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7/2006


第043章
宵小辟易
  “北崤道”西接“潼关道”。
  潼关道,由长安城,东出宣平门。过灞水、新丰城,东渡阴盘水、戏水至阴盘驿,过零水,经渭南、华阴至潼关,继而东经崤坂,至洛阳。秦时称“东方大道”。乃秦驰道之一。
  以潼关为界。西称潼关道,东称“崤函道”。崤函道又分,北崤、南崤二道。一路畅通无阻。
  除陆路之外,亦有大河漕运水道。
  黄河出潼关,东流二百七十里,至“三门峡”。两岸夹水,壁立千仞,怪石嶙峋,湍流险急。《水经注》云:“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
  “自砥柱以下,五户(滩)已上,其间百二十里,河中竦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有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三门漕运”,最迟始于秦。时关中粮秣,无法自给。遂开漕运,调关东并江南租粮,西给京师。前汉时,已成繁忙水道:“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时“大船万艘,转漕相过”,乃至“水行满河”。
  历代工师,前赴后继,疏通航道,开凿栈道。待蓟国机关术大成。大国工匠,于悬崖峭壁,借前人遗迹,造栈阁悬楼,排设牵引钢索。人力纤夫,遂为牛马机关器,取而代之。更助水运之便。
  今汉定都洛阳。西京繁华稍逊前朝。二京间,漕运始衰。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随蓟王再通西域。西域胡商,穿梭二京。水路往返,遂成常态。只因船运便利,远超车马。且僦费低廉。更加陇右圩田大成。陇上小麦广输长安,无需调运关东租粮。三门漕运,多为商贾之便。
  蓟王兵车西进,亦是不与民争道。
  关东群雄并起,战乱在即。关中乃至关西,却路不拾遗。皆假蓟王虎威。万乘并发,宵小辟易。
  天空之城,如期而至。
  京兆尹,酒雄刘陶,镇守西京多年。三辅大地,兵多粮广,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休养生息。
  时,独具慧眼,筑成潼关。由虎牙将军张修,遣麾下关都尉驻守。与函谷关,一西一东,扼淆函道。刘陶与蓟王恩师卢植,相交莫逆。蓟王天命所归,深信不疑。且经卢少保,已知蓟王大略布局:
  『四裔为屏,河北作基,关中虎踞,鼎定神器』。
  故未雨绸缪,修缮前汉宫室,以备不时之需。便是前汉太庙,亦神鬼无觉,被刘陶原样修毕。
  天下皆知。先帝时,蓟王弃享太庙。然毕竟汉室宗亲,种出高皇无疑。且以前汉宗族论,中山靖王后,当是嫡系宗支。只需天时、地利、人和,三才齐聚。先『长安告庙』,再昭告天下。蓟王即位,名正言顺,合法依规。
  光武中兴,珠玉在前。蓟王三兴,天下自无有疑义。
  难得,朝廷板荡,关中浪静。更加东迁甄都,洛阳再无勋贵。长安汉室宗亲,越发收敛。不敢恣意。刘陶治政日久,民心所向。镇守长安,颇有功勋。
  再见蓟王,时光荏苒,一时感慨万千。
  蓟王仍驻军虎牙大营。长安城中勋贵,纷纷投帖谒见。比起多年前初见,蓟王距大位,遥不可及。如今再见,蓟王距大位,咫尺之间。且春秋鼎盛。陇右传闻,愈演愈烈:蓟王登基,当与光武同岁。光武三十二岁(虚两岁),于鄗县南千秋亭,即皇帝位,建元建武。后历十余载,扫平群雄,定鼎江山。
  换言之。如无意外。蓟王即位,不过一年半载间。
  定都长安,亦或是定都洛阳,皆在蓟王一念之间。长安吏民皆以为。当择西京。因蓟王乃中山靖王后。天子七庙。长安太庙,方是蓟王祖庙。
  兵法云:“兵贵神速”。然蓟王远征,却反其道而行之。一路不疾不徐。于长安经停三日,方才拔营西进。
  蓟王旧地重游,却不走康庄大道,反经陈仓狭道,直抵燔史关。
  关都尉安玄留守属吏,出迎十里。
  共入关内,开拓先锋大营。
  燔史关,夹在大震关与大散关之间。扼陈仓狭道。时谷道崎岖,不通车马。蓟王命人逢山开道,遇水搭桥。凿栈道,架悬楼,天堑遂变通途。早先只为军用。后改民用。往来军旅,可无需与商贾争道,抄此近路入关。
  正因往来皆军旅,商队不得通行。故蓟王引中垒入关,自有掩人耳目之深意。
  多年前,蓟王命安玄,领开拓车队南下。寻觅越隽古羌。彼时,蓟王心想,若能寻到路径,穿越喜马拉雅,与身毒相通。而无需翻越葱岭,借道贵霜。如此,再遣一支远征舰队出合浦、比景。二路大军,齐头并进,东西合围。南亚大陆,唾手可得。
  时过境迁,都尉玄虽未尽全功。然屡次南下,沿途建驿站、烽堠、坞堡、乃至城邑,筑路通渠,深入西王母国腹地。方有今日,蓟王兵车万乘,挺进高原。都尉玄,足称劳苦功高。
  赶在大雪封山前,最后一封邸报,自大雪山发出,年初传至蓟国。言,已凿穿羌身毒道,正沿河谷筑路架桥,并于谷中建立营地。
  蓟王率部抵达。最新邸报,日前将将送至关下。
  这便呈送蓟王当面。
  邸报言,都尉玄被沟水所阻。屡次架桥,不是被山洪冲垮,便被山中身毒蛮夷所毁。又言,周遭山林多樟木,正堪大用。沟谷坡地可筑山砦,溪谷常见蹄印,云云。
  言下之意。正如蜀身毒道,先前为沿途豪帅所占,素不与汉人分享。这条连通身毒,早有游商往来的咽喉要道,沿途部落,亦不愿外人染指。
  无怪康僧巨,知晓此路。只不过,汉人不知罢了。
  时,张骞出使西域,回朝后向武帝奏曰:“臣在大夏时,见邛杖、蜀布。问曰:安得此?大夏国人曰:吾贾人往市之身毒。”
  我家汉武大帝,这才幡然醒悟。
  南下必有通途。
第044章
独当一面
  燔史关乃开拓大营所在。
  从建制而言,本属关都尉。然却由骑都尉安玄,领开拓先锋镇守。骑都尉,秩比二千石。关都尉,本六百石。正如军曲候兼领城尉时,俸禄不与一般县尉同。燔史关,虽属关都尉。以骑都尉镇之,俸禄不减。安玄自领命以来,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为凿穿南下身毒之路,立下汗马功劳。
  即便无康僧巨,锦上添花,不出数载,都尉玄亦能凿穿,羌身毒道。
  关城扼陈仓狭道,依山傍水,风景秀丽。
  仲春二月,冰雪初融。暖阳遇寒,雾气升腾,弥漫如烟。远山近水,心旷神怡。往来皆经陈仓栈道通行。无需再涉渭水河岸。十分便利。渭水亦历经疏通,可通千石漕船。往来运送粮秣辎重,并秦陇大木。将作寺于渭水沿岸,辟将作营地。伐秦陇诸山,“获大木万本(棵)”。“春、秋二时,联巨筏,自渭达河,历砒柱(三门山)集于京师,期岁之间,良材山积。”
  洛阳南北二宫重建,多赖秦陇大木。
  关城有邑民千户。多是山中猎户,并营士家小。城内客舍、汤池、酒垆、列肆,一应俱全。虽无丝路游商往来。然客旅众多,亦助繁华。
  蓟王此番南下,当不过大震关。
  燔史关城逼仄。先锋营地,不足容纳。机关兵车遂于城下,半幅展开。数万人马,分批入驻。万乘兵车,即便辅汉偏将军麴义,并辅汉裨将军高顺,率部抵达。十人一车,亦称足用。何况还有可五倍延展之卧蚕折篷车。先前,三座营房马车联排,可搭建一座宽敞的十人营房。火炉、被褥、武器架、简易家什寝具等,各式设施,便利齐备。
  如今,三座卧蚕车,五倍延展,足纳一队。六座可纳一屯。折叠钢骨架支撑三层鸾毳裘帐。防御力丝毫不弱于坚木包铁,硬质车厢。三车并排,只需将一侧或两侧钢骨架拆除,相互连接加固,再铺装车厢底板,一座安全又舒适的马车营房,便宣告完成。
  或有人言。此与赤壁时,曹操中计,铁索连船,何异。
  自然大有不同。且不说鸾毳裘,乃石绵与细钢丝混合编织,本就防火。兵车大营,机关楯墙环绕,并掘虎落深堑。更加霹雳投石车,远射八百步。发烟之物,如何抵近。
  三日。偏将军麴义,裨将军高顺,领兵入关。
  先锋营地,中军车帐。
  “拜见主公。”多年未见,麴氏四英,麴义、麴演、麴光、麴英,并高顺、韩浩等,列城豪侠,戍守雄关,独当一面。皆有上将之风。
  “诸位免礼。”蓟王见之甚喜:“速坐。”
  “多谢主公。”众将称谢落座。
  “此来兵马几何。”蓟王笑问。
  “除关戍所需,臣等,精兵尽出。”麴义答曰:“计三万人马。”
  “回禀主公。臣等,率陷阵三千,精兵二万。”高顺亦答。
  果不出所料。自二人戍守雄关。时有并凉之人、湟中义从、八种西羌,自投营前。积沙成塔,聚少成多。数载之间,兵马过万。以麴氏先登,并列城陷阵,精中择锐,选材募士之严苛。凡能入选,必是豪勇之辈。
  饶是万里挑一陷阵营,已满三千。足见陇右民风彪悍,豪杰辈出。
  人言“关东出相,关西出将”,诚不欺孤。
  蓟王设宴,为众将接风洗尘。又传令,犒赏三军。燔史关内外,欢声雷动。
  便在此时。一艘青雀舫,徐徐靠岸。
  “多谢船家。”便有一少年,道谢登岸。
  “老朽不敢。”船家往返此水道。迎来送往,千人一面。然总觉眼前少年公子,过目难忘。不及细思,儒服少年,已入人群不见。船家这便摇响船铃,起航离岸。奔赴下个港津。“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
  少年公子,安步当车,向关城走去。此港名“下津”。取意关下之津。丝路流金,车水马龙。不欲与游商争道。便有客旅,顺下渭水。若车马出行,则走壁上陈仓栈道。一上一下,水陆通达。胜在闲庭信步。
  “公子止步。”正待入关。忽有门卒拦阻。
  “时辰尚早,因何不入。”少年公子笑问。
  门卒好言相告:“营中诸事未了,今日不宜入关。”
  “莫非王驾已至。”少年公子,双眼一亮。
  “正是。”门卒不疑有他。
  “足下岂不闻‘三日之义’乎?今日,正当一见。”少年公子,成竹在胸。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7/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