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7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98/2006

  “当取何地。”文武列席,吕布当堂问计。
  “江淮梅雨将至。曹孟德必假盖海之利。”陈宫早有定计:“‘飞云、盖海,制非常模’。唯游麟、翥凤可当之。故卑下以为,将军宜当取其一,以制盖海。”
  “游麟,乃水衡都尉旗船。飞云,远在河北。”吕布问道:“莫非,公台所指,乃是青州翥凤。”
  “然也。”陈宫眼中,精光一闪:“卑下以为,青州牧刘岱,当可与将军盟也。”
  与刘岱结盟?
  闻此言,堂内遂起骚动。
  谓“远交近攻”,“合纵连横”。青州牧刘岱,扼大河之尾。与兖州牧曹操,同守大河水路。彼此并无间隙,更无仇怨。何以为吕布所用。
  “愿闻其详。”吕布求问。
  陈宫答曰:“时长涂二龙之扬州牧刘繇,为袁术所擒。为退翥凤攻城,袁术置刘繇于釜,欲烹杀之。刘繇深以为耻,欲报私仇之心,关东尽知矣。”
  见众人纷纷点头。陈宫笑道:“曹孟德与袁公路,必阴结盟约。袁术先遗我二百万斛米,又合二袁之力击江夏不胜。亦自以为耻。且荆州军师祭酒祢衡,曾于高会,‘妄说狂言,不避忌讳’。言及二袁事败,乃曹孟德所为。故,袁公路与曹孟德,必生间隙。”
  吕布先思而后问:“曹袁之事,与刘岱何干。”
  “将军,何不遣人,去说刘正礼。”陈宫言道。
  “刘繇?”吕布越发不解。然陈宫足智多谋,所言必有所中。故吕布亦颇多耐心。
  “然也。”陈宫续言道:“将军只需助刘正礼,报怨雪耻,刘正礼必助将军,结盟刘公山。”
  “原来如此。”吕布这便醒悟。
  刘繇与刘岱,毕竟同胞兄弟。得刘繇相助,此事可成。再细思,二刘乃出宗室。先前,与曹氏父子,并不交心。且多心向王太师。今太师殉节,王党四散。兄弟二人,不免心生惶惶。唯恐被曹党清算。若能结吕布为援。壮大声威,曹党亦当投鼠忌器。
  “何人为使。”吕布当机立断。
  “卑下愿往。”正是主簿张邈。今虽贵为一国之相,然仍身兼镇东将军府职。
  “善。”吕布欣然应允。
  本以为,就此定计。岂料陈宫又道:“将军且慢。”
  吕布遂问:“公台何意?”
  “孟卓此去,成败另系一人。”陈宫不慌不忙。
  “何人?”吕布求问。
  “司徒伏完。”陈公台眼中,又闪精光。
  “不其侯。”吕布亦有所悟。
  蓟王宫,易迁馆。
  上元、云华,产后体虚,华室静养。蓟宫幼子哺育,皆是母乳。尤其初乳,必出生母。故幼子,亦置于内室。
  馆中华室,皆有内外之分。各室兼有,功能齐备。虽名华室,实则精舍。
  华室礼品堆积如山。皆是后宫妃嫔所馈。二宫太皇、三王太后、蓟宫三后,皆有馈赠。上元、云华,各有秩俸。衣食无忧,享之不尽。然得蓟王家门善待,亦深以为荣。
  另有侍医宫婢,日夜看护。饮食起居,皆出御膳私厨。墉宫七玉女,更是寸步不离。
  怀胎十月,一朝分娩。为妻则柔,为母则刚。
  夫君刘备,亦日日探视。伉俪情深,与日俱增。都说此心安处是吾乡。上元、云华,虽出西王母门下,然自诞下麟儿。血脉羁绊,早已胜过门派牵连。
  西王母,另遣墉宫九玉女,主持靖陵司金馆。亦是情理之中。换言之,自悉知上元、云华孕身,西王母已有先见。
  且从此以后,门内之事,当少有上元、云华,过问。然凡与蓟国相干,王母必传书告知。
  “夫君。”蓟王入室,上元柔声轻唤。
  “环妃,毋需多礼。”蓟王自坐榻侧。上元名“环”,母凭子贵,升为王妃。故称:“环妃”。
  上元以师门之事相告:“王母已遣司金执事。”
  “执事何人?”蓟王笑问。
  “乃妾四姊,名林,字容真,一号‘南极紫元夫人’,或号‘南极元君’。平帝时,降于阳洛山石室,授‘清虚真人’王褒,《太上宝文》等经三十一卷。”上元答曰。
  “善。”蓟王笑言。
  王母遣四女东来,主持司金馆。足见持重。
第009章
世绳羁绊
  知,紫元夫人,不日当携墉宫九玉女,抵达蓟国。蓟王遂命云台观邸,守邸丞葛玄,极尽礼遇。
  因受国礼。故才有,化外方士云集。争相所献,独门方术,令方技馆,如获至宝。亦助蓟国诸技,一飞冲天。或问,如何礼遇,化外高士。
  无非,“羁绊於世绳,维系於禄位”。
  鸦巢已迁往北港。原址扩建,南港船坞,可造船宫级巨舰。然毋需劳民伤财。蓟王一人所用,三足金乌足以。自三川郡归来,金乌船宫,便入鸦巢维护保养。并加装清钢龙脊,及诸多新式机关器。凡最新技艺,必尽王之所需。而后再自上而下,惠及国人。
  新式银炭高炉,助清钢产量暴增。另有清钢陨琉璃,为王宫专用。先为女卫内甲。今已用于蓟王车驾、马甲,不一而足。刀剑难伤分毫,亦耐斧锤重击。可谓万全之备。为护蓟王周全,蓟国上下,无所不用其极。少时,见金熊胆为张小胖夺食,楼桑宗人竟欲杀人放血。可比时下,蓟人之心。
  比起一河之隔,关东大地,阴谋诡计,乌烟瘴气。北国初夏,乾坤朗朗,碧空万里。“海内士人,云蒸霞蔚,鳞集北都,真千古盛事”。
  蓟王,家国同构,府国并立。河北吏治并军政,各行其道,相向而行。州牧只理政事,及率少许郡兵,维持治安。河北军事防务,悉归辅汉幕府麾下,四辅将军。幽、冀、并、凉,蓟王二弟关羽,三弟张飞,并周泰、徐晃,各守一州。四将堪比封疆大吏。另有辅汉偏将军麴义,裨将军高顺,守大震、大散二关,兼顾雍州并赐支都护府。另有四绥将军,水衡、治粟二都尉,领护四方都护,并江表十港,海内十洲。
  论权重。幕府已不下封国。诚然,就二千万蓟人而言,封国乃三兴之基。
  正因北都日渐名重。故有大儒上疏,请易临乡二字,另择雄名。然却被蓟王否决。蓟王言,“临乡”者,近家也。
  “我滞湓城每自怜,相逢相倚杖头钱。盍簪愁想年穷夜,览镜羞称壮士年。萱草满阶堪寿母,梅花绕屋可名仙。近家何往非安地,又买槃塘对岸船。”
  蓟人来自五湖四海。久居蓟国,乡音难改。王都之名,自有深意,别有乡愁。无论天南地北,举国皆以蓟人为荣。临乡,不是故乡,胜似故乡。话说,若论出处,蓟王祖籍淮泗,安身楼桑,立命临乡。《孟子·尽心上》:“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注曰:“修正其身,以待天命,此所以立命之本也。”
  蓟王于楼桑,修身齐家。又迁临乡,治国以待天命。身证孔孟荀卿之道,不远矣。
  北渚司寒馆。七重顶,明光阁。
  内中长明灯台,百盏枝灯,夜放豪光。指引巨马水路,来往船只。
  时,蓟王立北渚司寒馆,供奉冬神玄冥。又纳协辰夫人黄景华等为媵,伴嫁秦后。
  天下仙门无不震动。更引国中船户,立神主,四时祭拜。
  三殿女仙门下,齐聚北渚司寒。受信众供奉,鼎盛香火。
  上元夫人,蓟王环妃之侍女,宋辟非。乘夜登阁,与一众女仙门相商。
  “夫人遣奴婢来问:赵贵妃媵从者何?”
  便有麻姑仙派,门人答曰:“初选四方玉女:北寒玉女宋联娟,善弹「九气之璈」;东华玉女烟景珠,善击「西盈之钟」;神林玉女贾屈庭,善吹「凤唳之箫」;飞玄玉女鲜于虚,善拊「九合玉节」。”
  “四择其二。”宋辟非不吝称赞:“诸位有劳。”
  “不敢。”众女盈盈下拜。时下有劳,乃“有功”之意。
  甄选女仙媵从,可谓仙门大事。自前中书令赵娥致仕,并迁居南宫凤梧馆,深闺待嫁。三殿女仙,便着手甄选媵从。四方玉女入选,亦是实至名归。玉女,乃仙门侍女。如墉宫玉女,便是王母侍女。其上另有女仙,称“元君”或“夫人”。男仙则称“真人”或“先生”。时下皆有对应。
  “敢问宋师姐,王母所立司金馆,我等可同入否?”便有麻姑仙派门人问道。
  “未可知也。”宋辟非如实作答:“天下仙门皆一家。料想,当如北渚司寒。”
  “善。”众女皆露笑颜。无虑司木馆,王上虽交由麻姑仙派主持,然亦如北渚司寒馆,三殿女仙,皆可入驻,受香火供奉。
  天光三殿女仙,各有持重。分驻靖陵司金、北渚司寒、毋虑司木,另有融氏大巫,执事九津司炎。天下仙门何其多也。青史留名之名女仙,凤毛麟角。然诸夏洞天福地,皆有修仙门人。四方玉女,入选媵从,便等同于入籍天光三殿,乃至荣升观天阁。其利之大,何必多言。
  世绳羁绊,禄位维系。从此以往,天下名女仙,皆不出蓟王家门。
  甚善。
  河东蒲坂。
  蒲坂,古称智邑,曾为五帝之舜帝都城。战国为魏蒲邑。“秦始皇东巡见长坂,故加反”,称曰蒲反县。前汉仍称蒲反县,属河东郡。王莽改名蒲城,今汉改为蒲坂县。仍属河东。
  前扬州牧,领右将军刘繇,立大营于此。
  蒲坂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
  蒲坂之北,大河经龙门山,奔腾而至,蒲坂之南,则为大河中游最大渡口,风陵渡。再往南,则是素有“百二重关”之潼关。由蒲坂至潼关,乃进出关中之桥头堡。故后人有言:“自古天下有事,争雄于河、山之会者,未有不以河东为噤喉者也。”
  先前,刘繇为袁术所擒,后虽得脱,却如丧家之犬。流转关东,苦无立锥之地。得高人指点,逆入关东。说服司州牧黄琬,立大营于河东。二人守望相助,为王党外援。以待天子都洛,传檄天下。关东群雄,群起而攻。灭曹氏父子,如牛刀割鸡。易如反掌也。
  岂料,风云突变,事与愿违。太师壮烈殉节。王党离散。甄都沦为曹氏父子一言堂。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98/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