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日常(校对)第18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1/2006

  岭南长史檄文,言:三日之内,肉袒牵羊,开城纳降。不然,城破之日,弃市,夷三族。
  篡位王范蔓,又惊又怒,急火攻心。一时,分寸尽失,计较全无。
  史上,黄巾乱后,群雄并起,乃至三国鼎立。徼外蛮夷,自无暇顾及。于是,趁乱而起,吞并小国,篡位自立。
  不料,蓟王,异军突起。落子四嵎,与神上宗师,对弈天下棋局。最终逆风翻盘,三兴在即。再续大汉国祚,何止二百年。五部都护府,连成藩屏。四方回路,循环内外。内输大汉,外哺四夷。和合向化,天下大同。此便是,内圣外王之真谛。
  简言之,内外双轨,互为表里。
  正当扶南篡位王范蔓,寝食难安,日夜不宁时。忽闻,北方属国究不事。已遣数万大军,星夜南下,赶来驰援。范蔓心中稍安。
  究不事,后世称真腊。自秦汉始,数百年皆羁縻于扶南。后渐强盛,终吞并扶南。此皆是后话不提。
  南州半岛:扶南据西蛮湾,枝津纵横,三登沃土;林邑窃据东线黄金海岸;西接东天竺,乃山南诸国并骠国之地;另有狼牙修、徐狼等小国,散布其间,或被吞并,或羁縻于周遭大国。
  先前,各方势力,合纵连横,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今已被蓟王,详加梳理。
  蓟王先灭林邑,立岭南都护,并象林苑。又灭北天竺,立丰州及山南方国邸。将犬牙交错,各方势力,东西剥离。只剩扶南一块鱼肉,横陈刀俎之上。
  目标,简单至极。
  再命孙策,周瑜,领三千白毦,灭国足矣。
  扶南水(湄南河),自达光(掸国)台地,南流入西蛮湾。纵贯扶南全境。扶南国大都城,并七小王邑,皆位于扶南水,枝津故渎,纵横交错之地。
  先前,横海先艂,拱卫顿逊海渠,不曾轻离。且扶南水情,亦无从知晓。故未曾深入。扶南女王柳氏,为复国之便。遂将扶南水情,和盘托出。所献《扶南山川地形图》,皆有所指。精细虽远不及蓟国将作寺测绘成图。然足可一用。
  扶南水军,虽有大舶数百,大小船只过万。然比蓟国楼船巨舰,实不值一提。横船列队,火石齐发。水砦土崩瓦解,大营一片火海。岸上水面,浓烟滚滚,浮尸血染。
  铁壁铧嘴,坚船利炮。为立先功自効,锦帆司马苏飞,真刀真枪,轮番操练。话说,锦帆校尉甘宁麾下,乃蓟国首屈一指,水战先锋。白波楼船、斗舰,内外机关兵器,操练纯熟,如臂指使。好比牛刀割鸡。
  区区扶南水军,虾兵蟹将,岂配与锦帆为敌。
  岭南长史旗船。
  孙策、周瑜,举千里镜远观。见扶南水军,毫无还手之力。周公瑾不禁慨叹:“横海纛,蓟锦颿(帆)。铁索横江,所向无前。”
  “甘兴霸勇烈,当列四凶。”孙策笑道。
  语出孙策之口。若不知详情,许一笑了之。或嗤鼻一笑,黄口孺子,亦配论天下英雄。
  殊不知,正如蓟王所言,虎父无犬子。孙策之勇,不下孙坚。
  正因孙策勇武,周瑜智高。蓟王才命二人,出镇岭南,代行王事。周公瑾,轻出一谋。扶南兵败如山倒。
  扶南女王,裹挟神鬼之力。化外蛮夷,心慌意乱,如何敢战。
  “可配我主乎?”无外人在场,孙策笑问。
  “南帝之子,主公意属融氏君。”不愧蓟王小师弟。知大师兄甚深。
  孙策轻轻颔首:“百越、百濮,当为南人之先。”
  “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牧誓》者也。”周瑜言道。
  据《尚书·牧誓》所载。此八族,曾随周武王,牧野誓师,伐纣会盟。换言之,上古时,便与诸夏,休戚与共。论亲疏,远胜扶南。
  “为妃可乎?”孙策退求其次。
  周瑜不置可否:“主公,难行和亲。”
  孙策笑道:“谓‘此一时,彼一时也’。公瑾设奇谋,助女王身应天命。南人数以百万,虽‘人皆丑黑拳发,倮身跣行’,然‘性质直,不为寇盗,以耕种为务’。‘其境广袤三千里’,‘土地洿下而平博,气候风俗大较与林邑同。出金、银、铜、锡、沉木香、象牙、孔翠、五色鹦鹉’。比北天竺何如?”
  “不下丰州。”周瑜答曰。
  正因扶南之利,不下丰州。故蓟王欲尽取之,立为宁州。
  且与北天竺,诸国并立,无有王朝迥异。扶南前有混氏,今有范氏,皆可称王朝。譬如瀛贵妃那美。亦是前邪马台女王。今筑紫国女主。
  只需助柳氏复国。柳氏效先祖柳叶,嫁蓟王。扶南必为二主共治。与蓟王所生麟儿,当为扶南之主。如此,不出三代,宁州亦为汉土。
  孙伯符,周公瑾。素知蓟国民意沸腾,不愿汉室贵胄,三兴之君,再行“和番”。“和戎”更是大忌。
  换言之,单从国人细分“和亲”,为“和番”、“和戎”。便可知,国人心态变化。于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此乃待客之道也。然“客随主便”,切记“喧宾不可夺主”。
  正因,心忧王上后宫,胡风盛行,恐乱汉仪。故自蔡少师以降,海内大儒,各遣家中妙龄少女,春试入闱,出仕少府。充填蓟王后宫之意,不言自喻。
  更有甚者。便是先前,和亲蓟王之国主、单于。此时,亦越发自矜。皆以『汉戚』自居,渐不与异族苟且。
  此风,有利亦有弊。
  国老,高屋建瓴。言,此乃和合之风,向化使然。天下大同,是也。主公毋虑也。
  蓟王,心领神会。然,总有似有似无,一丝心牵。待孤,诸女长成。公主和亲乎?
  此风,断不可长。
  论知蓟王至深。小师弟周瑜,必为人先。
  此番南下,平定南州。所行『反·围魏救赵;正·四面楚歌』之计。其中深意,恐远不止此也。
  话说,反·围魏救赵,莫非曲线救国乎?
  门下署,南閤。
  细观岭南邸报,南閤祭酒许子远,眼中一闪精光。
  “我主,‘非周公瑾,不帝矣’。”
第074章
西女东归
  《朝闻日报》,连篇累牍,皆是岭南战事。
  闻扶南篡位王范蔓,自号“扶南大王”。岭南长史,传檄声讨。然范蔓却负隅顽抗,拒不臣服。蓟人无不哗然。
  街头巷尾,热议不断。
  谓,“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自蓟王远征林邑始。四海奇珍,纷至沓来。牵星过海,远涉重洋。蓟国以农耕文明为主,哺育农牧,孵化海洋。诞生二大次文明,亦正茁壮成长。自纳渤海为内湖,蓟国尽显地利。巨马水两岸,碧水青禾,一季一熟。千里蓟国渠,通河济江,纵横四渎八流。北出辽关,大辽水蜿蜒迂回,漠南草原。顺下巨马水,舟行四海,扬帆万里,远至条支。
  难得,四季分明。今冬,河海冰封,海客皆去,游子归乡。蓟国,只剩蓟人。走亲访友,姻婚嫁娶,家祭宴饮,五百城港,笑语欢声。明春,河海解冻,番商始归,游子远行。巨马水路,舡队成行,四十里环渠,一日满帆。
  “半载冰封半载融,羁旅飘泊始归冬;女问阿父何时行?柳绿桃红更东风。”——《晚航》。
  蓟国,一日千里,日新月异。蓟人五湖四海,包罗万种。季季隆冬,如期而至。冻土隔绝内外,淬炼民情国风。亦将时代变迁,定格蓟人心中。于家国剧变之中,觅得稍加喘息之机。盘点收获,收拾心情。以待来年开春,河海解冻,笑迎八方来客,善待四海旅人。
  北国隆冬之盛,非蓟人未可知也。
  城港环渠,蓟人又称“明渠”。以区分,遍布城港,地下“暗渠”。凡蓟国营城,必设明暗二渠。
  仲夏时节,正是蓟国海商云集,贸易兴盛之时。自蓟王立条支互市。木兰先锋,远自红海,纷至沓来。西女王,遣新一代希俄斯姐妹,续接地中海并红海航线。凭贩运神之泪所得,转运蓟国名产,获益良多。因追随蓟王归国之希俄斯姐妹,皆有身孕,受封美人。西女国所得家俸,已超西王母。
  须知,蓟王美人,银印瓦钮,食千石家俸;家中父兄,授民爵十三等之中更,岁俸六百五十石,授田八十顷,授地八十宅。加海外寄田八十顷。年可得钱,三千二百五十九万余。
  内海七姐妹加红海七姐妹,并西女国高等女祭司艾蕾蒂娅。计十五美人。另有血沙蝎母,星昴·赛拉娅,受封王妃。西女国所得家俸,可想而知。
  诚然。远不及,函园贵妃女王希雷娅,所携三百东迁亚马逊。希雷娅等人,所得家俸,多反哺绿洲熔炉。三柱神信仰,遍及绿洲便是明证。
  蓟王远征北天竺,居于华氏城,香花宫。
  红海女主人,西女王孪生姐妹,星昴·赛拉娅,受封香花宫主,称“赛拉娅王妃”。七日礼赞,千呼万唤。最后揭面,绝色姿容,不可方物。深得蓟王宠溺。足月侍寝,暗结珠胎。
  彼时,红海女主人,并希俄斯十四姐妹,接连病发入魇。唯高等女祭司艾蕾蒂娅,神志清醒。主持七日礼赞,献身座前。第七日初,蓟王与星昴·赛拉娅,行最后礼赞。高等女祭司,以身献祭,终成大典。位列香花美人之首。
  归国后,蓟王奉二宫太皇敕命,增筑王宫。
  一改先前,局促之风。
  新造,迎风、珠樱、七海、相思,四馆。
  云霞卫,迁迎风馆。函园姬,入相思馆。希俄斯姐妹,居七海馆。珠樱馆,权且空置。只待春闱才女,受封美人,聘入蓟王家所居。
  北宫,七海馆。
  偷得浮生半日闲。蓟王入馆探视。
  “拜见夫君。”赛拉娅王妃,领十五香花美人,馆前接驾。
  自归蓟国,得宋贵妃,言传身教。希格斯姐妹,耳濡目染,勤学苦练。纯熟蓟宫仪。
  “王妃免礼。”蓟王伸手搀扶:“勿动胎气。”
  生命礼赞,本就为繁衍后代。
  经七日礼赞,希俄斯姐妹,与蓟王血脉相连,精神羁绊。来自狩猎女神赋予的神性加持,远超世俗规则。据此可知。追随蓟王东归,并延续后代。是遵循狩猎女神的神谕。正因如此,希俄斯姐妹,毅然决然,放弃所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1/200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