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2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26/2006

  五百城港,日有千帆往来,遂成惯例。
  月中,水衡都尉上表,顿逊海渠,凿穿在即。时蓟王与顿逊五国相约,海渠凿穿之日,便是兴兵伐扶南之时。扶南女王柳氏,已募得诸多佣兵,可为先锋。
  讨伐扶南,毋需蓟王大驾亲征。蓟王有意,命岭南都护府,全权领衔。
  效仿西域、漠北,赐支,蓟王欲择良才,拜岭南将兵长史。
  众所周知,西域将兵长史为杜畿,赐支将兵长史为傅燮。皆是幕府重臣。漠北将兵长史,乃没鹿回部大人子窦宾。乃出漠北部落少主。循例,岭南将兵长史,或出十夷王部。
  蓟王专开朝议。命群臣,集思广益,举荐贤良。
  “臣,举一人。”南閤祭酒许子远,先声夺人。
  许子远,足智多谋,谋主之姿。自守南閤,知人善用,颇有功勋。深得幕府上下所敬。且与陈孔璋,相交莫逆。为时人津津乐道。果然,南橘北枳。明主座下,必出良臣。
  “子远,所举何人?”蓟王虽有此问,然心已笃定。许子远所举,必无差也。
第050章
锦绣出宫
  “臣举,儒宗门下,孙伯符。”许子远,持芴跽奏。
  “虎父无犬子。”蓟王心领神会。
  日前,蓟王刚举孙文台,出仕甄都。今为镇北将军,兼领青州牧。再举长子孙策,为岭南都护府,将兵长史。谓有始有终矣。
  如前所知。辅汉大将军幕府,统御四方都护府。今,天下三分,大将军各有名号,然却各自为政,互不隶属。故三家默契,仍由蓟王,总领大将军之职,统御天下兵马。若有一日,天下一统,另设外戚大将军。彼时大将军,当统帅大汉十七州兵马,总摄十七州朝政。
  辅汉大将军则掌四方征伐。为大汉藩屏。大将军讨内。辅汉大将征外。合称:外征内讨。内外并行,互不相扰。
  大而化之。辅汉大将军幕府,乃由“大将军营”、“大将军府”,合并而成。
  故有军、政之分。
  辅汉大将军营下,四辅将军,位同九卿,秩中二千石。辅汉偏将军,秩真二千石,辅汉裨将军,秩二千石。营中五校尉,仍秩比二千石。军司空、军正,总领营事,皆为中二千石。另有大行令、公车令、军市令、符节令、武库令、典仓令等,各秩六百石,分曹治事。
  仿国中左右二相。大将军府幕僚,由左、中、右三丞,分掌内外事宜。左、右幕丞,分掌四大都护府,内政外交。中丞,总掌辅汉大将军府事。
  左右二丞,秩中二千石,设左、右仆射,计四仆射各秩二千石,分掌各具体事宜。
  中丞贾诩,独享万石高俸。总领辅汉幕府。其下另设左、右将兵长史,为幕僚之长,秩真二千石,若遇军情紧急,将兵长史,可入四大都护府,代行兵事;再下设左、右从事中郎,分掌诸曹,秩二千石。协理治粟都尉部,水衡都尉部,及江表十港,如益阳港、酉口津、南醴港、南廉港、大观港、九津港、连云港、甬东港、朱卢港、吕宋港、濯港、漉港、象林港、云壤港、稽罗港、西顿港、东逊港、殑伽港、发行港、凯里戈代港、所行港、甘英港等,并海外荒洲,如州胡岛、郁洲山、扶海洲、中山洲、夷洲、澶洲、珠崖洲等。另有西汌岛、南嵎郡、条支国等。
  另有少府,领护蓟王家产业。譬如滎阳君汤沐邑,所在敖仓港,兰仓苑中金瓯港,皆归少府掌理。丰州下辖,江绕港、广严港、舍卫港、圣河港、江曲港、多摩梨港等,悉归丰州牧掌管。
  一言蔽之。家国天下,各有依归。
  因西域、岭南、东瀛、漠北,及赐支。皆有四辅将军及辅汉偏将军领护,故不置都护,乃由将兵长史治政领兵。将兵从事佐之。
  时至今日,四方都护府,皆与西域比同,省“将兵”,称长史。加都护府号,如西域长史杜畿,赐支长史傅燮,漠北长史窦宾,以示区分。幕府封国,数定品秩。都护长史,今为二千石俸。
  换言之,若孙文台长子孙伯符,蓟王辟为岭南长史。年方十九,已达成二千及冠。
  于是蓟王慨叹,虎父无犬子。
  “何人佐之?”蓟王又问。岭南从事,亦是雄职。
  “老臣举卢公门下,周公瑾。”乃儒宗进言。
  “‘周公瑾,当何如?’”蓟王笑问。
  “‘可为王上,讨平七海’。”儒宗亦笑答。
  一问一答,乃出孙策与太学四子(详见:《三国·053
吾道东流》)。
  周瑜乃蓟王小师弟。亦是卢少保,闭门弟子。师门所学,不下蓟王。唯一参差,便是人君南面之术。此术,非帝王不可承习。周瑜,志在七海,不学也罢。
  “卢公,以为如何?”蓟王询问恩师。
  “公瑾与伯符同岁。此去岭南,当可助王上,平定扶南。”卢少保,持芴奏对。
  “善。”蓟王遂召二人入殿。
  “拜见王上。”孙策、周瑜,联袂入殿。
  “免礼,赐座。”蓟王和煦笑言,如沐春风。
  “谢王上。”二人异口同声。虽年岁相同,然长幼有序。孙策稍长居先,周瑜稍小居次。
  “七海之志,犹在否?”蓟王先问师弟。
  周瑜,心有灵犀:“愿佐长史,牧守岭南。”
  “哦?”蓟王遂笑看门下席列。
  门下督郑泰,持芴奏曰:“臣,未言之也。”
  蓟王并无问罪之意,乃出君臣之乐也。果不其然。问答之间,满朝文武,皆乐在其中。
  蓟王又问:“何以知之?”
  “王上,立南嵎一郡,足可知也。”周瑜答曰。
  时蓟王纳水衡都尉麾下,水司空虞翻良言。沿十万大山,南北二麓,分筑离水、临瀼二县。再加融氏县,环抱北部湾,新设南嵎郡。其目的,便为向化山民,攻略南州。
  太学四子,今皆于四海仙馆,随庞德公修习课业。邸报当可观瞻。更何况,家国大事,《朝闻日报》亦书录报端,无有疏漏。谓“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蓟国芊芊学子,知行合一。先读书破万卷,再行万里路,当可下笔如有神。
  “善。”蓟王居高下问:“伯符,可愿为孤领护岭南。”
  “敢不从命。”孙策大喜下拜。
  “公瑾,可愿助伯符,一臂之力。”蓟王又问师弟。
  “固所愿也。”周瑜亦下拜。
  蓟王遂命中书令荀采,当殿制诏。
  拜孙策为岭南守(长)史,秩比二千石,‘银印青绶’。另赐黄金千两、铜钱百万、蜀锦千匹,四季朝服及驷马安车一驾。
  拜周瑜为岭南从事(守)史,秩比千石,‘铜印黑绶’。另赐黄金五百两,铜钱十万,蜀锦百匹,四季朝服及骖马安车一驾。
  二人,捧盘入偏殿。更换朝服印绶,再入灵辉大殿,面君落座。
  蓟王勉励二人,待平定扶南。皆可转为长吏。且定让周公瑾,二千及冠。
  如蓟王所想。若非许子远,先声夺人。举荐孙策。周瑜才是蓟王,心仪之选。然于家国天下而言,孙策出仕蓟国,谓“上阵父子兵”,江东猛虎,当可为蓟王所用。至于,小师弟周瑜,比千石从事守史,已远超三百出仕。且蓟王已许诺,必令其心想事成,二千及冠。
  白衣入殿,锦绣出宫。孙策、周瑜,轰动朝野。
第051章
割据江东
  谓“蓄势待发”。
  一场乱战,关东群雄,各有利弊,兼有得失。各方皆陈兵不动,暗中积势。镇东将军,兼领徐州牧吕布,上表劾曹司空,假道灭虢,水淹下邳之事,亦不了了之,无疾而终。
  缺乏举证乃其一。下邳虽遭泗水倒灌,然军师中郎将陈公台,化腐朽为神奇。改行稻作,变害为利为其二。更有甚者,盖海搁浅下邳,若非陈元龙义释,曹司空恐全军覆没,是其三矣。
  陈公台素足智多谋,谋主之姿。吕奉先,夺人先声。劾奏司空大不敬,“此地无银三百两”,欲盖弥彰乎?奈何,皆是猜测,无有定论。
  曹司空,侥幸保全。从此深忌陈公台之谋。
  甄都,司空府。
  “‘一张一弛,文武之道’。”荀彧为曹司空设谋。
  曹操遂求教:“文若,且明言。”
  “光武帝曰:‘谚言,贵易交,富易妻,人情乎?’”荀彧娓娓道来:“能‘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者,必是天下豪杰。”
  “蓟王。”曹孟德心领神会。
  “吕布,‘骁猛,又恃袁术,若纵横淮、泗间,豪杰必应之’。然如仲德所言,‘粗中少亲,刚而无礼,匹夫之雄耳’。今与明公,对垒关东,胜负未分。譬如,利刃悬于颈前,故赖陈宫之谋。明公何不,示之以弱,以骄其心,以高其气。‘布之威力不及项籍,而困败过之,若乘胜攻之,此成禽也’。”荀彧,再进良言。
  所谓,“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譬如袁术,以一敌四,血战得胜。于是大宴宾客,舞乐欢饮,通宵达旦。若非知江东猛虎南下,至今恐仍,宿醉不醒。
  饶是四世三公袁公路,亦难免“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介匹夫吕奉先,又岂能免俗。“温柔乡,英雄冢”。见吕布沉湎于酒色,陈宫必行劝谏。一来二往,间隙暗生。生于微末,匹夫称雄。多半只可共苦,不可同甘。少则一年半载,多不过三五载。徐州一盘散沙,吏民离心离德。再一战而胜之。
  “文若所言,深慰吾心。”曹孟德如灌顶醍醐,涣然冰释。
  须知,曹孟德,坐拥大义。“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谁能御之”?
  蓟王虎踞河北,年年上计,四时奉献。有增无减。河北五州,皆如此这般。司、豫、青、荆、徐。诸州赋税,亦不缺分毫。太师殉节,王党北投。公孙二雄,出守在外。余下司徒伏完,尚书令桓典等人,已成孤臣。谓“攘外必先安内”。正当趁此良机,一统朝野。而后,从壁上观。坐看徐州吕布,君臣离心;淮南袁术,好大喜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26/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