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8/2006

  暗窥彭城相王盖,陈宫试言道:“王相,以为如何?”
  “敢问军师。太师知否?”王盖乃王允长子,焉不知老父性情。
  陈宫如实答曰:“未可知也。”
第250章
道义当先
  此话,亦真亦假。
  以陈宫之谋,必早已窥破,王太师当不知晓。然亦如其所言。亦未从王太师本人口中确切得知,是否知晓。
  彭城相王盖,一时无言。
  下邳相王宏,适时进言:“元启当知,甄都上公之争,乃至朝政日非。曹氏更出宦官之后。父子擅权,‘欲劫少主,危刘氏’之心,昭然若揭。今,政令不出三台。百官棋峙,朝野分立。天下幅裂,无有共主。危在旦夕之间也。”
  东海相士孙瑞,亦劝道:“曹氏父子,皆非纯臣。闻,曹太保,重金以馈吕夫人。欲以曹氏女,妻天子。曹氏若为外戚,恐起桓、灵之祸也。”
  “竟有此事。”王盖果然动容。
  吕夫人,便是天子食母吕贵。时,御史中丞荀彧上疏,求策封董侯食母吕贵为君,以全天子孝行。因是荀彧上疏,故两党默契。于是天子诏命,策封食母吕贵为“平氏君”。
  御史中丞荀彧,乃出卫将军曹操幕府。换言之,平氏封君,本出曹氏父子之意。先行示好,再重金笼络。平氏君吕贵,如何能不投桃报李,代进谗言。
  所谓“近水楼台”。天子尚年幼。远不及元服。然只需循序渐进,终有达成之日。那时,纵曹太保寿终正寝,曹孟德年富力盛,又居卫将军高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为外戚大将军,水到渠成。
  待天子元服。王太师,虽远未称老。却难敌曹孟德,外戚之势。王太师一人失势,王党满盘皆输。二次党锢之祸,荼毒之烈,士人血犹未干。如何能,引颈受戮。累及家门。
  见机已到。军师中郎将陈宫,言道:“太师乃纯臣。辅佐天子,当可中兴。若假手于奸佞,汉室危矣。王相岂不闻,‘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乎?”
  言下之意,先奉君,再敬父。先为人臣,后为人子。即便明知王允不欲,然为天下计,亦不得不为。
  “闻军师之言,茅塞顿开。”彭城相王盖,这便下定决心:“愿遵号令。”
  “我等,愿遵号令。”余下三国相,异口同声。
  “善。”陈宫这便告知以机密:“十日后,将军传檄天下,讨伐曹贼。诸位且依令行事。”
  “喏。”众人这便定计。
  徐州四国一郡。四国相,若不能为吕布所用。吕奉先,已未战先败。二百万斛米,虽可解一时之需。却不足以久持。争端一旦开启,如何收场,绝非一方所能定也。为长久计,陈宫需集全州之力,与曹操,一较高下。故四国相,不可缺一。
  四国郡兵,多不堪大用。然充作辅兵,据险自守,互通有无。护粮道,亦绰绰有余。吕布所倚仗,必是麾下八健将,并营中一万精骑,一万精卒,数千陈国弩士。
  于陈宫而言,只需三千铁骑,来去如风。纵横关东,足可破十倍之敌。
  送走四国相,陈宫与吕布相见:“此战,当起诸军并进,侵掠如火之势也。”
  “计将安出?”雄踞一州,吕布豪气干云。视兖州曹军,如土鸡瓦犬,不值一提。
  陈宫语出惊人:“将兵入陈。”
  “何不直趋甄都。”吕布不解。
  陈宫笑道:“‘用兵之道,示之以柔而迎之以刚,示之以弱而乘之以强,为之以歙而应之以张,将欲西而示之以东’。”
  “欲西而示东。”吕布似有所悟。
  陈宫为其解惑:“陈王宠并陈国相,皆为刺客所害。将军可知,刺客何来?”
  “乃袁术遣人刺之。”此事关东人尽皆知,吕布焉能不知。
  “刺客何人?”
  “前徐州骑都尉,张闿是也。”吕布脱口而出。
  “然也。”陈宫击掌,便有人捧匣入内。
  开匣视之,正是张闿首级。
  那日,张闿首级被雷薄、陈兰借去,以惑广陵太守赵昱。起轻敌之心。后被陈宫所得,命人硝制装匣,存以备用。
  吕布这便心领神会:“大仇得报。”
  “然也。”陈宫言道:“将军当遣使,送张闿首级入陈王宫。呈于陈王妃,并世子座前。陈王宠有勇善射,陈相‘(骆)俊厉威武’。‘保疆境,贼不敢犯。养济百姓,灾害不生,岁获丰稔’。凡民生子,毋论男女,皆以‘骆’名。明君贤相,百姓思之不忘。知将军,败袁术,报国雠。‘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陈国素为淮泗诸国之首。故曹孟德,遣心腹为相,欲吞为己用。”陈宫一声冷笑:“陈国若乱,豫州四国必起骚动,乃至关东摇荡。那时,将军再诸军并进,如火相侵。可一战而胜矣。”
  “善。”吕布虎目,一闪利芒。
  天下大势,道义当先。
  若起兵,只为攻曹。乃挟私报怨也。更何况,曹氏父子,皆身居高位。无故出兵,是为以下犯上,卑而谋尊也。然携贼人首级,将兵入陈。攻无道而伐不义,义薄云天也。
  得陈宫,吕奉先,如虎添翼。
  事不宜迟。吕布这便遣主簿张邈,出使陈国。
  不料车驾刚出,便有淮南使者入城。
  陈宫笑道:“必来问罪也。”
  “不见。”吕布岂能自讨没趣。
  “且慢。”陈宫细问情由:“使者何人。”
  “乃合肥侯相,八厨之胡毋班。”属吏答曰。
  陈宫眼中,精光一闪:“淮南亦有高材。”
  吕布遂问:“所为何来?”
  陈宫笑答:“欲谋江夏也。”
  “不为广陵乎?”其中关窍,吕布如何能知。
  “蜀冈雄邑,汤池金城。又得元龙,允文允武。袁术断难取之。故遣使问罪,以惑刘景升也。”
  一言蔽之。假戏真做,两国交恶。坐实袁术与吕布,二家冲突,化友为敌。待吕布北伐,袁术兴兵报仇,欲再夺广陵,亦是情理之中。
  而后趁其不备,突施冷箭。二袁合兵,奇袭江夏。
  刘景升若自顾不暇。曹吕之争,置身事外。于吕布而言,利大于弊。
  悉知详情。吕布这才大而化之。命馆舍好生相待。
  陈宫乘夜来访。
  “孟卓何在?”见是陈宫,胡毋班脱口相问。
  “主簿出使未归,故将军遣我来见。”陈宫笑容不减。
第251章
重归于好
  “原来如此。”胡毋班,心中暗暗叫苦。不比“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陈公台,“刚直壮烈”,足智多谋。谓“智者千虑”,“言多必失”。此番来意,恐为其所窥也。
  共入舍中,宾主落座。
  胡毋班,正不知该如何开口。不料,陈公台,忽振衣起身。趋步堂前,肃容下拜。
  “长史何故,行此大礼。”胡毋班,急忙离席避让。
  待亲手扶起,只见陈宫仰面泪流,愧色难当,不能自已。
  “长史,何以至此,何以至此。”胡毋班,位列八厨。“厨者,言能以财救人也”。便是谓“仗义疏财,扶危济困”者也。如何能见陈宫,以泪洗面。
  陈宫涕泗答曰:“徐州‘旦夕之危,倒悬之急’,皆因我而起。”
  “这……”胡毋班,大惊失色。吕布既全广陵,又得二百万斛米。更假胜战之威,稳坐州牧大位。一石数鸟,临门三喜。何来危急?
  “国相有所不知。”陈宫这便将徐州隐秘,娓娓道来:“陈元龙,大忠似奸。自(吕)将军受让徐州,陈元龙便‘前恭而后倨’,‘口是而心非’。曾遣属吏陈矫,数次入甄。与朝中公卿,多有往来。”
  陈矫,字季弼,广陵东阳人。本姓刘,因过继于母族而改姓陈。早年避乱江东,今被广陵太守陈登,聘为功曹。
  “竟有此事。”胡毋班,将信将疑。
  “陈元龙其人,才智居我之上。先前所谋,皆被其窥破。于是趁我等不备,火攻破阵。‘为山九仞,功亏一篑’。你我二家,‘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今,祸起萧墙,盟约无存。恐为曹贼,分兵而破也。”陈公台,声泪俱下。悔不当初。
  “哦……”胡毋班,又信多半。若陈元龙,果真心向曹氏父子。知吕布与袁术,暗中结盟。必绞尽脑汁,行离间毒计。以求,分化瓦解,各个击破。
  然,终归口说无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