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1/2006

  更有甚者,袁术心向合肥侯,与关东敌对。与刘表,吕布,外镇群雄,各为其主,迥异。今为甄都权臣,宰汉廷之政。曹孟德据拥大义,必兴兵逐之。于是乎。吕布、袁术,当可暗中结盟于内,联手共御曹操于外。何必做鹬蚌之争,反得利渔翁。
  一言蔽之,吕布灭袁术,于己不利。
  虑及此处,曹操一时无言。
  少顷,这便言道:“速去问计文若。”
  “喏。”程昱领命。
  御史中丞,荀彧官邸。
  程昱马不停蹄,道明来意:“明公言,吕布、刘表,欲击袁术。文若以为如何?”
  “然也。”电光石火,荀彧已窥破天机:“此乃‘反·假道灭虢’之计也。”
  “此计安出?”程昱忙问。
  “江淮梅雨将至,沟渠一夜水满。吕布忧盖海之利,欲引刘公山翥凤以助之。”荀彧语破天机。
  一语惊醒梦中人:“长涂二龙。”刘岱刘繇,兄弟连心。先前,刘繇为袁术所辱,素怀雪耻之心。只需吕布、刘表二家联手,长涂二龙必结四家同盟。如此一来,翥凤顺下淮泗,水到渠成。
  以曹孟德之多疑。盖海必不敢轻出。吕布无患矣。
  倍思前后,程昱叹服:“陈公台,深知明公也。”
  荀彧又言道:“惟恐被淮南所恨,陈公台必白于袁术。”
  程昱信服:“陈公台,反·假道灭虢之计。非为与袁术为敌,乃为乱我军心也。”
  言下之意。唯恐,弄假成真。陈宫必将所谋,择其有利,告知袁术。如此,袁术早有准备是其一。与吕布兵发而不战为其二。翥凤乱入淮泗,乱曹孟德军心乃其三也。
  一石三鸟。陈公台,果然妙计。
  “当如何破之。”程昱求教。
  “仲德少安。”荀彧答曰:“明公自有决断。”
  程昱心领神会。这便原路折返,如实回报。且听曹孟德,如何定夺。
  “好一计,‘反·假道灭虢’。”曹操一声冷笑:“陈公台,必谗言袁术。言,四家共击,乃出甄都敕令,不得不为。”
  “明公,所言极是。”程昱亦想到。否则,袁术当面,吕布如何自圆其说,又如何置身事外。今,王党四散,曹氏专权。关东皆以为,挟天子以令诸侯之势成。敕令既出甄都,必出曹司空授意。无有例外。
  袁术必深信不疑。
  陈公台此计,岂止一石三鸟。更暗藏,离间曹袁之祸心。
  “吕布不死,关东不安。”曹操发自肺腑。
  程昱又问:“为今之计,该当何为?”
  “文若何言。”曹操当有此问。
  “文若言,明公自有决断。”程昱心中一声暗叹。
  曹孟德眼中,精光一闪:“知我者,文若是也。”
  “敢问明公,计将安出?”程昱求教。
  “无他,‘乘伪行诈’耳。”论兵不厌诈,曹孟德又岂,屈居人下。
  “孙子曰:‘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程昱拜服。
  前淮南王宫。江东车骑将军,袁术府邸。
  “哼!”悉知详情,袁术怒不可遏:“曹孟德‘言而不信’,某耻于并列。”言指,二人皆在六雄之列。
  “四面楚歌,此战危矣。”主簿阎象,进言道:“明公当慎之。”
  “主簿可有妙计破之。”袁术居高下问。
  片刻沉思,阎象起身答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
  典出,贾谊《过秦论》:“秦孝公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言下之意,固守淮南,以窥甄都。
  然,“人为刀俎,我为鱼肉”。袁术必不甘心:“群雄入寇,民不聊生。非某所愿。”
  长史杨弘,趁机进言:“何不先攻。”
  “咦?”袁术颇多意外:“先攻何处。”
  杨弘不假所思,脱口答曰:“二路兵分。上攻江夏,下击广陵。”
  “不可。”袁术断然否决:“寿春空虚,正被二刘所乘。”
  长史杨弘亦醒悟。如此用兵,不等大敌当前,已阵脚自乱。
  袁术,苦思无解。又见,殿中百官,皆束手无策。
  这便求问许劭:“许相可有,妙计退敌。”
  阜陵王相许劭,一贯名士风范:“卑下,窃以为。君臣固守,不失良谋。”
  “如此,且依计行事。”袁术面露不悦,却又无计可施。
  “喏。”群臣如临大赦。固守楚都雄城,乃万全之策。吕布虚与委蛇,刘岱孤军深入。刘表又恐荆南被袭,必不敢全力来攻。
  待粮尽,不战自溃。
第013章
四家击袁
  “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
  注曰:“我十倍胜于敌人,是以十对一,可以围之,无令越逸也。”
  换言之,曹孟德需遣十倍于我之大军,方能围困楚都寿春。寿春,城高墙厚,内外环渠,今非昔比,固若金汤。便是盖海舰队,亦断难长驱直入。谓“困兽犹斗”。寿春被围,城中军民必“置之死地而后生”。更有甚者,淮南乃江东门户。若失淮南,长江天堑,为敌我共有。合肥侯固能偏安一隅,然再无力过江,逆袭关东。难有寸进,是其一。天下三分,必令蓟王得利,为其二。待天时地利人和,三才汇聚。万里江山,蓟王传檄可定矣。
  时不我待,岁不我与。叔侄三人,皆知三兴在即,大限将至。故无所不用其极。
  叔侄相争,南北棋峙。淮南、荆襄并汉中,乃兵家必争之地。此三地,从东至西,绵延数千里,犹如常山蛇势。于是乎,“自古天下裂为南北,其得失皆在淮南”。
  谓“临淮通海”。董侯若得此地,可饮马长江,兵锋直指建业,令合肥侯,如鲠在喉,寝食难安。今为袁术窃据,江东之地,悉数保全,且据两淮沃地,屯田养士,北伐中原,围猎河洛,一统关东,指日可待。
  一言蔽之,于叔侄双方而言,淮南皆是必争之地。袁术素骄豪。置身万众瞩目,生死攸关之战略要冲。背水弄险,于存亡之际,谈笑自若,睨视天下英雄。
  纵四面楚歌,大军压境。诸君且与我,共浮一大白。
  一言蔽之,出人意表,敢为人先。“志大言浮,离经叛道”。语不惊人死不休,便是袁术内心写照。见我百般不爽,又奈我何?
  襄阳,镇南将军兼领荆州牧,刘表府邸。
  “司徒手书,当作何解?”刘表居高下问。
  王允殉节,王党离散。前王党首席,今三公之司徒,不其侯伏完,遣人投书。命刘表兵出江夏,与广陵徐州水军,并长涂二龙,合四家之力,攻灭袁术。兹事体大,刘表遂开府议。
  见长史蒯良,别驾蒯越,群僚之首,仍端坐无言,明哲保身。
  “谓‘此一时,彼一时也’。”便有从事中郎韩嵩,起身答曰:“司徒非太师。恐难与曹司空敌。”单从“曹司空”之尊称,便可知韩嵩,心向何人。尤其《求贤令》,遍传关东。士林无不拍手称快。譬如韩嵩,亦多有亲朋挚友,入都甄求官。将心比心,若他日时局有变。曹孟德一统关东,得亲友举荐,我等亦有退路矣。
  刘表虽未能入列六雄之中。然亦称人杰。韩嵩心思,焉能不知。于是,不置可否:“军师,以为如何?”
  “明公当听命。”军师祭酒祢衡,起身答曰。名士风流,举重若轻。
  治中刘先,素仰祢衡。这便代主求问:“请军师,见教。”
  “《礼》曰:‘进退必敬,如亲听命。’《易(《焦氏易林》)》曰:‘俯伏听命,不敢动摇。’太师殉节,王党北投。曹党再无掣肘。然,如不其侯伏完、尚书令桓典,王党席首,皆得以保全。”军师祭酒祢衡,循循善诱:“何也?”
  治中刘先,试答曰:“莫非,乃天子有意为之。”
  “然也。”祢衡笑破天机:“司徒投书,乃出天子之意也。”
  “原来如此。”治中刘先,灌顶醍醐。再深思,曹党专权,把持朝政,欲挟天子以令诸侯。必为天子所忌。为求自保,故力全王允党羽,欲制衡曹党之心,足见一斑。
  “然,王党四散,十去八九。伏完、桓典,孤立无援,必败矣。”从事中郎韩嵩所言,亦是堂中百官所虑。且祢衡与曹孟德之间隙甚深。此时进言,未尝不出私心。
  不料,祢衡一语惊醒梦中人:“党人四散,还有外戚。天子元服,伏贵人立后。不其侯,可为上公。另有车骑大将军董重,安集将军董承,结为朋党。关东群雄,引为外援。今汉权臣,无出外戚。胜负几何,未可知也。”
  先前,王允、曹嵩,上公之争。
  如今,权臣、外戚,明争暗斗。
  更加党人销声,黄门匿迹。天子身侧,已无人可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