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04/2006

  董承答曰:太医令若能为天子解忧,纵万户侯不足得也。
  言下之意,若假入营问诊之机,刺杀曹孟德。为社稷锄奸。即便封万户侯,亦如反掌。
  兹事体大,张奉不敢轻允。董承察言观色,亦不勉为其难。只说让张奉深思熟虑,再做定夺不迟。
  张奉虽无功而返。然“清酒红人面,财帛动人心”。酒色财气,五毒俱全。凡酒徒,亦多为赌徒。料想,张奉恐难幸免。
  于董承而言,说张奉为我所用。又何尝不是,如攻坚木。
  广陵江边,青雀舫。
  淮南来使,八厨之胡毋班,如约来见。
  舫中徐州属吏,除军师中郎将陈公台,八厨之张邈亦赫然在列。
  见张邈,胡毋班,稍得心安。与麋竺同感。胡毋班,见陈宫,亦不禁暗生,相形见绌之感。由东平长者,张孟卓相伴。胡毋班,当可托付。
  陈宫看似无心之举,实则别有玄机。
  宾主落座。
  陈宫先问:“袁将军,何所言。”
  胡毋班答曰:“明公言,愿与吕将军,约为兄弟。”
  “哦?”陈宫故作惊讶:“袁将军贵为江东外戚。与关东势不两立。如何约为兄弟。”
  “譬如先前,城下之盟也。”见陈宫似全无准备,胡毋班心中又安一分。
  “这……”陈宫一时无言。似正天人交战,衡量得失利弊。
  昔,刘邦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后楚汉之争,手足相残。汉王四面楚歌,楚霸王乌江自刎。立炎汉四百年江山。今袁术欲效汉王,与吕布约为兄弟。其用意之深,不言自喻。
  结义如结亲。义亲亦是亲。
  前有,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后有刘先主为报义仇,举国伐吴。时诸葛亮并赵云力谏。刘先主却一意孤行。乃至诸葛丞相,仰天长叹:“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
  须知,自刘先主三顾茅庐,请卧龙出山,匡扶汉室。从来言听计从。君臣之交,如鱼得水。为何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盖只因,桃园三结义,同生共死,约为兄弟。
  料想,刘先主必有,肺腑之言:丞相所言极是。然杀弟大仇,不可不报。
  赌上三兴国运,亦举兵伐吴。倾尽所有,至死方休。故后世慨叹:“宁学桃园三结义,不烧瓦岗一炉香。”
  “闻,蓟王与关、张,桃园结义,约为兄弟。”陈宫字字锥心:“袁将军,可比蓟王否?”
  胡毋班发自肺腑:“明公,不敢与蓟王相提并论。然,明公,四世三公,位列六雄。又岂能食言而肥,徒令天下耻乎?”
  “善。”陈宫代主决断:“愿与袁将军,约为兄弟。”
  “盟书在此,请军师过目。”胡毋班不疑有他。
  “敢不从命。”陈宫双手接过。展开细观,这便肃容言道:“待禀过将军,自有计较。”
  双方约定日期。胡毋班这便,告辞离去。
  目送一叶扁舟远离。张邈这才出声劝诫:“谓‘卑不谋尊’。公台与袁术私盟,非人臣所为。”
  “兵法云:‘途有所不经,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由,君命有所不受。’又谓‘事急从权’。”陈宫不以为意:“孟卓少安。”
  见陈宫气定神闲,张邈亦知多说无益。
第017章
庶众之议
  谓,“负俗之讥”。又谓,“负俗之累”。
  三人成市虎。于是,“积羽沉舟,群轻折轴;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终归,人言可畏。
  毕竟。世人皆知,吕布乃出王太师门下。奉甄都董侯为主。先前,与淮南袁术,虚与委蛇,暗行苟且,时势所迫。然若,约为兄弟,绝非一句“身不由己”,可推脱。
  故得陈宫、张邈回报。
  吕布不禁皱眉:“某为人臣,岂与袁术私盟,且约为兄弟。”
  此言与东平长者张孟卓,如出一辙。
  “将军毋虑。”陈宫云淡风轻:“‘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故马或奔踶而致千里,士或有负俗之累而立功名。’论负显名,将军岂比汝南袁氏,四世三公乎?”
  “这……”吕布不禁语塞。
  “与将军私盟,约为兄弟。袁术,岂不忌,负俗之累乎?”陈宫又问。俗谓,“光脚无惧穿鞋”。论家门名望。汝南袁氏,吕奉先拍马不及。袁术尚且不惧,吕布有何惧哉?
  “‘有高世之材,必有负俗之累;有至智之明者,必破庶众之议。’”见机已到,陈宫遂变换语气,循循善诱:“将军,雄据一州,并列六雄。区区‘庶众之议’,何惧之有?”
  见吕布仍心存疑虑。陈宫再接再厉:“国贼者,曹孟德是也。其次二袁。譬如秦汉之交,汉王结盟霸王。先灭无道西秦,再诛不义西楚。可比今之时势也。”
  “曹为秦,袁为楚。”吕布幡然醒悟。
  “然也。”陈宫欣然笑道。
  张邈等人,亦如灌顶醍醐,幡然醒悟。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于徐州而言。袁术不过癣疥小疾,曹孟德方是心腹大患。
  吕奉先,这便定计。与淮南袁术,缔结私盟,约为兄弟。
  若非子嗣皆年幼。二家似更有意,再结姻亲之属。此,皆是后话不提。
  谚曰:“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又说,“吃一堑,长一智”。二百万斛米,却换来竹篮打水一场空。袁术焉不慎重。与其再被,奸计所诈,“赔了夫人又折兵”。不若,“一不做,二不休”。于是痛定思痛。袁术不惜舍家门盛名,与吕布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而幸分一杯羹。”
  于双方而言,皆利大于弊。
  四家攻袁在即。若吕布阳奉阴违,虚张声势,出工不出力。余下三家,皆不足为惧。更何况,还有袁绍,蛰伏江东。刘表如何敢冒进。
  蓟北王城。
  王城南北九里,东西七里,开十门。形制为七九城,足有六十三衢。
  先前,蓟王命大通守顾雍,重筑蓟丘宁台,并入王城。后居中为界,分南北二宫。北宫寝居,南宫治政。并改磿室北宫,为千秋宫。与万载南宫,并称。蓟北离宫,独占西城,二十一衢。蓟王出征天竺,满载而归。宁台殿,先已筑毕。此殿乃蓟王为公孙王后所筑,权且空置。余下南北二宫,安置北天竺诸王,足以。
  高粱水,自戾陵堰枝分。南北高梁二水,三分蓟王离宫:北枝,自宁台下穿过。南枝,自南北二宫间穿过。数年来,蓟国分户,多置于大通郡。如此,城中亦是高楼林立,鳞次栉比。车水马龙,摩肩接踵。高粱水乃漯水枝津。于二水合流处,新筑戾陵堰,另凿车箱渠。遂成三水交汇。
  大通守顾雍,于梁山水岸,立戾陵港。假万里黄金水道,船运便利。
  蓟国号九河之地。先前正有九水。今“九”已化实为虚,言指多水。
  国中,易水、泒水、巨马水、滹沱水、漯水、沽水、鲍丘水、濡水、渝水、大辽水,枝津故渎,纵横沟渠。先有,千里蓟国渠,连通西境诸水。又得环渤海,连通东境诸水。得都船、都水二署,多年疏通。蓟国五百城港,皆有港津串联。上计署统计,总航道,长达万里。白波大舡,通行无阻。
  便是三足金乌,凡国中大城,皆可通行。
  正因水网密集,千里稻作。水旱之灾,绝迹北国。丰水则蓄,寡水则引。便是百年一遇,还有大河可输水。后世将水稻田,归为最大规模人工湿地。可谓实至名归。
  唯恐北天竺诸王,心生冷落。故蓟王泛舟蓟北。车驾入宫,与诸王欢饮。
  须知,北天竺,国大都城,周回虽少则二十里,多过四十里。然却是贵种共居。诸王宫,横竖亦不过,一衢之地。如蓟北离宫,足有二十一衢。以『一殿一衢』计,王宫诸殿,足可安置二十一王。
  又知。后世玄奘《大唐西域记》所录,包括西域、天竺等地,计百三十八国。即便悉数迁入汉土,洛阳周遭离宫,亦绰绰有余。洛阳不济,还有长安、蓟北,乃至南阳等地。足可安置。
  光明殿内,觥筹交错,酣畅淋漓。
  诸王,乐不思归,熏熏然,与之同醉。
  距嫡长子刘封及冠,近乎十载之期。先于诸王栖身,亦聚人气。终归用进废退。
  中书令荀采,守备王都,不可轻离。蓟王身侧,多是瑞麟博士,中书仆射蔡琰伴驾。悉知,蓟宫仪。诸国主,正襟危坐,目不斜视。岂敢再行,孟浪之举。
  耳濡目染,开明国风。尤其蓟人风华汇聚。直令诸王,沉湎其中,心神具醉。汉家文明,无可争议,宇内第一。
  大秦婆罗门王,乘兴求问,家门子弟,可入太学否?
  蓟王笑答,王学亦可。
  诸王大喜。不出数代,我等化外番王,当与蓟王无异。
  人皆向好,民皆向善。古往今来,无有例外。时下,皆以蓟人为荣。今日蓟人,便是来日汉人。此,早有定论。
  窥蓟王谈笑风生于侧席。中书仆射蔡琰,眸生异彩。
  忽忆先前,求问前中书令赵娥,闻王太师有意割平郭县,以连蓟国东境。为何被王上婉拒?
  赵娥不答反笑,昭姬岂不闻,楼桑五阙?
  蔡琰遂醒悟。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愿老君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04/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