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79/2006

  太师自诩为汉室纯臣。知天子被掠,生死未卜,岂能不尽人臣之事。纵刀山火海,亦赴汤蹈火,在所不辞。携盖海来追,乃是必然。且关东局势,陈宫为徐州谋主,焉能不知。无非是直驱虎牢关,需与司州牧黄琬,平分大功。
  私心作祟,铤而走险。功亏一篑。
  事已至此。多说无益。为今之计,该当何为。陈宫脑筋急转,终有所得:“卑下窃以为,西行上洛,亦是天子所欲也。”言下之意,只需天子金口玉言。诏曰,西行乃出本意,未受人裹挟。如此,眼前困局,迎刃而解。
  太师不置可否。却看吕布:“奉先以为如何。”
  “卑下,实无异议。”吕布抱拳作答。
  “如此,且回。待来日,觐见天子。自有定论。”太师言道。
  “喏。”二人这便起身告退。
  出别院,琴音又起。陈宫驻足聆听,正是古曲《雉朝飞》。
  《雉朝飞》,相传乃战国时,齐国处士牧犊子所作。牧犊子,年老而无妻,出薪于野,见雉鸟双飞,触景生情,意动心悲,自叹命途多舛,遂寄情于丝桐。歌曰:“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飞於山阿,我独伤兮未有室,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太师,年不及花甲,家中妻子皆全。所谓“无妻”,乃指“无知音”也。与程昱窥听荀彧所奏《高山流水》,异曲同工。
  吕布、陈宫,这便回舍不提。
  翌日,天光大亮。
  忽听舍外金戈之声。吕布披甲而出。正见一人,擐甲入内。
  “曹孟德。”
  “吕奉先。”
  四目相对,杀心四起。吕布便要捉刀上前,斩于阙下。不料曹孟德一声令下。盖海舰上弓弩手尽出。连弩并举,将馆舍团团围住。
  “曹贼!”吕布怒不可遏。
  “匹夫!”曹操面露狰狞。
  “明公且慢。”
  “将军勿动。”
  荀彧,陈宫,不分先后,赶至二人身侧。
  “天子诏卫将军,镇东将军,觐见。”不知何时,黄门令左丰亦至。
  “喏。”吕布收刀,曹操收手。
  吕布窃问:“何以至此。”
  陈宫一声慨叹:“太师,权宜之计也。”
  吕布这才醒悟:“莫非,太师先至,乃为(等)候曹贼父子。”
  “然也。”惊见利箭环绕,陈宫悔不当初。此时方知,昨夜太师言语之深意。卑不谋尊。某,图谋也。若一心为公,必大利社稷。直驱虎牢,遁入雄关,乃是上上之策。若行此道,则心怀大义,公私分明。然折向敖仓,为一己之私,不惜裹挟天子,博取功名利禄。假公济私,假仁假义。非人臣之道。
  此乃,社稷是贼臣也。
  “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一言蔽之:“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权臣,贼臣,一线之隔。且看是以君为先,还是以己为先。
  然陈宫,亦暗自生疑:莫非,太师当真欲杀我二人,以谢天下乎?
  且不说,党争之祸未解。太师当知。曹氏父子,绝非纯臣。岂能自毁长城,自断臂膀?坐视曹氏父子,擅权欺君。
  陈宫百思不解,一时心乱如麻。
  话说,董侯亦是云山雾罩,不知所以。太师何意?
  眼看胜券在握,何以行缓兵之计。乃至曹孟德,携兵追来,扳回一局。
  坐视,功亏一篑。
  盖海船上兵卒并曹党,见曹孟德抵达,自当归心,听命行事。若昨夜登船,今日已入洛阳矣。
  “臣,曹操。叩见陛下。”
  “臣,吕布。叩见陛下。”
  董侯闻声回神:“二位将军免礼,赐座。”
  二人皆披甲。黄门令左丰,遂命人搬来胡床。
  天子座前左右首席,正是太师王允,并太傅杨彪。
  气氛一时凝滞。董侯遂问计王允:“太师……”
  “陛下。”王允一夜未眠,然精神依旧。
  “为今之计,该当何为?”天子试问。
  “陛下少安。”王允已有定计:“宜当先移驾盖海。”
  “这……”天子不解其意。话说,盖海乃卫将军曹孟德座舰。若登盖海,不啻重入虎口。且王侯公卿,皆在船上。众目睽睽,如何遮掩。
  王允奏曰:“陛下毋虑。是非曲直,自有公议。”
  “也好。”窥曹孟德,正襟危坐。天子亦知,事不可为。这便移驾出馆,车入敖仓港。
  吕布、陈宫,亦伴驾同行。
  “叩见陛下。”群臣列队甲板相迎。
  “众卿免礼。”见群臣皆在,天子亦稍得心安。
  移驾盖海正殿,君臣落座。
  太师持芴先奏:“乞陛下,诏太仆一见。”
  “召太仆。”天子依计行事。
  “喏。”黄门令左丰躬身领命。
  少顷,不其侯伏完,被虎贲郎押入殿中。
  仰见天子,如假包换。伏完一时,心如死灰:“罪臣,叩见陛下。”
第279章
明君不臣
  天子,遂看王允。
  王太师代天子问:“太仆,挟天子至此。受何人指使。”
  “乃出卑下,无人指使。”伏完如实作答。
  “镇东将军,为同谋否。”太师又问。
  “然也。”伏完不敢隐瞒,且事已至此,亦不愿延祸他人:“乃从卑下也。”
  “镇东将军,何所言。”太师又问吕布。
  见陈宫无言相赠。吕布抱拳答曰:“如太仆所言。”
  “太仆、镇东将军,皆出公府。太师岂能独善其身。”说话之人,正是曹太保。
  见太保入殿,一众曹党,士气大振。唯恐老父有失,卫将军曹孟德,离席搀扶。
  “老臣,叩见陛下。”曹太保急血攻心,昏死一日夜。如今强撑病体,赶来觐见。便为置王党于死地。
  “臣以无能,机事不密。”伏完冷笑:“若出太师所谋,陛下早已入洛。太保无命矣。”
  “太仆慎言。”正是曹嵩心腹,少府樊陵。
  见殿中公卿,各执一词。董侯渐得心安。二党相争,天子得利。无论王曹二党,谁人胜出。必一统朝野。文武百官,皆为其党羽。众口铄金,指鹿为马,天子危矣。话说,今若入洛阳。王党大胜,与董侯而言,亦非社稷之福。再深思,此番结局,当真吉人天相,天命所归。冥冥之中,自有定数。
  且如太仆伏完所言。
  若偷天换日之计,乃出王允。太师又何必,率众来追。并设缓兵之计,以待卫将军曹孟德,率军抵达。一举扭转乾坤。令曹党,化险为夷。时,曹嵩呕血昏迷,曹党群龙无首,人心惶惶之时。太师一言九鼎,不必强为,只需从壁上观。不出三日,天子上洛,胜负已分。
  何来,今日当殿问罪。
  所谓“见好既收”,又说“难得糊涂”。天子,又岂能重责王允。令曹党势大。反之亦然。
  天子正欲乾坤独断。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将一场上已政变,不了了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79/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