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81/2006

  有陈公台,为其谋划江山。吕奉先,渐除匹夫之名。位列六雄,实至名归。
  正如王允暴毙,吕布除桎(梏)。此乃,朝廷控制力削弱之必然。关东群雄,如青州牧刘岱、豫州牧丁原、荆州牧刘表、乃至司州牧黄琬,渐不尊号令。
  待王太师入土为安。曹太保与世长辞。
  不出意外。便是曹吕大战之始。
  世人皆拭目以待。
  蓟国北港。
  左右国相、幕府三丞,并蓟国文武百官,肃容列队,迎太师柩车下船。
  以国礼,葬于蓟北王陵。礼毕,入宫觐见王太后,王后。稍后,诸子、门下,于墓旁结庐守孝。太师发妻,入凤梧馆安身。王氏一门,举家礼遇。
  书传丰州,摩揭陀国,华氏城,香花宫。
  安贵妃,泪如雨下。
  蓟王柔声宽慰,亦不胜唏嘘。
  丰州诸事皆毕。若非希俄斯姐妹,余毒未尽。蓟王早归心似箭。
  眼看关东大乱在即。唯恐社稷有失。蓟王遂传王命,择日班师。
  返回蓟国。
第281章
匡救弥缝
  华氏城,环城港,国王长堤。
  三足金乌船宫。
  后殿二重,蓟王寝宫浴室。琉璃画壁环抱,温汤氤氲,碧空如洗。
  暗门开启,内外通连。一壁之隔,内中浴室,外为泳池。自身染梦魇,千里求援。蓟王行生命礼赞,为希俄斯姐妹,解毒疗伤。蓟王麒麟圣体,一角戴肉。礼赞七日,药到病除。又效新妇蜜月之期,密集受孕足月。行固本培元,永绝后患。
  希俄斯十四姐妹,并高等女祭司艾蕾蒂娅,及血沙蝎母星昴·赛拉娅。无一例外。日夜陪侍蓟王身侧,磨砻浸灌,挹彼注兹。日渐融入狮群。
  话说,幸得秦后,马贵妃等人随船伴驾。蓟王《起居注》,事无巨细,无一疏漏错误。云霞姬贞绢自备,巾巾斑驳血染,皆为铁证如山。毕竟伴驾多年,《蓟宫仪》深入人心。如希俄斯姐妹,毕竟西女。不通汉仪。若草草了之,书录存疑,必殃及身后。牵连子嗣。七日礼赞前。马贵妃已命船宫侍医,先录诊籍。又为众姐妹,专制侍寝诸器。这才万无一失。
  循例,作为西女国中娇女。众姐妹,皆得美人封号。又因受封于香花宫,故得号“香花美人”。女王孪生姐妹,红海女主人星昴·赛拉娅,得封王妃。称“香花宫主”。
  众人名籍、书注、连同贞绢诸器。皆六百里呈送回国。得王太后过目,再交由公孙王后,录入宫籍。待上陵礼祭,庙见成妇,纳入蓟王家门。
  蓟王宫,一里之回,七重错落。五宫十六殿:王后凤凰殿,秦后椒风殿,甘后发越殿,七贵妃安处殿,宋贵妃昭阳殿,慧贵妃常宁殿,马贵妃蕙草殿,安贵妃无极殿,华贵妃茝若殿,甯贵妃金华殿,另有少府披香殿、西宫增成殿、东宫鸳鸯殿、飞翔殿,蓟王合欢殿。并中宫灵辉大殿。
  除蓟王宫外,另有船宫、陵宫、碣石宫等,诸离宫。
  年初,王太后家书告知。易县甘泉宫已筑毕。
  史上甘泉宫,本秦国林光宫(或说云阳宫),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改建为甘泉宫。武帝时扩建。《三辅黄图》引《关辅记》:“林光宫,一曰甘泉宫,秦所造,在今池阳县西北甘泉山。宫以山为名,宫周匝十余里。汉武帝建元中增广之,周十九里,去长安三百里。”晋《关中记》:“周回十九里一百二十步,有宫十二,台十一。”唐《括地志》:“宫殿楼观略与建章相比,百宫皆有邸舍。”
  蓟王乃仿照武帝时甘泉宫所建。“周回十九里”,“有宫十二,台十一”。
  专为纳阿斗母子。
  甘泉三卿,卫尉、太仆,乃由何苗、赵忠充任。甘泉少府一职,大位空悬,虚席以待。此职虽位高,却无实权。只理甘泉宫事。然麟子阿斗,非同小可。若蓟王有意扶立为帝,今日甘泉三卿,便是明日汉帝三公。如何择选,皆在蓟王一念之间。
  于是乎,甘泉少府一职,遂成蓟国风向标。蓟王若择海内高士充任,其用意不言自喻。若久行空置,亦或是择名不副实,徒有虚名之辈充数。又另当别论。
  甘后远在蓟国,虽未置一语。然却由秦后枕边耳语。
  阿斗今为鲁王。待元服,当归国就藩。然封国孤悬关东。若那时,天下仍不能一统。王太后必不愿麟子,孤身涉险。
  蓟王需早做打算。
  话说,蓟王爵位,当传于嫡长子刘封无疑。诸王子皆分封海外。麟子阿斗,却需例外。毕竟,以襁褓之身,续接先帝与蓟王,汉室与宗亲,亲疏之别。
  于宗法而言。蓟王若不篡汉自立。麟子阿斗,乃最佳称帝之选。
  如此,蓟王便可尊“(太上)皇”。总领朝政。待麟子元服,蓟王或还政,阿斗或禅位。父子之间,不出汉室宗门。
  悠悠二十载。群雄落幕,天下早定。谁人为帝,谁人称王。已不出蓟王家门。
  谓“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麟子阿斗,天降流火,麒麟送子。为何皇后,十月怀胎,应运而生。乃先帝遗腹。又种出蓟王。今蓟王纳甘后,收麟子阿斗入家门。于宗法而言。麟子乃“先帝遗孤,蓟王继子”。与生俱来,拥有弥合『今汉』与『季汉』之鸿沟,缝合新旧时代之关窍:“纠合诸侯,而谋其不协,弥缝其阙,而匡救其灾。”
  麟子阿斗之重要,不言自喻。
  时至今日,河北高士方知。向来尚简。大杀奢靡之蓟王刘备,何以大动干戈,不惜工本。督造甘泉宫。
  蓟王,光融天下,和光同尘。人君南面之术,日臻化境。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此‘君人南面之术’也。”便是老子所言,“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之真谛。墨子亦说:“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逸于治官。”
  《吕氏春秋》亦有:“有道之主以不知为道,以奈何为宝。”故“贤主劳于求人,逸于治事”。
  以及《荀子·大略》:“主道知人,臣道知事。”
  少时,刘备一金知人心。时四友之耿雍便叹服:刘备善识人,我不及也。待长成,巡游天下,凡有所出,必有所中。故世有传言,麒麟善识英辨宝。譬如“凤凰不落无宝之地”。
  今为人父。谓“知子莫若父”。蓟王焉不知麟子乎。
  大而化之。自蓟王少复祖爵,并土为王,又重拾(中山靖王)宗庙。直至纳麟子入家门。不知不觉,造化弄人。蓟王已窥得帝王门径。距九五之尊,不过一步之遥。
  无功不侯,非刘不王。
  汉家天下,汉室来继。
  足月临幸,潜移默化。珠胎暗结,生机萌发。虽还未显怀。料想,天之娇女。希俄斯姐妹,多已有身孕。纵然国事为重,蓟王亦不欲众姐妹,乘风破浪,舟行海上。
  此番就国,当悉数携归。
  安抚好安贵妃。蓟王遂入汤池,与众姐妹相见。
第282章
兼收并蓄
  “拜见夫君。”见刘备入池。众美齐来迎接。
  丰州四季无霜,气候湿热。便是汉人春衫亦难披身。即便,处阴休影,处静息迹,亦需一日数浴。仿照后世游艇泳池,蓟王遂命将作寺改造寝宫浴室。内外通连,譬如泮水环抱寝宫。蓟王寝宫,位于后殿一重之上。如何于一重顶上,开辟泮池。将作寺督造蓟王宫时,便有诸技积累。
  最简易之法,类修造船身。埋舟为池,革囊包裹。自不会漏水。
  然待陨琉璃烧造工艺大成。取淡蓝色陨琉璃,石膏建模,一体烧造。与船身锲合。辅以赤金托盘,完美定型。一盆碧汤,海天一色。更衬池中美人,玉色琉璃。
  船宫侍医长义媮言。珠胎暗结,初虽无脉象可证,然多有异状。譬如,“宫热外发”、“癸绝乳凸”,“慵懒嗜睡”、“喜怒无常”,诸如此类。
  尤其,天癸迟迟不至,月事三旬而不见。又无隐疾之症。多可判定。
  船宫侍医长义媮,祖上乃前汉河东“酷吏”义纵。“(义)纵有姊(义)姁(xū),以医幸王太后”。义姁,又名“妁”。乃前汉时,著名宫廷女医,号“女中扁鹊”。华国老,借此字,名长女华妁。足证义姁,医术高明。
  “姁媮”一词,谓“和悦娇媚貌”。今汉·傅毅《舞赋》有:“姣服极丽,姁媮致态。”之句。
  船宫侍医长,义媮。自幼传承家门,岐黄之术。总角之年,入太医院,得华国老真传。年十五,出为船宫侍医长,秩四百石。话说。茝若殿华贵妃,自嫁入蓟王家,改仕少府尚药监,掌御药,称御医令。宫中医事,皆为其掌管。麾下有“御医丞”,各宫“侍医长”、“药长”等女官。
  金乌船宫,属离宫建制。自长御至宫婢,女官齐备。伴驾西行,义媮携船宫侍医并船宫九译令,收集整理丰州王宫典藏良方,编撰成书:《南州本草》。已交由太医寺,对症下药,已证疗效。尤其针对南州风土气候,所罹患之特有顽疾。《南州本草》,皆有书录。堪称丰州蓟人,救命良方。
  蓟王甚喜。加披香博士,以嘉许。
  “美人免礼。”蓟王喜怒不形于色。王太师之事,船宫上下,除寥寥数人外,尚无人知晓。
  红海女主人,西女王孪生姐妹,星昴·赛拉娅,今为香花宫主,称“赛拉娅王妃”。七日礼赞,千呼万唤。最后一日揭面。绝色姿容,不可方物。深得蓟王宠溺。
  西女国高等女祭司,艾蕾蒂娅。位列香花美人之首。时,希俄斯十四姐妹,接连病发入魇。唯独艾蕾蒂娅,神志清醒。然为主持七日礼赞,献身座前。七日之初,蓟王与星昴·赛拉娅,行最后礼赞之前。高等女祭司需为先导。此亦是,终极大典之献祭。
  《左传》:“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礼记》亦有:“礼有五经,莫重于祭”。
  西陆亦不例外。
  据说,古典时代,全希腊,已知宗教节日便超过三百个,分布于希腊全境二百五十个地域,祭祀超过四百位神祇。例如,雅典一年有一百四十四个节日,雅典人每年至少有一百二十天,置身于名目繁多的宗教节日之中。
  譬如,向太阳神阿波罗献牛,向酒神狄俄尼索斯献果品,向月神阿尔忒弥斯献处女。
  通常而言。“活人祭”,一般少有生还者。但亦有少数幸运儿。如献给海怪的埃塞俄比亚(Ethiopia)公主,安德洛墨达(Andromeda),被英雄佩耳塞斯(Perseus)所救,并娶为妻。
  献祭仪轨,因地制宜,因神化育。各地风俗,多种多样,不一而足。
  然仪式中,多有血洒祭坛(Haimassein)。以鲜血飞溅,对所祭之神,表达敬意。
  如前所言。月神阿尔忒弥斯,需献祭处女。于是血洒祭坛,必是处子之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8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