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6/2006

  “原来如此。”伏完,亦暗松一口气。胁天子迁回旧都,乃不其侯伏完,并尚书令桓典等人,密谋。王太师犹蒙在鼓里,不得而知。故此番前来,与吕布密谋。不其侯伏完,难免心生忐忑,唯恐被陈宫等人窥破。故假醉酒,留宿章台宫。乘夜,与吕布密谋。不令陈宫知晓。
  岂料,陈宫竟先行设计。欲赚袁术二百万斛米。
  更悉知,徐州内情。吕布徒有虚名,徐州属吏,皆为陶恭祖所募。至今,阳奉阴违,不为其所用。更有甚者,四国相,亦不知伏完等人所谋。吕布亦不敢,堂而皇之,索取军粮。于是,不得已,出此下策。与袁术,虚与委蛇。
  “营中粮草,可支几月?”伏完忙问。
  “不足半载。”吕布答曰。此还是屯驻所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兵在外,恐不足三月。如何能与曹孟德,一争高下。
  “不料将军,竟困匮如斯。”伏完一声长叹。
  “陈公台,素有奇谋。何不,问之。”吕布进言道。
  “如此,也罢。”伏完,亦知事不可为。只求陈公台,可与我辈勠力同心,共扶汉室。
  事不宜迟。
  不等天明,吕布便遣公车,请陈公台,入章台宫。
  悉知前后诸情。又与不其侯伏完,四目相对。陈公台,眼中精光一闪。此中有诈。
  电光石火,已窥破天机:“胁天子之事,王太师知否?”
  “唉……”不其侯伏完,肃容答曰:“不知也。”
  见陈公台,不置可否。吕布忙问:“公台以为,如何?”
  陈宫言道:“天子都洛,曹氏式微。将军与曹孟德,逐鹿关东,胜负可知也。”
  言下之意,曹氏父子,不能裹挟朝廷。曹孟德一州之力,如何与关东群雄抗衡。乃至,王太师一声令下,天子言听计从。诸如青州牧刘岱、司州牧黄琬、豫州牧丁原、荆州牧刘表,并徐州牧吕布,必四面合围。终归,“双拳难敌四手”。
  不似此时,曹党势盛。天子颇多信赖。朝政凡出王党,必遭曹氏父子,千方百计,横生枝节。政令不出三台,早已司空见惯。
  若迁都洛阳。八关守固,曹氏父子,鞭长莫及。只剩曹孟德一州之力,必败无疑。
  于公于私,于人于己。皆有大利。陈公台,自不会说破。
  “袁术之粮,又当如何?”吕布再问。
  陈宫,已有定计:“早发而已。”
  “愿闻其详。”吕布大喜。
  “将军只需,如此如此……”陈宫附耳言道。
  不其侯伏完,侧耳窥听。亦不由,大呼其妙:“妙哉。”
  陈宫谦虚下拜,眼中却难掩傲色。
  吕布欣喜之余,未曾窥破。不料,却被伏完所见。
  翌日。
  不其侯伏完,车入陶谦府。代天子问候。
  见陶恭祖虽病入膏肓,面如枯槁。难得神志清醒,尚能对答。心中亦颇多欣慰。
  丹阳为江东所占,陶恭祖无从返乡。否则,早日离徐。于人于己,二全齐美。盘桓三日,不其侯伏完,率队归甄。
  吕布亲率文武,十里相送。
第233章
临事有变
  稍后,马不停蹄。
  遣使淮南,与袁术协商,改期事宜。
  朝令夕改,取祸之道。且,若是延后,尚无大碍。无非将米粮,先行囤积。如今,足提前数月,又是隆冬时节,且近岁末。如何从容调拨,各城仓储。再装车输往广陵。
  双方约定,乃假两军对垒,行陈仓暗度。交割城米。如今天寒地冻,彻骨奇寒,如何发兵,又如何佯装攻城。二百万斛米,又如何运至城下。
  更有甚者,事出必有因。吕布如此急切,所为何来?
  诸多疑团未解,岂能轻易就范。然,广陵一郡,事关江东防线。袁术志在必得,又如何肯轻弃。
  事不宜迟。袁术遂遣使赴徐,细问缘由。
  馆舍相见。
  合肥侯相,八厨之胡毋班,直言相问:“何其急也?”
  镇东将军主簿,八厨之张邈,遂答曰:“临事有变。”
  “事从何来?”胡毋班急忙追问。
  张邈亦不隐瞒:“前,甄都来使,封将军为徐州牧。且私语曰,‘厉兵秣马,备击曹’。”
  “哦?”胡毋班,暗吃一惊。
  张邈又耳语相告:“季皮当知。甄都,上公之争,朝政日非。(吕)将军乃出太师门下。故太师命将军,兴兵讨贼。”
  张邈虽轻描淡写,然句句杀机。
  先前,曹孟德传书袁公路,假私藏传国玉玺之名,刺杀陈王宠。瓦解淮泗诸国同盟。豪取豫州四国。王太师为保徐州四国,不得已,罚铜抵罪。以四颗夜明珠,保住四国相位。
  只因,王党,引四国为外援也。今吕布,如愿以偿,入主徐州。王太师,遂下密令,发兵攻曹。亦是情理之中。
  然,“何其急也?”悉知详情,胡毋班追问。此问,另有深意。乃指,王太师何其急迫。
  张邈闻弦歌而知雅意:“非急太师,乃急将军也。”
  “此言何意?”胡毋班,未能领悟。
  张邈却言尽于此。
  百思不解。胡毋班,急忙折返。
  一路顶风朔雪,抵楚都寿春。
  江东车骑将军,兼领扬州牧,袁术府。
  悉听胡毋班,备说情由。袁术居高下问:“诸位,以为如何?”
  长史杨弘,率先作答:“曹吕相争,明公得利。王太师命吕布击曹。情理之中耳。”
  袁术不置可否。又问道:“曹吕二家,皆有盟约,如何得利?”
  别驾韩胤,亦进言道:“卑下,窃以为。吕布初领徐州,民心未附,军心不定。急切发兵,恐难速决。王太师,何其急也。”
  闻‘何其急也’。袁术遂问道:“‘非急太师,乃急将军’。此言何意?”
  群臣噤声,皆不得而知。
  袁术这便看向主簿阎象。
  阎象答曰:“卑下以为。吕布之急,乃因陶谦未死。”
  “哦?”饶是四世三公袁公路,亦不由惊呼出声。略作思量,这便醒悟:“假某之手,而杀陶恭祖。”
  “正是。”阎象从容下拜,举重若轻。
  殿中众人,这才纷纷醒悟。此乃“借刀杀人”之计也。陶恭祖之所以久病缠身,卧榻不起。正因屡受淮南,兵临城下,惊怖成疾。如今,早已成惊弓之鸟,稍有风吹草动,必难逃一死。
  吕布受三让之礼。又岂能,逼陶恭祖太甚。然陶恭祖一日不死,徐州一日难以归心。且王太师既已下令,此战不可避免。吕布为求万无一失,唯早日坐稳徐州大位。迟恐不及。
  此便是“非急太师,乃急将军”之深意。
  群臣感慨之余。如长史杨弘,别驾韩胤,又起嫉妒之心。阎象才高智深,我辈远不及也。
  袁术轻轻颔首:“主簿,言之有理。”
  长史杨弘,急忙进言:“陈宫设谋,假两军对垒,交割城米。亦有杀陶恭祖之意也。”
  群臣交头接耳,各自嗟叹。陈公台,果足智多谋,非常人也。若非王太师,急令攻曹。张邈不得已,道破天机。我辈仍蒙在鼓里。
  为人臣者,须知过犹不及,适可而止。
  长史杨弘,急于献媚。将阎象未言之言,脱口说出。我辈才疏学浅,技不如人,便也罢了。累及四世三公袁公路,被陈公台亦算计其中。岂非令袁公路难堪?
  见袁术面色不虞。正洋洋得意,长史杨弘,急忙收敛。这才幡然醒悟,言多必失,追悔莫及。
  “为今之计,该当何为?”袁术强压心头怒气,居高下问。
  殿中百官,皆窥主簿阎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