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0/2006

  “变从何来?”陈琳必有此问。
  “曹吕相争,二袁相斗。”许子远,已窥破天机。
  “愿闻其详。”陈琳求问。
  “待曹嵩病亡,曹吕必有一战。二袁所求,并不相同。袁绍欲割据江东,然袁术却欲灭尽群雄。战乱一起,非人力可止息。彼时,天时地利人和,三才齐聚。主公,传檄天下,叔侄三人,肉袒牵羊,负荆请罪,唯恐不及也。”
  “关东,将有大乱。”陈琳一语中的。
  “然也。”许子远,少时与曹袁,皆为至交。论知群雄之深,许子远当仁不让:“此,亦是时势使然。”
  陈琳追问:“时势何如?”
  许子远慨叹:“我主虎踞河北,兼督五州,有民二千万,披甲百万。河南群雄,若不能一统叔侄三分之地,必为我主,所破也。”
  “原来如此。”陈琳信服。
  本以为,天下胜负既定。洋洋得意间,许子远,忽生惊悸。
  美酒沾唇,悬而未尽。
  “子远,何故失语?”陈琳满饮求问。
  “却不知,变数何来。”许子远苦思不解。仰头将美酒下咽。
  西宫,增成殿。
  蓟王回宫,拜见三王太后。
  “待诸事毕。王上,宜当聘纳赵大家入宫。”二王太后笑道。赵大家,便是前中书令赵娥。年前,如期致仕。奈何蓟王,远征未归。今既已就藩,婚事不可再推。尤其,婚姻大事,断不可儿戏。
  “喏。”蓟王亦不推脱。先前早已约定,岂能背信弃义。再者说来。赵娥与蓟王,英雄相契。女中豪杰,当入我家门。聚拢人望家风,于家国兼大有裨益。
  “王上诸多继子(女),亦需善待。”三王太后言道。
  蓟王继子颇多。如许女、张鲁兄弟、邓芝、及庞淯。义亲亦亲。蓟王当视如己出。
  “喏。”
  见机已到,王太后言道:“我儿,择何女为媵(从)?”
第295章
金台玉楼
  循例。当择仙门女仙,为媵从。
  自蓟王归国,诸事众多,分身乏术。蓟王实言道:“尚未虑及。”
  王太后又道:“年初,西王母遣使。言,欲求一地,造金台玉楼。遣门下弟子,以供‘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为民祈福。”
  王太后已知,仙门亦可受孕。更加蓟王,似身证东王父。故对西王母,信赖有加。
  “王母欲求何处。”蓟王遂问。
  所谓“金台玉楼”,乃指西王母所居昆仑宫,天墉城上,“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合称“五城十二楼”。
  “正是靖陵。”王太后答曰。
  “西陵司金。”蓟王这便醒悟。
  纵横七里靖王陵。既是王陵,又是陵邑。邑中所居,皆是守陵人。世代守护凤凰山内,中山靖王陵。有北渚司寒馆、九津司炎馆,分据南北。故西王母欲造金台玉楼,西陵司金馆,相配。
  千里蓟国渠,四通八达。枝津沟渠,纵横交错,连通蓟国,五百城港。自靖陵登船,半日可达南港。故于西王母而言,毋需索取寸土寸金之临乡城,大兴土木。蓟国西境足矣。
  且于靖陵令赵商,及治下百姓而言。若能在城中修筑奇观,则有百利而无一害。蓟国五百城港,无不繁华鼎盛,累玉积金。然能脱颖而出,名闻天下。除名士,当属奇观。君不见,楼桑八景助蓟国商都,名扬四海。
  知蓟王善待佛门僧众。恐佛门大兴,扰乱蓟人信奉。西王母求立金台玉楼,亦为防微杜渐。
  “我儿,以为如何。”王太后笑问。
  “可。”蓟王轻轻颔:“毋需王母破费。当由将作寺修造。”
  “善。”王太后亦如此想。
  母子相见。总有舔犊深情,言之不尽。出增成殿,蓟王移驾回宫。
  一里之回,九重错落之蓟王宫。
  除大殿十六。另有“堂”、“馆”、“观”、“厅”、“楼”、“阁”、“苑”、“轩”等,各式建筑,不一而足。千余宫人,进出有度,各自安居。
  谓“萧规曹随”。蓟国万石国老,王城九重宫殿,皆因二宫太皇,金口玉言,增秩添仪。蓟王就国,早晚问安。二宫太皇,感同身受。于是,再出口谕,命蓟王增修王城至九重。
  蓟王敢不从命。将作寺,奉命入宫。七重错落蓟王城,再兴土木。
  首当其冲。蓟王将丽珠、乌莲二妃,及漠北六氏美人寝宫蕊珠馆,增筑为蕊珠殿。为王宫十七殿。龟兹白贵妃,并西域五十五妃所居纷芳馆,增筑为纷芳殿。为王宫十八殿。另造棠棃殿,为何贵妃所居,为王宫十九殿。新造灵波殿,为赵(娥)贵妃所居,乃王宫二十殿。另有二宫太皇所居,皇英殿,乃二十一殿。
  除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观外。另造:钟阙观、鳷鹊观、封峦观、露寒观、天梯观、瑶台观、温德观。
  妃嫔栖身之“馆”,除北宫易迁、灵辉殿登真,诸馆外。亦新造迎风、珠樱、七海、相思,四馆。
  另筑:迎仙台、泰畴坛、紫云坛、万神坛。观天阁女仙值守,用于接引女仙,祭祀“皇天上帝”、“名山大川”、“四方之神”。
  多用几何纹铺地砖、龙凤纹空心砖、及饕餮纹半瓦当。另有文字瓦当,“长生未央”、“延年益寿”、“长生无极”、“千秋万岁”,不一而足。
  蓟王宫殿。纵然,制非常模。将作寺,亦早有准备。各式模组,分门别类,皆有囤积。随取随用,进度飞快。待造毕,云霞卫,迁居迎风馆。希俄斯姐妹,迁入七海馆。函园姬,迁入相思馆。珠樱馆,暂且空置。已备添人进口。
  自王都扩建毕。纵横九十街衢。一里之回蓟王宫,越发显小。然王城既定,外扩不易。唯向高处延伸。正因如此,二宫太皇所言,蓟王并未婉拒。
  赵娥致仕后,并未出宫。暂居南宫凤梧馆。行走禁中,往来增成、凤凰等殿。助三王太后,蓟王三后,协理宫事。
  婚期无出意外,当择在九九重阳,姻亲相聚之期。那时,王宫增筑已毕,万事俱备。数月可期。
  经年未见,国中奇观先后筑成。
  时临渝令袁霸上疏。求重筑碣石宫,并筑碣石港。将作寺能工巧匠,多年修造。碣石宫下碣石港,亦先后筑毕。
  临渝令袁霸,筑城有功,加封光禄大夫。升秩,比二千石。
  西游甘泉宫,东游碣石宫。难得北国春末夏初,千里风光迤逦,气候宜人。不知,是否与凿穿千里黄金水路相干。清新海风,竟自渤海湾一路上溯,遍吹蓟国东西国境。直令人心旷神怡。时人风土之说,不可不信。不然,何以南橘北枳。否则,何来孟母三迁。
  碣石宫,本战国时,燕昭王为齐邹衍所建。因地近碣石故名。《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驺衍)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后秦灭六国,始皇东临碣石,驻跸于此。
  待此行归来。金乌船宫,当入北港鸦巢。例行维护。加装清钢龙脊,并新式机关器。船宫与王宫,建制雷同。皆有锐士戍守,属吏、工匠、并宫人常驻。
  船入碣石港。
  蓟王居高远眺。见碣石宫,东西一里,南北二里。矩形布局。垒石作基,版筑成墙,墙基宽丈余,峭壁陡直,台高二十丈。两翼角楼,呈合抱之势,拱卫城中绵延宫殿,气象森严。东宫门御道,正对海中碣石,可顺下碣石港。西宫门御道,与傍海道(碣石道)相通。坂下有宫苑,遍植桃林,“青翠繁密,望之如车盖”。苑中有碣石仓、诸侯邸、桃林传舍,不一而足。
  凡经碣石道上下,皆可入传舍落脚。尤其蓟国三川郡,乃北上塞外之门户。边境长城,亦修筑毕。设水砦:辽关。通行内外。大辽水沿线,悉归横海舰队所辖。并于大辽水出海之辽口,筑成通辽港。
  稍后,高车并扶余,共筑港于南苏水口。今,南苏港,已成北疆中继大港。百货汇聚,市舶要冲。四海船商,万石大舡,可由渤海,经通辽港,逆进大辽水,泊于南苏港。再由千石河船,输往各处枝港。塞北由是繁盛。
  蓟国号九河之地。诸水奔流,皆汇渤海。经由渤海,逆进各“水口”,便可通往蓟国五百城港。
  渤海,便是蓟国内湖。
第296章
碣石观海
  此次出游。蓟王携北天竺诸王同往。
  自随蓟王北上。北天竺诸王,暂居于蓟北离宫。蓟北离宫,乃蓟王刘备为二代王刘封所造。
  位于蓟北县治,足占城中二十一衢。正因面积广阔,唯此宫,可安置诸王。且与临乡王都,相距不远。诸王凡有所求,轻舟快马,半日传达。蓟王必有所应。
  蓟国兼容并蓄,和合之风。北天竺诸王,感同身受。且远离故土,又深谙佛法。“从俗浮沉,与时俯仰”。颇多随遇而安,随性自然。蓟王告知。洛阳王宫,亦将造毕。一年半载,便可迁居。
  彼时,许蓟王同入洛阳。三兴炎汉,亦未可知。
  台下碣石港,千帆竞渡。往来辽东湾,顺下半岛珠链,及东瀛列岛,远至海外荒洲。闻,便是关外草原,亦有东胡豪商,大肆贩购木兰舡。或僦船出海,贩运四海珍货,北国名产。亦或身入蓟商会,贩寄舱券,寄田券,如约获利。民间资本,大量累积。持续为开拓荒洲助力。
  此番班师,蓟王归心似箭。未曾绕行海外荒洲。历经多年,开拓向化。诸城皆规模初具,辖民十万余。船商往来不绝。将洲上特产,贩卖国中,远至四海。获利颇丰。洲中野人,亦纷纷迁居港中。或为客庸,或为仆从。或应征入伍,博取功名利禄。耳濡目染,渐识汉音。乃至带动整个部族,文明程度,迅速提升。
  类比丰州民,夷洲民、澶洲民、珠崖洲民。汉家治下民,积少成多。尤其沿海平原,稻作大成。今又兼有一丈青,海禾之利。与先前,茹毛饮血,刀耕火种,可谓天壤之别。丰衣足食,民心自安。古往今来,无有例外。
  蓟王出征于外。家书朝报,风雨无阻,从未间断。时,右相进言,客籍多迁往丰州,宜当再迁『荒洲民』,入国中客庸。
  所谓荒洲民。便是指海外荒洲上,受雇于汉家城港,粗通汉话,初知汉仪。仰慕汉家文明,愿举家入籍为汉人之洲上部(落)民。便是后世所谓“土著”。然时下称“土著”,却与后世,含义迥异。
  《汉书·张骞传》:“(身毒)其俗土著,与大夏同,而卑湿暑热。”注曰:“土著者,谓有城郭常居,不随畜牧移徙也。”
  有城郭、畜牧。文明程度,不言而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0/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