长秋,由“中宫谒者令”主之,员三人,秩四百石,主管皇后宫报中章。由宦者充任。蓟宫无宦。亦省大长秋。由长御主宫中之事。王城,宫人渐多。宫中令长,多由后妃兼任。然如谒者,行走宫中,主报章等琐事者,少有。此次春闱,正好补足。因封沉月博士,故加俸至六百石。
  左右中宫谒者令,由诸葛婵并甄脱兼领。因受披香博士,故由六百石增秩千石。披香博士另有要务,便是授业蓟国公主。
  入闱才女,皆拜宫官。更助国中女子尚武崇文。亦助天下名门,遣女北上之风,有增无减。
  仲春二月,河海解冻,雪化路开。
  不日,蓟王将携幕府中垒,牙门八将。兵车万乘,循路西行。
  因横穿西王母国。故所携御姬,皆出云霞卫。常宁美人,左右御卫长梁姿、白薇,皆随行。
  不出许子远所料,此行军中谋主,蓟王携军正沮授,并西曹掾徐庶。唯恐身毒毒瘴,又携太医左令张仲景,并太医寺良医百人同行。
  沮授“少有大志,多权略”。徐庶亦不逞多让。二人辅佐蓟王,攻灭身毒,大材小用。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蓟国上下,早已准备多时。
  关东群雄,皆万分小心,蛰伏不动,只待猛虎出山,再好生撕咬一番。
  楚都寿春,江东车骑将军,兼领扬州牧,袁术府。
  “贵使所谓何来。”袁术颐指气使,居高下问。
  “乃为结二家之好。”甄都来使,正是徐州名士王朗。
  “甄都何人,欲与袁某结好。”袁术必有此问。话说,甄都上公之争,未分胜负。王朗此来,必有深意。
  “乞屏退左右。”果不出袁术所料。
  袁术遂命殿中僚属退避:“贵使且明言。”
  “乃为曹太保而来。”王朗实言以告。
  “哦?”袁术笑问:“竟不是曹孟德。”
  王朗答曰:“曹太保,素闻袁将军与卫将军交好。故遣卑下前来,共举大事。”
  “愿闻其详。”袁术含笑言道。
  “请将军下击广陵。夺陶恭祖一命。”王朗语透杀气。
  “哦?”袁术心中一动。略作思量,这便反问:“广陵坚城一座,急切间,断难攻取。陶恭祖固守不出,如之奈何。”
  “将军当知。陶恭祖久病缠身,宿疾难愈。稍得惊怖,必吐血而亡。”王朗言道。
  “那时,徐州必为吕布所夺。”袁术反问:“与我何益。”
  “将军稍安,且听我一言。”王朗有备而来:“吕布窃据小沛,欲取徐州之心,昭然若揭。闻将军兵围广陵,必兴兵来援。待其精兵尽出,卫将军再遣奇兵,袭取小沛。吕布为孤军矣。时卫将军与袁将军,上下夹攻,何愁吕布不灭。吕布既灭,徐州易主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